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国学复兴网 首页 国学投稿 学术论文 查看内容

梁宇辉:八卦九象和《老子》的创作方法、分章及章序

2019-12-6 23:12| 发布者: 浪花| 查看: 3687| 评论: 0|原作者: 梁宇辉|来自: 作者投稿

八卦九象和《老子》的创作方法、分章及章序

梁宇辉

 

 

内容提要:正如《易经》含有一套由六十四个卦象构成的类象体系那样,《老子》一书其实隐含着一套由八十一组卦象构成的、可被称为九象体系的类象体系。本文在介绍失传已久的九象的基础上,参考九型的型序,重新构建出创作《老子》一书所依靠的八十一个象组合,然后通过阐述《老子》各章内容(采自通行本)与其对应的类象组合的一一对应关系,来验证笔者所提出的《老子》创作方法以及《老子》分章与章序根据的合理性。接着通过与两种常见的分章依据作对比来说明本文所提出的分章依据的可靠性和完备性。最后还讨论了与分章关系密切的分篇问题。

 

关键词:老子;创作方法;九象;分章;章序  

 

《老子》一书的各章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呢?这个问题从古至今似乎从未得到过深入的研究。同时,笔者也未能找到任何一篇关于通过探究《老子》的创作方法来解决《老子》的分章、章序疑难问题的研究文章。采用这样崭新的研究路径,笔者能找到的导向物或支撑点主要有三个。其一是以《易经》的创作方法为参照,推想出《老子》创作方法的可能类型;其二是以八卦九宫的知识为基础,推想出已失传的九象;其三是通过比较证实九象的各个象与九型(the Enneagram)的各个型在类型特征上有明显的相似性,而推断两个系统具有可类比性,进而借鉴九型的类型排序来推断出九象的排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八十一个象组合而推断出《老子》一书的创作方法。由于此创作方法本身就包含着分章和章序的因素,因而能够自然而然地从根本上解决《老子》的分章、章序等疑难问题。

众所周知,《易经》有一套卦象体系,此体系可以看作是八个经卦一上一下两两相叠,从而得到六十四个卦,对这些卦及其爻进行解读而得到相应的卦辞和爻辞,这样就产生了《易经》的基本内容。而同为所谓“三玄”之一的《老子》的创作是否也依靠一套卦象体系来展开其内容呢?

文本上看,《老子》只有文字,并未列出任何卦。不过,笔者的研究表明,老子在创作《老子》一书时运用了一套包含八卦在内的、可被称为九象的类象体系,并因此而获得写作《老子》各章内容的丰富而生动的灵感。但要了解该类象体系,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九象。

 

一、九象

 

类象是指将事物按一定的方式分类并用一套反映各个类型特征、特性的符号和名称来代表、象征各类事物。类象可以简称为象。八卦就可作为类象使用。众所周知,八卦的每一个卦的最基本单位是爻,爻分为阴、阳两类。通常用一根连续的线代表阳爻,用一根中间断开的线代表阴爻。每一卦由上、中、下三爻组成。以这样的方式可以互不重复地组成总共八种各具特色的卦。这八种卦被分别命名为乾、坤、巽、震、兑、艮、坎和离。而卦象是指每一种卦可以代表、象征八大类事物中的一类。虽然每一类别包罗的事物甚广,不过通常地八卦所代表的八大类分别是天、地、风、雷、泽、山、水、火。

而老子在创作《老子》时所用到的九象也是一种类象体系,其由乾、坤、巽、震、兑、艮、坎、离八个卦作为八象再加上一个中象组成,可代表、象征九大类事物。九象是九大类象的简称。

九象的中象的来由可从八卦九宫说起。九宫由乾、坤、巽、震、兑、艮、坎、离、中宫构成。其中乾宫、坤宫、巽宫、震宫、兑宫、艮宫、坎宫、离宫八宫分别与乾、坤、巽、震、兑、艮、坎、离八卦一一对应,而中宫无卦可与之相对应,因为严格地说只可能有八个卦,没有第九个卦。但从类象的角度看,中宫应该对应一个特别的类象。若参考其余八象的命名方式就可知道这个与中宫对应的类象应该取名为中象。

中象这个类象代表、象征着一个特别的类型的事物。例如,就方位而言,八卦(象)中的各卦(象)可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八个方位中的一个。但中央这个方位并不与八卦(象)中的任何一个卦对应,而中象这个的类象则可以代表、象征此方位。

更一般地,八卦中的任何一卦都是由上、中、下或阴或阳的三爻组成,结果每一种卦不是偏阴就是偏阳。但实际上,存在着既不偏阴也不偏阳的事物,中央这个方位就是此类事物的一个例子。同理,在“上、中、下”,“左、中、右”,“内、中、外”,“高、中、低”等分类中,“中”也是与中央同类的,可由中象代表。而且,在任何相对而立的两者之间,都可能存在一个中间的、不偏不倚的、或可阴可阳的事物。例如,在赞成与反对之间有中立;在过多与缺乏之间有恰到好处;在前进与后退之间有不进不退(或可进可退);等等。而这些都可由中象代表、象征。由此可见,中象是对八卦类象的合理补充,有其存在的意义。

庄子在写作《庄子·内篇·应帝王第七》[1]时就用过中象来设想中央之帝“浑沌”的形象

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在此则寓言中,所谓中央之帝“浑沌”的形象,与上述中象的特征基本符合。因为南海之帝,北海之帝,和中央之帝正好构成南、北、中的地理方位关系。“南”与“北”相遇之地自然就是“中央”,“中央”对“南”与“北”在自己的地盘上相聚自然是有求必应,不会拒绝。“南”与“北”都有明确的方向,而“中央”却不可能有任何明确的方向。“南”与“北”之间可以有明确的分界,而“中央”与“南”之间或“中央”与“北”之间却无明确的分界。所以庄子“南”与“北”有“窍”,而“中央”无“窍”。假如有人硬要给“中央”规定出明确的方向和界限,那么“中央”就不再是“中央”了,就会“死”了。

不过,从庄子的寓言也可以明显地看出,与八卦(象)放在一起而构成九象,中象显得很另类。因为它不可能按照画八卦的方式而被画成卦(正如中央之帝无窍)。如前所述,中象所代表、象征的事物是普遍存在的;而八卦(象)中的任何一个并不能代表、象征这类事物。中象也不与八卦中的任何一个卦象重复。可见,由八卦(象)与中象结合而构成的九象有其存在的理由和价值。中象虽然不能由阴、阳爻画出,但是我们似可以用中文的“中”字或者特殊符号“作为其符号。

但是,为什么一直以来只听说八卦而未闻九象呢?这很可能就与中象的另类性有关。毕竟中象不能以画八卦的方式画出,这就让其在使用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以易经为例,若将中象包括在内,怎能如画六十四卦那样画出包含中象的八十一卦呢?

可见,与八卦在表达形式上的不一致使得中象易于被弃用。虽然,就对不同类别的事物的代表性与包容性而言,九象更为优胜。可是,就形式化而言,八卦体系更先进一些。较高程度的和更整齐的形式化使八卦成为更热门的工具。相对而言,九象就会因为其中的中象的另类性和“不合群”而被弃用。而不用则亡,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默默无闻,以至于失传。还好,因为《老子》的创作过程运用了九象,也就让这个类象方法和运用方式以隐藏的形式保存了下来。这是《老子》在保存传统文化方面的一大功绩。

 

二、《老子》的九象体系

 

那么,老子是如何运用九象组成《老子》的象体系呢?要回答此问题,首先要知道九象的象排序。可是由于九象早已失传,已无资料可查出九象的象序。不得已,笔者将目光投向九型(the Enneagram)。因为九型是有型序(类型1,2,3,4,5,6,7,8,9[2][3]的,所以如果能够征实九象与九型具有相似性,就可借鉴九型的型序来确定九象的象序,这样做可省去大量的试错工作。

经过反复对比,笔者发现九型中的第一至第九型分别与与九象中的艮、离、巽、坎、兑、中、震、乾、坤象相类似。简单地说,追求完美性,原则性,自律性,正直,理性,实际,刚毅的第一型与有自我克制,坚韧不拔,耿直,踏实,固执,上进等意象的艮(山)象类似。而热心助人,乐于付出,渴望被爱和被赞,情绪易受外界影响,骄傲任性的第二型与有热情主动,慷慨大方,对外界有依赖性,还有点强加于人等意象的离(火)象类似。做事灵活善变,竞争心强,有行动力,为达目的可不择手段的第三型与有来去迅速,无孔不入,奔波忙碌的,变化多端等意象的巽(风)象类似。多愁善感,思想浪漫,追求独特性,也可能过于情绪化的四型与有落花流水,自我陷落等意象的坎(水)象类似喜欢独处和沉思,喜欢探讨理论和积累知识,也会以思考代替行动的第五型与有吸收,汇聚,酝酿,分隔,沉静等意象的兑(泽)象类似。小心谨慎,多忧虑,防卫性强,渴望安全和保障的第六型与有明显不确定性,不偏不倚,和谨慎多思等意象的中象类似。自发性強,追求快乐,避免烦恼,不愿被束缚,易冲动,无节制的第七型与有突发性和燥动等意象的震(雷)象类似。而喜欢做大事,追求权力,遇强越强,也可能专横霸道的第八型与有居高临下,刚强有力,有权威等意象的乾(天)象类似。善解人意,谦卑随和,与世无争,追求和平等的第九型与有柔顺宽厚,平和宽松,接纳承载等意象的坤(地)象类似。由此可知九象与九型具有相似性。至于为何九象与九型存在相似性,一个合理的推断是九象与九型有可能是同一个更为远古智慧传统在不同地域的继承和发展的结果。

既然如此,那么就可以根据九型的型序推断出九象的象序应按艮、离、巽、坎、兑、中、震、乾、坤排序。而知道了象序,就能据之而排列出八十一个象组合。具体地说,《老子》的象体系是由九象中的一个象面对另一个相同的或不同的象构成的。每一个象组合的左、右的两个象分别根据象序选取,总共可以构成互不重复的八十一组象,每组象对应《老子》八十一章中的一章的经文。显然,这应该才是《老子》刚好有八十一章的原因。

例如第一章至第九章:每一章的左边的象分别是艮,离,巽,坎,兑,中,震,乾,坤;而右边的象都是艮。又例如第十章至第十八章:每一章的左边的象依次分别是艮,离,巽,坎,兑,中,震,乾,坤;而右边的象都是离。再例如第十九章至第二十七章:每一章的左边的象依次分别是艮,离,巽,坎,兑,中,震,乾,坤;而右边的象都是巽。其余各章的情形以此类推,不再赘述。而老子通过对据此法而得的各个象组合的意象进行观想而依次获取各章内容的创作灵感。这应该就是《老子》一书分章和章序的真正来由。

因此,《老子》各章与其对应的象组合的关系如下表所列(表格中的数字1-81分别代表第一至八十一章):

 

艮(

离(左)

巽(左)

坎(左)

兑(左)

中(左)

震(左)

乾(左)

坤(左)

 

艮对艮 1

离对艮 2

巽对艮 3

坎对艮 4

兑对艮 5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