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2|回复: 2

[原创] 预言家对《庄子》怎么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3-13 08:2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预言家知不知道【义言一出见英明】的具体内容呢?当然,他知道也不会直接说出来,但是可以从他对“义言”中的人物或观点的态度应该看出一二来。
如刘伯温,诸葛亮等对庄子的看法,对《道德经》或《周易》的看法,可以看出对“义言内容”有没有了解。
朱元璋问刘伯温对庄子的看法。刘伯温说:“主公果然人中真龙,一点即透,非常人所能及。我洋洋华夏几千年,从来都是上下求索,行正道沧桑之事。庄子教人无欲无求,化蝶成仙。何来民心所向、天下归公、伦理教化?” “如今天下一统,百废待兴,正是大丈夫积极作为之时。庄子之术需明令禁止、不得传习。”刘伯温又接着说。 “刘爱卿所言极是,正和朕意”。 这就是明朝虽然尊崇道教,但庄子学说却一直没有盛行原因。

(看起来。至少刘伯温应该是知道义言内容的,从危害程度讲,虽未明言但是庄子最大,所以态度鲜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4-3-22 07:4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郭象《庄子》就是搅屎棍,沉渣泛起的始作俑者。

原始庄子是不可知论诡辩者,观点主要在郭象《庄子33篇》中 ,早在刘向父子时期就被淘汰掉了。
刘向(公元前77年一公元前6年),郭象是西晋时期的人,西晋从公元265年开始到公元316年终结。
庄子辩论集是儒道为主的各家辩论的合集,到刘向时期还能分清哪些是儒家观点,到郭象年代就已经分不清了。

1:庄子学说版本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应有50多篇。版本的演变过程应该有【原始《庄子》】诞生,自【原始《庄子》】诞生一直到淮南子整理学术思想时期,儒道为主的学术大辩论就没有停止过,这期间的辩论过程经过历代增补成为《庄子辩论集》。因此,《庄子辩论集》是儒道两家为主的争鸣的综合观点,不是庄子或一个流派的观点。

2:《淮南子》就是根据《庄子辩论集》和当时学术发展情况整合而成,相当于总结性发言。 《淮南子》的基础有四:老子、庄子、儒家和法家属于一种融合的尝试,想融合成功,要准确把握四家学说的根本,但是老子庄子的思想性质就没有正确过,所以其学术水平也是泥沙具下,可取之处聊聊;历史上将《淮南子》归类为杂家是有道理的,其融合比例是庄子、儒家、法家和老子, 所以成品各家都不满意,才会被打入杂家。当时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原因,就是在治国理论学术大辩论的时候,道家奉上的就是《淮南子》但是被儒家董仲舒的观点所败。

3:刘向父子汲取《淮南子》成书失败的教训,将《庄子辩论集》的整理换了一个思路,将其中认为是儒家观点精华的编撰为《列子》,将认为是道家精华的编撰为《文子》,剩下的垃圾就是郭象《庄子33篇》。

4:老子学说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孔子学说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原始庄子观点是然以不知。研究《庄子》的历代学者,一方面惊奇于其文风的汪洋恣肆,一方面又迷惑于其众多自相矛盾的观点。于是见仁见智,有些学者粉饰为这正是庄子独有的高明之处,实质上没有看透《庄子》是儒道为主的学术争鸣的产物,不是庄子或一个学派的观点。我觉得这些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庄子对“无为”内涵的错解。老子“无为”,要消灭的是管理的痕迹;而庄子“无为”,要消灭的却是管理的内容,这个本质的不同,造成了老庄之间在人生观、价值观上的天壤之别。明白《道德经》“无为”的真意,则可以看破原始《庄子》谬论的实质。

5:庄子是学术中的毒品,少正卯有五恶,庄子甚于少正卯。没有儒道佛三家正解为基础的话,还是先不要看《庄子》,否则很容易会被代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3-23 00: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时候,自由与福利是鱼与熊掌的关系,难以兼得。庄子不算很糟糕吧,起码还可以做选择。------“子非鱼”  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