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从“春游秋豫”看颐卦上九何以“利涉大川”?

发布者: 乾坤客 | 发布时间: 2025-10-28 11:29| 查看数: 93| 评论数: 11|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10-29 03:41 编辑

颐卦


戌月▅▅▅▅▅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午月▅▅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寅月▅▅ ▅▅ls: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戌月▅▅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午月▅▅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寅月▅▅▅▅▅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第二十六卦   

申月▅▅  ▅▅上九: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辰月▅▅  ▅▅六五:敦复,无悔。
子月▅▅  ▅▅ls:中行独复。
申月▅▅  ▅▅六三:频复,厉,无咎。
辰月▅▅  ▅▅六二:休复,吉。
子月▅▅▅▅▅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春游秋豫”在先秦时期特指官方巡行秩礼,汉代崔駰西巡颂》"昔既春游,今乃秋豫"。《晏子春秋·问下一》:"春省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时间或在整个秋季。而到了季秋,又有田猎治兵。古代的田猎,又称狩,带有一定的军事性质。所以,季秋合诸侯,制百县,天子秋狩。既为巡狩,当然“利涉大川”。

上九:由1)颐,厉吉,利涉大川。
【注释】
(1)由:遵循。
(2)厉:戎装。《月令》:“天子乃以厉饰。”
【译文】
上九:遵循颐养正道,穿上戎装,吉利,适合渡大河。
【解读】
1)颐卦上九爻的爻辰解说
颐卦上九爻的爻辰为季秋戌月。
《月令》云:
(季秋),乃命冢宰,农事备收,举五谷之要,藏帝借之收于神仓。……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贡职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天子乃厉饰,执弓挟矢以猎。
季秋,要收藏五谷,合理收取赋税,天子以教导田猎而治兵,穿上戎装。
“由颐,厉吉,利涉大川”——“由颐”,指遵循颐养之道,收藏五谷,合理收税。“厉吉”,指天子穿上戎装,以教导田猎而治兵。“利涉大川”指季秋时有大水,又有积蓄,适合巡狩。《礼记·王制》:“冢宰制国用,必于岁之杪,五谷皆入然后制国用。用地小大,视年之丰耗。以三十年之通(收入的平均数)制国用,量入以为出,祭用数之仂。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为越绋而行事。丧用三年之仂。丧祭,用不足曰暴,有余曰浩。祭,丰年不奢,凶年不俭。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以三十年之通,虽有凶旱水溢,民无菜色,然后天子食,日举以乐。”“三十年之通”正当十年所余之积蓄,这才是颐养正道。
2)颐之复的卦气解说
颐卦上九爻变,其上卦由艮☶变为坤☷,全卦称为颐䷚之复䷗。颐卦上九爻辞与复卦之象相关,复卦坤上震下,坤为民众,震为作工,复卦又有民众作工劳作之象,劳动致富,这是颐养正道;坤为军队、为衣裳,震为田猎,复卦又有军队穿上戎装,进行田猎之象;坤为川,震为涉,复卦内蕴涉河之象。
复卦上六爻的爻辰为孟秋申月,其爻辞为:“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月令》云:
以迎秋于西郊,还反,赏军帅武人于朝。天子乃命将帅,选士厉兵,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以征不义。诘诛暴慢,以明好恶,顺彼远方。是月也,命有司修法制,……禁止奸,慎罪邪,决狱讼,必端平。天地始肃,不可以赢。是月也,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命百官,始收敛。完堤防,谨壅塞,以备水潦。修宫室,坏墙垣,补城郭。
“迷复,凶”——孟秋,要赏罚分明,“简练桀俊,专任有功”,修定法制,判案用刑,天地肃杀,不能暴漫。农民要进献五谷,百官开始收敛,防备水患,修宫补城。这是“复于颐养之正道”,迷惑于此,凶。
“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孟秋,迷惑于复正之道,赏罚不明,国库费用不足,行师作战,必有大败。这是因为国君暴漫,穷兵好战,有违君道,以至于十年征伐,但却不能取胜。
3.颐卦上九爻与颐之复的话题关联
颐之复的孟秋,要赏罚分明,“简练桀俊,专任有功”,违法犯纪,判案用刑,天地肃杀,不能暴漫。农民要进献五谷,百官开始收敛,防备水患,修宫补城。这是“复正之道”,迷惑于此,凶,行师作战,必有大败,这是因为国君暴漫,穷兵好战,有违君道,即使十年征伐,也不能取胜。
到了颐卦上九爻的季秋,要遵循颐养之道,收藏五谷,合理收取赋税,充实国库,天子要穿上戎装,教导田猎而治兵,适合巡狩百县。

最新评论

乾坤客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10-28 11:35 编辑

复卦上九与三爻为应,复之三爻变卦为“明夷”,“明夷”三爻辞为“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六三:频(1)复(2),厉,无咎。
【注释】
1)频:频蹙,皱眉。
2)复:返回。
【译文】
皱着眉忧愁而返,有艰无险。
【解读】
1.复卦六三爻的爻辰解说
复卦六三爻的爻辰为孟秋申月。
《月令》云:
(孟秋),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具桎梏,禁止奸,慎罪邪,务搏执。命理瞻伤,察创视折,审断决狱,讼必端平。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以赢。
孟秋,修法惩邪,审案断刑,天地肃杀,不可暴漫。
“频复,厉,无咎”——孟秋,皱眉忧愁,定有失德亏行之惧,惧而能复正,自无长傲遂非之过,故虽艰而无危。诚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这是在说,孟秋,严明法纪,对违犯乱纪者来说,能起到震摄作用。
2.复卦六三爻辞取象于复之明夷
复之六三爻变,其下卦由震(☳)变为离(☲),全卦称为复(䷗)之明夷(䷣)。明夷卦坤上离下,坤为地、暗,离为明,因此,明夷卦有明入地中、韬光养晦之象。
3.复之明夷的爻辰解说
明卦九三爻辰为季秋戌月,其辞为:“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贞。”
《月令》云:
(季秋),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其皆入室。……合诸侯,制百县,为来岁受朔日,与诸侯所税于民轻重之法,贡职之数,以远近土地所宜为度,以给郊庙之事,无有所私。…… 是月也,天子乃教于田猎,以习五戎,班马政。……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
季秋,聚合诸侯,巡治百县,收取各地税收,各地所赋税收,不能营私舞弊,此月,教于田猎,收回官员不当的禄级,不再供养不应供养的人。
“明夷于南狩”——季秋在南方巡狩。明夷表明季节已到大火星伏于地中而不见的季秋。
“得其大首”——擒杀了当地的昏君。昏君之所以被诛杀,多是因为不义和暴漫。
“不可疾贞”——季秋,寒气总至,民力不堪,因此,不可贞问疾病,即贞问疾病也有当以凶险告之。
3.复卦六三爻与复之明夷的话题关联
复卦六三之“频复”,为孟秋摄于明刑,知错能改。
明夷九三“得其大首”,为季秋,巡狩诛恶。
二者共示:秋季当以罚正法,频复”知过即改,贵在自新;明夷”除恶务尽,贵在正人。

七宝 发表于 3 天前
本帖最后由 七宝 于 2025-10-28 22:49 编辑

戌月▅▅▅▅▅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午月▅▅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寅月▅▅ ▅▅ls: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戌月▅▅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午月▅▅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寅月▅▅▅▅▅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
按照从初九至上九,缠绕上去,假设此卦为有问有答,可以看出是一层一层递进的,整理出来,供参考

(初九)问:观我朵颐,凶      
(ls)答:颠颐,吉

(六二)问: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六五)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六三)问:拂颐,贞凶,十年勿用
(上九)答: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

甲:有个国家势力,想吞并我
乙:把他的政权颠覆了,他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甲:颠覆他的政权,违背经道,不如去征讨助他的属国
乙:虽然违背经道,但我们可以居贞吉,只不过不能涉大川
甲:先放一下,凶,十年后再说,无攸利
乙:然后可以行动,吉,利涉大川

七宝 发表于 3 天前
《尚书·泰誓》记载:“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 明确指出了军队在盟津集结。

总结来说,周朝联军的进军路线是一条经典的 “陆-水-陆” 联合作战路线:

丰镐(陆路)→ 盟津(水路渡河)→ 牧野(陆路)→ 朝歌

他们巧妙地利用了黄河水道完成最关键的战略跨越,但整体上仍是一次以陆路力量(战车和步兵)为核心的远程奔袭。这条路线也成为了后世从关中攻打河洛地区的标准模板。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这句话不仅仅是记录一个时间,它宣告了一个划时代的历史事件:

它标志着周武王在经过长期充分的准备后,于其在位的第十一年(或从文王受命算起的第十一年),正式启动了灭亡商朝的军事行动,并最终成功,开创了周朝八百年的基业。
七宝 发表于 3 天前

戌月▅▅▅▅▅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午月▅▅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寅月▅▅ ▅▅ls: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戌月▅▅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午月▅▅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寅月▅▅▅▅▅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
问: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答:六 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问: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答: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问: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答: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
由此可以看出,等十年再【颠颐】,与不可涉大川有关系。
七宝 发表于 3 天前
盟津(今河南孟津)位于黄河南岸,是距离商都朝歌非常近的一个关键黄河渡口。控制了这里,就等于打开了进攻朝歌的“南大门”。周人这十年的工作,就是确保这道大门完全为自己敞开。
1. 政治与外交准备:构建“反商统一战线”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周文王通过高超的政治手腕,将商朝体系内的不满势力整合到自己麾下。

· 争取盟津地区的诸侯:盟津本身不是周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周文王通过外交斡旋、联姻、承诺等方式,成功使盟津及其周边地区的诸侯国(方国)归附于周。这使得周人的势力能够安全地、不受阻碍地前出到黄河南岸。
· “文王戡黎”:黎国(在今山西长治)位于商都朝歌的西面,是屏藩商都的重要战略据点。周文王发兵征服黎国,这不仅剪除了商朝的羽翼,更重要的是,周人从此可以在黄河北岸建立一个桥头堡,与南岸的盟津基地形成夹击黄河之势。
· 广泛结盟:历史上记载周武王伐纣时有“八百诸侯”会盟,这并非一夕之功,正是周文王在这十年间广泛结交、建立反商联盟的成果。

2. 军事与地理控制:打通并保障交通线

· 控制东西通道:从周人的根据地丰镐(今西安)到盟津,必须经过漫长的豫西通道(崤函古道)。周文王通过征服位于今河南沁阳的“邘”国等,彻底肃清了这条进军路线上的商朝势力,确保了未来大军东进的道路畅通无阻。
· 巩固南方侧翼:周文王还向南方的长江、汉水流域扩张势力,征服了包括“楚”在内的多个部族,解除了后顾之忧,并能从南方获得兵源和物资。

3. “盟津观兵”:最终的战略总演习

在周文王去世、周武王继位后不久(大约在第九或第十年),所有准备工作就绪,武王在盟津进行了一次 “观兵”。

· 性质:这不是真正的进攻,而是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和政治忠诚度测试。
· 过程:武王率领大军抵达盟津,“不期而会”的诸侯多达八百。他们在此誓师,然后渡过了黄河。
· 结果与意义:
  1. 测试联盟:验证了反商统一战线的可靠性和规模。
  2. 军事预演:让联军熟悉了进军路线和渡河流程。
  3. 战略克制:渡过黄河后,武王认为伐纣的“时机”还未完全成熟(可能觉得商朝内部还未彻底分崩离析,或主力军队尚在),于是果断下令还师。这体现了周人领导层极高的战略定力。

总结来说,周朝在盟津的十年,所做的是:

通过高超的政治外交,将盟津从一个敌方前沿据点,转变为己方稳固的战略基地;通过精准的军事打击,清除了进军路线上和商都周边的障碍;并通过一次成功的军事演习,完成了最终决战前的一切准备。

这十年,是周人从一個西方“方伯”蜕变为“天下共主”的关键十年,而“盟津”正是这个蜕变过程的战略中心和舞台。
七宝 发表于 3 天前
我上次试哪个卦,好像也很通顺,就是第六第三是一组问答,第五第二是一组问答,第四第一是一组问答
可以试下
七宝 发表于 3 天前
第二十六卦 复  

申月▅▅  ▅▅上九: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辰月▅▅  ▅▅六五:敦复,无悔。
子月▅▅  ▅▅ls:中行独复。
申月▅▅  ▅▅六三:频复,厉,无咎。
辰月▅▅  ▅▅六二:休复,吉。
子月▅▅▅▅▅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
问,初九: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答,ls:中行独复。

问,六二:休复,吉。
答,六五:敦复,无悔。

六三:频复,厉,无咎。
上九: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
分别看下周文王战略性“还师”与周武王还师
周文王的战略阶段与“还师”分析

周文王的整个后半生,可以概括为一个 “持续扩张、不断壮大” 的过程。他的目标是为灭商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不是直接挑战商朝中央政权。因此,他的军事行动大多是针对商朝的羽翼和西方部落,步步为营,几乎不需要全线撤退。

1. 文王早期的“战略性隐忍”(一种政治上的“还师”)

在被商纣王释放回到周原后,文王的行为可以看作是一种政治和战略上的“收缩”或“转向”,而非军事上的还师。

· 背景:文王曾被纣王囚禁于羑里,后通过献上土地、珍宝等手段获释。
· 行动:他返回周原后,《史记》记载他“阴行善”,即暗中推行德政,笼络诸侯。他表面上对商朝保持臣服(如接受“西伯”封号),甚至为商朝征讨不听话的方国。
· 性质:这是一种 “韬光养晦” 的策略。从激进的反商姿态,“还师”于积蓄力量的隐蔽状态。这不是一次军事撤退,而是一次整体的战略伪装和内部建设。

2. 征伐过程中的“战术性调整”

在文王一系列“戡黎”、“伐邛”的东进战役中,面对坚固的城池(如崇国),很可能存在过战术性的撤退或围城不克后的调整。

· 伐崇之役:崇国(今陕西西安附近)是商朝在西方的重要屏藩,国君崇侯虎曾陷害文王。攻打崇国是文王末期一场非常艰苦的攻城战。
· 推测:以当时的攻城技术,周军很可能不是一战而下。史料记载文王“伐崇,再驾而降为臣”, “再驾”可以理解为两次出兵。这暗示第一次攻击可能并未成功,需要撤退重整,第二次才攻克。
· 性质:如果存在这种情况,那么第一次攻城不克后的撤退,就是一种战术层面的“还师”,目的是为了积累力量、改变策略后进行第二次更有效的攻击。但这与武王那种战略性的全军撤退和观望有本质区别。





周武王还师
周朝在建立前后,有记载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还师”(撤军)行动主要有两次。这两次都发生在周武王时期,并且都与伐商这一核心目标紧密相关。

第一次:著名的“盟津观兵” (战略性试探与联盟测试)

这是最具战略意义的一次还师。

· 时间:周武王即位后不久(大约在文王受命纪年的第九年或武王纪年初期)。
· 背景:周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遗志,准备伐商。但他需要测试自己的号召力和商朝的虚实。
· 过程:
  1. 武王率领军队东进,抵达黄河南岸的盟津(今河南孟津)。
  2. 出乎意料地,许多反商的诸侯闻讯后不约而同地率军前来会合,史载“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
  3. 诸侯们都认为“纣可伐矣”,催促武王立即进攻。
· 还师原因:然而,武王在渡河后却下令全军撤回。他给出的理由是:“尔未知天命,未可也。”
  · 深层战略考量:
    1. 测试联盟:此次行动的主要目的已达到——他确认了反商同盟的强大和广泛。
    2. 评估时机:武王认为,虽然人心向周,但商朝的内部崩溃程度还未达到顶点,其精锐部队可能尚在,贸然进攻风险巨大。这体现了他卓越的战略耐心。
· 结果:这是一次成功的军事演习和政治动员,为最终的决战铺平了道路,但本身并非真正的进攻。

第二次:牧野之战后 (胜利后的凯旋与安置)

这一次通常不被强调为“还师”,但本质上也是一次军队撤回根据地的行动。

· 时间:牧野之战胜利、商纣王自*焚、周朝军队进入商都朝歌之后。
· 背景:周武王已经完成了克商的核心目标,摧毁了商朝中央政权。
· 过程与原因:
  1. 政治安排:武王在商朝故地进行了重要的政治安排,分封商纣王之子武庚于殷地,以奉商祀,同时设立“三监”(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进行监视。
  2. 军事解散:在完成这些安排后,武王认为主要军事任务已经完成,天下初定,无需让大军继续滞留东方。
  3. 记载:《史记》记载,武王“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不复用也。” 这是一种象征和平到来的政治姿态。
· 还师行动:于是,武王率领周军主力,带着胜利的荣耀和缴获的战利品,返回了西方的都城镐京。
· 结果:这次还师标志着伐商战争的正式结束和周朝统治的开启。

---

其他值得提及的“还师”

除了上述两次,还有一次不成功的“还师”:

· 周昭王南征荆楚:据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周昭王晚年南征荆楚,在回师渡过汉水时,遭遇了灾难。“其王南巡不返”暗示周昭王可能是在渡河时因桥梁垮塌(或遭遇袭击)而溺死,军队溃散。这次“还师”以惨败和君主的死亡告终,是一次不成功的、灾难性的军事撤退。
乾坤客 发表于 前天 12:04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10-29 12:05 编辑

那么,颐卦六五为何“不可涉大川”呢?


五:拂经1),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注释】
(1)拂经:违悖经伦或常规。
【译文】
六五:违悖经伦或常规,占问安居则吉利,不可渡大河。
【解读】
1.颐卦六五爻的卦气解说
颐卦六五爻的卦气为仲夏午月。
《月令》云:
(仲夏),乃命百县,雩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以祈谷实。农乃登黍。……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齐戒,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
“拂经,居贞吉”—仲夏,阳气盛极,少雨多旱,古人认为阴阳不和则少雨,因此进行雩祀以求雨,雩祀要祭祀百辟卿士有益于民者。所谓“拂经”,指的是阴阳不和,国君可能德行不足,有违经伦,导致风雨寒暑为之不时。“居贞吉”,指的是为了调和阴阳,仲夏,民众当在家从乐五日,以迎夏至之礼,休养生息。
“不可涉大川”——仲夏,据《易纬通卦验》云:“人主不出宫,商贾人众不行者五日,兵革伏匿不起。人主与群臣左右从乐五日,天下人众,亦在家从乐五日,以迎日至之大礼。”因此,不可涉大河。
2.颐之益的卦气解说
颐卦六五爻变,其上卦由艮☶变为巽☴,全卦称为颐䷚之益䷩。颐卦六五爻辞与益卦卦象相关,益卦巽上震下,巽为长,震为足、为至,因此,益卦有日长至之象;巽为入,震为作乐,虞翻《周易述》曰:“阳息震为鼓,阴消巽为舞。”因此,益卦有入家而作乐之象。
孔子繇《易》,至于《损》、《益》一卦,未尝不废书而叹,戒门弟子曰:“二三子,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门也。《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生之室也,故曰《益》。
益卦九五爻的爻辰为孟夏巳月,其爻辞为:“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月令》云:
立夏之日,天子亲帅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夏于南郊。还反,行赏,封诸侯。庆赐遂行,无不欣说。乃命乐师,习合礼乐。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行爵出禄,必当其位。……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毋或失时。……蚕事毕,后妃献茧。乃收茧税,以桑为均,贵贱长幼如一,以给郊庙之服。是月也,天子饮酎,用礼乐。
“有孚惠心,勿问,元吉”——孟夏,天子举行迎夏礼,行赏庆赐,习合礼乐,行爵出禄。这是“有孚惠心”的表现,即有真诚施惠于下的仁心,不用占问,也当大吉。帛书《周易》之《要》篇云:“是以察于损益之变者,不可动以忧憙。故明君不时不宿,不日不月,不卜不筮,而知吉与凶,顺于天地之心也,此谓《易》道。”
“有孚惠我德”——仲夏,野虞出行田原,为天子劳农劝民;后妃献茧,乃收茧税,以给郊庙之服;天子饮酎,用礼乐。这是“有孚惠我德”的反映,即他人用诚心回馈,使我的德行受惠。《礼纪正义》云:“天子饮酎,用礼乐。酎之言醇也,谓重酿之酒也。春酒至此始成,与群臣以礼乐饮之於朝,正尊卑也。”在礼乐教化中,民众回馈天子以春酒,尊敬信任天子,天子的威信得以提高,德行得以提升。
3.颐卦六五爻与颐之益的话题关联
颐之益的孟夏,强调的是天子当举行迎夏礼,以诚心施惠于下,行爵出禄,臣下,当报以尽职,进献财物,以诚心回馈天子。天子以礼乐感化民众,以提升其威信和德望。
到了颐之六五爻的仲夏,阴阳不和,天子要举行雩祀以求雨,自责德行不足,以致风雨不时;当举行迎夏至礼,调和阴阳,民众当在家从乐五日,以迎夏至之礼,休养生息,不可渡大河。
【时义】
仲夏之月,阴阳不和,天子要举行雩祀以求雨,自责德行不足,以致风雨不时;当举行迎夏至礼,调和阴阳,民众当在家从乐五日,以迎夏至之礼,休养生息,不可渡大河。

乾坤客 发表于 前天 17:08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10-31 05:03 编辑

需卦

戌月▅▅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午月▅▅▅▅▅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寅月▅▅ ▅▅ls:需于血,出自穴。
戌月▅▅▅▅▅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午月▅▅▅▅▅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寅月▅▅▅▅▅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卦辞解读 需:有孚(1),光(2)亨,贞吉,利涉(3)大川。

讼卦

戌月▅▅▅▅▅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午月▅▅▅▅▅九五:讼,元吉。
寅月▅▅▅▅▅九四:不克讼,复既命,渝。安贞,吉。
戌月▅▅ ▅▅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午月▅▅▅▅▅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寅月▅▅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卦辞注解  讼:有孚(1),窒惕(2),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颐卦


戌月▅▅▅▅▅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午月▅▅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寅月▅▅ ▅▅ls: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戌月▅▅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午月▅▅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寅月▅▅▅▅▅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第十三卦 同人
一、卦画
同人(䷌),天火同人,乾(☰)上离(☲)下。
二、卦爻月建和爻辞
戌月▅▅▅▅▅上九:同人于郊,无悔。
午月▅▅▅▅▅九五: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大师克相遇。
寅月▅▅▅▅▅九四:乘其墉,弗克攻,吉。
戌月▅▅▅▅▅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午月▅▅ ▅▅六二:同人于宗,吝。
寅月▅▅▅▅▅初九:同人于门,无咎。
、卦辞注解  同人(1)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

客案:春游夏豫,岂能不涉?
第六十一卦 中孚
一、卦画
中孚(䷼) 风泽中孚, 巽(☴)上离兑(☱)下。
二、爻辰和爻辞
戌月▅▅▅▅▅上九:翰音登于天,贞凶。
午月▅▅▅▅▅九五:有孚挛如,无咎。
寅月▅▅ ▅▅ls: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戌月▅▅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午月▅▅▅▅▅九二: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寅月▅▅▅▅▅初九:虞吉,有它不燕。
三、卦辞  中孚:1)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客案:春不杀生,豚鱼定非寅月,午不出行,不可涉川,故此卦利涉,定指戌月。戌月讲武练兵并巡狩四方,自然利涉。


第十五卦 谦卦
一、卦画
谦(䷎) 地山谦, 坤(☷)上艮(☶)下。
二、爻辰和爻辞
亥月▅▅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未月▅▅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卯月▅▅ ▅▅ ls:无不利,撝谦。
亥月▅▅▅▅▅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 ▅▅六二:鸣谦,贞吉。
卯月▅▅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客案:初六变为离,全卦为水火既济,岂能不利涉?

离卦有一个特殊的意象,这一意象,古人似未揭出,即离为河岸。

初六:谦谦(1)君子,用涉大川,吉。
【注释】
1)谦谦:谦逊的样子。
【译文】
初六:君子谦恭有礼,适合渡大河,吉利。
【解读】
1.谦卦初六爻的的爻辰解说
谦卦初六爻的爻辰为仲春卯月。
《月令》云:
(仲春),先雷三日,奋木铎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是月也,毋竭川泽,毋漉陂池,毋焚山林。
仲春,雷将发声,雷声令人敬畏,民众当“戒其容止”。
“谦谦君子,用涉大川”——仲春雷动,上天示警,君子当“戒其容止”,谦恭自持。此时万物初生,宜渡河巡视,保护生态。

第四十卦 大畜
一、卦画
大畜䷙ 山天大畜, 艮上☶乾下☰。
二、爻辰和爻辞
亥月▅▅▅▅▅上九:何天之衢,亨。
未月▅▅ ▅▅六五:豶豕之牙,吉。
卯月▅▅ ▅▅ls:童牛之牿,元吉。
亥月▅▅▅▅▅九三:良马逐,利艰贞;曰闲舆卫,利有攸往。
未月▅▅▅▅▅九二:舆说輹。
卯月▅▅▅▅▅初九,有厉,利巳。
三、卦辞
大畜:利贞。不家食1),吉。利涉大川。

客案:谦之卯月,用涉;亥月,“曰闲舆卫,利有攸往”,岂能“不涉”?


第六十四卦 未济
一、卦画
未济(䷿) 火水未济(☲)上坎下(☵)。
二、爻辰和爻辞
亥月▅▅▅▅▅上九:有孚于饮酒,无咎,濡其首,有孚失是。
未月▅▅ ▅▅六五:贞吉,无悔,君子之光,有孚,吉。
卯月▅▅▅▅▅九四: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赏于大国。
亥月▅▅ ▅▅六三:未济,征凶,利涉大川。
未月▅▅▅▅▅九二:曳其轮,贞吉。
卯月▅▅ ▅▅初六:濡其尾,吝。

1.未济卦六三爻的爻辰解说
未济卦六三爻的爻辰为孟冬亥月。
《月令》云:
(孟冬),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坏城郭,戒门闾,修键闭,慎管龠,固封疆,备边竟,完要塞,谨关梁,塞徯径。……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是月也,乃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
“未济,征凶,利涉大川”——孟冬,天地不通,闭塞而成冬,当封疆谨关,命将帅讲演武功,练习射术、马术,比拼肉搏力量,命水虞渔师,收水泉池泽之赋。“未济,征凶”,指的是孟冬天时、地利、人和尚未到位,故不宜出征,适宜练兵和渡河积累水产赋税。

客案:下卦本为坎,为舟为水,但是变为巽,巽者鱼也,赋也。离者岸也,彼岸也,到彼岸收鱼赋,岂能不涉?

第十八卦   
一、卦画
蛊(䷑),山风蛊,艮(☶)上巽(☴)下。
二、爻辰和爻辞
申月▅▅▅▅▅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辰月▅▅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
子月▅▅  ▅▅ls:裕父之蛊,往见吝。
申月▅▅▅▅▅九三:干父之蛊,小有悔,无大咎。
辰月▅▅▅▅▅九二:干母之蛊,不可贞。
子月▅▅  ▅▅初六:干父之蛊,有子,考无咎,厉,终吉。
三、卦辞注解
蛊:元亨1);利涉大川;先甲三日,后甲三日。

客案:辰月天子乘舟,岂能“不涉”?

六五:干父之蛊,用誉1)
【注释】
1)用誉:因而获得声誉。
【译文】
六五:继承父亲的事业,因而获得声誉。
【解读】
1.蛊之六五爻的爻辰解说
蛊之六五爻的爻辰为季春辰月。
《月令》云:
季春),是月也,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命舟牧覆舟,五覆五反。乃告舟备具于天子焉,天子始乘舟。荐鲔于寝庙,乃为麦祈实。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天子布德行惠,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季春布德行惠,起用贤才,贤者承先人之志,建功立业。
“干父之蛊,用誉”——季春,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嘉勉诸侯,聘问名士,礼遇贤者,这是天子承业。诸侯、名贤,做为子民,建功立业,也因做事而获得声誉。

第三十六卦
一、卦画
益䷩,风雷益, ☴上震☳下。
二、爻辰和爻辞
酉月▅▅▅▅▅上九: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巳月▅▅▅▅▅九五: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丑月▅▅ ▅▅ls: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
酉月▅▅ ▅▅六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
巳月▅▅ ▅▅六二: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
丑月▅▅▅▅▅初九: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
三、卦辞
益:利有攸往,利涉1)大川。

客案:中行即众行,岂能“不涉”?

第五十九卦
一、卦画
涣(䷺),风水涣,巽(☴)上坎(☵)下。
二、爻辰和爻辞
酉月▅▅▅▅▅上九:涣其血,去逖出,无咎。
巳月▅▅▅▅▅九五:涣汗其大号,涣王居,无咎。
丑月▅▅ ▅▅ls:涣其群,元吉。涣有丘,匪夷所思。
酉月▅▅ ▅▅六三:涣其躬,无悔。
巳月▅▅▅▅▅九二:涣奔其机,悔亡。
丑月▅▅ ▅▅初六:用拯,马壮,吉。
三、卦辞
涣:亨,王假1)有庙,利涉大川,利贞。

客案:涣奔,奉王命奔走;涣王居,离开王都,自然是到基层,故巳月利涉。酉月巡狩,去逖,也利涉。



根据上述十二卦有关“涉大川”的卦辞爻辞,不知各位网友掌握了“利”或“不利”涉大川的要素?

利与不利涉大川,有两个要素:一、时令。二、事项。
即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
二者缺一不可。

如未济所示,亥月出征,则未济;收水产则可涉大川。

ab11bc 发表于 前天 22:22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5-10-29 22:31 编辑

谢谢这位朋友,给了我们大家提供一个交流思想的机会

首先应该感谢的是网络平台,为我们大家提供了一个人人平等,发言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的机会
其次应该感谢平台上的朋友们,能提供自己的真实思想,他们的真实思想,使我自己的思维方式发生改变,使我找到开启“中华文化”的钥匙,这个钥匙是什么呢

咱们还是从一个也算寓言的故事说起吧

我们大家都知道,据科学研究证实
地球上的极星(或者说:北方),到目前为止,总共有4次变化


微信图片_2025102017475401.jpg

如果,你在以“织女星、太阳、地球”形成的运动体系中,盖了一所房子,回家就要参照“织女星”的指引,就能回到你所盖的那个房子,对吧

因为,地球上的极星发生了4次变化
当你站在以“北极星、太阳、地球”形成的运动体系中
能参照“北极星”,找到你盖的那个所房子吗
肯定是找不到你在织女、太阳、地球”形成的运动体系中所盖的那个房子
因为,坐标系改变了

--------------

我们现在是生活在“北极星、太阳、地球”形成的运动体系中
人们始终有对美好生活的想往

2千多年前,由于生产力不是太强大
所以,那时人们为了生存,就会形成的各种联盟。在联盟中某些个人能力比较强的人,就会形成多吃多占局面
这种多吃多占的局面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尊卑、权威、霸权”,这就为《周易》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2千多年后的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据报道,我们现在已经能用二氧化碳在工厂生产食品)
所以,人的生存问题,不是什么大问题,多吃多占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换句话说;科学技术发展是大问题,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人才
故:就需要以“群策群力、各尽其能,友爱、和谐、平等”这样一个的社会局面
这样一个局面就需要一个“符合自然界变化规律”为其指导的思想做指引,只有符合客观实际的指导思想,才能使人们走向美好生活
这个指导思想就是《华易》,以自然界变化规律为基础形成的思想体系


微信图片_20251023075548.jpg



搞明白了人们为了生活
什么时候需要“尊卑、权威、霸权”
什么时候需要“群策群力、各尽其能,友爱、和谐、平等”
也就搞明白了社会生活,需要一个什么样的指导思想

这个开启人们思想体系的“钥匙”好用吗

欢迎交流

虚晃一枪 发表于 昨天 21:09
那么,颐卦六五为何“不可涉大川”呢? 六五:拂经(1),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注释】(1)拂经:违悖经伦或常规。

【译文】六五:违悖经伦或常规,占问安居则吉利,不可渡大河。

对初学者而言这样一般性解释的也好。古人认为《经》是根本之据,那是源自于先民”经天纬地”的朴素唯物观念。即太阳时序所产生的必然变化和规律,也包括颐上九这一经度的影响。这样,颐六五“拂经”就容易理解了,就如拂琴那样子捋一捋、拭去猫冬后的杂尘。由于耕作与给养受限于经度,也就不利于长途跋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