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4-3-11 13:09:06

道德经第二章启示录

       道德经 第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
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成功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此章内容,揭示出中国古典哲学对于观察事物的性质,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概念同时产生的。世界万物,其性质万端,一人无法穷究,“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只能是根据具体事物,判断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前后。
美恶,善不善,这是人类社会的事物概念,是圣人治理天下需要的思想。所以老子希望“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来治理天下。
话题转一下。
老子当年说此经,是为了圣人治理天下,给圣人,君子,贤人说的。
如此,时代到了今天今年,我等平民百姓,治理一村一组,尚且不能,更有甚者,治理一家,尚且焦头烂额,更遑论天下?那么,我等平民学习研究中国古典哲学,又有何用?


古人读书,是为了格物致知,修齐治平。今人学习研究中国古典哲学,如果能引导我等深入理解当代社会现象,达于修齐,也就可以说:“在止于至善”了。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4-3-11 13:53:13

本帖最后由 长路三万 于 2024-3-11 14:23 编辑

思想概念,是人类对于世界的观察探索思考而产生。对于自然界本身而言,本无意义。无论人类认识与否,自然运行不息。山高水低,山不知其高,水不知其低。日升月落,日不知其升,月不知其落。

如此,人类思想存在的意义,只在于人类社会本身。具体而言,人类思想的正确或者错误,只局限于具体的人群对于人类社会现象的理解。当代社会,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人类思想传播速度之快,更造成了是非对错的大混乱。如果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之中,能够得到一点智慧启迪,用于修身,对于国学可说是“善莫大焉”。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4-3-11 18:41:16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4-3-11 13:53
思想概念,是人类对于世界的观察探索思考而产生。对于自然界本身而言,本无意义。无论人类认识与否,自然运 ...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起源于先秦道家。到了汉魏六朝以后,佛教思想大规模传入中国,与中国道家哲学互相影响,对于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相当大影响。目前中国佛经典籍数量已经是汗牛充栋,而在佛教兴起之国印度反而是不知其可。从此可见,中国现存佛典,许多极有可能是中国僧人自己撰写而成。最早从梵文翻译成汉文的佛经,因为要能够使得汉人理解接受,在文字上就必然和中国哲学思想产生融合。最为著名的佛经【心经】最早的译本是前秦鸠摩罗什译本,而流传最广的是玄奘法师译本。这两个译本目前都可见。比较二者,玄奘译本的文字文采和哲学概念,比鸠摩罗什本更容易理解接受。
如果不是从宗教教义理解而是从哲学思想理解,【心经】的哲学思想就可以看成是道家哲学思想的发展。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4-3-11 22:11:11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4-3-11 18:41
中国古典哲学思想起源于先秦道家。到了汉魏六朝以后,佛教思想大规模传入中国,与中国道家哲学互相影响, ...

玄奘译本心经提出了对立统一的概念,和道德经第二章的对立统一的概念,有着相似性,都是用于解释具体事物的抽象概念。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在此,佛教对现实世界的哲学思想表现为色与空的对立统一。而在“空”的一方面,所有的具体事物的具体可道的性质,都是无法言说,无法解释,无法理解,甚至可以引导出无法理解其存在。其用了三对互相对立而又统一的概念:生灭,垢净,增减,说明在“空”的状态(空相)时事物的具体状态。但是,“空”和“色”是对立而且统一不可分割,如果“诸法空相”,那么,诸色就是实相,是具体存在的可以言说,解释,理解的具体事物。
从人类今天对世界事物的观察理解,从哲学观念来说,一切事物都是在不停地变化的过程中。其性质也在不停改变。如此,“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状态,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换言之,在“空相”的状态下,就不存在互相对立而统一的性质概念,具体说,如果没有真实的事物,也就不会有具体的性质。
佛经把“诸法空相”作为首要论点,是因为宣传佛经思想,传教,说服广大信众的需要。而在现实世界,诸色实相却是真实存在,关系着芸芸众生衣食住行生死存亡的实体。心经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那么,相对应的另一面,就是诸色实相,有生有死,有垢有净,有增有减。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4-3-11 22:23:40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4-3-11 22:11
玄奘译本心经提出了对立统一的概念,和道德经第二章的对立统一的概念,有着相似性,都是用于解释具体事物 ...

理论是抽象的。现实事例可以有助于理解。比如说,股市是不涨不跌还是有涨有跌?官场是不升不降还是有升有降?生意是不赚不赔还是有赚有赔?点到为止。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道德经第二章启示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