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解未解叫奥秘,一旦被解其秘不复存在,展现给人们的只有妙,这种妙不可言就是奥妙。 |
周易古经六十四卦顺序应该成为逻辑学的教科书。这么说并非指周易指导占卜的阴阳、五行那一套理论,而是指构建卦序的那一套完整严谨的逻辑体系。 |
研究《易经》需要跳出文字表象的局限,从整体哲学框架入手方能得其精髓。 切记易理如水,当观其流动之势,勿执冰晶之形。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6-4 01:43 编辑 "中华易环"用数学的方式展现了《易经》中生生不息的循环哲理。典型的“中华易环”整个过程分为三个自然衔接的步骤: 首先,基础的六十四卦“易平方”通过"八八循环"的变换,演绎成了一幅完美的卦码幻方。就像用数字密码重新编排了易经的智慧。 接着,这个卦码幻方又通过"充分独环"变换,演绎成了卦序序列的完美的序码幻方。相当于用全息镜像幻方给易经的智慧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 最后,经过再一次"充分独环"变换,它又回到了最初易平方的相综形态,但已经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循环。 最初的易平方与最终回归的相综形态,恰似莫比乌斯环上那神秘的“扭结”,将整个系统紧密相连,首尾相接,浑然一体,形成了一个无始无终、无正无反的独特空间。 中华易环——承载着无限东方智慧的莫比乌斯环,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邃的哲理,引领我们探索着智慧与数学的无限可能。 |
j_ming 发表于 2025-5-27 21:18 结构辩证法 《周易》六十四卦实为384爻的动态矩阵。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揭示气象变迁始于霜粒结晶的微观相变;既济卦转未济卦,展现完美中已孕育失衡的量子涨落。正如莱布尼茨从阴阳爻中看到二进制,实则应见其流动的模糊逻辑。 |
j_ming 发表于 2025-5-27 21:18 象数理互嵌 河图洛书的数理幻方,实为非线性系统的初始条件。大衍之数"其用四十有九",预留的"一"恰似混沌理论的敏感依赖性——如同三体问题中省略的小数点后第八位,将导致全然不同的天体轨迹。张载"一物两体"说,预见了波粒二象性的哲学表达。 |
j_ming 发表于 2025-5-27 21:18 认知拓扑学 卦象转换如同克莱因瓶的不可定向性:泰卦"天地交"看似平衡态,实则暗含否卦的熵增通道。这种认知模型比黑格尔辩证法更早认识到"正反合"的莫比乌斯带特征——乾卦"用九"直接跃迁至坤卦"用六",跳过中间渐变,类似量子隧穿效应。 |
j_ming 发表于 2025-5-27 21:18 东西方在此形成镜像对话: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断言,对应《系辞传》"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怀特海过程哲学中的"现实缘现",暗合邵雍"一岁之变观于复"的元会运世观。但《周易》更强调变化中那些"几微"——如同分形几何中,海岸线无限曲折的细节里藏着维度跃迁的密码。 |
j_ming 发表于 2025-5-27 21:18 精微之变在现代量子生物学中显现:DNA复制时氢键的微妙振动,决定基因表达的误差阈值;神经网络中突触权重0.001%的调整,可能引发意识状态的相变。正如王夫之在《周易外传》所言:"易者,互相推移以摩荡之谓",变化的灵魂正在于那些肉眼难辨却撼动乾坤的微妙震颤。 |
宇宙全息思维体系 (1)太极图的动态平衡:并非简单的阴阳二分,而是揭示能量转化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临界点规律 (2)八卦方位拓扑: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构成的三维空间模型,对应现代物理学中的八元数结构 (3)六十四卦矩阵:二进制排列组合形成的决策树系统,暗合DNA碱基对64种组合的生物学现象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7-8 10:48 编辑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7-16 10:46 编辑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7-14 04:56 编辑 |
单循环充分演绎的两端就是同构关系 同构关系是数学、逻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在于揭示不同结构之间在特定条件下的本质相似性。以下从定义、核心特征、类型、应用场景及实例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定义同构关系(Isomorphism)指两个结构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保持运算或关系不变的一一对应。具体而言:
根据结构的不同,同构关系可分为:
示例1:群同构 考虑群 G={0,1,2}(模3加法)和 H={1,a,a2}(乘法群,其中 a3=1)。定义映射 f:G→H 为:
示例2:图同构 两个图 G 和 H 如下:
同构是特殊的同态(保持运算的映射),但要求双射。同态仅需单射或满射,不要求一一对应。例如:
同构关系通过揭示结构本质的相似性,为跨领域问题提供了统一的视角和工具,是现代科学中抽象与具体连接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