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我们将《周易》这一书名简化为“心目中的周易”时,实际上陷入了认知的双重困境。这种思维模式既是对文本的暴力简化,也是对自我认知的隐性贬损。 |
既需如王夫之“推其所以然之由,以辨其不尽之意”的考据功夫,也要有熊十力“体用不二”的哲学洞察,更要保持钱钟书所谓“东海西海,心理攸同”的开放胸襟。唯有如此,方能避免将《周易》这面“宇宙代数”的明镜,矮化为自我认知的哈哈镜。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6-18 16:38 编辑 卦爻辞实为周易卦序的嫁衣裳。 《系辞》所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卦爻辞的“器”之用,终归于卦序的“道”之体。 谁为谁服务这个问题需要清楚。其实 ,几千年来,大多数人,易学界主流都是颠倒看法。 |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5-6-19 11:47 编辑 j_ming 发表于 2025-6-18 16:15 谁为谁服务? 这个问题,问的好! 哈、哈、哈 你在《周易》方面,忙活的时间也不短了 你是否明白 你是在为谁服务吗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6-19 14:40 编辑 j_ming 发表于 2025-6-18 16:15 卦爻辞实为周易卦序的嫁衣裳。 《系辞》所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卦爻辞的“器”之用,终归于卦序的“道”之体。 谁为谁服务这个问题需要清楚。其实 ,几千年来,大多数人,易学界主流都是颠倒看法。
传统易学的误区 历史上,易学界常将卦爻辞视为独立文本,过度关注其作者(如文王、周公之争)或字面意义,而忽视其对卦序的依附性。例如: 孔颖达《周易正义》虽承认卦序重要性,但仍以卦爻辞为解读核心; 义理派(如王弼)侧重卦爻辞的伦理阐释,弱化卦序的宇宙论意义。 当代研究的转向 近代*考古发现(如马王堆帛书、双古堆汉简)揭示了卦序的多样性,表明卦序可能是《周易》的核心框架。学者逐渐意识到: 卦爻辞的创作目的并非独立叙事,而是为卦序提供例证; 卦序的“道”统摄卦爻辞的“器”,形成“体用一源”的结构。 |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6-26 18:21 编辑 j_ming 发表于 2025-6-18 16:15 卦爻辞实为周易卦序的嫁衣裳。 《系辞》所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卦爻辞的“器”之用,终归于卦序的“道”之体。 谁为谁服务这个问题需要清楚。其实 ,几千年来,大多数人,易学界主流都是颠倒看法。 道器关系下的卦爻辞定位 “形而上者谓之道”:卦序的哲学本体 卦序以河洛图式为底层框架,通过五行、方位等概念构建宇宙模型。例如: 杂卦序体现河洛法则,与五行属性对应; 卦序的“顺逆排列”反映阴阳消长规律。 卦序的“道”超越具体文本,是《周易》预测与哲学功能的根基。 “形而下者谓之器”:卦爻辞的技术实践 卦爻辞作为“器”,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转化为可操作的占筮语言与伦理教诲。例如: 爻辞中的历史典故(如“箕子之明夷”)需通过卦序定位其象征意义; 彖辞对爻象的总结(如“刚柔始交而难生”)需结合卦序阶段解读。 若脱离卦序,卦爻辞将沦为零散的箴言集,失去体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