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5|回复: 3

[原创] 《庄子》是反面教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18 08: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庄子是精神麻醉剂,现实中的流浪汉,学术中的乱道者,唯一的作用就是反面教材。
郭象庄子33篇是被淘汰的垃圾部分:
1:庄子学说版本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应有50多篇。版本的演变过程应该有【原始《庄子》】诞生,自【原始《庄子》】诞生一直到淮南子整理学术思想时期,儒道为主的学术大辩论就没有停止过,这期间的辩论过程经过历代增补成为《庄子辩论集》。因此,《庄子辩论集》是儒道两家为主的争鸣的综合观点,不是庄子或一个流派的观点。

2:《淮南子》就是根据《庄子辩论集》和当时学术发展情况整合而成,相当于总结性发言。 《淮南子》的基础有四:老子、庄子、儒家和法家属于一种融合的尝试,想融合成功,要准确把握四家学说的根本,但是老子庄子的思想性质就没有正确过,所以其学术水平也是泥沙具下,可取之处聊聊;历史上将《淮南子》归类为杂家是有道理的,其融合比例是庄子、儒家、法家和老子, 所以成品各家都不满意,才会被打入杂家。当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就是在治国理论学术大辩论的时候,道家奉上的就是《淮南子》但是被儒家董仲舒的观点所败。

3:刘向父子汲取《淮南子》成书失败的教训,将《庄子辩论集》的整理换了一个思路,将其中认为是儒家观点精华的编撰为《列子》,将认为是道家精华的编撰为《文子》,剩下的垃圾就是郭象《庄子33篇》。

4:老子学说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孔子学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原始庄子观点是然以不知。研究《庄子》的历代学者,一方面惊奇于其文风的汪洋恣肆,一方面又迷惑于其众多自相矛盾的观点。于是见仁见智,有些学者粉饰为这正是庄子独有的高明之处,实质上没有看透《庄子》是儒道为主的学术争鸣的产物,不是庄子或一个学派的观点。我觉得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庄子对“无为”内涵的错解。老子“无为”,要消灭的是管理的痕迹;而庄子“无为”,要消灭的却是管理的内容,这个本质的不同,造成了老庄之间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天壤之别。明白《道德经》“无为”的真意,则可以看破原始《庄子》谬论的实质。
总之,《庄子33篇》是儒道佛学界的试金石,是正确学习儒道佛需要跨越的首关。好在,儒家一直对庄子不屑一顾受害不深,佛道两家就要大力铲除其不良影响了。否则,难得正果。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8 08: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参考:
《道旨正源》

目录
第一卷: 古《易》归真
第二卷:《阴符经》是《道德经》的总纲
第一篇:大智《阴符经》
第二篇:至善《道德经》


第三卷:《庄子》实质


前言
第一篇:混乱的郭象版《庄子》
第二篇:郭象版《庄子》整理
第三篇:《列子》实质
第四篇:郭象《庄子》与刘向《列子》的融合
第五篇:魏牟原始《庄子》
第六篇:儒道为主的学术大融合

第七篇:《文子》实质


第四卷:杂篇


第一篇:批驳《太一生水》
第二篇:学习《道言浅近说》
第三篇:《简白》胜《厚黑》
第四篇:与傅佩荣先生商榷《向老子问道》
第五篇:由《辩论学》看《庄子》的诡辩术
第六篇:郭店竹简本不符合《老子》整体思路
第七篇:中华道德哲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1 08: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1:看懂《庄子33篇》的前提,是看懂《道德经》;看懂《道德经》的关键是看破老子一开始传给尹喜就是打乱次序的拼图,需要还原,才能看到道德经真貌。可以看出老庄唱反调。

2:看懂《庄子33篇》还有一个前提,就是明了儒道两家观点的区别,因为《庄子》是儒道为主的各家辩论的合集,不是庄子一脉观点。而且,原始庄子观点是被淘汰掉的垃圾部分,所以庄子观点才会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得以保存。

3:看懂《庄子》还要有佛学基础,不是《金刚经》《心经》,而是《楞伽经》,明了善恶是三界六道轮回的根本。

4:之所以需要这么多的大智慧经典才能彻底揭示《庄子》真面目,不是因为《庄子》尤其是庄子原始观点有多高明,而是恰恰相反,是因为很多人没有想到庄子观点这么浅薄的,只是庄子只是一个不可知论诡辩者,是皇帝新衣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12 07:49:07 | 显示全部楼层
郭象《庄子》就是搅屎棍,沉渣泛起的始作俑者。

原始庄子是不可知论诡辩者,观点主要在郭象《庄子33篇》中 ,早在刘向父子时期就被淘汰掉了。
刘向(公元前77年一公元前6年),郭象是西晋时期的人,西晋从公元265年开始到公元316年终结。
庄子辩论集是儒道为主的各家辩论的合集,到刘向时期还能分清哪些是儒家观点,到郭象年代就已经分不清了。

1:庄子学说版本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应有50多篇。版本的演变过程应该有【原始《庄子》】诞生,自【原始《庄子》】诞生一直到淮南子整理学术思想时期,儒道为主的学术大辩论就没有停止过,这期间的辩论过程经过历代增补成为《庄子辩论集》。因此,《庄子辩论集》是儒道两家为主的争鸣的综合观点,不是庄子或一个流派的观点。

2:《淮南子》就是根据《庄子辩论集》和当时学术发展情况整合而成,相当于总结性发言。 《淮南子》的基础有四:老子、庄子、儒家和法家属于一种融合的尝试,想融合成功,要准确把握四家学说的根本,但是老子庄子的思想性质就没有正确过,所以其学术水平也是泥沙具下,可取之处聊聊;历史上将《淮南子》归类为杂家是有道理的,其融合比例是庄子、儒家、法家和老子, 所以成品各家都不满意,才会被打入杂家。当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就是在治国理论学术大辩论的时候,道家奉上的就是《淮南子》但是被儒家董仲舒的观点所败。

3:刘向父子汲取《淮南子》成书失败的教训,将《庄子辩论集》的整理换了一个思路,将其中认为是儒家观点精华的编撰为《列子》,将认为是道家精华的编撰为《文子》,剩下的垃圾就是郭象《庄子33篇》。

4:老子学说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孔子学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原始庄子观点是然以不知。研究《庄子》的历代学者,一方面惊奇于其文风的汪洋恣肆,一方面又迷惑于其众多自相矛盾的观点。于是见仁见智,有些学者粉饰为这正是庄子独有的高明之处,实质上没有看透《庄子》是儒道为主的学术争鸣的产物,不是庄子或一个学派的观点。我觉得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庄子对“无为”内涵的错解。老子“无为”,要消灭的是管理的痕迹;而庄子“无为”,要消灭的却是管理的内容,这个本质的不同,造成了老庄之间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天壤之别。明白《道德经》“无为”的真意,则可以看破原始《庄子》谬论的实质。

5:庄子是学术中的毒品,少正卯有五恶,庄子甚于少正卯。没有儒道佛三家正解为基础的话,还是先不要看《庄子》,否则很容易会被代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