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通行本周易卦序数象义理演绎图鉴

发布者: j_ming | 发布时间: 2025-5-22 11:23| 查看数: 3435| 评论数: 16|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5-28 02:07 编辑

通行本周易卦序数象义理演绎图鉴
J.M.九宫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精髓总是在微妙的改变之中,这才是易的灵魂

《周易》最深邃的智慧不在于易象的固定形态,而在于爻变瞬间的微妙震颤。这种"变易之精微"渗透在三个维度:

结构辩证法
《周易》六十四卦实为384爻的动态矩阵。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揭示气象变迁始于霜粒结晶的微观相变;既济卦转未济卦,展现完美中已孕育失衡的量子涨落。正如莱布尼茨从阴阳爻中看到二进制,实则应见其流动的模糊逻辑。

数象义互嵌
河图洛书的数理幻方,实为非线性系统的初始条件。大衍之数"其用四十有九",预留的"一"恰似混沌理论的敏感依赖性——如同三体问题中省略的小数点后第八位,将导致全然不同的天体轨迹。张载"一物两体"说,预见了波粒二象性的哲学表达。

认知拓扑学
易象转换如同克莱因瓶的不可定向性:泰卦"天地交"看似平衡态,实则暗含否卦的熵增通道。这种认知模型比黑格尔辩证法更早认识到"正反合"的莫比乌斯带特征——乾卦"用九"直接跃迁至坤卦"用六",跳过中间渐变,类似量子隧穿效应。

东西方在此形成镜像对话: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断言,对应《系辞传》"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怀特海过程哲学中的"现实缘现",暗合邵雍"一岁之变观于复"的元会运世观。但《周易》更强调变化中那些"几微"——如同分形几何中,海岸线无限曲折的细节里藏着维度跃迁的密码。

最新评论

j_ming 发表于 2025-6-4 13:20:2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j_ming 发表于 2025-5-27 21:18:45
难解未解叫奥秘,一旦被解其秘不复存在,展现给人们的只有妙,这种妙不可言就是奥妙。
j_ming 发表于 2025-5-28 11:38:50

周易古经六十四卦顺序应该成为逻辑学的教科书。这么说并非指周易指导占卜的阴阳、五行那一套理论,而是指构建卦序的那一套完整严谨的逻辑体系。


j_ming 发表于 2025-6-2 10:51:09

研究《易经》需要跳出文字表象的局限,从整体哲学框架入手方能得其精髓。

切记易理如水,当观其流动之势,勿执冰晶之形。



j_ming 发表于 2025-6-2 15:33:46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6-4 01:43 编辑

lss057.png

"中华易环"用数学的方式展现了《易经》中生生不息的循环哲理。典型的“中华易环”整个过程分为三个自然衔接的步骤:

首先,基础的六十四卦“易平方”通过"八八循环"的变换,演绎成了一幅完美的卦码幻方。就像用数字密码重新编排了易经的智慧。

接着,这个卦码幻方又通过"充分独环"变换,演绎成了卦序序列的完美的序码幻方。相当于用全息镜像幻方给易经的智慧找到了新的表达方式。

最后,经过再一次"充分独环"变换,它又回到了最初易平方的相综形态,但已经完成了一次完整的循环。

最初的易平方与最终回归的相综形态,恰似莫比乌斯环上那神秘的“扭结”,将整个系统紧密相连,首尾相接,浑然一体,形成了一个无始无终、无正无反的独特空间。

中华易环——承载着无限东方智慧的莫比乌斯环,以其独特的魅力与深邃的哲理,引领我们探索着智慧与数学的无限可能。

j_ming 发表于 2025-6-3 13:49:03
j_ming 发表于 2025-5-27 21:18
难解未解叫奥秘,一旦被解其秘不复存在,展现给人们的只有妙,这种妙不可言就是奥妙。
...

结构辩证法
《周易》六十四卦实为384爻的动态矩阵。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揭示气象变迁始于霜粒结晶的微观相变;既济卦转未济卦,展现完美中已孕育失衡的量子涨落。正如莱布尼茨从阴阳爻中看到二进制,实则应见其流动的模糊逻辑。
j_ming 发表于 2025-6-3 18:29:41
j_ming 发表于 2025-5-27 21:18
难解未解叫奥秘,一旦被解其秘不复存在,展现给人们的只有妙,这种妙不可言就是奥妙。
...

象数理互嵌
河图洛书的数理幻方,实为非线性系统的初始条件。大衍之数"其用四十有九",预留的"一"恰似混沌理论的敏感依赖性——如同三体问题中省略的小数点后第八位,将导致全然不同的天体轨迹。张载"一物两体"说,预见了波粒二象性的哲学表达。
j_ming 发表于 2025-6-7 13:12:54
j_ming 发表于 2025-5-27 21:18
难解未解叫奥秘,一旦被解其秘不复存在,展现给人们的只有妙,这种妙不可言就是奥妙。
...

认知拓扑学
卦象转换如同克莱因瓶的不可定向性:泰卦"天地交"看似平衡态,实则暗含否卦的熵增通道。这种认知模型比黑格尔辩证法更早认识到"正反合"的莫比乌斯带特征——乾卦"用九"直接跃迁至坤卦"用六",跳过中间渐变,类似量子隧穿效应。
j_ming 发表于 2025-6-11 12:29:33
j_ming 发表于 2025-5-27 21:18
难解未解叫奥秘,一旦被解其秘不复存在,展现给人们的只有妙,这种妙不可言就是奥妙。
...

东西方在此形成镜像对话: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断言,对应《系辞传》"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怀特海过程哲学中的"现实缘现",暗合邵雍"一岁之变观于复"的元会运世观。但《周易》更强调变化中那些"几微"——如同分形几何中,海岸线无限曲折的细节里藏着维度跃迁的密码。


j_ming 发表于 2025-6-15 16:36:22
j_ming 发表于 2025-5-27 21:18
难解未解叫奥秘,一旦被解其秘不复存在,展现给人们的只有妙,这种妙不可言就是奥妙。
...

精微之变在现代量子生物学中显现:DNA复制时氢键的微妙振动,决定基因表达的误差阈值;神经网络中突触权重0.001%的调整,可能引发意识状态的相变。正如王夫之在《周易外传》所言:"易者,互相推移以摩荡之谓",变化的灵魂正在于那些肉眼难辨却撼动乾坤的微妙震颤。


j_ming 发表于 2025-6-23 15:33:28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j_ming 发表于 2025-6-30 10:00:15
宇宙全息思维体系
(1)太极图的动态平衡:并非简单的阴阳二分,而是揭示能量转化中"阳极生阴,阴极生阳"的临界点规律
(2)八卦方位拓扑: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构成的三维空间模型,对应现代物理学中的八元数结构
(3)六十四卦矩阵:二进制排列组合形成的决策树系统,暗合DNA碱基对64种组合的生物学现象

j_ming 发表于 2025-7-8 06:02:21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7-8 10:48 编辑

ls09.png


j_ming 发表于 2025-7-14 02:36:33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7-16 10:46 编辑

ls17.png
ls11.png
ls16.png


j_ming 发表于 2025-7-14 02:38:10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7-14 04:56 编辑

ls12.png


j_ming 发表于 前天 04:26
单循环充分演绎的两端就是同构关系

同构关系是数学、逻辑学及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核心在于揭示不同结构之间在特定条件下的本质相似性。以下从定义、核心特征、类型、应用场景及实例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定义
同构关系(Isomorphism)指两个结构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保持运算或关系不变的一一对应。具体而言:
  • 结构:可以是代数系统(如群、环、域)、图(如网络拓扑)、逻辑模型(如数据库模式)等。
  • 对应关系:存在一个双射(一一对应)函数 f:A→B,使得对结构中的任意元素或运算,通过 f 转换后仍保持原有性质。
二、核心特征
  • 双射性:同构映射 f 既是单射(无重复映射)又是满射(覆盖目标集所有元素)。
  • 运算保持:若结构包含运算(如加法、乘法),则 f(a∘b)=f(a)∘′f(b),其中 ∘′ 分别是两结构的运算。
  • 关系保持:若结构包含关系(如顺序、连接性),则 f 需保持这些关系的逻辑一致性。
三、类型
根据结构的不同,同构关系可分为:
  • 代数同构:如群同构、环同构,保持代数运算性质。
    • 示例:实数加法群 (R,+) 与正实数乘法群 (R+,×) 同构,映射为 f(x)=ex
  • 图同构:两个图的顶点间存在双射,且边连接关系完全对应。
    • 示例:两个六边形图,若顶点排列顺序不同但连接方式相同,则同构。
  • 逻辑同构:如命题逻辑中的模型同构,保持真值赋值一致性。
  • 数据同构:数据库中不同模式(如关系型与XML)间的结构对应。
四、应用场景
  • 数学研究
    • 分类理论:通过同构将看似不同的结构归为同一类,简化研究(如所有有限循环群同构于模 n 加法群)。
    • 证明不变量:同构结构共享某些性质(如群阶、图连通性),可用于证明两个结构不可能同构。
  • 计算机科学
    • 编译器设计:中间代码优化时,通过同构变换保持程序语义不变。
    • 数据库:模式匹配与数据迁移中,识别同构结构以确保数据一致性。
    • 图形学:3D模型转换时,保持几何拓扑的同构性。
  • 密码学
    • 构造同构加密方案,实现密文上的计算(如全同态加密)。

五、实例解析
示例1:群同构
考虑群 G={0,1,2}(模3加法)和 H={1,a,a2}(乘法群,其中 a3=1)。定义映射 f:G→H 为:
  • f(0)=1, f(1)=a, f(2)=a2
    验证运算保持性:
  • f(1+2)=f(0)=1,而 f(1)×f(2)=a×a2=a3=1,满足同构。
示例2:图同构
两个图 G 和 H 如下:
  • G:顶点 {A,B,C},边 {AB,BC,CA}(三角形)。
  • H:顶点 {X,Y,Z},边 {XY,YZ,ZX}
    映射 f(A)=X, f(B)=Y, f(C)=Z 保持所有边连接,故 GH 同构。
六、与同态的区别
同构是特殊的同态(保持运算的映射),但要求双射。同态仅需单射或满射,不要求一一对应。例如:
  • 群同态 Z→Z2​(模2映射)不是同构,因非双射。
同构关系通过揭示结构本质的相似性,为跨领域问题提供了统一的视角和工具,是现代科学中抽象与具体连接的桥梁。






















浏览过的版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