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回复: 2

[转帖] 品评【《道德经》古典学的东西方话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4 07: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简介:王中江,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执行院长、郑州大学哲学学院(老子学院)院长。 
  西方传统下的圣典(Bible或Holy Bible)、经典(Classics),早期中国的六经、儒家和道家等学派的经典、经籍,它们都是能够持续引起震撼和影响力的那一类伟大的著作。最能体现人类原创性的产物基本上都凝结到了经典之中。名副其实的经典,在时间和空间中形成,反过来又超越时间和空间而存在,不断开启着新颖性的世界。经受不住不同时间和空间考验的典籍,就同经典无缘。经典决不是一时一地的“流行物”,经典从不赶时髦。经典具有不朽的性格,经典是永恒的。
  中国古代智慧的展开,主要是由经典引导的。无数的注释家,不断通过注释经典,提出自己有创见的思想。令人十分惊叹的是,《道德经》这部书,小小五千余言,在东西方经典体系和古典文明中,没有哪一部著作能像《道德经》那样,篇幅如此之小,影响无限深远。老子通过这部书开创了道家,也成为了道教的教主。两千多年来,中国有无数的注释家为它作注,产生了《道德经》漫长诠释史,也诞生了《道德经》古典学。东西方交流后,《道德经》在印度、东亚和欧洲被翻译、诠释、研究和传播,又形成了世界性的《道德经》翻译史、诠释史和传播史,提供了东西方文明和智慧相互吸取和交融的强大证言。
 一、《道德经》的经典化和本土诠释巨链
  最初被称为《老子》的这部书,在中国古代就赢得了经典的地位。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叔向(生于晋平公550年左右,逝世于公元前528年)就引用《老子》倡导柔弱的智慧。《庄子》传承和发展了老子哲学,引用这部书,称颂老子为古之博大真人。《文子》中引用《老子》的话更多。受疑古主义的影响,有人将《老子》这部书放在《庄子》之后甚至更后,研究《老子》没有比这更荒诞的结论。郭店战国简《老子》的发现,否定了各种《老子》晚出说的结论。从现有的传世文献可知,韩非是《老子》的最早注释者。当时人们注释《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著作,称它们为经,对它们的解释一般称为传、解和说。《韩非子•解老》篇的“解”字,实际上暗示了《老子》已被韩非视为经典。这是《老子》一书在早期中国经典化的一个最具象征性的符号。
  出土文献中发现了四个《老子》抄本,这是一个奇迹。除了郭店简《老子》,帛书甲乙本、汉简本这三个抄本都出自西汉墓葬,这说明老子在西汉的广泛影响。汉简本《老子》抄本,明确以《老子》为经,称上下篇为“老子上经”、“老子下经”。《汉书•艺文志》记载的道家经籍《老子邻氏经传》、《老子傅氏经说》、《老子徐氏经说》等这三部著作均称《老子》为经。这说明《老子》在西汉已明确被看成经典。汉代注释家留下的《老子》注释著作《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严遵的《老子指归》、在敦煌莫高窟中发现的《老子想尔注》等,久负盛名。汉代人的著作中多引用《老子》;汉初的黄老学,东汉王充的自然哲学,东汉兴起的道教等受到《老子》很大的影响。
  魏晋玄学复兴道家,首先是复兴老子的思想,对《老子》作出新的阐释。年轻的王弼留下了不朽的《老子道德经注》,留下了精妙的《老子指略》,建立了以无为万物普遍本性的义理性十足的玄学。在唐代,《老子》一书受到官方的首肯。上元元年(674年), 高宗命令王公皆习《老子》(“请令王公以下皆习《老子》”);仪凤三年(678年), 高宗下诏把《老子》定为“上经”(“自今以后,《道德经》并为上经,贡举人皆须兼通”);高宗还奉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开元二十一年(733年),玄宗令全国上下家家备藏《老子》一册,他还亲注《道德经》(《道德真经注》),开皇帝亲注《老子》之先河。
  因印刷术的发展和文化的发展,从宋元到明清,注释《老子》的著作大量出现,《老子》一书的传播更加广泛。不少道教徒、佛教徒,还有人文学者和儒者,都纷纷注释和阐发《老子》,如王安石的《老子注》(有辑录本)、苏辙的《道德真经注》、林希逸的《老子鬳斋口义》、范应元的《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吴澄的《道德真经》、焦竑的《老子翼》、王夫之的《老子衍》、魏源的《老子本义》等等,不一而足。继唐玄宗之后,这一时期,还有三位皇帝热心注释《老子》(宋徽宗的《道德真经解义》,明太祖和《御注道德真经》和清世祖的《御注道德经》)。近代中国新学术体系和分科之学建立之后,《老子》的古典学诠释学又在专门之学的意义和风貌中展开了。
二、《道德经》诠释学与东方和西方
  东方的印度和东亚的日本、韩国是世界上同中国文化交流最早的地区。中国同欧洲的文化交流的证据至少在在唐代就多起来了,在明清之际则活跃了起来。印度之于中国主要是传出佛学,日本、韩国之于中国主要是引入文化和经典,西方之于中国主要是传出宗教和近代早期的学术。在这种不均衡的文化交流中,《道德经》很早传到了韩日,传到了印度和欧洲。在东亚,日本和韩国的《道德经》古典学比较复杂和丰富。
  目前无法确认最初什么时候《道德经》传入了日本和韩国。一些研究表明(参阅张谷的《日本近代以前的老庄学论考》,见邓合主编的《国际老学》第1辑),藤原佐世编纂的《日本国见在书目录》,大约在891至897年间成书,最早明确记载《道德经》在日本的流传(实际上的传入要比这个记载的时间更早)。当时所传主要是《老子河上公注》、《老子指归》、《老子王弼注》等。这恰恰也是《道德经》在中国早期的几个主要注释本。佛学和禅学盛兴的中世鎌仓室町时代,人们从中国带回更多的有关《道德经》的注本,其中就有林希逸的《老子鬳斋口义》。林希逸融合道释儒的注释方法,使日本的佛禅修习者更容易接近这部书。
  这一时期日本的禅僧们关注的是阐扬佛学和学禅,确立宗派,研习和接受《道德经》,以传入的注释本为主进行,没有表现出自我作注和发挥其学的特别倾向。这正是日本近世江户与之非常不同的地方。江户时代日本儒学发展出不同的学派和学风,也催发了人们各自注释《道德经》的愿望。注释和研究者有几十家。以古文言辞学为方法寻求古义的徂徕学派(古学),这种倾向明显。如服部南郭的《老子道德经校注》、渡边蒙庵的《老子愚读》、宇佐美灊水的《老子道德真经》、太宰春台的《老子特解》、龟井昭阳的《老子考》、海保青陵的《老子国字解》等。
  自幕末和明治以来,日本的《道德经》古典学在分科之学以及西学和汉学的复杂关系中脱胎而出,《道德经》的智慧影响了日本思想家如西周、中江兆民、西田几多郎等,影响了日本的文学家如夏目漱石,影响着日本的科学家如汤川秀树,影响了一些爱好者如加岛祥造等。1930年出生的加岛祥造,1993年同《道德经》相遇,他写的其中一本书的书名是『老子までの道 63歳からの自己発见』;他还著有『肚 老子と私』、『伊那谷の老子』、『ほっとする老子のことば いのちを養うタオおの智慧』等。他的独特之处是融合《道德经》的解释和生活体认为一体,在经验中见证老子的智慧。古典学意义上《道德经》的日译、注释和思想研究的著作大量涌现。武内义雄的《老子原始》、《老子研究》和《老子和庄子》等,池田知久的马王堆帛书译注『老子』、郭店楚简的『郭店楚简老子の新研究』、“その思想を読み尽くす”的『老子』,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最晚七世纪梵文《道德经》很有可能就传布到了印度。一个契机是,同唐有使节往来的当时的南亚迦摩缕波国(今属印度阿萨姆邦),向唐请求《道德经》的梵文。太宗先后两次敕令玄奘主持翻译。道宣《续高僧传卷四&#8226;玄奘传》记载:“寻又下敕,令翻《老子》五千言为梵言,以遗西域”。道宣《集古今佛道论衡卷丙&#8226;文帝诏令奘法师翻<老子>为梵文事第十》记载前所下敕令“令玄奘法师与诸道士对共译出”。这类似于现在的外译项目。围绕关键词特别是“道”的翻译,玄奘同道士产生的争论,有佛道异同辨别,有义译直译之方法。玄奘坚持从“道路”的意义上译“道”为“末伽”,道士坚持译“道”为“菩提”。
  东西方文化交流之后,老子《道德经》又成为这种交流的重要桥梁。老子的爱好者和研究者翻译出来的《道德经》版本不计其数,围绕老子展开的研究层出无穷。人们可以撰写出世界老子思想的传播史,也可以撰写出《道德经》的翻译史和诠释史。《道德经》在欧洲的传播研究表明(参阅邰谧侠的《<老子>译本总目:全球老学要览》),最晚从16世纪末开始《道德经》的零星文本就被译为西文。如西班牙人高母羡(1546-1592)的西班牙译本《明心宝鉴》,其中就有“老子曰”的文本十几处。这一过程在17世纪开始扩大。意大利人龙华民(1559—1654)用葡萄牙语翻译出了《道德经》第42章的部分,以道为原始的混沌;意大利人卫匡国(1614—1661)用拉丁文翻译了《道德经》第25章的部分,以道为造物主;比利时人柏应理(1623-1693)有第42章部分的拉丁文翻译,以道为法和理性。他是《中国人哲学家孔夫子》的主要作者。西文《道德经》最早全译本被认为是收录在《中国安南书信来往第23》(EL correo Sino&#173;Annamita,Volume XXIII)中的一个西班牙文本,译者是19世纪的多明我会教士苏玛素(1845-1911),说“道”是一个多义词,有说、路和学等不同所指,说《道德经》之名是“永恒的真理和道德法则”。
  19世纪以来,《道德经》在欧美越来越被广泛地翻译、研究和传播。不同的西文译本纷纷出现,语种比较多的译本依次是英文(603)、德文(178)、西班牙文(121)、法文(107)、意大利文(69)、荷兰文(67)、俄文(63)、葡萄牙文(53)、波斯文(42)等。《道德经》古典学在欧洲等国空间更大。称得上古典学家的西班牙人胡安&#8226;马斯卡罗(1897—1987)是一位梵文学家,曾在剑桥大学教授梵文。他将《奥义书》《薄伽梵歌》《法句经》等经典译为英文,还热心世界上不同教典中的精神和智慧,编有《火之灯》(Lamps of Fire)一书,总论从印度教、波斯拜火教、佛教、耆那教、道教、儒家、神道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锡克教等各教经典中选出具有纲领性意义的语录,其中道教部分选了《道德经》的三章(25章的“有无混成、 先天地生”、49章的“圣人无常心”和67章的“天下皆谓我大似不肖”)等;正文以“光”“爱” “生”为主题从各教中选出名句300段,其中《老子》竟多达46段(即《道德经》完整的46章)。他对《道德经》的推崇可见一斑。这也解释了威尔&#8226;杜兰特为什么会有惊人之言,说世界上除了《道德经》,或许我们可焚毁所有书籍。有趣的是,他将《火之灯》送给“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的乔治&#8226;哈里森(1943-2001),建议他将书中66页48段的几句话编为歌词。这几句话正是《道德经》第47章的英译。哈里森创作和主唱的《内观》正出于此:Without going out of my door(不出户), I can know all things on earth; (知天下);Without looking out of my window(不窥牖),I could know the ways of heaven(见天道);The farther one travels(其出弥远),The less one know(其知弥少), The less one really knows(其知弥少); Arrive without travelling(不行而至),See all without looking(不见而明),Do all without doing(不为而成)。(参阅高峰枫的《“披头士”与<老子>》,见《文汇报&#8226;文汇理论&#8226;学人》,2023年7月30日)
  《道德经》的智慧影响不限于古典学和爱好者,欧洲不少哲学家们对《道德经》情有独钟。康德从《道德经》的文本中,发现了骇人之物,说立足于此,“无”中的至善跑了出来;对哲学非常挑剔的黑格尔,承认老子拥有玄妙的哲学,称赞《道德经》是伟大的著作,值得世人敬仰;雅斯贝尔斯将老子视为世界上的大哲学家,说《道德经》是卓越的和谐之作;尼采称《道德经》的智慧如同永不枯竭的井泉;海德格尔尝试从朴实的“路”的意义中探寻道的始源性和无限性;罗素在“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中领悟到人类创造而不占有的智慧。
  有多少种语种、语言和话语,就有多少不同的《道德经》语言和风格;有多少地区和不同的传统,就有多少不同《道德经》文化图像。按照邰谧侠的统计,世界上的《道德经》译本已有近百种语言,各种译本有两千多种,这是《圣经》之外世界上译本最多的中国古典。20世纪末以来,每年都有几十种新的译本出现。
  《道德经》为什么赢得世界性的研究、注释和传播呢?《道德经》被不断地学习、注释和研究,说明了它的重要性和影响;也正是在众多的解释和研究中,《老子》一书的哲理、精义和智能,不断被揭示和呈现出来,不断地被活用。《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根据“道家”类著作的主旨说:“要其本始,则主于清静自持,而济以坚忍之力,以柔制刚,以退为进。”道家的这一主旨,则本于《道德经》。
  《道德经》的魅力源于它的内在原创性、内在价值和智慧。由五千言构成的《道德经》,言简而意味深长,质朴而充满哲理,直言而道破天机,奇谈而顺理成章。对于成为哲学家的大多数人来说,五千言实在是太少了。然而老子就是以这有限的五千言而成为哲学智慧的领袖、道家的创始人和道教的教主。听起来似乎是一个神话,老子以他最大的谦虚和智慧,成了天下的第一。
  记住老子的箴言“上士闻道,勤而行之”(41章),不断从《道德经》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吧。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编辑:李秀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07:51:14 | 显示全部楼层
1:有助于了解一下《道德经》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而且是在没有看破《道德经》顾乱其词的拼图手法下影响力,为还原真貌打下了基础,不错。

2:没有看破老庄唱反调,也没有看破老庄列的实质不同,列子是儒家修炼说,文子列子是虚拟人物。

3:学术大佬不接地气,不了解相关领域前沿进展。

《道德经》逗号在哪里加? - 张无屮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28295833/answer/330506349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4 07: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无,不属于“道”的本体、本源,本体只有“道”,“有无”只是本体论的一部分。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开始就明确了是万物的层次,“有无”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德”的范围,是万物生灭、功能转化的层次的探讨,将“有无”理解为就是本源的本体论,就将道学滑入了错误的泥潭,庄子、王弼是这种错误理解的典型代表,也是道学在哲学领域中招来质疑批驳的一个主要受攻击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