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7-16 17:47 编辑
周易通行本卦序研究回顾与小结 J.M.九宫格
自2012年迄今,在悠悠十余载的时光长河中,我始终聚焦于《周易》通行本的卦序,展开了一场系统且深入的探索之旅。在此期间,我于本论坛倾注心血,创作了数百篇专题帖子,皆凝聚着对《周易》卦序的钻研与思索。如今,秉持着“温故而知新”的古训,我将过往所撰内容用心梳理,形成如下回顾与小结。
一、 核心研究目标核心目标始终聚焦于:揭示《周易》通行本(今本)六十四卦卦序(序卦传所载顺序)的内在逻辑、结构规律、生成原理及其背后的哲学/数理内涵。 旨在破解这个自《序卦传》以来就充满争议的千古之谜。
二、 主要研究阶段与思路沿革早期阶段 (约2012-2014):基础规律探索与现象归纳
中期阶段 (约2015-2018):结构深化与“三十六宫”探索
深化与综合阶段 (约2019至今):整体生成逻辑、哲学意蕴与多维度整合
三、 小结:通行本卦序核心特征与逻辑基础构架律:“非覆即变” (错综律) 与 “二二相耦”: 这是卦序最根本、最稳定的结构法则,决定了相邻两卦的必然联系形式,构成32个基本单元。 层级结构:“三十六宫”与区块化: 超越两两配对,“三十六宫”(视综卦为一宫)是理解卦序不可再分基本单元的关键视角。更大尺度的“区块”(如4卦组、8卦组)展现了主题相对集中和阶段性演进的规律。“主卦”在连接区块、标志转折中起枢纽作用。 整体性设计:对称、平衡与呼应: 卦序在整体上(上经vs下经,起始vs终结)呈现出精心设计的平衡性(如阴阳爻总数、特定卦象分布、结构功能)和首尾呼应(《乾》《坤》开天辟地,《既济》《未济》象征循环无尽)。数理关系是支撑这种精密性的重要维度。 动态演进逻辑: 卦序并非静态排列,而体现了一个动态的、有方向性的变化过程:
象变逻辑: 通过爻变、卦象推移(如八经卦的叠加、交互)实现卦与卦之间的演进。 义理逻辑: 遵循“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序卦传》)的宏大叙事,从宇宙生成(上经多自然、宏观)到人文伦理(下经多人事、微观),展现事物发生、发展、矛盾、转化、终结(既济)与再开始(未济)的普遍规律。阴阳的互动、平衡、转化是贯穿始终的核心动力。 循环与开放性: 以《未济》终结,深刻体现了“物不可穷”、“生生不息”的哲学观。
哲学与宇宙论根基: 卦序结构是宇宙根本规律(阴阳之道、变化之理) 的符号化表达和数理模拟。它深刻反映了古人对世界秩序、时空关系、生命演化的理解和模型建构,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象征性。 《序卦传》的定位: 其文字阐释是对卦序结构的一种基于儒家伦理和日常经验的义理发挥,虽有部分洞见契合了结构节点,但整体上并非卦序生成的原始编码说明书。卦序的底层逻辑更依赖于象数(结构、卦变、数理)和深层的哲学/宇宙观。
四、 研究的价值与特色长期性与系统性: 十余年持续聚焦,数百篇专题,覆盖了从基础现象到深层逻辑的各个层面,构建了相对完整的研究体系。 结构主义导向: 以揭示卦序内在的结构规律为核心任务,强调其精密性和设计性,有力反驳了“杂乱无章”论。 象数与义理的结合探索: 努力在扎实的象数结构分析基础上,探寻其哲学和宇宙论意蕴,避免割裂。 对通行本卦序的捍卫与深化: 通过严谨分析,论证了通行本卦序并非随意编排或劣于出土本(如帛书本),而是蕴含着独特且深邃的逻辑与智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批判性与独立思考: 对前人和流行观点不盲从,有辨析、有批判、有自己的创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