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记》作为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以《五帝本纪》起始。司马迁担任太史令,肯定知道五帝之前还有三皇事迹记载。之所以不写《三皇本纪》,是因为记载文献不确切,传说居多,难以考证成为信史。后世学者就有点感觉美中不足,于是就增加《三皇本纪》置于开篇,朝野公认,遂成定制。即是今日《三家注史记》。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1 11:57 《史记 五帝本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於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从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可以看出,司马迁认为,神农氏是一个氏族部落群体的名称,也是一个氏族部落的领袖人物的名称。这个群体以及领袖经过多个世代都是治理各地氏族的统治者。当他(他们)的统治能力衰退时,经过战争,其统治地位被轩辕黄帝取代。 史记记载中,司马迁没有记载神农氏的历史功绩:制作耒耜,教民耕作。尝百草治疾病。而是从统治者的经过战争形成朝代更替来记载历史。而神农氏的历史功绩,则是从民间传说和儒家典籍得以流传。 这个历史记载体例,在后人《三皇本纪》也如此体现。其根本原因,是儒家思想的历史观的体现。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1 23:53 《周易 系辞下》: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盖取诸《噬嗑》。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 《周易》作为儒家经典,其解说辞《十翼》传说是孔子所作。学界认为成于战国,但是,广泛流传并且得到接受则是在汉代以后。从这里可以看出,儒家历史观认为,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尧,舜是朝代的传承。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2 00:18 《周易 系辞下》记载五帝之前的三皇时代,是朝代传承的关系。作为儒家经典,司马迁应该是熟悉并且接受其思想观点。因此,在《五帝本纪》中也如此记载黄帝是继承神农氏的朝代。 这里有很大疑问,就是司马迁写史,其史料来源并没有确切典籍,如同今日学者作论文,总要罗列一大堆引用文献,显示根据来源,学识渊博。而在汉代以后的三国吴国徐整写出《三五历纪》,西晋皇甫谧写出《帝王世纪》却详细记载五帝之前的三皇和盘古开辟。更后来唐代司马贞又据此写出《三皇本纪》。后世学者都知道,在这一段历史时代,图谶杂说盛行,由此可见,五帝之前的时代历史,是后世学者把传说和神话糅合而成,和司马迁比较起来,对于历史记载的严谨确切,明显不足。 今日看来,每一个民族的历史,都是从神话开始。中华民族也是如此。不能因此苛求古人而否认历史。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2 10:23 司马迁写《史记》记载三皇五帝历史,认为是朝代更替的传承关系。这是源于汉代以前的文献典籍,儒家经典,详细记载了自夏商周至于秦汉的朝代更替传承,由此就自然而然认为,五帝之前的三皇时代,也是如此。同时,因为儒家思想对于社会的理想化设想,认为三皇五帝时代的传承方式是禅让制度,被后人尊崇,就成为信史。也就是教员笔下“三皇五帝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2 11:03 《五帝本纪》记载:黄帝时,神农氏世衰。但是,神农氏经历了多少世代,司马迁没有说明。这是因为远古传说,实在是渺茫无可考。反而是后世《帝王世纪》明白说是经历了八代,还有名号。年代是五百三十年。这和中华民族史前文明时间相比,实在是短暂。而且,是哪一任神农氏教民耒耜耕作,哪一任尝百草开创医药,也是不清楚。这大约是后人传说吧。今日炎帝陵传说纷纭,是否不知,不可违背民意。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2 17:02 虽然说,中华民族上古史以神话内容居多,但是五千年文字记载,伴随中华民族和中华大地,都是现实存在。随着现代历史考古不断发现新的证据,中华民族起源本土证据日益增多,外来说益发显示崇洋本色。站在现代历史考古发现的角度,对于三皇五帝时代的思考,或许可以产生新的理解,一孔之见而已。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2 17:27 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明了商代的存在确实不虚。进一步发现和商代同时期遗址二里头遗址,与夏代历史记载有着吻合之处,证明夏代也是确实存在。那么,更早的三皇五帝时代,如果从现存历史时间记载,不能说其更过于久远,却没有发现这些遗址有着朝代标志,简单说,就是城邑宫殿遗迹,因为,古代宏伟宫殿一方面显示朝代的雄厚财力物力人力,另一方面显示朝代政权权力的至高无上。所以,这些遗址,现代*考古学记载为仰韶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等,笼统归为史前文化,却难以确定是三皇五帝的哪一朝代。 目前已知,北京猿人在五十万年前就存在。同一地方的山顶洞人,在五万年前就在此生活。山顶洞人已经会使用火。那么,山顶洞人是否就是燧人氏朝代?人类究竟是什么时候学会用火?这实际上是一个漫长的时间过程,根本说不上是什么朝代。之所以历史如此记载,是当时史学学者根据传说和当时儒家思想结合产生。 这些传说,实际上并不是虚无缥缈。在新中国建立以前,中国社会生活还处于农业社会,每一个家庭的基本生活方式,就是用火做饭,耕田收获粮食,按照宗族家族形成的伦理关系联系在一起生活。这实际上就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从传说到现实传承的表现。这个社会在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到了今天的现代工业商业社会,已经开始解体,形成了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也就是说,旧的破了,新的还没有建立。说着就敏感了。不说了。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2 22:00 史前遗址,必须有一定大的规模,才能够保存至今。而大规模遗址,必须有足够多的人口聚集才能形成。所以,这些遗址,很多发现存在于平原丘陵地带,依山傍水。这些地方,容易获得生活物资,可以养活足够多的人口。随着人口增加,就形成氏族部落,也就是后世史学家所谓的国(诸侯),这个时候,就会是历史记载的三皇五帝时代了。这要经过多少万年的呢?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2 22:12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千年以来,读此诗都是局限于作者读者个人。如果从人类起源思考这个问题,或许可以开启另一种境界。 人类,这个具体的“人”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现代人类学者基本接受进化论。如此理论,当“人”出现的时候,实际上是和陆地上哺乳动物处于同一水平,同一个进化的起跑线。那么,“人”的祖先,何以能进化成“人”,而其他动物则不能?其原因,要更深入追究到地球生命出现的初期,出现动物和植物的分别进化方向。二者分别出现数量巨大无法想象的种群。这一点,在现代的古地质学科学已经有确切证据--化石。在那个时代,哺乳动物的数量种类之多,大到恐龙,小到鼠兔都能够吃饱繁衍。 然而,不知道怎么回事,一场灾难,无数动物植物遭到灭顶之灾。侥幸活下来的,为了生存,各显其能,最主要的,就是首先要找到吃的。所有的哺乳动物,为了吃食物,选择不同方式,也就形成不同的进化方向。有的吃草。有的吃肉。吃草容易,但是会被吃肉的捕食,要想繁衍,就要多生快跑。吃肉难得,必须凶猛狡诈,但是繁殖生育少。人类社会实际上也就是这个进化的缩影。普通人多精英人少。离题了。 这个时候“人”的前体,还是动物。所不同于吃草还是吃肉,它们选择的是既吃草又吃肉,就是今天所谓的“杂食”。吃肉只能捉弱小的动物。吃草就要寻找能吃的植物果实种子茎叶。这就决定了它们的进化方向,不同于单一草食和肉食动物。直到今天,可以看到,“人”尤其是“中国人”的食谱种类,多得难以想象,天上飞的,水里游的,地上跑的,洞里钻的,土里种的,树上结的。。。。而食谱单一的大熊猫,近乎灭绝成了国宝,依靠人类才得以繁衍存活。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3 22:54 现代人在今天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大多位于平原的丘陵地带。距今时间有数千年到数万年,很让学者兴奋有了重大发现。但是,这些史前文明,距离人类初现,其时间跨度,恐怕要数十万年到数百万年。相比三皇五帝时代,人类文明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尽管和今日根本无法相提并论。站在今日历史科学角度来看,古代史学大家对于上古时代历史记载,因为历史局限,就不能过分苛求或者否认古代历史。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4 09:45 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 神仙传:麻姑曾见东海三为桑田。 古人已经能想象到山河地形能够自然改变。 平原地区能够养活更多人口,才能够有史前文明遗址保留至今。 那么,进一步想象,这些平原人口,是从哪里来的?是平原地区本来就有的,如同古代历史记载一般?还是从别的地区迁徙来的?甚至如崇洋者说的,从那遥远的什么地方长途跋涉来到这富饶土地? 现代地质科学认为,陆地平原是由水流裹带泥沙冲积而成。这一点好像已经得到普遍认可。我国三大平原,还有文明发源地渭河汾河谷地,都是如此形成。 现代地质科学好像在太行山发现贝壳之类(记不太清),说明华北平原原来可能是海水之处。 那么,在平原出现之前,有没有人类?或者说是人类前身的动物?他们的生活之地,就是今日的高山,当时的丘陵?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4 10:36 平原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地质过程,时间可能以百万年或千万年为单位。那么,平原上的人类,进化的时间应该也不会短,现在已经考证的北京猿人也已经五十万年前了。如此漫长的历史阶段,以古代历史学者记载的三皇五帝数千年或者数万年,都觉得不足,更何况写出时代甚或几百年时间?只能是因为历史局限,不能苛求于古人,大体上,这些上古记载符合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正确了。 平原形成以前,人类(或者说人类前体的动物)是否已经产生,未可知也。世界人类史前历史传说,都有洪水传说。这些不能和平原形成有关。因为在最初阶段,人类就是动物,没有思想,不知洪水是怎么回事。等到人类有了思想,就会选择生活环境,改造环境,实际上就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这时候才真正是三皇五帝的时代了。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4 22:19 从这个猜测进一步说,神农氏的真实历史过程,远比古代历史记载要漫长复杂。并不是一个圣人出世,教化万民,而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无数先民不断探索选择发现总结的艰难过程。这就是人民创造历史的过程。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4 22:30 神农氏的历史时代,就是古代先民最初的农业文明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后稷时代,要比神农氏时代晚很长时间,并不是古代历史记载的相差时间看起来并不太长。后稷时代的农耕技术已经成熟到相当高的程度。神农时代则是从无到有的探索建立的时代。 世界人类文明史,最初就是农业文明史。所谓的四大古代文明都是建立在河流冲积平原,也是农业文明。只有中华文明流传至今。中华农业文明对于世界文明贡献巨大,无可替代。它是中华民族繁衍至今再创辉煌的根源,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本问题——饭碗问题——土地问题。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4 23:00 中国上古史记载,中华文明史的起源,基本上是神话传说。从神的人格化到人的神格化。(世界各民族的历史起源记载,莫不如此)西方的创世说,和中华民族的创世说,其时间,文明程度的差别,真有天壤之别。 中华民族的农耕文明史,是以人为本,本质是远古先民千万年艰苦探索总结改造的过程。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因为对祖先的崇敬,才把祖先神化为神农氏,后代立庙祭祀。现代世界,没有哪一个民族,像中华民族这样,对祖先留下的土地,如此眷恋如此以生命血肉捍卫,这才是中华民族自强自立于世界的根本。 这些说得高大上了。还是回到正题。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5 16:31 远古先民是如何开启农耕文明的时代?换言之,人类的祖先,如何从日出觅食日落钻洞的动物,经过漫长岁月,进化成能够改造自然向土地索取食物的人类?就目前而言,只能是通过进化论的推测,结合有限的化石遗迹,笼统含糊说明。 结合古人智慧,试图猜测,自家一笑,达人见笑。 《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中国古典哲学认为,世界万物皆产生于“道”。“道”遵循其自有的规律运行。 由此可知,中国古代农耕文明,产生于对土地的认识。“人法地”。这好像是人人知道的道理。 仔细想想。中华大地宽广万里,土地性质各有特点。如此可知,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有如此之多的地域特点,北方,南方,平原,高原,水田,旱地。。。。,作物种类:百谷,百果,百蔬,五禽,六畜。。。这些成就,都被附会到神农氏的祖先身上。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5 17:00 中国最早农耕文明是产生于黄河流域。尽管长江流域也有史前遗址发现,但是毕竟神农氏传说还是在黄河流域。即使是五帝之后三千年的盛唐年代,江南许多地方还是边远蛮荒之地。“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虽然是地域广大,但是人口还是少于中原。数次人口南迁,江南农业才迅速发展。 由此猜测,在漫长地质年代,长江流域的平原出现,要晚于黄河流域平原。即使是秦汉时期,长江中下游还是云梦泽之地,周围数千里还是湖泊沼泽,农业还是发展缓慢。 黄河流域为何能成为中华农耕文明的起源地?其起始过程是如何产生发展的?在数十万年的漫长历史过程中,中华先民还没有文字出现,逐步有工具和语言,思想产生,是什么原因,使得先民迅速进化发展,成为开始有了相当高度的文明,脱离了动物属性的蒙昧,开始了“人”的历史?从中国古代历史记载,是天生圣人,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还有有巢氏教化万民,这和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符合的。但是从现代历史学来看,用神话解释历史,就不足以解释历史发展过程的原因了。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5 21:58 由此可以肯定,人类农耕文明的产生,根本原因,不是圣人教化,而是自然环境变化导致食物突然缺乏,从而引起的饥饿。 现代人有许多小儿辈,在谈到前人曾经的饥饿时,恐怕都会有“何不食肉糜”的童言。 饥饿离开中国人的时间并不遥远。曾经记得以前有一个故事,有一个母亲驱使儿辈推磨,小儿累而怨言,母亲叱骂:我恨不得天天能推磨!我实在是饿怕了! 可悲的是,现代世界还有许多人挨饿,虽然号称是世界已经是文明世界,却再也没有机会重新开展属于自己的农耕文明,解决自己的吃饱饭问题。。。。。。。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6 11:42 典籍有云:民有三年之积曰升平,有九年之积曰太平。 今日之事,可以说是歌舞升平,离太平盛世,还远着呐。。。。。。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6 11:49 人类和农耕文明产生之前,有一个疑问。 地质考古认为,地球曾经有一次生命大爆发,恐龙曾经统治地球上亿年。如此多的生命,如此大个头动物,如此足的食物,如此长的时间,何以不能产生人类文明?正所谓,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饿之将死,向死而生。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6 13:22 中国古代文明,认为世界是天圆地方,宅兹中国。进而产生盘古开辟,三皇五帝的人类文明史。 现代科学已经说明,地球只是太空一粒砂。中国只是地球一片土。 仔细观察地球,可以发现,人类文明主要发源地,都位于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而且都是有大河流过的平原,如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黄河流域。 地球上这一条环形地带,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四季分明。而且,季节最明显的就是黄河流域。其他流域都临近海洋,季节变化影响比起黄河流域,要小得多。 从现代地图看,大西洋两边地形边缘高度吻合,于是有学者提出了美洲大陆和欧亚非曾经是一体的学说,与地球板块学说相应。 在下才疏学浅,道听途说得到一点皮毛,随意捏合,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6 13:52 想到此处,忽然联想,亿万年前的地球生命大爆发时期,地球上有没有四季更替现象?如果有四季,到了冬天,万木凋零,那些以草为食的动物,如何能活下来?如何能有如此多的生命存在?按照现在发现的化石,说明当时植被之茂盛,雨林之广大,好像没有冬天。究竟如何,我实在是不知。 如此,四季交替是不是大灾难以后出现的?我也不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盘古开辟,四季生成。说明古代先民有思想就观察到四季现象,在最早的古代典籍就有记载。流传至今的二十四节气就可以说明。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6 14:09 现代天文学证明,四季现象是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形成的角度产生的自然现象。那么,这个现象,是地球刚开始产生就已经形成了,还是后来因为什么原因成了这个样子?这才是真正的发神经吧?。。。。。。。不知道就不说了。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6 14:15 进一步猜测。 有人说(不知道是不是专家学者):地球物种大爆发之后的突然灭绝,这一场灾难是因为一颗小行星和地球发生了碰撞。好像还有一部电视剧,说得有眉有眼。 要是真的,就好像台球案子上,一杆子下去,两个球碰在一起,两个球轨道都发生改变。 那么,是不是地球原来自转轴的条件下,地球公转,没有四季现象。这一颗小行星,不知道究竟有多大,一下子把地球原来的自转轴碰歪了。于是如此,地球上的物种生命遭到灭顶之灾,大部分灭绝。同时,自转轴歪了的地球,继续围绕太阳公转,就开始了四季交替的新时代。 要不是发神经发得钻牛角尖,正常人恐怕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一点。。。。。。 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哈哈哈哈哈哈哈。。。。。。。。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6 21:58 现在有人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哲学的尽头是玄学。生命的过程是如此漫长,奇妙。其中经历了无数灾难曲折。这些过程的原因有多少是不为人类所知啊。。。。。。。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6 22:08 现代科学已经证实,生命现象的本质是DNA。从巨鲸古柏到病毒细菌,都是因为自家独特的DNA控制自家生命过程。由此可以想象,当地球生成,DNA从无到有,再到生命大爆发,那时的地球,是如何一种适合于生命生活的环境啊啊啊。。。。 每一种生命的DNA,不断地复制,繁衍自己,同时,也不断地变异,产生新的生命物种。这些生命,不断地互相吃,但是生命却越来越多的产生。直到有一天突然发生了从天而降的大灾难。 突发奇想。 今天人类社会不也是这个缩影吗?。。。 当一个社会环境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时候,各行各业都兴旺发达,每一种职业(包括各种各样哦。。。)都能够赚到钱,每个人都生活的快活。突然,有一天,环境变了,各行各业都难过了,就有一些职业淘汰,行业消失,人口失业。。。。但是,就有一些新的产业出现,或者说进化,有新的人口参与,于是,他们进步了,活下来了,没有参与的,另谋他路,活得就艰难了。。。。。这是人类社会现象。不能多说。 还是回到正题。神农氏和农耕文明。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7 15:41 从现在的动物种类,可以知道,吃草的哺乳动物,种群数量都很大,而且都具有自己独特的吃草消化方式,例如,马,牛,羊,驼,兔,角马,鼠。。。。这样才能够保证种群繁衍。吃肉的哺乳动物,种群数量相对比较小,而且消化方式都比较接近于人类。所以,今天的医学,有专家认为可以用猪的器官用在人身体,因为二者结构最接近。据说好像还有点眉目。(多余的话)。 回到猜测。 当亿年前地球发生大灾难时,大部分生命灭绝了。侥幸活下来的,要继续活下去,首先,就是要寻找到食物。各种动物,都要寻找自己能吃的食物。猜测,那时候的人类前体动物(现在有学者称之为古猿,不知是不是),已经进化到吃草*比不过草食动物,吃肉比不上肉食动物的夹缝里,于是,只能是寻找一切可以找到的食物:捕捉比较弱小的动物,那时还没有工具。试着吃所有的地上的植物。这在当时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同时他们(它们)还要逐步适应四季交替的环境影响。 再仔细猜测。 当春天时植物萌发,他们吃植物嫩芽(流传至今的各种春天的野菜。)夏天时植物结种,他们吃植物种籽(流传至今的各种结籽的蔬菜),秋天时植物种籽成熟,他们吃植物种籽。冬天食物难找,就挨饿。 这个猜测,是位于平原丘陵。如果有结果树木,还可以吃果实,就像今天的猴子。 |
长路三万 发表于 2025-8-17 16:19 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历史过程,并不是古代神话记载的传说几百年几千年能够完成的。现代*考古的化石证据,可以追溯到数十万年以前。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学会直立奔跑,用石块投击小动物。这都是以后的进化。 说农业。 在不断吃植物的过程中,他们也会吃到有毒植物,轻则痛苦,重则要命。这就是神农尝百草的起源。无数次教训,让他们记住,那些植物是不能吃的。不仅仅是人类,现在的食草动物,也有这个记忆传承,识别那些有毒草类,不去吃。 在漫长的历史时间里,他们从四季交替的一年年生活繁衍中,从没有吃完的春天嫩芽,他们观察到夏天的开花结籽,又从没有吃完的夏天籽实,观察到秋天的籽实成熟。而且,他们发现,吃了成熟的籽实,比吃嫩芽茎叶耐饥(就像今天吃馒头比吃青菜耐饥)。 于是,他们可能试着收集这些籽实。就像老鼠收集粮食。可是这些籽实实在是太少太少了。他们又在漫长时间里观察到,今年在这种植物生长的地方,第二年春天,又会有新的同样植物长出来。他们又发现,是去年成熟的籽实,落进土中,开始发芽生长。 当人类经过漫长的时间发现这些植物生长过程以后,农业的出现,就是顺理成章了。 这个过程,实际上是和人类用火,开始学会制造简单石器,木棒,这些历史时期,是同时发生并发展进行的。换言之,中国古代史的三皇时代,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女娲氏,还有许许多多的神话传说,实际上是同一个时代,共同促进共同发展的。之所以被后人史家记载成为三皇五帝互相传承,就是当时史家受到夏商周秦汉朝代传承的影响造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