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68|回复: 11

[原创] 格姬簋解读(202309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9-19 09:5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秦伊人 于 2023-9-19 13:52 编辑

格姬簋解读20230919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解读-

a唯六月初吉辰在戊子,
  (BC966六月初戊子1368755日,合周穆王二十一年。)

b尹氏使保子律,蔑格姬歷,格姬伐,用璋。
  (召族大保称“尹氏”,“使保子律”是尹氏指使其子侄名律者,出使格姬处,代表尹氏“蔑歷”格姬,格姬回答、称颂[]尹氏,“用璋”是贵族见面的礼仪,也是表示格姬地位和辈分低于尹氏,地位同级或辈分同等者的见面礼仪是“用圭”。)

c鬼告姬氏[虘又]爾曰:“其朕子曶作君”;
  (鬼[媿]是絳縣橫水倗族本姓,指代倗人;翼城大河口格族人本姓未知,或为姞姓;“鬼告姬氏…”是指倗人对姬氏的建议或传话,建议立姬氏子为“君”,其目的是用姬姓改换格族的本姓。若格族立“君”只是立本族继承人,则不需要经过周王、尹氏和姬氏的认可,只有格族要求通过立格姬之子之后,改变格族本姓为姬姓,才需要姬族高层的同意。)

d晉人伸,亦曰:“朕甥作君”。
  (晋人自视与姬族同姓姬,所以认为姬氏女所生之子也是晋人的“外甥”,但是晋人的本源是唐人,唐侯改晋候是有故事的。晋人不一定是周人直系族人,晋候墓地最早晋候夫妇大墓M113M114的布局和规格说明女性地位高过男性,女性若是来自姬族,才可以解释唐人转换为晋人的过程。唐公本是周文王的同盟,后因背叛被周公剿灭,但唐族小宗唐叔被改封为晋候,晋候也被认为是姬姓,但这并不说明唐公原本是姬族。)

e今我既戴冊,先王既又井,曰:“弗能韋又家”;
  (这里“我”是指格姬本人,格姬是器主,第一人称也是器主。“既戴冊”、“既又井”宽泛的解释为“有规矩”,此规矩指的是“弗能韋又家”,是说不能以某事某人为先例,这里的所谓“先例”可能是唐人改封为晋候从而改姓姬姓的事例。“韋”是指一人名,此人极有可能是M114大墓里的韋甗的器主,M113葬的是首任晋候,但首任晋候的葬具规格和布局低于其夫人墓M114,其夫人墓中出土的韋甗其铭文称“韋使于繁”,这是周昭王最后南征时的器物,说明韋参与了昭王最后的南征,从而规定了晋候墓地的时代。若韋是首任晋候的名,而“燮父”是其字,则“韋”的先例被规定“下不为例”,这才可能是“弗能韋又家”的本意,即不能以此为例又将其他氏族改立为姬姓家族。)

f今我亦既訊伸氏,亦曰:“不能韋又家”;
  (格姬又追问了晋伸氏,晋伸也确认了有“不能韋又家”的规定。格姬要晋人确定,可见此规定确实与晋人有关,当初晋人说“朕甥作君”也是用本族的先例说事。)

g今我既敕告伯哀父,曰:“其典用”。
  (伯哀父或是事务主管,格姬向他明确告知:昭规矩[]办事。)

h我既眾[辶龠]叔、鼐父、師父、微史[翼頁]訊既:“毋姬氏之”。
  (“ 毋姬氏之”是决定不给格族姬氏的姓氏,从而断绝格族地位的上升可能,使得晋地周边邦族的地位都低于晋候。)

i今既遽曶于王,肆,史告格姬,格姬對揚皇尹休。
  (“遽曶于王”是将子曶送到周王那里抚养,从而更加断绝格族以子曶为借口立君改姓的可能。“肆”表示做事圆满成功,事情完成后请信使回告格姬。以上都是对“使保子律”说的、做的事情,但事情安排结束后,格姬又“对扬皇尹休”,是说保子律只是代表尹氏的使节,事成后格姬还须向尹氏表示遥远的致意。)


j用作寶簋,孫孫子子其萬年永寶。
  (格姬作簋记事,并祝愿子孙永远保存此簋并牢记此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 00:24:06 | 显示全部楼层
尹氏使保子律,蔑格姬歷,格姬伐,用璋。

格姬似乎以“伐”来表现自己贵族气派,”用璋“更倾向于表达彼此身份平等。祝国庆假期愉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8 03: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e、今我既戴冊,先王既又井,曰:“弗能韋又家”;

f、今我亦既訊伸氏,亦曰:“不能韋又家”;

在这里 “韋又家” 是并列的句子成分,所以,“韋”字不解释为“相背”意思,而应解释作“围”,与家族范畴相对,也即是大的城廓(诸侯国)。前句讲了,”既戴冊,先王既又井”,那么法定上就能有出身侯国与所嫁家族的地位。诸侯国联姻不仅仅是家事,还得兼顾两国之间利益吧。e 句只讲述了不是这个情况,是不能“韋又家”。想来,这类联姻在相当长时间里是有争议的。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8 22: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正3楼:是f 句,这是用否定语句肯定了格姬所言。

h、我既眾[辶龠]叔、鼐父、師父、微史[翼頁]訊既:“毋姬氏之”。

“毋姬氏之”,意思是无需强调母系姬氏。毕竟,这样才有利子孙成长,更有利于夫君的社会稳定。这句是一众长老表态了,应该是典用流程,也是长老据典回复的内容。这说明中国古代已经是德、法兼治的社会,至少在贵族内部是如此。不是想踢谁就踢谁,有法典还须要有德之人来议事。铸造了这么个簋,格姬对此通告应该是满意的,她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回过来看,千年后欧洲那些领地贵族们则混乱不堪,几乎没有历史可书写。这不,还是咱们老祖宗睿智。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8 22: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提供学习资料,首发分享释读等内容给咱们参考。【鲜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3 22: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再读了其他网友解析,觉得有个别字符还值得商榷。比如说,“蔑“这个字符义与”历“字不太配对得上。如果,把”蔑“中间”横目“比作 阳在目中,并且含有类似止戈符号,那应该是个”義“(仪)字的别体字。也即是”仪格姬历“。这样可以说是一种“簋仪”/“簋议” ,也即是:合乎规范的确认仪式。这也可能是至今某些宗教仍然流传的“轨仪”活动的前身。------语音保留下来了。


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5 19:4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上贴:如果,”蔑“字原意是“義”为什么许慎先生及后世会解释为“眼睛歪斜无神”,“轻蔑 ”,“污蔑”等意思?合理的解释是,原本“義”本应是戍卫作代表,而改朝换代时却干了不义不正当之事,那自然不受天下老百姓待见。”蔑“字还有“分离”这一层意思,与主体潮流分离后就是微小的事物了。当然,戍卫枕戈待旦宿夜不眠也可以说是精神疲乏,《说文》还是作出比较中性注释。另外,再说说“韦”+“攴“字吧,如果,注解作”违“字那甚为牵强了。”攴“ 是戒尺、持鞭意思,古代私塾也称作”攴攴斋“意为先生手里拿着小东东敲打敲打小盆油,很明显那就是指挥棒了。


(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16 00:2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图:仲義父鼎,有“戍”字符形先例,而鄭義羌父盨,则有“羊眼”先例。尽管与“蔑”的字形并非100%一致,但从字符构件逻辑上是可以互训。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在各例铭文中采用“義”(仪)字作解释,能否通顺试一试便分晓。

义.png


再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1 02:26:35 | 显示全部楼层
C:曰:“其朕子曶作君”;

此句 “曶” 字由上“勿”下“日”构成,《说文》出气(司言)也。请教精于此道的字谜友,我不明白这位“朕子”有啥气可出呢。我想,可以认读为 上“手” 从“臼”,也即“舀”字。-----今人凡酌彼注此皆曰舀,其引伸之語也。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1 23:55: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文字认读存有差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从字源来看“ 舀” 与 “曶” 字有相近之处。即 “爪”与“勿”  不得已时,可以假借同意。《说文》 “曶” 所谓气出是另一字符形态,与单独“勿”字解作飘带旗风等义项时有所区别。单独“勿”字又分为带柄和不带柄,在这里就不作解释了。再比如说,“ 傳曰:鄭大子曶。” 这个已经是成书后的事,概括了人物所拥有该”曶“字的痕迹和特征,古人是言之有物的。所以,尽管还有”召“字字形也近似,但我们不好忽略他当时身份来命名。嗯,我们还是尊重原作者吧,认读为 “曶” 字 或许有更好的解读。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3 01: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合法的权力来源有两种,一是授权继承,二是起义革命。那么很显然,“朕子曶作君”,是第一种授权继承情况。此处拟用” 舀” 字比较合适,意思可以是从  “臼” 中接 “手”  臼也可谓旧也,这意象符合古代新君按旧制传统接位。初步推断,子“曶”应该是继承了君位,只是不允许他以姬氏身份继承罢了。如果说因为他母亲是姬氏就不可继承,试问君主哪个孩子没有母氏呢?十年前,我曾把 “臼” 字掰开,与一位老糊涂友寥寥数语,没成想再重温了。今天重阳节,顺祝大家节日快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10-24 00: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阳节过了,该退了。说是把 “臼” 字掰开,那掰开后是學字字头一部分.......自然也是文明源头一部分。保重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