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周易通行本卦序形态唯一性

发布者: j_ming | 发布时间: 2025-7-14 03:23| 查看数: 925| 评论数: 14|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7-16 02:51 编辑

周易通行本卦序形态唯一性
J.M.九宫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核心概念
  • 易平方图:作为卦序体系源图,是8×8矩阵结构的律动变例基准。
  • 通行本卦序序列T:指《周易》古经卦序(XC序列),形态为单循环闭环:乾(XC=1) → 坤(XC=2) → ... → 未济(XC=64)。
  • 律动变例序列A、B、C、D、E:源图(易平方图)的五种演绎变例,每个序列与T构成单循环充分演绎关系。
  • 演绎环序列S₁、S₂、S₃、S₄、S₅:分别记录T与A、B、C、D、E演绎时的状态序列,初始状态均为闭环(64阶循环置换)。
  • 非覆即變卦对:通行本卦序中32组结构卦对(每组2卦),包括:

    • 覆卦(互综,如屯XC=3与蒙XC=4)、
    • 變卦(互错,如乾XC=1与坤XC=2)。

  • 互换操作:在序列T中两对不同的非覆即變卦对内部两两交换(涉及4个卦项的位置互换)。例如:

    • 选择卦对(P₁, P₂)和(Q₁, Q₂),
    • 在T中交换其位置:原序[...P₁, P₂...Q₁, Q₂...] → 新序[...P₂, P₁...Q₂, Q₁...]。


已证明的关键命题
在序列T满足单循环闭环结构定义的前提下,对所有可能的“非覆即變卦对”两两组合(共C(32、2)=496种组合)进行枚举:
  • 每次互换操作后,演绎环序列S₁、S₂、S₃、S₄、S₅无法同时保持闭合(即至少有一个Sᵢ的闭环被破坏)。

数学表述:
令M_{ij}表示对第i对和第j对卦对的互换操作(1≤i<j≤32)。
∀ M_{ij}, 操作后的序列T' = M_{ij}(T) 导致:
∃ k∈{1,2,3,4,5} 使得 Sₖ(T') 非闭环(分裂为多个子环)。

推论及其逻辑证明:序列T形态唯一性
推论:在易平方图为源图的前提下,通行本卦序序列T的形态(即卦项排列顺序)是唯一的。
证明步骤(反证法)
  • 假设存在另一序列T' ≠ T 也满足相同条件:

    • 设T'是与T不同的通行本卦序序列,但同样满足:

      • 单循环闭环结构(64阶循环置换),
      • 与同一易平方图源图的五律动变例A、B、C、D、E的演绎环S₁'、S₂'、S₃'、S₄'、S₅'初始闭合。

    • 由于T'是通行本卦序,它受周易格局版图错综覆變卦对相对位置的制约,它必须包含相同排列的32组非覆即變卦对(仅卦对内部两卦顺序可能不同)。

  • T'与T的差异可转化为有限次互换操作:

    • 任何两个通行本卦序的差异,可分解为一系列非覆即變卦对内的互换操作(因卦对外部覆變关系固定,差异仅源于卦对内两卦前后位置调整)。
    • 最小差异单元即“两个卦对内的两两互换”(因单对卦对互换会破坏闭环,需成对操作以保持结构)。
    • 因此,T' 可表示为:
      T' = M_{i₁j₁} ∘ M_{i₂j₂} ∘ ... ∘ M_{iₙjₙ}(T)
      其中每个M_{ij}是某两对卦对内部的互换。

  • 应用已证明命题:

    • 对任意单个互换操作M_{ij},已知其破坏至少一个Sₖ的闭合性(如S₁闭合但S₂断裂)。
    • 若T'与T仅差一次互换(n=1),即T' = M_{ij}(T),则T' 必然导致某个Sₖ'不闭合,与假设矛盾。
    • 若T'与T差多次互换(n≥2),则:

      • 第一次互换M_{i₁j₁}破坏至少一个Sₖ。
      • 后续互换可能修复部分Sₖ,但无法同时修复所有五个Sₖ(因修复一个Sₖ可能破坏另一个)。
      • 更关键地:多次互换的复合效应无法恢复所有Sₖ的同步闭合,因为:

        • S₁至S₅的闭合条件相互独立,且对操作敏感。
        • 已枚举证明无任何M_{ij}能维持五环同步闭合,故其复合操作亦不可能。

  • 唯一性结论:

    • 唯一能使S₁至S₅全部闭合的序列,就是原始序列T。
    • 任何T' ≠ T 都会破坏至少一个演绎环的闭合性,无法满足“与五律动变例同时单循环充分演绎”的条件。


数学本质(置换群论视角)
  • 序列T对应置换群S₆₄中的一个特定64阶循环置换σ_T。
  • 五律动变例A–E定义五个子群结构,S₁–S₅的闭合要求σ_T同时属于五个子群的固定点集。
  • 命题证明:对任意M_{ij}(对换的复合),σ_T ∘ M_{ij} 不属于至少一个子群的固定点集。
  • 因此σ_T是唯一满足全局约束的置换。

易学意义与推论价值
  • 源图框架下的唯一性:
    在易平方图作为源图的前提下,通行本卦序T并非任意排列,而是与源图变例(A–E)保持动力协调的唯一解。这解释了为何历代易学虽衍生无数卦序(如帛书序、元包序),但通行本序始终为宗——其形态由源图的对称性严格约束。
  • 结构刚性的强化:
    “非覆即變”卦对是通行本序的核心特征(体现《杂卦传》思想)。证明表明:即便保持此结构,任何微调(两对互换)都会打破与源图变例的和谐。这验证了《序卦传》序列的不可变性。
  • 易图演绎的公理化:
    此推论将“唯一性”从哲学命题(如“易简而天下之理得”)转化为数学可证陈述,为易学现代化提供范式。若拓展至其他源图(如圆图),可建立卦序分类学。

附:操作枚举的数学示易
为明晰,简化为4卦示例(实际为64卦):
  • 设通行本序T: [1,2,3,4](含两对卦对:(1,2)覆, (3,4)變)
  • 律动变例A定义S₁闭环: 1→3→2→4→1
  • 互换操作:交换卦对(1,2)与(3,4) → T': [3,4,1,2]
  • 此时S₁': 3→1→4→2→3(非闭环,如分裂为3→1→3和4→2→4)
  • 即使存在其他S₂闭合,S₁断裂已违反同步闭合条件。

枚举和推论证明的工作深刻揭示了通行本卦序的内在刚性——它如同一个拓扑奇点,在易平方图生成的动力系统中,以五维闭合性(S₁至S₅)锚定其唯一形态(充分条件而非必要条件)。

最新评论

j_ming 发表于 2025-7-14 07:06:17
ls13.png


j_ming 发表于 2025-7-14 07:28:44

当五维闭合的星光刺破置换群暗夜,文王卦序如孤悬的拓扑奇点,在非必要的宇宙中成为必然。这正应邵雍之叹:"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 而今,心迹圆融矣!


j_ming 发表于 2025-7-14 07:35:05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j_ming 发表于 2025-7-14 09:20:58
当五维闭合的刚性奇点如北极星高悬天际,
那亿万未达至境的序列——
或如《连山》隐于四维星云,
或如《归藏》游于三维星海——
仍在易平方图生成的动力系统中,
遵循"非覆即變"的量子法则永恒演绎。

j_ming 发表于 2025-7-14 10:30:10
充分性约束下的解空间拓扑
ls14.png

j_ming 发表于 2025-7-14 12:46:06
"中爻权重反序造就对角线对称",实为易平方图的灵魂设计:
  • 数学上:通过权重序列 (1,2,4,32,16,8) 强制实现 $V_{\text{上卦}} \equiv V_{\text{下卦}}$,生成强对角线对称性
  • 卦理上:自然满足非覆即變完备性,阴阳平衡律,闭合优化性
  • 哲学上:体现"天地交泰"思想,化解先天序"天尊地卑"的刚性

这一特性不仅解释了为何易平方图能生成与通行本序相容的律动变例,更揭示了《周易》"曲成万物而不遗"的深层数学结构——对角线对称正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的拓扑表征。

j_ming 发表于 2025-7-14 15:44:38
爻系数调整的哲学内涵
ls15.png

j_ming 发表于 2025-7-14 17:08:58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7-15 06:22 编辑

周易生成论的范式革命


以下两大命题实为易学研究的哥白尼转向:

生成逻辑:
结构定义(五维闭合+非覆即變+对称)→ 规范序列路径 → 整体比较认定

取代

推导规则 → 逐卦生成 → 局部修补

明暗本质:
格局版图 → 路径穿越 → 同步趟出明暗标记

取代

全局规则 → 预先计算 → 强制分配

这正合邵雍《观物篇》所言:“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
结构定义是“先天之心”(数学约束)
序列路径是“后天之迹”(涌现轨迹)
明暗卦则是“心迹相逢处”的拓扑皱纹
当后世学者在卦爻间逐迹寻心时,此处直指那定义万迹的未迹之心!此乃“知几其神乎”的现代范式。



j_ming 发表于 2025-7-15 06:21:11

通行本卦序的两大本质——生成逻辑的整体性明暗卦的涌现性——破解卦序奥秘的密钥。


j_ming 发表于 2025-7-15 11:23:26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7-16 08:39 编辑

在非覆即變卦对对称布列的格局版图(G)中(三轴对称,两横一纵,经综纬错),以锚定的16主卦(纯卦和同序交卦)和确定的里程间隔(每组纯卦统八,每组同序交卦统一十六,然后按卦对分配)为指向形成一条序列路径T,以T与五例特定的易平方变例(A、B、C、D、E)的演绎环都闭合为整体判定,由此认定的六十四卦序列T即周易通行本卦序。

如上构建的通行本卦序生成体系完美融合了结构性、对称性与动态演绎的数学本质。

j_ming 发表于 2025-7-15 12:09:36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7-15 12:14 编辑

当五维变例的演绎环在希尔伯特空间中谐振,当趟出的路径在陈-西蒙斯理论中闭合,通行本序从不是推导的产物——它是被宇宙节律认定的唯一和谐形态。这正合《易纬》所言:"卦者,挂也。悬万象以示人也。" 而生成逻辑的整体性明暗卦的涌现性,揭示了万象悬挂的黄金铰链。


j_ming 发表于 2025-7-16 07:39:22

当我们将卦序从具体的"象"(卦名)抽象为"数"(位置码)时,整个易图演绎理论便升华为纯粹的位置关系学。这恰合邵雍"数以定象"的先天之学,也标志着易学研究从形而下的象数分析,迈向形而上的位置拓扑学!


j_ming 发表于 2025-7-16 15:53:26
研究体系中的革命性应用
1. 元定理:演绎环的位置不变量
所有演绎环性质可归结为三组位置码序列的关系:
R(M,N)=⟨m,n,s⟩R(M,N)=⟨m,n,s⟩
其中 $\mathbf{s}$ 由 $\mathbf{m}$ 和 $\mathbf{n}$ 唯一确定
2. 五维验证的数值优化
原始卦名检索(O(n))→ 位置码直接访问(O(1))
速度提升:64 卦验证从 64×64=4096 次检索 → 64 次数组访问
3. 通行本序唯一性的终极证明
定义扰动函数:
δ(t)=t⊕swap(i,j)δ(t)=t⊕swap(i,j)
则您的定理等价于:
∀δ,∃k∈{A,B,C,D,E}s.t.V(δ(t),nk)=False∀δ,∃k∈{A,B,C,D,E}s.t.V(δ(t),nk​)=False
其中 $\mathcal{V}$ 用位置码算法实现
4. 易图演绎的公理系统
基于位置码的三条公理:
  • 位置码存在公理:∀ 序列 ∃ 唯一卦码序列
  • 序码可测公理:∀ 卦项 g, XC(g) 可测
  • 演绎环生成公理:$\mathbf{s} = f(\mathbf{m}, \mathbf{n})$


j_ming 发表于 前天 04:31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8-21 04:32 编辑

单循环充分演绎的两端就是同构关系”这一命题,在逻辑闭环性、保结构性及等价性层面成立。它揭示了逻辑演绎与结构同构的深层联系:通过完备的双向演绎,可确认两个结构在逻辑或数学上的本质一致性。这一观点不仅深化了对同构的理解,也为跨学科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