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86|回复: 2

[其它] [原创]《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方证辨伪(之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17 11: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创]《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方证辨伪(之三)

新西兰注册中医师公会  罗鸿声
  
《辅行诀》大泻肺汤云:“治胸中有痰涎,喘不得卧,大小便闭,身面肿,迫满,欲得气利者方。
葶力子熬  大黄  芍药各三两  甘草炙  黄芩  干姜各一两
右六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温分再服,日二服。

“痰涎”一词,考《說文》既无痰字,亦无涎字,此二字皆魏晋以后才出现,魏晋以前《神农本草经》有“淡癖”之语,《金匮要略》中有“淡饮”之名,《脉经》亦作“淡饮”。痰字,《說文》及《玉篇》均未载,始出唐《一切经音义》,胡吉宣《玉篇》校释云:“慧琳五、二、字书:痰,胸中病,集训声注云:胸中水病也。文字集略:病也,胸中液也”。涎字,《說文》作㳄字,“㳄,慕欲口液也”《玉篇》卷十九水部“涎,口液也,𣵿,同上。亦作㳄”胡吉宣《玉篇》校释云:“本书原本止收 𣵿字,涎盖孙强增入”《玉篇》卷九㳄部“㳄,《說文》曰慕欲口液也,亦作涎、𣵿”𣵿《玉篇》“同涎,本作㳄”。《集韻》“㳄,涎本字”。痰涎连用始见于宋代王衮《博济方》,如卷三痰饮篇云:“坏涎丸:治痰涎壅盛,服药未退,头重心烦,饮食不下。”故《辅行诀》大泻肺汤用“痰涎”,乃隋唐以后医家用语.
“大小便閟”亦是隋唐后之术语,隋唐以前称:不得前后、不得大小便、前后不通、大小便不利、便溲难、泾溲不利等。《诸病源候论》则有“大小便难”、“大小便结涩”、“大小便不通”、以“閟”作为病名,则始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曰:“其病癃閟”,王冰注“癃,小便不通。閟,大便干涩不利也”。
关于葶苈子之名,在甲本与乙本均写作“葶力子”,考“葶苈子”之名,《神农本草经》作“亭历”,《尔雅•释草》云:“蕇,亭历”;《说文》:“蕇,亭历也”;《西京杂记》云:“亭历死于盛夏”;以上可知,晋以前“葶苈”作“亭历”。《说文》无葶、苈二字,二字出自《玉篇》卷十三草部:“葶,又音亭,葶苈也;苈,葶苈也”,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云:“亭字或作葶。历字或作苈。《广雅》云:‘狗荠,大室,亭历也’”今《辅行诀》此方有“葶力子”之语,可知非《汉书》所说《汤液经法》之方。
《辅行诀》泻肝汤云:“救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痰澼,呕不止,惊烦不宁者方”其中“痰澼”一词出《千金要方》卷十七肺劳第三厚朴汤,云:“治肺劳风虚冷痰澼水气,昼夜不得卧,头不得近枕,上气胸满,喘息气绝,此痰水盛溢方”
以上两方既不是《汤液经法》之方,也不陶弘景所集,乃后人作伪也。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2 收起 理由
東華道醫 + 12 学习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4 20: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衷心感谢楼主无私提供资料   下载后慢慢学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9-9 16: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正式看,可以参考陶弘景其他著作,不过目前多数认为该辅行决是伪书,因辅行是佛教书名用语,而张是佛教徒,而且是博学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