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回复: 0

[原创] 真解道德经之第十二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2-22 09: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五色使人目明,
驰骋田腊使人之行方,
难得之货使人心发狂。
五味使人之口爽,
五音使人之耳龙。
是以声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
故去罢耳此。





耳龙:
          龙:(象形。甲骨文,象龙形。本义:古代传说中一种有鳞有须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龍,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说文》。徐铉注:“象宛转飞动之貌。” 饶炯注:“龙之为物,变化无端,说解因着其灵异如此,以能升天,神其物,而命之曰灵。


耳龙指的是人能在声音中听到各种变化,各种情景,各种情绪,像龙一样变化多端。


去罢:
          罢: (会意。从网,从能。表示用网捕住有贤能的人。“网”在字的上部楷书多写作“罒”。本义:罢官;免去;解除)


去罢指的是将一些事物经过各种尝试后,在心中不再起情绪波澜,索然无味之时的状态。

上一章讲到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那么有无在现实中又是怎么运用的呢?
老子举了下面几个例子:
五色使人目明,
驰骋田腊使人之行方,
难得之货使人心发狂。
五味使人之口爽,
五音使人之耳龙。

然后老子说学道者要将这些事情做成(声人之治也),必须要将这些事情吃透,理解透彻才能够达到目的(为腹不为目)。
  老子在第三章中就说过“治”的本质。要将事物从无序状态进化到有序状态,其过程就是治的过程。是从无到有的过程,其过程需要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虚其心,实其腹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将事情吃透,理解透彻。这是为腹。
那么什么是不为目呢?就是弱其志,强其骨。怎么说呢?
用上面的例子,比如:驰骋田腊使人之行方。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借用外物工具可以使人走的更远。人是如何能借用外物的呢?这就要用到“治”。借用外物,比如骑马,骑自行车,驾驶汽车等等。人不可能一开始就会骑行,必须学习。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治的过程。而治的过程就是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虚其心,实其腹,上面说了就是将事情吃透,理解透彻。这很好理解。
可是知识和要点都掌握了就是骑不了自行车,总是容易摔倒,理性在此失去了作用。每次的摔倒都代表一条不通目的的道路,此时要在心中淡化目的。学自行车的目的就是会骑自行车,学会骑自行车就是你的志。每一次摔倒都使自己的信心受到打击,此时志气被削弱,能撑下去的是你的骨气。从哪里跌到就从哪里爬起,摔着摔着就学会了骑车。
摔着摔着就学会了骑车,这叫去罢耳此。摔倒了表示这次的方式不通学会骑车,要丢弃掉,这叫去罢。丢弃不等于放弃,也不等于从脑子里抹除这段记忆。这段记忆是你学会自行车的基础,虽然以后不会再走这条摔倒的道路,但可以作为参考比较,这个状态叫耳。耳是听到声音的工具,人听到声音后就会思考。而从记忆中翻出曾经记忆的经验其实等同于有人在你耳边说出这段记忆。
   众多的摔倒的致使你学会了骑车,这就是去罢耳此。
此:(会意。从止,从人。甲骨文字形,左边是一只脚(止),右边是“人”,意思是一只脚踩在别人身上。)意思表示事物被你掌控。

可以从“五色使人目明”的例子里更好说明去罢耳此。
一般人都会认为五彩六色可以让人更好的分辨事物,这是想当然而已。人们这么想往往是无意中丢失了最原始的认知。
人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或者看到一张美丽的风景画,或者看到一张美女照片,总是被自己认为的美所吸引住心神,忽略一些平常的细节,此时谈何目明?
只有看够了,看腻了美景才会注意到一些不足和一些平凡的细节,此时才可以称之为目明。
目明之后才可以创造出自己认为的美。比如五味使人之口爽。大厨之所以做出人人称赞的美食,是因为曾经“目明”过。尝过原始的五味,试过原始五味的各种搭配,之后经过漏选,才做出人人称赞的美食。

你认为的美,不一定是别人认为的美。初吃辣椒称之为痛苦,爱吃辣椒称之为美味。其差异等同于初学骑自行车和会骑自行车之间的差异。好比五音使人之耳龙。
音乐家创造的音乐,初听让人刺耳难听,多听几遍后让人上头,再听让人流连忘还。之后这音乐一想起,脑子里就出现各种情景,情绪。
以上的种种老子总结成:为腹不为目,去罢耳此。
其过程不过是有无相生而已。
有无相生的细节我们下一章再说。





摔着摔着就学会了骑车,是什么支撑你一直摔下去的呢?
是难得之货使人心发狂。
骑了就摔说明骑车对你来说是难得之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