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回复: 1

[原创] 缺了本体论的哲学学说能成立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8 08:1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23-12-18 08:15 编辑

哲学缺了本体论,就像人没有头脑一样,佛祖道祖都是本体论的践行者。
哲学的系统由本体和现象构成,是哲学系统的顶层设计,也是世界本来面目的哲学表述。
哲学系统的构建也是逐步完成的,西哲到亚里士多德本体论的提出达到了高峰,本体论、认识论(规律论)和方法论形成系统;几乎同时代,中国老子也在《道德经》明确阐明了“本体道”的概念,并详细解说了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的系统构成层次。
(1):本体只存在于超验境界中,佛学说自性在语境之外,道学说是言语道断的。不过理解超验境界的本体还是有渠道的,就是通过本体的产品——可验的现象来感悟。 感悟的途径大致也有两种:一是由现象来反思本体,所有的现象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来源,但共同的来源是抽象的,排除所有的现象之后,才会感悟到现象背后的背景一样存在的本体。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二是由本体的作品(现象)来感悟,如技术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技术看不见、摸不着,你怎么说的天花烂坠,他就是不理解。这是你就会理解言语道断的尴尬和无奈,这时你只要将你的作品实物摆在他面前,一切就迎刃而解了。这既是本体和现象的关系,是智慧开发第一难关。因此,本体论才是第一哲学,现象是第二哲学。过了这一关,就是佛祖、道祖、苏格拉底及亚里士多德的成就。支持本体论的学派,有我们的老子道学,阐述的道、德之间的关系;佛学中自性和无明妄动的关系,西哲形而上学本体论说的比较抽象,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是本体。把本体论确立为一门学科,使之成为形而上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然应当归功于亚里斯多德。在《形而上学》中他把本体论理解为“第一哲学”。(说明一下:我一直以为“超验先验”是因为【科学检验不了的领域】的意思,没想到是“超越经验”的意思。如果,第一哲学和第二哲学是本体和现象的区分,那我的理解是本体论,不是现象论。)目前已经成功通达第一哲学的渠道有三种,以自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道学,以自我心性为对象的佛学和以知识建立为对象的逻辑学哲学,道学的本体道、佛学的自性和哲学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疏通同归,从不同渠道揭示了第一哲学的共同内涵。西哲走知识体系建立的渠道,黑格尔逻辑学是概念逻辑思维探索的路径,揭示了绝对精神这个本体,我认为是西哲第一哲学的高峰。中哲西哲一样,最后能成功到达第一哲学领域的,都要经过破除现象阻碍,反思出超验、永恒、分离周行不殆的本体这一关。
(2):本体和现象之间没有逻辑联系
本体和现象之间有没有逻辑联系?通常指的是因果联系,答案是:没有。为什么没有呢?如果还有原因,就不是最终的本性了。没有原因,那本体是如何产生现象的呢?佛学说是无明妄动,道学说是道法自然,是独立不该、周行不殆,易学讲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因此可以感悟出,本体的状态是动静辩证存在的状态。佛学讲自性是寂灭涅槃的大海,三界六道是海上泛起的泡沫,每个单独存在自性最终要回归到寂灭涅槃中,自性、无明妄动、产生爱憎、爱憎产生善恶,善恶纠缠产生三界六道。道学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本体周行不殆,产生对立统一的阴阳两种因素,是一也是二,三是三才,是三个方面的阴阳,也即是天时地利人和合起来,产生万物。西哲的矛盾观点和此相通。过去说西哲形而上学本体论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是错误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首先,这句话应该是“西哲形而上学本体论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的根源”,本体论是超验的领域,对应的是世界的根源而不是世界本身。其次,孤立、静止的观点在本体论层次中是对的。本体是最终的本性,当然是孤立的、唯一的,不过用 “孤立”来描述不够准确,因为孤立和群体应是对应理解的,而本体是没有对立面的。静止的观点看本体,如果指的是性质不变、总量不变是对的,如果变就不是最终的;如果指的是状态或轨迹,则是有问题的,本体是动静辩证的,现象是辩证统一的,这符合镜像理论。本体的动静辩证揭示出本体的时空状态也是辩证存在的,是最基础的、最原始的状态,或者说是最恒久、最稳定、最寂灭的时空;现象里的时空,是描述变化的方法,每个物种对时空的大小、长短、速度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本体的时空如幕布,现象的时空如同节目。形而上学和辩证法的关系是属于不同层次的概念,本体、规律和方法三层次,形而上学是本体层次,研究本体的性质、型式和状态构成本体论,性质有唯物、唯心、心物一体三种理解,型式有圆形、四边形等,状态有动静两种。所有关于本体的研究都只是一种设想,都没有证据,不是科学能解决的超验领域。因此,应该只影响哲学的系统性、完整性,不影响规律和方法层次等现实问题的解决。
规律是对宇宙天地万物等现象运转原则的总结,这是科学能涉及的领域,本体和现象之间没有逻辑联系;辩证法属于规律层次,可正确分析、运用规律,获得指导实践的科学方法。
可以总结一下,本体产生现象,本体和现象之间没有逻辑联系,本体超验,现象可验。本体是动静辩证的转化的,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现象之中蕴含规律,蕴含方法,先贤智者都是在洞悉这个顺序之后,顺着建立自己的学说体系,反过来用这个顺序来修炼身心的。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要特别说明一下,就是庄子的问题,《庄子天下篇》中对学术的评价标准也是从动静的角度来进行的,是不是说庄子的能力也达到了理解本体论的高度了呢?其实不然。佛祖、道祖、亚里士多德感悟到本体论这一最高智慧成就,是因为他们经过了对现象界清楚认知, 从现象中找出联系方式,从方式中找到方法,从方法中总结出规律,从规律中反思出本体这个最终的源头的。也就是说,佛祖、道祖、亚里士多德是洞悉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部流程的,而庄子是不可知论的基础上只有从动静的角度来解释。要知道,我们的落脚点是三生万物之后的世界,是已经形成了的三界六道的世界,因此一切的行动都要以此为根本才对。我们的万物阶段,是受因果、善恶、各种规律支配的阶段,我们为什么会处在这个阶段,而不能想当然的处在“道生一”的阶段?佛学说是因果,科学说是进化,上帝说是原罪,总之是有原因的。因此,想修炼就要明白原因,而庄子恰恰是不明白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所以他的理解也是浅薄的。关于本体型式的理解,西哲形而上学认为是四边形的,中哲认为是混沌圆形的,这些理解都是用既有的现象来比喻、推测的结果,而本体是超验的,我觉得老子用“大象无形”的说法比较好。
(3):承认本体论的好处
本体处在超验境界,对佛祖、道祖、苏格拉底等大智慧者来讲,本体就是真实存在的世界的源头,本体产生现象、现象构成世界万物是一个大设计,本体就是大设计师。对修炼者来说关乎成败,而对一般人来讲,本体存在与否只是一个选择题,无关痛痒。
本体对哲学来讲,我认为是最高的智慧成就,是哲学的顶层设计。有了本体论,知道顶点在哪,才形成一个真正的系统。就不会出现唯物唯心的争吵不息的混乱局面,西哲的本体、佛学的自性和道学的道都是抽象的源泉,既有可能产生出纯物质的无机物状态,也可能产生出精神与物质合一的有机物状态,当然也可能产生出纯精神存在的状态, 这就为存在世界多样性的解释提供了依据,也符合建设世界文化格局更具开放性、更具包容性的理想。
虽然,我们认为的科学的、先进的知识系统,是建立在可验的基础上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对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们认为的这些可验的真理可能只是真理的一部分内容,甚至是最容易认识到、把握到的那一部分而已。所以,我们既不要被唯物唯心的无谓争吵蒙蔽了双眼,也不要被本体的难以捉摸就避而不谈,更不能躺在可能只是很小的成绩上、真理上就沾沾自喜,自高自大,而忘了探索未知的巨大责任。
而且,就是对我们认为的可验的、实践检验过的真理,还存在着不同角度、不同渠道的理解。同样是矛盾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 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有物质经济领域和文化思想领域不同的应用。马哲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制度变革的客观规律;传统哲学从民心向背是推动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管理主流文化思想向人性化、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我们的眼界要放宽,心态要放大,格局才会获得更好扩展的可能。格局就是系统,就是整体规划,是大设计。本体论作为智慧的顶层地位,可以形成完整地学术系统,可以为现实的多样性提供依据,可以统一纷争,实践依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体是最终的根源,现象是无限的,智慧是有顶的,功德是无尽的,明白顶点在哪,才可以说是真的系统观,才可以说是真的觉悟。
其实,本体论不仅不会影响既有的科学性、先进性的知识体系,反过来会为已有的科学性、先进性的知识体系减少杂音,保驾护航。主动运用超验领域的系统完整性,认清唯物唯心的片面性就会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从佛学、老子道学,苏格拉底的超人成就以及宗教的巨大影响力,都可以明白这一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4-10 07: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哲学脉络:

6000年以上的河图洛书是传统哲学的科学性源头,说的是一个矛盾内部主次方面转化的动态过程。3000以上的阴符经是最早的哲学雏形,阴符经是道德经的总纲。2500年的道德经是传统哲学集大成之作,是中国轴心时代的标志。阴符经五贼道德经五德和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解释的是传统哲学的真正脉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