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长路三万

[原创] 漫谈贾至,岑参,王维,杜甫【早朝大明宫】唱和诗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1 00: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7-10 00:24
杜甫和诗前二联写朝会,后二联赞贾至。但是写朝会的部分却不像岑参王维一样夸美朝会仪仗,就显得有些奇特 ...

二联: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现代学者的解释,都是从字面理解,认为是风中旌旗上画的龙蛇好像是在舞动。这个解释明显是不合适的。因为下句说风微,微风中旌旗只会是稍微吹动一下,旗上龙蛇也只会是稍微动了一下,根本说不上舞动。
二联写的是举行朝会的宫殿外的情景,和贾至王维岑参的诗写朝会盛况明显不一致,所以后人评点杜甫和诗离题了。就诗作内容而言,评点没有错。杜甫之所以如此作诗,就是因为杜甫当时是率性而为。不像岑参王维那样有思想顾虑。而杜甫和诗的率性又是受到朝政的影响。由此分析,杜甫和诗水平之高,就在于通过朝会之外实际情景叙述,再加以典故的应用,隐含对朝政的忧虑之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1 00: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7-11 00:39
二联: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现代学者的解释,都是从字面理解,认为是风中旌旗上画的龙蛇好 ...

杜甫诗的七律诗写作水平之高,是后人公认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杜甫和李商隐七律诗大概是最多了。杜甫和诗二,三联的写作方式和另一首七律诗“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相同,遣辞有点过度雕琢之感。在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如此诗句,确实是常人不及。
此联中引用了两个典故:
龙蛇动,出自【易经  系辞下】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燕雀高,出自【史记 陈涉世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3 00: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7-11 00:59
杜甫诗的七律诗写作水平之高,是后人公认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杜甫和李商隐七律诗大概是最多了。杜甫和 ...

龙蛇之蛰,因为是冬天,需要冬眠,谓之蛰伏。另一个含义,就是因为安史之乱爆发,许多朝官没有来得及跟随玄宗一起入蜀,躲藏起来。现在两京克复,就又设法回到朝廷谋求官职。战争形势好转,此时又正值春天,用龙蛇因日暖从蛰伏中醒来活动,比喻这些人所为,用词恰当而又不露痕迹。
燕雀高飞,用陈涉典故,比喻有些目光短浅的小人,通过迎合钻营,谋求官职利益,得意洋洋之态。这个比喻有点隐晦,很可能就是暗指宦官李辅国专权之事,因为此事当时实在是无法明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4 22: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7-13 00:15
龙蛇之蛰,因为是冬天,需要冬眠,谓之蛰伏。另一个含义,就是因为安史之乱爆发,许多朝官没有来得及跟随 ...

【旧唐书  韦见素传】:初,肃宗在凤翔,丧乱之后,纲纪未立,兵吏三铨,簿籍煨烬,南曹选人,文符悉多伪滥。上以凶丑未灭,且示招怀,据到注拟,一无检括。见素曰:“臣典选岁久,周知此弊。今寰区未复,员阙不多。若总无条纲,恐难持久。”上然之,未暇厘革。及还京,选人数千,补授无所,喧诉于朝,由是行见素之言。


补充内容 (2022-7-19 23:08):
肃宗从凤翔克复长安,这一段时间,来到朝廷的官员人数数以千计。肃宗为了招揽人心,凡是来人,都先备注准备官位,并不考察其人。朝廷的档案也因为战火焚烧殆尽。所以,回京以后,选择官员,档案就出现伪造或者浮夸。

补充内容 (2022-7-19 23:15):
有些得不到官职的人,就因此在朝廷上访喧闹。选官的腐败由此产生。所以,还是按照韦见素的意见,根据档案资历考核选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6 23: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7-14 22:36
【旧唐书  韦见素传】:初,肃宗在凤翔,丧乱之后,纲纪未立,兵吏三铨,簿籍煨烬,南曹选人,文符悉多伪 ...

【旧唐书  李辅国传】:
肃宗还京,拜殿中监,闲厩,五坊,宫苑,营田,栽接,总监等使。又兼陇右群牧,京畿铸钱,长春宫等使,勾当少府,殿中二监都使。至德二年十二月,加开府仪同三司,进封郕国公,食实封五百户。
宰臣百司,不时奏事,皆因辅国上决。常在银台门受事,置察事厅子数十人,官吏有小过,无不伺知,即加推讯。府县按鞫,三司制狱,必诣辅国取决,随意区分,皆称制敕,无敢异议者。每出则甲士数百人卫从。中贵人不敢呼其官,但呼五郎。判元帅行军司马,专掌禁兵,赐内宅居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19 23:4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7-16 23:54
【旧唐书  李辅国传】:
肃宗还京,拜殿中监,闲厩,五坊,宫苑,营田,栽接,总监等使。又兼陇右群牧, ...

李辅国传记载,肃宗还京以后任命李辅国兼任的官职达到二十多个。这一点和乱前杨国忠兼任四十多职务相似。史书只是记载此事,不说原因。看其兼任职务,就可以明白,这些职位都是和敛财有关。因为玄宗和肃宗回京以后,还要恢复以前的生活享受排场,朝会只是其中一个。这些都要花钱。而敛财的职位只能交给自己亲信,除了宦官无人可用。像杜甫这样的诗人官员,只会要求皇帝生活节俭,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不过行俭德,盗贼本王臣。各个行政部门官员,按照制度法令办事,不能随便为皇帝敛财。所以,才会有李辅国这种宦官担任许多名目繁多的官职。而具体的手下办事官员,几乎都是市井无赖,巴结李辅国,这才有了史书记载的史实,杜甫和诗的燕雀含义,就可以理解。

这两件史实,都是在杜甫还在朝廷的时间发生的。李辅国以后更加跋扈逼迫玄宗和参与皇位继承争夺,因此丧命,都是杜甫离开朝廷以后的事了。由此理解杜甫和诗的意义,再回头思考,贾至看到杜甫的和诗,会是什么样的心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4 23: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7-19 23:49
李辅国传记载,肃宗还京以后任命李辅国兼任的官职达到二十多个。这一点和乱前杨国忠兼任四十多职务相似。 ...

四位诗人的唱和诗,仅此一次。这是因为贾至在朝会结束后偶然兴起吟成一首,当时自己觉得有点得意,就随手写出,给两省僚友观看。因为贾至当时官位恩宠,碍于情面,诸位僚友交口称赞,所以各位同僚和诗,赞颂奉承贾至此诗,这个结果也是贾至始料未及。本来贾至此诗是颂圣皇恩,没想到诸位僚友和诗成了夸自己,明显觉得有点不妥。可以想象,大约贾至看了诸位和诗,勉强笑着客气谦让一番,此事也就过去。所以此后贾至再也没有写出如此诗文在同僚中展示。
诸位僚友和诗,传世的只有三位诗人之作,是因为三位诗人有文集传世。其他僚友有没有和诗,如同施蛰存先生所言,只是猜想。
贾至此诗因为是在同僚中展示,人数众多,当时的影响大小,今日无法猜测,那么紧接着贾至出为汝州刺史是否因为此事或者说还有别的事,就只能是个疑问猜测而已。而贾至从岳州司马任召回朝廷是在宝应元年,正是代宗即位李辅国失势以后,这其中有无关联,也是个猜测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25 00: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7-24 23:53
四位诗人的唱和诗,仅此一次。这是因为贾至在朝会结束后偶然兴起吟成一首,当时自己觉得有点得意,就随手 ...

由此而论,四位诗人的唱和诗,实际上就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引起的。此前四位诗人的交往,只有杜甫岑参交情深一些,此外诸位诗人交往时间或者说同朝共事只有半年不到,而且交往也不密切,所以后人评点说四位诗人经常唱和,实在是误解。这一点从诸位诗人在以后的诗作可以看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31 13: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7-25 00:01
由此而论,四位诗人的唱和诗,实际上就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引起的。此前四位诗人的交往,只有杜甫岑参交情深 ...

四位诗人同朝共事的时间,从至德二年十二月到乾元元年五月,只有半年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四位诗人交往,并不密切。只有岑参和杜甫二人,因为老友和推荐的原因,交往密切一点。岑参有诗【寄左省杜拾遗】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杜甫答诗【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窈窕清禁闼,罢朝归不同。君随丞相后,我往日华东。
冉冉柳枝碧,娟娟花蕊红。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

在这一段时间里,朝廷处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况。但是杜甫和岑参的心情却是凉凉的,因为朝政原因,二人的言官职位处于无所事事的状况。所以二人的赠答诗,多少显露出一点无奈之情。
在这一段时间里,岑参杜甫都写了一下闲适的诗篇宣泄自己无奈的感叹,尤其是杜甫,诗作多一点,在以曲江为题的几首诗里,表现出一些无奈或者颓唐的心情: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名绊此身。
纵饮久判人共弃,懒朝真与世相违。吏情更觉沧洲远,老大徒伤未拂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7-31 13: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7-31 13:08
四位诗人同朝共事的时间,从至德二年十二月到乾元元年五月,只有半年时间。在这一段时间里,四位诗人交往 ...

从杜甫一生的诗作被称为“诗史”来看,杜甫是一个性情中人,有话直说,不善于隐藏自己或者揣摩别人。这就决定了杜甫一生仕途困顿贫穷潦倒。这一段时间,杜甫也写了一些赠人的应酬诗。杜甫赠王维的唯一一首诗【奉赠王中允维】:
中允声名久,如今契阔深。共传收庾信,不比得陈琳。
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
在诗中,杜甫对王维的经历极为同情,理解王维当时的心情。但是,对于思想敏感的王维来说,杜甫的这一篇诗作,却是极为不合适的。因为王维当时是免罪任职,心里并不愿意提起过去痛苦经历。杜甫此诗,实在是有点哪壶不开提哪壶,触动王维心中伤痛的作用,尽管杜甫没有这个意思。而王维无论如何也无法作诗回赠杜甫。因此,王维和杜甫的交往,就只能是见面的点头之交,客气一笑而已。相比之下,杜甫的朋友严武,去拜访王维,王维不在家,后来还写诗给严武道歉。此后,王维和贾至,岑参也没有诗作赠答。这和王维的思想,生活环境是相关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3 00: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7-31 13:54
从杜甫一生的诗作被称为“诗史”来看,杜甫是一个性情中人,有话直说,不善于隐藏自己或者揣摩别人。这就 ...

四位诗人唱和之后,大概是四月或者是五月,贾至出任汝州刺史。六月杜甫贬官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四月,岑参出任虢州长史。这三位诗人离开朝廷后,王维于上元二年去世。
在王维去世前三年时间里,王维和其他三位诗人再没有诗歌唱和赠答。在佛经思想里寻求解脱离世。
四位诗人中只有杜甫是性情中人,最为怀念故交友情。在贾至贬官岳州,岑参出任虢州长史时还写诗给故人,表达思念之情。此时杜甫已经离任华州司功参军,开始漂泊。杜甫入蜀以后,还有诗给贾至岑参。而贾至岑参却没有给杜甫的诗作了。想来就是因为贾至岑参因为仕途坎坷心情不好,也没有杜甫那样的念旧之情吧。和雍容华丽祥和颂圣的唱和诗反衬之下,再读此诗,是一种什么心情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4 23: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8-3 00:15
四位诗人唱和之后,大概是四月或者是五月,贾至出任汝州刺史。六月杜甫贬官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四月,岑 ...

贾至被贬岳阳,从乾元二年到宝应元年有四年。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西通巴蜀东连吴会,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四年之中,诸多被贬官员在此和贾至相见,赋诗唱和,互诉衷肠叹息迁谪之意。现存全唐诗中贾至诗一卷多数是如此内容,但是没有关于怀念杜甫王维岑参的诗作。此时三位诗人王维于上元二年去世,杜甫岑参也已经离开朝廷。
宝应元年贾至被召回朝廷任职,此时岑参也回到朝廷,二人也未见有诗酬唱。此后贾至官职升迁到礼部侍郎,岑参还是四度为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4 23: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8-4 23:25
贾至被贬岳阳,从乾元二年到宝应元年有四年。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岳阳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西通巴蜀东连吴会 ...

贾至回朝后就很少有诗作。
杜甫最后一次给贾至诗作是在广德二年,杜甫五十四岁在成都草堂,诗题【送唐十五诫因寄礼部贾侍郎】,诗内容是送唐诫赴京考试,介绍他去见贾至,此时和贾至分别已经八年,杜甫在诗中怀念故交,南宫吾故人,白马金盘陀。为我谢贾公,肺病卧江沱。但是没有见到贾至给杜甫的赠诗。唐诫后来是否考中?如此猜测贾至和杜甫的联系如何?未见记载。。。。此后杜甫又因为严武去世,蜀中战乱,开始漂泊。从大历元年到大历五年去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00:0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8-4 23:47
贾至回朝后就很少有诗作。
杜甫最后一次给贾至诗作是在广德二年,杜甫五十四岁在成都草堂,诗题【送唐十 ...

杜甫在岑参任虢州长史,任太子中允关西节度判官,被任命为嘉州刺史时,都有诗篇寄给岑参。【寄岑嘉州】是杜甫最后一次给岑参寄诗。时间是大历元年。不见故人十年馀,不道故人无素书。
愿逢颜色关塞远,岂意出守江城居。
外江三峡且相接,斗酒新诗终日疏。
谢脁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
泊船秋夜经春草,伏枕青枫限玉除。
眼前所寄选何物,赠子云安双鲤鱼。
从杜甫诗中之意,可知是杜甫离开草堂南下接近嘉州时,知道了岑参被任命为嘉州刺史的消息。杜甫思念故人,唯有写诗相寄。而岑参此时因为兵乱未能赴任,紧接着就被杜鸿渐收入幕府,直到大历三年才赴任。二人离开朝廷后再未见面,直到大历五年同年去世。杜甫对故人友情可谓深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00: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8-9 00:08
杜甫在岑参任虢州长史,任太子中允关西节度判官,被任命为嘉州刺史时,都有诗篇寄给岑参。【寄岑嘉州】是 ...

【新唐书 贾至传】:宝应初,召复故官,迁尚书左丞,转礼部侍郎,待制集贤院。大历初,徙兵部,累封信都县伯,进京兆尹。七年,以右散骑常侍卒。
贾至回朝后,仕途通达。在此期间,岑参也回到朝廷任职,担任郎中,关西节度判官,入杜鸿渐幕府,出任嘉州刺史,但是二人没有交往也没有诗作交往的记载。即使是岑参被困在了蜀中成都之时,当时贾至已经是朝廷大官,不知是否知道岑参的困境,并没有伸出援手。这是因为二人本非故交,还是贾至薄情寡义?还是贾至虽然是高官,但是确实是无法决定官员任免,无能为力呢?贾至回朝后谨慎为官,和王维在朝为官,几乎一样。是否因为朝政险恶的影响?贾至出身是中书舍人,相当于现代的高级秘书,经历贬官地方,对政治经验近乎空白,如此竟然能历经要职,何以至此?往事已千年。今日自然是不能妄猜了。由此再读二人唱和诗,如何能不发出深沉叹息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9 23:53:08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8-9 00:45
【新唐书 贾至传】:宝应初,召复故官,迁尚书左丞,转礼部侍郎,待制集贤院。大历初,徙兵部,累封信都 ...

四位诗人中,岑参可以说是希望凭借努力工作而得到升迁机会的典型。进士及第进入仕途,在朝廷求职无望,两次出塞到边关任幕僚。回到朝廷任职后,四度为郎,两度入幕,一次佐州,最终出刺一年就罢官。仕途一生始终未得升迁,终于困守而终。纵观一生,是否有似曾相识之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10 00:1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8-9 23:53
四位诗人中,岑参可以说是希望凭借努力工作而得到升迁机会的典型。进士及第进入仕途,在朝廷求职无望,两 ...

杜甫岑参于大历五年同年辞世。两年后大历七年贾至辞世。四位诗人中,杜甫岑参王维在人生将要结束时,都在诗篇中对人生痛苦经历发出深沉感叹,尽管他们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相比之下,贾至没有临终诗传世,应该是寿终正寝,无法知晓他的临终心情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10 00: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8-10 00:15
杜甫岑参于大历五年同年辞世。两年后大历七年贾至辞世。四位诗人中,杜甫岑参王维在人生将要结束时,都在 ...

漫谈至此,可以休矣。用古人不幸解读诗篇,实在是不够君子之为。仅仅是个人读诗心得而已。现代人说,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用古人语言,兴亡之际,没有人能掌握自己命运。千年史书,读来叹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8-24 15: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7-11 00:59
杜甫诗的七律诗写作水平之高,是后人公认的。唐诗三百首中收录的杜甫和李商隐七律诗大概是最多了。杜甫和 ...

这两个典故考证的不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8-25 22: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杨军康 发表于 2022-8-24 15:37
这两个典故考证的不错。

谢谢先生光临评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1-3 21:49:2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2-5-17 01:22
在初入仕途受挫的痛苦经历之后,王维也经历了家庭生活的痛苦,就是王维妻子的早逝。唐书王维传,关于王维 ...

《四库全书  王右丞集笺注》有王维诗【秋夜獨坐懷内弟崔興宗】。

按照传统中国人亲戚关系理解,“内弟”之意是“妻弟”。《王右丞集笺注》是清代人赵殿成编撰。但是,他却引用了东汉大儒郑玄的一句注解“ 内弟【鄭康成儀禮註姑之子外兄弟也舅之子内兄弟也右丞母崔姓興宗是其内弟】”。这就让人有点糊涂。
如果崔兴宗是王维妻弟,王维妻子就是崔姓。
王维的母亲也姓崔(王维请施庄为寺表),按照郑玄注解,崔兴宗是王维母亲的兄弟(王维舅舅)的儿子。
孰是孰非,不得而知。也不知道中国人历史上是否有过郑玄说过的这种亲戚关系,什么时候演变成今天的“妻弟”关系。
可以猜想一下,王维妻子也是姓崔,王维这首诗的诗题也就合理了。如此,王维妻子可能就是王维母亲的娘家兄弟女儿。那么她和王维关系,就是姑舅表亲。崔兴宗自然就是王维“内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