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0|回复: 7

[商] 考古学视野下的黄河改道与文明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3 10:0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黄河向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河道几经变徙。但是,先秦时期黄河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改道,而是始终走《汉志》河道。文献中记载的《禹贡》河实际上就是《汉志》河,浚县、内黄一带所谓《禹贡》河则是淇河故道。黄河大规模改道从汉代开始,后经2000多年频繁的改道、迁徙,在下游地区形成6—15米厚的淤积层,彻底改变了先秦时期黄河下游地区一度存在的丘陵、河湖相间的自然景观,最终形成今天一望无际的平原地貌。改道造成该地区文明化进程中断,大部分城邑被毁。黄河下游地区数千年来生态、生存环境的变化,表面上与黄河的泛滥、改道、迁徙有关,但实质上是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所致。

http://www.360doc.com/showweb/0/0/1096289923.aspx
7.jpg

2.jpg

6.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3 10: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迁和班固都将原来的河道称作“禹故(旧)迹”,他们都将流经濮阳西南部的黄河称为“禹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3 10: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是濮阳区遗址群。考古发掘的遗址主要集中在濮阳市区和濮阳县境内,市区发掘的遗址有戚城、铁丘、马庄、马呼屯等。铁丘遗址西临先秦时期的黄河故道。考古发现了一批仰韶、龙山文化时期的遗迹和遗物。遗址原为高3—4米的台地,后来平整土地的过程中被逐渐削低,现今呈漫坡状隆起,略高于周围地表0.5米。钻探可知,遗址周边地表6米以下皆为淤沙。可见,最初的铁丘遗址高度当在10米以上。西水坡遗址位于濮阳县城西,地处古黄河以东,地势较低,地表以下有4—6米的淤土层,其下为文化层:第1层为唐宋层,第2层为东周层,第3、4、5、6层为新石器时代的龙山、仰韶文化层。遗址新石器时代文化层上直接叠压着东周文化层,未见任何淤沙层,说明新石器时代至东周黄河并没有在这里泛滥。高城遗址位于濮阳县东南的五星乡高城村南,北临东汉黄河故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3 10: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以上四个小区的考古发掘情况来看,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内黄、濮阳、菏泽、定陶一线遗址上的文化堆积并没有大的中断,也没有发现大洪水淤积层,说明这一地区从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一直都有人类活动。这一地区的洪水淤积层都是汉代中后期才开始出现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3 10: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3-9-13 10:28 编辑

地质勘探表明,与濮阳北部黄河故道相连接的河北大名、馆陶、临清、山东德州、河北沧州一线有一条宽阔的古河道带。第一支为清、漳河古河道带,河道一般宽5—20公里,深度40—54米,长度475公里。从郦道元《水经注》记述可知,这是黄河过大名后的分支屯氏河向北流,注入清、漳河后留下的河道迹象。第二支由馆陶南分出,经冠县、临清、故城、德州、东光、沧州至青县,该支与文献记载中的《汉志》河道一致

第三支向东经濮阳入山东界,在范县附近分成南北两支,当为《汉志》中的漯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3 11:4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3-9-13 11:44 编辑

《汉志》河道早已存在,《左传》僖公四年载管仲回答楚国使节时言及齐国疆域:“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可以看出,齐桓公时期齐国的疆域范围西部已与黄河接壤。如果这里的“黄河”像多数学者认为的那样从内黄、安阳境内北流,那么齐国的疆域就已到达内黄、安阳一带,这显然有悖于当时的情况。因为春秋早期,安阳、内黄一带还属于卫国的疆域,当时的齐国疆域,东不过今山东半岛西部之弥河,南不过泰山,西在今山东齐河县一带,北在今天津市南界以南。因此,如果说齐桓公时期,齐国疆域与黄河相接,那么黄河也只能是东流的《汉志》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3 12: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3-9-14 09:41 编辑

一作漯川。漯,《说文解字》作湿。古代黄河下游主要支津之一。《书·禹贡》述兖州贡道作“浮于济、漯,达于河”。《史记·河渠书》:禹导河至于大邳(山名,在今河南浚县东南),“乃厮(?)二渠,以引其河”。注释家谓二渠其一即西汉时黄河干流,其一即漯川。据《水经·河水注》,故道自今河南浚县西南别黄河东北流经濮阳、范县、山东阳谷、莘县、聊城、茌平、禹城、临邑、济阳、高青、滨州等市、县境入海。东汉时阳谷以上又为黄河所夺。或以为山东今徒骇河俗名土河,“土”、“漯”音近,当即古漯水的残余而稍有迁改。然漯水下游地区古今河道变迁极大,难以确指。
客案:漯水,即黄河分支,入山东境,有过一段称为“河”的经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9-14 09:5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子饮于漯水之上,官人膳鹿献之天子,天子美之,是曰甘。癸酉,天子南祭白鹿于漯□,乃西饮于草中,大奏广乐,是曰乐人。甲戌,天子西北□。姬,姓也,盛柏之子也。天子赐之上姬之长,是曰盛门。天子乃为之台,是曰重璧之台。戊寅,天子东狃于中。逄寒疾,天子舍于泽中。盛姬告病,天子怜之,□泽曰寒氏。盛姬求饮,天子命人取浆而给,是曰壶輲。天子西至于重璧之台,盛姬告病□。天子哀之,是曰哀次。天子乃殡盛姬于毂丘之庙。壬寅,天子命哭,启为主,祭文宾丧。天子王女叔●为主,天子□宾之命终哀礼。于是殇祀而哭。内史执策所官人□丌职曾祝敷筵席设几,盛馈具,肺盐羹,胾脯枣●醢,鱼腊糗韭百物,乃陈腥俎十二,干豆九十,鼎敦壶尊四十器。曾祝祭食,进肺盐祭酒,乃献丧主伊扈,伊扈拜受。□祭女。又献女主叔●,叔●拜受。祭□祝报祭觞,大师乃哭即位。毕哭,内史□策而哭,曾祝捧馈而哭,御者□祈而哭,抗者觞夕而哭,佐者承斗而哭,佐者衣裳佩□而哭,乐□人陈琴瑟□竽钥荻筦而哭,百□众官人各□其职事以哭。曰士女错踊,九□乃终。丧主伊扈哭,出造舍,父兄宗姓及在位者从之。佐者哭,且彻馈,及壶鼎俎豆。众宫人各□其职,皆哭而出。井利□事后出而收。癸卯,大哭,殇祀而载。甲辰,天子南葬盛姬于乐池之南。天子乃命盛姬□之丧视皇后之葬法,亦不邦后于诸侯。河济之间共事,韦谷黄城三邦之事辇丧,七萃之士抗者即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