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0|回复: 0

[原创] (八)3、芈姓后楚人与祖先祝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5-13 22:38: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芈姓后楚人与祖先祝融

      楚人是祝融的后裔,已为史籍和考古发现证明。《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记载楚国的别封之君夔子不祭祀祝融和鬻熊,楚人认为他大逆不道,后来举兵攻灭了夔国。
     祝融在哪里?《左传·僖公十七年》载:“郑,祝融之虚也。”当年的郑,在今河南新郑县,距郑州之南不远的地方,可谓是中原的腹地。
      史前的河南不是水稻种植的发源地,中原的楚人却因“重黎”、“祝融”之裔而得名,又通过他们与南方的荆人水稻种植文化有密切关系,而成了南方的代表。所谓“重黎”,据《国语·楚语下》载:“重司天以属神”,“黎司地以属民”。重和黎都是火神,不过一个管天界之火,一个管人间之火罢了。天、人的结合实是说明重黎善于观察天象而授农时,故帝喾命重黎“居火正”,才叫“祝融”。据《史记·楚世家》载:“高阳生称,称生卷章, 卷章生重黎。重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 帝喾命曰祝融┅┅”这一记载说明,火正、重黎、祝融相通,是管理南方之火,进行观象授时之教化的官职。
     所谓的“能光融天下”,是指祝融将南方太阳文化进行形而上学的转化,形成儒家的之“道”的《周易·离卦》文化,再加上楚人来源于中原,故也有部分中原文化的融入。南方的荆人文化、楚人文化,及由荆楚人共同形成的儒家文化这三者交融汇合,就形成了所谓的“楚文化”。其中,以“鸡鸣歌”代表的“南方水稻种植文化”、“朱雀”星宿文化、“火”、“凤”文化,就是在当地水稻种植的原始农业中产生的“荆文化”,主导着楚文化的发展方向。否则,南方几千年的水稻种植文明、炎帝文化、《诗经·南风》将被所谓的“楚文化”掩盖得荡然无存。
     例如《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张守义《正义》说:“祝融,南方炎帝之佐也。”炎帝与水稻种植文化有关,楚人的祖先祝融只是炎帝的辅佐。这说明土著荆人与楚人的文化关系,即能说祝融是炎帝的辅佐,却不能说炎帝是祝融的辅佐,是祝融指导炎帝种植水稻,这不是颠倒黑白吗?!荆人和楚人之间的道理,和炎帝与祝融的关系是相通的,不可混淆。这说明荆文化在楚文化中的地位,也不能抹杀、颠倒、混淆一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