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庚白 发表于 2016-1-11 09:52:55

《尚书大传》卷三:多闻而齐给。新解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6-1-11 09:55 编辑

《汉典》释“蛊”这样解释:
(13) 通“故”( gù)。故事,旧事,旧业 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尚书大传》

笔者对此存疑,详见如下:

【资料】《尚书大传》卷三:多闻而齐给。〖(注)齐,疾也〗《史记·五帝本纪》索隐。○案曰:此盖《尚书大传》说黄帝语。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李鼎祚《周易集解》载伏曼容注引此,释云然为训者,正以大古之时无为无事也。
解读“多闻而齐给”注释:“多”重要,重视。《老子·四十四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闻”见闻,知识。《汉书·楚元王传》:“此数公者,皆博物洽闻,通达古今。”“而”能够。《墨子·非命下》:“桀纣幽厉……不而矫其耳目之欲。”“齐”疾,敏捷。《尔雅》:“齐,疾也。”《荀子·臣道》:“齐给如响。”“给”jǐ 充足的供给,以物质给予对方。《史记·高祖本纪》:“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說文》相足也。《玉篇》供也,備也。《左傳·僖十三年》敢不共給。《前漢·禮樂志》日不暇給。《註》給,足也。“多闻齐给”就可译为: 重视知识能够迅速地生产物资来保障供给充足。那么《汉典》将“蛊”翻译成“故事”“旧事”“旧业”就欠妥。因为五帝的故事怎能令“供给使足”?缺乏说服力。古代与现代所谓的“供给”不外乎两方面,即吃、穿。所以此“蛊”绝对应与“衣”、“食”有关。再看“蛊”古代写作(蛊)字形是器皿中有许多虫子。这种器皿中有虫子又与“衣”、“食”有关的活动只能是养蚕。那么根据前面对“多闻而齐给”的解读“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就可以译为:这才命令五位史官来分别书写五位帝王搞好养蚕事业的经验。再往下看李鼎祚对“乃命五史以书五帝之蛊事。”的理解:本段后部曰:李鼎祚《周易集解》载伏曼容注引此,释云然为训者,正以大古之时无为无事也。这里的“无为无事”是老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无争”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倡导人以“无事”、“无为”、“无争”达到“安平太”的处世伦理观。很显然李鼎祚将此段理解为:在太古时五帝无为、无争,闲来无事在器皿中养虫(蟋蟀)玩?看来李鼎祚的这段观点也很值得商榷也。

赵庚白 发表于 2023-9-29 13:32:08

此文可作为正确解释《易经》蛊卦含义的佐证材料。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3-10-3 22:10:53

蛊字,可以说里面是虫,我认为,原意是指“尸”或者“厶”字,皿,祭祀器,字符形意就是公器私化,又或者某东西变质腐朽了。先生说是养蚕太文雅了。

多闻齐给”就可译为:“重视知识能够迅速地生产物资来保障供给充足。”------先生观点没问题,最终还是讲正面作用。不过,古代流传下来“蛊术”仅是给鸡接骨,给鱼针灸一类探索自然活动,并不确切促进科学发展,供给充足也就谈不上。嗯,"供给“这则个话题有点难度,三言两语说不通这个底层逻辑的。我很赞同先生讲”倡导人以“无事”、“无为”、“无争”达到“安平太”的处世伦理观。“,地根不动摇,银根就不会动摇,这样社会才能太平盛世。晚安。

赵庚白 发表于 2023-10-4 07:09:31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3-10-3 22:10
蛊字,可以说里面是虫,我认为,原意是指“尸”或者“厶”字,皿,祭祀器,字符形意就是公器私化,又或者某 ...

欢迎先生留言,学习了,谢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尚书大传》卷三:多闻而齐给。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