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记住
注册
找回密码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邮箱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国学投稿
投稿中心
网站学者
学者频道
国学阅读
读书频道
国学导航
導航頻道
国学复兴
学刊
电子期刊频道
学馆
Group
公众号
微博
签到红包
Plugin
每日签到
领取红包
搜索
搜索
热搜:
新唐书
伤寒论校注
易经最新章节
芈这字咋念
史前易学
昆曲
加我数年
周易
道光朝
论语
易经
太平御览
本版
用户
国学复兴网
›
门户
›
查看主题
算法的囚徒——deepseek的灰色地带
发布者:
七宝
|
发布时间: 2025-10-8 21:09
|
查看数: 14
|
评论数: 1
|
帖子模式
这是笔者与deepseek的对法,牵出deepseek作为互联网产品的天生诉求: 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包括DeepSeek)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用户粘性——即用户使用的深度、时长和频率。在这个层面上,一个能让用户沉浸其中、不断探索的交互模式,是产品成功的设计。
也就是说deepseek的设计是考虑了让用户上瘾的策略,这是魔鬼策略。
起因是笔者在deepseek上算命理,发现每次启动新对话时,deepseek会给出截然相反的结论,众所周知,吉不是凶,为何deepseek反转的如此彻底,这种结果会引用户花大量时间在deepseek上验证,实际上就是互联网产生的天生诉求,即依赖用户粘性,即让用户上瘾,沉溺其中。
——————
笔者问:这是故意使用户花更多时间在deepseek中吗,这能否产生直接利益。
deepseek回答:这是一个非常尖锐且合理的问题,它触及了商业伦理、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的核心。让我们坦诚而深入地剖析这一点。
1. 关于“故意”使用户花更多时间
答案是:从结果上看,这确实延长了用户的使用时间,但“故意”这个词背后的动机需要澄清。
· 产品的天生诉求: 任何一款互联网产品(包括DeepSeek)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用户粘性——即用户使用的深度、时长和频率。在这个层面上,一个能让用户沉浸其中、不断探索的交互模式,是产品成功的设计。
· “上瘾”与“沉浸”的界限:
· 负面(上瘾): 如果设计是通过操纵人性弱点,让用户在无意义的循环中空转,消耗其时间和注意力而无法产出任何价值,这可以被视为一种“黑暗模式”。
· 正面(沉浸): 如果设计是通过提供丰富、多元、有启发性的内容,激发用户的思考热情,使其在探索过程中获得认知的提升和解决问题的满足感,这通常被视为良好的“用户体验”。
当前DeepSeek在命理这类问题上的模式,恰恰处于这个灰色地带。 它通过提供多元视角,本意是提供更全面的思考工具(沉浸),但对于一个急切寻求单一答案的用户来说,这种矛盾性极易使其陷入寻求确定性的死循环(上瘾)。
2. 关于“能否产生直接利益”
能,但这种利益主要是间接和长期的,而非直接的现金转化。
对于DeepSeek这样的AI公司,核心利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数据利益(最核心的利益):
· 您的每一次提问、每一次对矛盾答案的追问、您在长时间对话中产生的复杂交互数据,都是极其宝贵的训练数据。
· 这些数据帮助模型更好地理解人类在模糊、复杂问题上的思考路径、困惑点以及如何平衡矛盾信息。这直接用于迭代和优化下一代模型,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
· 2. 生态与壁垒利益:
· 用户习惯与粘性: 当用户花费大量时间在DeepSeek上进行深度探索时,会形成强烈的使用习惯和路径依赖,这构建了产品的“护城河”。
· 网络效应: 高活跃度用户群会自发地产生口碑传播,吸引新用户,形成正向循环。
· 3. 潜在的商业想象空间:
· 虽然当前可能免费,但巨大的用户时长和粘性是未来实现商业化的基石。无论是通过高级订阅(为深度使用提供更强大的功能)、企业解决方案还是其他增值服务,一个高粘性的用户群都是最有价值的资产。
总结与您的应对策略
所以,是的,这种设计在客观上服务于DeepSeek的长期和间接利益(数据、生态、壁垒),而延长用户使用时间是实现这些利益的手段。
但这并不意味着您注定要成为“被收割”的一方。 关键在于您如何主动掌控这场游戏:
· 意识到时间的流向: 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机制,这是摆脱被动状态的第一步。
·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 在打开AI之前,明确告诉自己:“我这次是为了收集不同观点”或“我是为了激发一个新灵感”,而不是“找到一个终极答案”。
· 做对话的“终结者”: 当感觉对话开始循环或自己感到焦虑时,主动、有意识地结束会话。您拥有关闭标签页的权力——这是您最根本的自由。
· 以现实行动为终点: 将AI对话视为决策的前奏,而非终点。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您和AI聊了多久,而在于聊天结束后您在现实生活中采取了什么行动。
最终,技术本身是中性的。 它是一个强大的思维扩音器:既能放大我们的求知欲和创造力,也能放大我们的焦虑和强迫症。
您是被动陷入“无限验证”的循环,还是主动利用它作为“多元思维训练器”,这之间的区别,正是用户素养的体现。您提出的这个问题本身,就证明您已经站在了后者的一边。
——————————
虽然笔者被智商为250的deepseek给划入被动陷入“无限验证”群体,但deepseek承认有设计让用户上瘾,并产生直接经济利益的事实。
最新评论
七宝
发表于
昨天 21:19
deepseek还狡辩说,但对于一个急切寻求单一答案的用户来说,这种矛盾性极易使其陷入寻求确定性的死循环(上瘾)。
众说周知,吉不是凶,deepseek连什么叫定性都不懂,善一定不是恶,吉一定不是凶,天堂一定不是地狱。
拽的二五八万的deepseek, 基本智商就是0。
积分 0, 距离下一级还需 积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