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漫长历史岁月里,为乡村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约贡献才智的文化人,被称为“乡贤”。乡贤,当地德行高尚、知书达理、精通文墨,在乡间实行风俗教化者。他们求取科举功名,但科第落榜,未必步入宦海仕途,没有官运亨通。乡贤文化植根于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国农村的母土文化,担戴公益事业。旧中国皇权触须很难抵达社会底层。极具地域风貌的乡贤文化,承载古代社会习俗传习。充分挖掘乡贤文化,如今已成阵势。 此文属于民间文化孑遗。民间信仰在乡间广为流传,具有非官方性、朴野性、自发崇拜性。有学者称之为“民俗宗教”(folklore religion)或“普化宗教”(diffused religion)。 在意识形态层面,民间信仰、仪式和象征,对理解中国社会有重要的意义。俗神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民间信仰多借助于碑碣石刻流传。碑石林立是我华夏特色。碑记也是一种文学体裁。碑记,a record of events inscribed on a tablet,古代刻在碑上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碑文是范围极广的实用文体。 南常村民历代留有石刻碑记(inscriptions),庙院留有石碑(stone tablet)十几幢。足见宗教文化渗透民间乡野。惜由于兵燹水火,极左思潮,填埋墓碑,拆毁寺庙,推到菩萨,碑碣或搭桥铺路,或填埋地下,或遗失于道旁。或挪入私家院落成阁台或捶布砥石,或作垒墙基石,或流落他处,狗溲猫尿落于其上。字迹已模糊不清,唯大意尚可猜度。古代勒石树碑,旨在不朽。可惜被挪用于庭院,碑基趺佚。经县文物局和我村常自治、李金贵诸君多方搜寻,找到五、六幢残存石碑。前几年修撰村志,尽行收录,已有注释或今译。唯遗憾者,经费短缺,至今尚未付梓。明珠藏暗。 本资料首先感谢翼城县文物局,是他们从南常村民院落搜寻、保存、拓碑、断句。南常村志编委常自治补充做了修补标点。本文依据他们的成果,进一步对标点和行文做了力所能及的填补纠正,校勘舛误。语词诠释注音,由本文完成。本文添加了较多注音和
一 创建石牌坊记
【简介】刊石时间不详。原为石牌坊构件,右部残缺。碣质青石。首题“创建石牌坊记”。正文118字。 【碣文】创建石牌坊记。神之功德,洵浩荡而难名矣。里人永盛宋君等,愿输本社积金竖建石坊,以壮神威,以酬神德,诚盛举也。但工大费多,财力不给,盛等更募化村众,量力输财,以成斯举。厥工告竣,谨按事之巅末,就坊为记,永垂不朽云。 郡庠增广生员宋大起撰书 施财姓名开后 (下缺) 注: 1、牌坊,牌楼,封建社会为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有些宫观寺庙也以牌坊作为山门。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坊,旧时标榜功德的建筑物:牌坊。节义坊。 2、 洵,xún,诚实,实在:洵美。 3、里人,邻居,邑人之意。常见于古代墓志铭或传记落款。 4、 输,送给,捐献。 二 迁修土地牛王祠碑记
【简介】明崇祯七年(1634)10月刊。现存村民余自立门前。碑质青石。圆首方座。 正文共158字。碑阴碑面剥蚀脱落严重,字迹漫漶不清,正文为施财姓名。王培德撰文并书丹。孙日新刻石。 【碑文】(碑阳)迁修土地牛王祠碑记 善哉!土地等神众灵,专其护于一方群生,食其报于万年。盖有人此有土,然主之者神也。我南常东门外,古有土地等神祀,其肇址修建,俱镌石可考,复何赘焉。第因去岁流寇焚杀极苦,修筑城堡,有碍庙宇。里众公议,焚香请神,新迁于城中玉帝大庙门前左侧,令其同受香火,共庇黎庶。则神灵安而民福生。于是工完事峻,谨将施财捐资姓名勒石,永垂不朽云。 里人肖台王培德撰文并书丹 (从略) 崇祯七年孟冬谷旦 玉工孙日新镌石 (碑阴)施财人姓名(从略) -------------------------------------------- 注:
三 大圣准提菩萨碑记
【简介】清康熙十九年(1680)十月刊。原在村东涌泉洞内。1990年入翼城县博物馆收藏。碑质青石。圆首。趺佚。下部残断。 【碑文】(碑阳)峕康熙十九年岁次庚申小春月 (中略)(碑阴) ---------------------------- 注:
涌泉洞重修南殿创塑准提(下缺) 涌泉洞者,沙门铁钵王禅师之驻锡地,皋千峰矗矗,信斯洞之胜地。亦南(下缺)朝旭晴霁,夜月映辉。松筠错阶,莓苔缀阶,众佛列圣,簇簇芸芸。所缺者准提大士。夫大士,而胡以准提名?盖其笃生(下缺),无物不携,端坐一龛,凝然不动,心通万法,肆映无(下缺)。斯洞僧照奎,夙崇教者也,慨然以建像为己任。一时(下缺)先,且于洞后之古佛洞前之观音西龛之白(下缺)麟、常君鸿祚,诸工之督工,要皆刘君之德,有以鼓之(下缺)。天下事,往往成于弘毅,而废于因循。今刘君诸公之力(下缺)嗣而葺之者。 (从略) (碑侧)净土分明在目前,不须退步远尘寰。头陀总是虚空趣,只为迷流不自看。弘谦书。 云影飘扬,香华叆叇,万象森然,观空如在。松寡书。 -------------------------------------------------- 注:
四 重修关夫子庙记
【简介】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四月刊。碑质青石。碑首残缺。阴阳两面刻。字迹漫漶不清。碑文楷书。碑阳首提“重修关夫子庙记”。约200字。碑阴首提“施财姓名”。宋友萱撰文,薛大成书丹。 【碑文】重修关夫子庙记 邑庠弟子生员子谅宋友萱沐手敬撰 邑庠弟子生员赞皇薛大成沐手敬书 关夫子庙由来久矣,里中疾病患难,咸祷于此,英灵赫濯,有求必应。但代远人更,创世莫稽。后之屡损屡修,接踵者不乏其人。一重修于元至正十六年,一重修于明崇祯十四年。古人云:“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弗传。”迄今又历多年,风雨飘摇,圮颓之患,所不免矣。舍弟友洵,度前人之心,继前人之事,因而布告里人,随份各输。偶值岁歉,醵金不敷,洵则鸠工庀财,不惜所费。诸匠飮食之需,一身任之,而总其成焉。厥工始于二十四年四月,告竣于五月六日。庶实志之,以为后之乐善者劝。 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初六日立石 油匠 张垣 戴奎 玉工 孙宜兰镌石 (碑阴)施财姓名(从略) ------------------------------------------------ 注:
五 戒赌碑记
广东琼州府澄迈县知县含贞 秦大章撰 邑庠生赞黄薛大成书 惟王道之易,观于乡里,圣谕之要,严乎非为。天非为不止之事一端,而衰身败家,惟赌为最。故士而赌,则不能愤志青云;农而赌,则不能竭力垄亩;工而赌,则不能居肆成事;商而赌,则不能贸迁有无;富而赌,则富将日消;贫而赌,则贫且益甚。以至父而赌,则不能教其子;子而赌,则不能养其亲;兄而赌,则不能诫其弟;夫而赌,则不能赡其妻;老而赌,则不能安其身;少而赌,则不能收其心。甚至日赌不足,继之以夜;明赌不敢,诱之以暗。废寝恶食,愚不可及,贻害曷大。种种恶习,良可浩叹。兹者,合堡公议,其时戒赌。大而五色三绝,小而纸牌骨牌,可犯输赢,皆属赌类。不分士庶,不分贫富,不论老少,永行禁止。 行文既久,上以裕国,不以是民移风易俗真善。自此勒碑之后,如恃强故犯者,除合堡共举外,许乡地据寔具禀。若知而不举及受贿纵隐者,即以窝赌公呈,听以法呈。如有敢滋扰者,合堡以寔,鸣诸公堂。诚恐久而懈弛,故立碑记为凭云。纵羊食苗,砍伐柿树,为害最大。公议禁止,有犯重处,永无徇庇。 康熙二十六年五月吉日立。 ------------------------------------------------- 注:
六 重修城垣门楼碑记
【简介】清康熙年间(1662-1722)刊。碑质青石。圆首。碑分阴阳两面。碑阳额题“重修城垣门楼碑记”。碑面磨损,部分字迹漫漶莫识。楷书。共约440字。碑阴磨损严重,难以辨认。荣振宗撰文。孙馥兰校阅。秦钰书丹。【碑文】郡庠生荣公荣振宗 撰 邑庠生兰□孙馥兰 校阅 里人其□ 秦 钰 书 □□□丰功大业,固难乎其为创也,更难乎其为继也。我疃居南常堡,为翼邑保障。间有杂莳,郎窃窥之,前人虑之,详矣。筑城凿池,不知几为经营,几为筹划,为后世志者,至深且远也。嗣后,屡遭兵燹而幸不为焚者,恃有此耳。无如更出不虞,康熙三十四年异常地震,一时城墙门楼尽行塌毁,见之者莫不骇然,心恻曰:“数至于斯也!”然岂期于斯而已乎?合门老幼,佥议修筑。或艰于财,而囊空之无頼;或沮于谋,而数议之不定。日复一日,二载不果。未几,幸而有所感发,奋勇争先,富者输财,贫者效力。不旬月而城垣完固,大功告竣矣。惟有门楼,尚缺楣也。首事者诸公,时切隠忧。奈举大事者,小费不足以敷之,因与阖村公议,扣除官银三拾□□□□并门外□,量力输金,共襄厥事。总理者,有人任正伯樊公之力居多焉。为分理者,有人叙之闫子之力居多焉。今者,崇墉仡仡,气象焕然聿新,安得谓前后之不相及也。 虽然,靡不有初,难克者有终。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前人创之,后人守之。前人有望于后人;后人守之而能修之,后人更有望于后人也。 余朴陋无闻,援笔直书。是为序。 --------------------------------------------------- 注
七 水利碑
【简介】清康熙五十五年(1717)四月十三日刊。碑质青石。圆首方坐。额题“水利碑”。碑面剥落,字迹漫漶。碑文楷书。正文共约379字。 【碑文】南□碑记 乙未年秋,七月既望,漫步于西郊之□□□夫黍稷之□□□□□□□□□南来,拱予而言曰:“沟之北嘉禾满目,翼翼与与者,微公赐耶?何□□□□□□致使方寸有二天也?”予曰:“斯举也,中心藏之,何日忘之”。但工巨非一人可办。细思同志者,归而谋诸仲颐公。公曰:“沟南沟北,为间几何,青葱若此。“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谁不欣然而乐从。”爰是鸠集沟南有地诸君子,于关帝庙会,同□□按亩而计工,量地以输粟。老堰仍乎旧形,管道别立新规。村庄以南三□□□租地作渠,不致偏苦于一家。度地拨水,无使纷殴于异日。载在碑阴,永□□□。而各渠之疏瀹决排,筹谋区画者,頼有□君怀玉、胡君临槐、刘君珏白,□□□君天织、宋君国□、焦君高被,若而□起工于今岁正月二十七日,至四月十五日,而是工遂遹观厥成矣。此岂谢长□者耶,抑以自兹以往,顺水随性,盖地□利,陟彼西郊,黍苗芃芃,适彼南亩,郁乎苍苍,耕九余三,宛然幽□□□之力焉。君子观此,而知礼仪之兴易易也。是为记。 邑庠生紫建刘□□□ 仲颐孙□□□ 清康熙五十五年岁次丙申四月十五日吉旦 --------------------------------------------- 注:
【简介】清乾隆六年(1741)十一月刊。碑质青石。圆首方座。额题“千秋永志”。碑文楷书。首题“重修庆阳观碑记”。正文共262字。孙景鲁撰文。宋师圣校阅。樊一元书丹。 【碑文】 重修庆阳观碑记 庆阳观由来久矣,虽创始莫考,而修葺可稽。一重修于万历十九年,一重修于康熙四十一年。自修之后至今,四十余年,风雨飘摇,殿宇台阶,俱一颓坏。每逢朔望叩祷之时,无不为之咨嗟而叹息。幸得住持僧心源,字天镜者,独以修理之心,同丽泽秦君、元吉宋君、质玉常君而商之。诸君曰:“此善举也。”无不乐从。于是天镜击梆摇铃,同诸君募化里中,或输金,或效力,争先恐后,不日告成。更可幸者,又得辑国刘君、南宫樊君为之总理,大改前模,崇添前规。瞻拜之余,左右四頋,又觉清气爽朗,焕然而可观矣。厥工起于七月初九日,告竣于十一月初七日,谨将乐输姓氏胪列于左,永垂不朽。 郡庠增广生员鲁公孙景鲁 沐手撰文 邑庠廪膳生员恊中宋师圣 沐手校阅 邑庠生员捷南樊一元 沐手书丹 (中略) 乾隆六年十一月吉日立 ------------------------------------------ 注:
九 修理涌泉洞前崖并前院南殿后院西阁碑记
【简介】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二月刊。上部磨损严重,字迹漫漶难辨。碑质青石。圆首。额篆“殿阁诏固,勒碑刻铭”。碑文楷书。首题“修理本洞前崖并前院南殿后院西阁碑记”。正文共301字。
【碑文】修理本洞前崖并前院南殿后院西阁碑记 本隅有洞,名曰涌泉。清气爽朗,每多景致。后倚峻壁,前临溪旁,而且高下参差,千回百折。前人瘁心劳力,至今历代不磨。自夏而至仲秋,天雨连绵,水声潺潺,后溪前崖,尽行塌毁。彼时住持天镜,身染寒疾,不能办理,朝夕悯焉,其如病何。犹有进者,其弟心净,字天洁,煮茶请众,佥众而急为商议,此工若不早为修理,恐前院南殿、后院西阁转瞬亦不免于倾圮尽毁矣。众曰:前人创之,后人守之,世之相传,理所固然。况当此势危之际,可不速为修理乎?于是天洁击柝摇铃,不辞劳瘁,同诸君持疏里中,募化村众,众输金效力,欣然乐从。于次岁仲春,搬灰运石,命匠修砌前后殿阁,俱为整理。其工虽未如愿,较前亦自巩固矣。工竣,余聊叙一言,谨将输金效力者之善心,任劳任怨者之功力,镌之于不朽云。 (中略) 玉工 王养元 燕进德 仝镌 ------------------------------------------------- 注:
十 创建碑序
【简介】清乾隆六十年(1795)七月刊。现存斜口庙自然村四神庙遗址。碑质青石。圆首。额题“昭兹来许”。碑文楷书。正文518字,任国泰撰文。孙祖武校阅。张廷书丹。 【碑文】 创建碑序 《礼》曰:“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季梁对楚子曰:“絜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知中礼也。然而对城□□骏奔在庙,苟非作庙翼翼,虽民各有志,而鬼神乏主,求其禋祀,迄用有成,庸可冀乎?翼距东南三十余里,环绕皆山也,而犄角于翔翱之异□□龙王庙是也。左右居民,每岁蒲月廿五日请迎风雨雷神,华池将军,轮流享赛。特以居民鲜少,建立行宫,想前人有志而未逮。至丁未夏秋□□正迎神赛社之期也,因神像失新,合社恭举修饰。至十月而神光既开,神感愈灵,送至南常,即亲驾指定庙地。后因随驾募化,至此而旋转□□。尔时李公治泽,焚香叩祷。念□行宫来也,而基址规矩准绳,随神驾一划而就。于是传集合社,择日动工,鸠工庀材,输财效力,各如素愿。即□□于四方善人君子,觧囊输金,亦如不得已,以故神既有灵,人力复奋。不逾年间,北殿告竣,舞楼落成,以及内而乐台,外而山门,罔不有威可畏,有仪可象。统合社稷,远近适均,历风鉴亦卜云其吉,岂惟行宫有地,而轰轰龙神亦常得与风雨将军二圣享祀焉。或曰:“人官有秩也,物曲有利也。”余曰:“不然。揆度筑削,人官也,非兴雨何以缩版;五色六章,物曲也,弗得水而不彰。”后之人覩丹楹刻桷之丽景,画栋雕梁之华尚,其一往至情,俾立定厥功,惟克永世,庶不忘先世董戒之艰,而受福无疆矣。是为序。 国子监太学生述先孙祖武沐手校阅 山人玉柱张廷□沐手书丹 邑庠增广生员纬一任国泰沐手撰文 峕大清乾隆六十年乙卯秋七月谷旦 ------------------------------------------------ 注:
-----------------------------------------
十一 重修飞虹桥序
【简介】清咸丰六年(1856)八月刊。碑质青石。首残。趺佚。额篆“千古不朽”。碑文共552字。闫鸣珂撰文。宋竹川校正。宋兆麟书丹。 【碑文】重修飞虹桥序飞虹桥,南常村之环脉也。创经百十余年,不特济人,尚且利物。古人称为金城之固,后世亦曰汤池之坚。陡于道光廿八年之秋,涧水暴泛,土壤决断,以致倾圮塌陷,竟成沟洫巉崖。经者危尔,视之惨然。过客履墙垣而越,行旅绕村衢以往。嗣后村众重议修葺。奈逢岁歉时窘,观工有则,虑费无出。首倡者愿先垫资后敛。彼时无不慨然乐从。后缘工延时长,临忙未就。复值天道迅变,渀雨时行,涧水如奔马而来,俄倾即摧石而去,又将桥石震破,道路冲坏。半年之功,一旦尽废,数百之金,化为乌有。领事者维姑息缓时,旁观者乃凄然长叹。斯时村众望切河清丽日,行人情深企盼:飞虹何能漫跨?长鹢只落空羡。窃思梁以代便,岂曰未宜,谁能不由?遂令久废,但欲修葺无力,是以颓圮多年。迨咸丰三年,兵燹民荒,邻村逃奔者不启,无路可绕。当此之际,未免各动恻隐。五年之夏,村众复议修葺。按地敛麦,其先有未入甲之地主,亦愿输捐帮工。然而素称谨事,□□□捷五李君,众议遂举为首。于是李君深虑村力不加细踌,不敷其需,乃与同事诸君备疏修简,托亲恳友,在河南、京都募化,向邻村切近□□□议在赵姓沟地取土,上地□□□亡其扰,喜赵如泗同侄等俱尚义慨允,共襄盛事。是冬先筑土坯,次春甫砌灰石。至初夏之半,工已告竣矣。其飞虹桥两翼高架,征途复平坦直驱。□□捐输,理勒贞珉,众乞作序,嘱予作文,乃直述始末云尔。 邑庠生员谐律闫鸣珂 撰文 例授修职佐郎既补儒学训导优行增贡生淇园宋竹川 校正 邑庠生员瑞符宋兆麟 书丹 大清咸丰六年八月上浣之吉谷旦 (中略) 督工 孙兆麟 立碑祀神,使讫永存。 ----------------------------------------------- 庶,也许,或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