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记住
注册
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邮箱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国学投稿
投稿中心
网站学者
学者频道
国学阅读
读书频道
国学导航
導航頻道
国学复兴
学刊
电子期刊频道
学馆
Group
公众号
微博
签到红包
Plugin
每日签到
领取红包
搜索
搜索
热搜:
新唐书
伤寒论校注
易经最新章节
芈这字咋念
史前易学
昆曲
加我数年
周易
道光朝
论语
易经
太平御览
本版
用户
国学复兴网
›
门户
›
查看主题
真解道德经之第十四章
发布者:
希夷生
|
发布时间: 2025-7-3 10:12
|
查看数: 22
|
评论数: 0
|
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希夷生 于 2025-7-3 10:19 编辑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三者不可至计,故束而为一。一者,其上不攸,其下不忽。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希夷生:
对事物反复的看,以至于发现隐秘细小的细节,这个过程叫做微。
(
会意。从彳(
chì
);𢼸(
wēi
)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
对声音或书本反复的听,以至于补齐曾经漏掉的细节,这个过程叫做希。
(希:
会意。从巾,从爻(
yáo
),象做针线。
“巾”
,丝织品,
“爻”
,象针线交错。本义:刺绣
)
对复刻到心中的知识反复的揣摩,修正心中曾经的知识,这个过程叫夷。
(
夷:指人行走在弯曲而平坦的道路
)
这三种行为没有具体的次数限制,以合一为前提。合一后,其上逻辑平顺不冲突,其下逻辑严谨有基础。(好比在脑子里建模。合一是人工智能最大的难关,人却可以做到所以有灵性,人工智能不行。个中关键应该在500年后破解。合一即灵性)
合一后,你反复的在脑子里寻找,却找不到具体的形态,也不可命名,但你却可以反复的调用它。你找不到它,它却存在于你脑子里,既然存在就有形象,但你却找不到,这个现象叫做忽恍。
面对事物普通人怎么都找不到事物的首尾。你以合一后的灵性,去统御当下的知识。以知道事物的最初开始,这是得其道的头绪。
以上是道的原理篇,到此说完。接下来老子讲道的实际应用,请期待下章。
最新评论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