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13岁成为职业棋手,19岁选择转行,49岁依然热爱围棋

发布者: 好蛋 | 发布时间: 2025-8-12 10:48| 查看数: 69| 评论数: 1|帖子模式


13岁成为职业棋手,19岁选择转行,49岁依然热爱围棋
来源:六体耀腐

  13岁定段,19岁转身,史泓奕从职业棋手到业余冠军,再到跨文化探索者,用围棋思维破界人生。他说:“输赢之外,围棋教会我们的是穿越边界的从容和勇气。”
  一个13岁定段的孩子,坐在棋盘前,表情沉稳,两眼望着对手,执黑落子如风。那天全场很静,只能听见棋子的落点,时间仿佛拉长,每一步都在考验心性。13岁的史泓奕成了职业初段,比许多同龄人早了几年读懂“职业”这个词下的现实和理想。
14ce36d3d53.webp
  几年后,19岁,很多人眼里本该走向巅峰的年龄,他却收拾棋具,换了条路。职业赛道越来越窄,奖金不是想象里的那么丰厚,对成年人来说不过是热情薄薄的褪色。职业与业余的界线原来比想象中模糊——职业考的是胜负,顶级赛事机会稀少,能上场的那么几个人,剩下的是满屋子的等待与煎熬。业余呢?更像是一场马拉松,是无数场晚报杯,是在各地奔波的赛事,是坚持到一盘棋结束,哪怕对手现在只在网上见过头像。史泓奕说,在辽宁队的那些年,始终停留在二段,和身边一样又多又平的职业棋手们一样,看不到更高的风景,而业余赛场,那种“鸡头”的舞台反倒更自由。
d53f8cc43843.webp
c995d143.webp
48540923.webp
4afbfbedab6403.webp
  1995年,第一次打晚报杯,史泓奕拿了冠军,晋升业余7段。那一年还有世界业余锦标赛的亚军,中日最强者对抗的优胜——“业余8段”差了一步,这终身遗憾成了他记忆里的一道浪花。但不管是奖金、赛事的活跃度,还是参与的成就感,他发现,职业和业余的生活,和社会惯常的金字塔模型,一点都不像。业余赛事高手如云,奖金几乎可以把许多二三线职业比下去,一年到头,各种大奖赛全国铺开。那些“业余棋手”全年都在路上,哪里有比赛,哪里就有故事,而越来越多“职业”棋手转行做老师或下海。边界崩塌,围棋的社会价值重新洗牌,职业和业余的意义也变了颜色。
  职业道路之外,人还有多少路可走。史泓奕选择了去上大学,日语系,另起炉灶。一路走到日本深造,语言文化的熏陶,让他看围棋不再只是“赢或输”,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更像是一种跨文化的桥梁。日本人称围棋为“棋道”,有点像剑道、茶道,讲究精神修养,也讲究专注的瞬间。日本围棋重视棋形,追求本格,强调没有借口——胜负分明,讲的是担当。留学期间,史泓奕参加了日本职业定段预选,最终没能重返职业之路。但是这几年让他重新理解了“成长”和“教育”,特别是在讲课程、做启蒙、陪孩子们成长的时候,总会习惯性地把“热爱、自信、勇敢”挂在嘴边。输了也没什么,把意志磨硬,做个心灵健康的人,这点,比胜负重要。
d0c8a86c91.webp
d53f8ec2c68.webp
  史泓奕喜欢标准,也推崇创造。他说,教育里“标准化”其实并不是坏事,尤其在围棋启蒙阶段,快速补上基础,老师不至于各讲各的,好棋手不等于好老师。2018年,他和团队编围棋启蒙教材,提倡“启蒙阶段技术标准化”。让孩子们有个台阶,把围棋的基础智商上来,再去谈创新,不再是无根之木。但到了高段,“每个人都得有自己的棋感,每一步棋都要有新意”,这时候,标准是天花板,突破天花板靠的是人性化——“因材施教”。阿尔法Go那一年冲击最大,AI逻辑跟经典棋理其实在某种地方是有交集的。史泓奕集百家之长,经常把古谱《凡遇要处总诀》里的句子投进AI参考图,用古人的话解释机器的决断。有时候,高端棋手的思考本来就不分你我,“会用AI,也会用人脑”。AI没能让人类变傻,反倒给人开了一扇新窗。
  这些年,史泓奕培养出来的业余5段有一百个左右,几位6段,还有不少学员在围棋以外的领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带学生时候他更看重“思维习惯”而不是只盯着职业苗子。围棋里的严谨、系统和发散思维,对人成长其实更深远,棋到人生路都能用。那些没能定段的孩子,当年努力过、失落过,可能在医学、金融、工程院校里照样出类拔萃。他相信,只要能考到业余5段以上,这孩子在别的领域绝不会差。礼子桐,这个他亲手带过的孩子,三段升四段卡了几年,一度抱着老师痛哭,如今医学专业八年连读。粘性、耐挫力、反弹力,从围棋里学来的心性让人走得更远。
  去日本那几年还有一个强烈的观感:日本围棋氛围和中国不一样。动画片《光之棋》起死回生,但现实中下棋的多是老人。日本的公司、大学都有围棋部,搞定期活动,和同事、上下级之间的棋局里,人和人就这样互相认识、互相欣赏。中国家长有围棋梦,学习的人越来越多,培训市场热潮不减,比赛有底气,氛围浓烈。但史泓奕相信,“把围棋做成一种通用爱好,像日本那样普及到大学、企业,才是真正的长久之道”。围棋磨性格、练心力,多的是除了技术以外的涵养。
cf1b9d16fd.webp
  科技的进步场景不止AI。电子棋盘的普及,解决很多以前头疼的问题,比如小孩不会复盘,现在对局一键存档,老师查阅方便。有人担心这会削弱“心算力”,史泓奕不这么看,复盘障碍消除,孩子们愿意更多摸到对局棋谱,养成沉浸式对局习惯,大量对弈经验更有助于提升。在高端围棋领域,如果没有AI辅助,国手们没法赢现在的世界大赛。科技的边界在哪里——史泓奕说,“智慧无边界”。
  这些年职业、教练、留学生、自由职业者、网站编辑、对日招商、写字间测算,每一种身份他都做过,最后还是回到围棋。做过国际贸易、做过集团公司日文网站、做过农业采购,也导演办过东京招商会。史泓奕觉得,这些转身看起来很杂,内在逻辑有一条线,那就是围棋思维训练带给人的全局观和专注力,是所有场合通用的素养。他希望围棋也能帮更多孩子看得更高,走得更稳,哪怕以后不做棋手,也能成为其他领域的棋手。
  49岁,依然在广东省联赛打比赛,去年在宁县苹果杯进了前五。业余高龄棋手常有压力,黄金期在16到35岁。史泓奕身边的许多朋友,年龄比他还大,也依然坚持。他们输赢不再重要,人的故事成了棋盘上一颗颗棋子的风格。身边的水泊梁山棋友会,组队年纪总和一度超200岁,每年聚会一场,走遍各地,和当地棋友切磋。高龄棋手的话语权不比年轻人弱,有人继续参赛,有人致力于棋类推广,曾经的顶尖棋手也变得更平易近人,成了青少年和大众围棋文化之间最柔软的桥梁。苏轼那两句词,史泓奕喜欢——“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他相信这也能成为高龄棋手的写照。
8644ebf81.webp
9825bc3.webp
d009b3de9c.webp
  史泓奕觉得人生像一盘棋,棋盘上,每一步其实都是破界,每一子都是人生布局。当我们还在算胜负时,真正能留下的,其实是那种穿越边界后的从容,是把棋盘外的人生也下得精彩的勇气。至于这一盘棋最后是谁赢,谁输,或许已经没那么重要。

最新评论

好蛋 发表于 2025-8-12 10:50:58
  普及群众运动,可以焕发活力。村超苏超人气旺盛,有了大众基础,足球才有望翻身。

  当年港台明星漫天要价,属不法经营,本该制裁,没想到却冒出一堆追星族对他们顶礼膜拜,助长拜金主义,搞得乌烟瘴气,一直影响到今天。
  现在很多商家从男足撤资了,金元足球难以为继。
  庄稼没肥料长不好,肥料过多则会烂根。男足的肥料太多了,堕落了,烂掉了。
  房地产业恶意抬价,非法敛财。男足拿高新,是坐地分赃,能有好结果吗。有的球员振振有词,说钱是老板给的。我们倒要问一句,这些没良心的钱该拿吗?
  房地产胡作非为,爆雷崩盘了,谁还能养得起男足大佬,撤资是早晚的,更何况还会引起公愤。
  魏晋南北时期有过士族阶层,养尊处优,太过腐朽,被平民庶族所取代。今天看群众足球能否替代金元足球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