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首页 国学投稿 文学创作 查看内容

【读书征文】---读词随想

2014-1-21 00:12| 发布者: 国学复兴网| 查看: 8316| 评论: 0|原作者: 千江有水|来自: 国学复兴网

摘要: 离愁别恨是词最常抒最善抒也最适合抒的一种情了。因为“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人有悲欢离合”,离别既然在所难免,自然 “人生愁恨何能免”;况且从创作上来讲,“欢愉之辞难工,而愁苦之言易巧”。所以离愁 ...
读词随想

文  千江有水

     本科的时候,有位教大学语文的老师想把妻子也调到我们学校来,去找文学院的院长。院长说:“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那位老师当即这样答道:“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后来,他如愿以偿了。实际上唐五代到北宋的词,大多都是写美*女和爱情的,也就是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题材是主流。在这里我想就离愁别恨谈一点感性的随想。
        离愁别恨是词最常抒最善抒也最适合抒的一种情了。因为“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人有悲欢离合”,离别既然在所难免,自然 “人生愁恨何能免”;况且从创作上来讲,“欢愉之辞难工,而愁苦之言易巧”。所以离愁别恨成了词最常见的一种题材。词是长短句,这样的形式也正适合抒发缠绵的曲折的情感。
        愁恨是人的一种精神层面的活动,如何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就是词人们共同面对的问题了。同样是愁,写起来却有很多花样。最常见的是以水喻愁,这又分两种,一种是即景设喻,“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眼前有溪水,就用溪水来喻愁,“水流无限似侬愁”,因为见到了蜀江春水,就以此为喻,何其自然。另外一种就是普通的设喻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站在汴京小楼上李煜大约望不见长江吧?“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就算不是即景,也可以比喻得很形象,很成功。“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是以东流水来喻心中恨之长,还是埋怨水无情,不理会人的恨,只顾奔流不回?“无边丝雨细如愁”,反过来了,用愁来喻水,一样的妙。愁恨不仅可以用水来比,还可以像柳絮,“撩乱春愁如柳絮”;像春草,“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像乱麻,“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像砖墙,“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甚至什么都像,“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愁恨还可以有重量,“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离愁别恨往往让人产生人不如鸟的感觉。“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连鸟儿都倦飞知还,人却不能回家;“衡阳雁去无留意”南非的北雁多么自有,而守边的人却“燕然未勒归无计”,也许还有点埋怨雁的一去不回头太无情罢?“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双飞的燕子反衬愁人的独*立,简直是凄美绝伦。“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还是希望人也能成双。“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软玉温香的愁。
        词不是讲究含蓄蕴藉么,所以愁情往往不直接写,而是采取移情于物的方法。“罗衾不耐五更寒”,不说自己耐不住寒冷,反而是罗衾怕冷;“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明是闺中人敏锐地觉察到了轻寒,却说仿佛是燕子耐不住轻寒而飞出罗幕,这真是“以我观物,而物皆著我之色彩”;“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月亮的阴晴圆缺来来去去是自然的规律,想管也管不了啊,可是人就不同了。
        移情于物还有一种特殊的方式,就是“无理而有情”的“怨春不语”,埋怨、责怪外界的事物太无情,以此来反衬人的有情多情。“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乡愁旅思这样折磨人,芳草还自顾自地生长,无奈太无情!“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本来就因相思而睡不着,这恼人的明月还在“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真是太不体谅人了。“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你不回答我就算了,还偏偏飞走,要知道那秋千架上有多少旖旎往事被你勾起。“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草木都零落了,你长江还不说话,还无情的东流去。明月、芳草、乱红、长江本不知情,为何要责怪他们呢?无人可责怪啊,而心中的愁情总归要排遣吧?而且在多情的人看来,一切都是有情的,或者说,都应该是有情的。殊不知“天若有情天亦老,月如无恨月长圆”,宇宙自然也许正是因为无情才永恒的呢。还是欧阳修看得清楚,“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为日月星辰开解得好。

        这么多的愁,如何去打发呢?借酒浇愁罢,“一片春愁待酒浇”。但李白早就说过“举杯消愁愁更愁”,偏生多情的人就是不相信,还是要借酒浇愁。结果怎么样呢?“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人要是有心事,饮酒高歌也无济于事。“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酒醒了愁还在。“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这样可不好,如今的说法是“酒入愁肠,化作肝硬化”。何况借酒借梦来逃避现实痛苦的人,最怕的是酒醒梦残,此时所见的景象将会让人倍增凄凉之感,“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小晏不正是有无数个这样的夜晚么,他是真正的伤心人。
        借酒浇愁行不通,那就登楼寄愁罢。“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这是唐宋词里最常见的一个场景。为什么一定要登楼来抒情呢?我想大约是抒情的主人公往往是独守空房的女性罢。女性的活动范围毕竟有限,不是在深深深几许的庭院中“闲引鸳鸯香径里”、“斗鸭阑干独倚”,就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她们被封闭在深深的庭院之中,与外界有着无数重的阻隔,唯有依靠楼台、栏杆、窗户去看或者听外面的世界。但是这样的登楼和凭栏,只会引起她们更多的愁思与痛苦。因为登楼凭栏的结果,多半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终日望君君不至”。她们的意中人,可能去游学流浪了,其中也不乏情种,“争知我,倚栏干处,正恁凝愁”,甚至“衣带渐宽终不解,为伊消得人憔悴”,为这样的人而愁倒也值得;可能是去做生意了,“商人重利轻别离,前夜浮梁买茶去”;最可恨是那种“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冶游去了,这种人不想也罢。可是感情上的事可以用道理说得清的么?
        而且她们的登楼往往是在凄清的环境景物的陪衬之下,人就越发凄惨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这种凄凉况味无人理会,“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或许只有自然之物才会理解她们吧?自然的有情,更衬出远行人的无情。
        登楼的主人公当然不全是女性,抒发的自然也不是爱情不完满的愁情。比如说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是亡国之君的切身体验,与众多代言体的词相比,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后主的愁情显得尤为可贵。
        有时候,明明是已经登楼了,已经伤心了,偏要说不要登楼,免得伤心,从反面来肯定,比直接抒情要委婉曲折得多,而词正是要委婉曲折的。“明月楼高休独倚”,这是对自己的嘱咐,因为“有明月”,所以“怕登楼”,月圆人不圆,徒增伤感。“楼高莫近危栏倚”,是远行的游子对闺中人深情的嘱咐,因为“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近处的平芜和远处的春山可以看见,春山外的游子却是看不见的。看不见也是愁,看见的春草也会引起又是一年春草绿,春归人未归的感伤。无论如何,登高只会加重愁思,所以还是不要登高吧。“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没有登楼倚栏,怎知见到的一定是斜阳杨柳?“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但毕竟是回首了,回首往故国,肯定是望不到的,就算是望到了故国的雕栏玉砌,但是朱颜已改,还不是伤感么?所以要劝自己,劝对方不要登楼,因为无论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所思,无论看到的是什么,都是一个结果:徒增伤感。
        离愁别恨不仅是个别人的体验,也是人类共通的“共我”的情感。有些词人往往在写个人体验的时候会上升到哲理的高度,从个别说到一般,这样的词境界才高。“多情自古伤离别”,“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没有什么是比情更让人伤心的了。“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多情的人注定了要伤心痛苦。而“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人生偏偏有这许多离别,容易的是散,匆匆的是聚,不仅是晏几道和欧阳修的聚散匆匆容易,所有人的离别都是如此让人黯然。“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销魂。”本来人生苦短,何况别离日长,怎不销魂。一味地钻死胡同总归不是办法,除了徒增伤情别无他益,还是想开点吧。正如东坡所言:“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既然人生的愁恨不可避免,人间的悲欢离合和天上的阴晴圆缺都是不可改变的规律,与其一味地嗟叹,不如看得淡然点,旷达点,接受现实。晏殊则看得更高些,“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草木的凋零,美人的迟暮,一切美好事物的逝去固然无可挽回,无可奈何,但毕竟还有让人欣慰的另外一些美好事物的重现,哪怕只是似曾相识的重现,毕竟不至于绝望吧?这位太平宰相大约是生性淡薄,抑或是一路坦途才会这样看得开。

(作者系大学中文教师,曾编著出版《大学语文》等书籍

相关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