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记住
注册
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邮箱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国学投稿
投稿中心
网站学者
学者频道
国学阅读
读书频道
国学导航
導航頻道
国学复兴
学刊
电子期刊频道
学馆
Group
公众号
微博
签到红包
Plugin
每日签到
领取红包
搜索
搜索
热搜:
新唐书
伤寒论校注
易经最新章节
芈这字咋念
史前易学
昆曲
加我数年
周易
道光朝
论语
易经
太平御览
本版
用户
国学复兴网
›
门户
›
查看主题
东寮芋
发布者:
好蛋
|
发布时间: 2025-9-2 14:25
|
查看数: 11
|
评论数: 0
|
帖子模式
东寮芋
来源:美食百科
品牌历史
东寮芋非但是玉湖的土特名产,且是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东寮村上特名产;东寮芋产于玉湖东寮村,其名由此而得,其种植历史已有三百多年。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雪影先生的《潮梅现象·揭阳物产》中所记载:“芋,揭阳产……著名产地为第四区之东寮乡,因其出产之芋,比别处所产者,大而适口,味香而松,价格稍贵,故有东寮芋之声誉,……东寮芋每株之收量,可达十二三斤,其芋头之大者每株六七斤。”这是东寮芋早已驰名。而雪影先生的记述,时间已过去近七十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享受的提高,东寮芋的产时、价值已今非昔比。昔日的每株“可达十二三斤”,如今已可达五六十斤乃至上百斤,1959年上了中国农展馆展出的那一株竟达60公斤;最大芋头也已不是六七斤而是20多斤;昔日的东寮芋仅供人们食用充饥,如今已登上大雅之堂,常常被作为酬宾礼品或席上佳肴;东寮芋不仅内销广东各地,还远销于东南亚诸国,饮誉海内外。
特色
东寮芋有其自身特色,远非他处可比,而一般人是难以分辨的,只有行家方能鉴别。东寮芋橄榄型,肉质结构细密,红筋少,熟芋整体酥松无瑕。这些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分不开,更与当地农民的栽培技术更分不开。
种植
东寮乡地处小北山支脉谷地,其气候、水源、土质均宜于芋的生长。种植季节,当地人普遍选择于晚造收获之后,最迟不跨春节,一般每亩种五百株,以草木灰、磷粉、豆饼、猪粪作基肥,种苗入土的深浅度视土质不同而异,旱园深些,水田浅些。追肥用水都有独特之处,当地人对芋园的管理有“正(月)(畦)干,二干,三四湿脚。”和“三四不断肥,五六不断水。”的谚语,施肥用水都会直接关系到芋体的生长和芋的质量。施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辅之,两者的比例约为5:1。对芋的病虫害,当地人也有一套独特的防治方法。收获季节,一般不到农历八月不挖芋,盛收期在八月中秋前后,这也是保证东寮芋产量和质量的一种措施。东寮芋的保鲜,也有独到之处。年间三四月到东寮做客想一尝东寮芋,主人总能把东寮芋端上桌面令你满意。
东寮芋的种植情况,同历史背景不同而异,清代,只是零星小片种植;到了民国年间,每年挖芋季节,总有芋贩上门收买,家家产户皆有种植,面积大有增加;建国后到土地集体经营结束,种植面积比前略有增加;大面积种植出现于三中全会后的1983年,种植面积达三百五十亩。
食法
东寮芋用于桌席可采用蒸、煮、炒、焖、煎、炸等烹调方法,做成反砂、蜜浸、芋泥、芋头果,鱼头芋等十多道菜。东寮芋的地位已从普通的食粮转变为经济名菜。打出芋头兴村牌,走上特产致富路。
最新评论
浏览过的版块
古藝國粹
導學參玄
論壇講堂
書刊互助
易學研究
經部古籍
文藝天地
逸民之道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