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祖本周易卦序建构步骤

发布者: 乾坤客 | 发布时间: 2025-11-16 08:57| 查看数: 35| 评论数: 4|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11-16 17:56 编辑

祖本周易卦序五步建构法

1.将64卦根据综卦原理,化成36宫。根据非覆即变原理,将36宫化成32对卦联,卦联内部各卦不分先后 。随机形成一个从64卦到36宫再到32卦联的例子。
2.依上例为据,根据本卦、变卦、综卦、错综卦为32对卦联分组,依组定出各卦联明暗卦(先者命名为明卦,后者命名为暗卦)。
3.根据群作用原理和图结构原理,将32对卦联建构成“T”形初构图。(这个初构图经验证,象数逻辑严密,但结论不符合事实,有可证伪性)。
4.根据太极理论和周人天鼋神人图腾崇拜(上古天人合一的分形思维),微调初构图为定型图。
5.根据分形理论规则和甲骨文排序常例,为“T”形图的32对卦联排序。
每一步我们都能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描述,并得出结果。

非循环论证之证明
输入独立性:初始64卦是固定集合,不依赖后续步骤
步骤隔离:
36宫划分仅依赖"非覆即变"原理
明暗分类仅依赖本卦/变卦定义
图构建基于纯数学群论
反馈阻断:后续步骤不修改前序结果的结构属性
该建构过程类似于分形迭代系统,其复杂度源于简单规则的递归应用,而非逻辑循环。

数学上可描述为:
无标题.png

最新评论

乾坤客 发表于 9 小时前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11-16 17:51 编辑

某先生的通行本卦序建构步骤:


第一步:64卦集合,通行本卦序,为前提。
第二步:由64卦集合构成若干规律性的八级方阵(易立方或幻方)。
分析:64卦集合可以构出无数规律性的八级方阵(易立方或幻方),选择这若干规律性的方阵看似与通行序无关,实质是事前用通行本卦序检验过了的,它们必须能与通行本卦序形成64级循环置换,否则,不予采用或变换。这也就是说,这些方阵的选取本身就隐藏着通行序的背景,它们的选取早己经过了通行序的检验。
第三步:将这若干方阵与通行序方阵对比,找出特定的64级循环置换路径。
分析:这若干方阵中的任何一个,如果仅根据没有限制的天文数字的”64级循环置换“方法,将得出天文数字的新卦序方阵。换言之,如果离开通行本卦序,又没有规律地对”64级循环置换“设置,这些确定的”64级循环置换“,从天文数字的”64级循环置换“中择取出来,将有很大的随机性和主观性。”64级循环置换“只是一种整体循环结构,并不是内部结构规律。只有内部结构有规律,才能对天文数字的”64级循环置换“进行压缩或约束。但是,某先生的这些确定的”64级循环置换“仅仅源于规律性方阵与通行序的比对而产生,其规律自己不知,也从无阐述。
第四步:将这若干方阵,用与通行序比对产生的几个确定的”64级循环置换“进行置换或映射,分别导出通行序。
第五步:构建一个能够直观看出非覆即变规律的64卦方阵,在方阵中形成若干与通行序部分卦联相同的组合,按通行序号用没有规律的连连法连一连。
第六步:将前四步的方阵与第五步的方阵混搭共论。
第七步:将这些方法用现代数学或学科语言进行科学主义包装。
第八步:将建构过程用易经哲理或术语进行牵强式附会及神圣化。


要之:规律方阵A+(不知道有没有规律)的”64级循环置换“S,所推出之方阵B的规律性的认定,不可靠。


规律序即使能通过”64级循环置换“S,形成通行序,也不等于揭示出了通行序的内在结构规律。
乾坤客 发表于 6 小时前
再说通行序论证中的逻辑自洽性。


循环论证必然在形式上自洽,但这是无价值的自洽。真正的学术建构需要:

前提的独立性
过程的生成性
结论的可证伪性
某先生的卦序建构方法恰是反面案例——其自洽性如同"用字典解释字典",虽内部一致却无实质意义。科学建构应追求开放的自洽系统(如量子力学在希尔伯特空间中的自洽),而非封闭的逻辑循环。






乾坤客 发表于 6 小时前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11-16 17:15 编辑

开放的自洽系统:超越循环论证的认知框架

一、核心定义
开放的自洽系统指同时满足:
  • 内部一致性(自洽):系统内命题无矛盾
  • 外部开放性:能与更广泛的认知体系交互验证
1000.png



二、与循环论证的本质区别
特征
循环论证
开放的自洽系统
前提来源
结论本身
独立公理+观测数据
信息流向
闭环单向
开环双向
验证方式
自我参照
交叉验证
典型实例
"易经正确因其自称正确"
量子力学的自洽实验验证
三、构建开放自洽系统的要件
  • 独立公理体系,例:欧几里得几何五公设
  • 多层次验证结构
    \text{可靠性} = \alpha \cdot \text{数学一致性} + \beta \cdot \text{实验拟合度} $$ 其中$\alpha,\beta$为权重参数
  • 动态反馈机制:科学范式演进模型
    观测异常 → 理论调整 → 新预测 → 再
四、易经研究的开放自洽路径
  • 数学内核建构:群论表示:\text{卦变群} = \langle \text{综卦}, \text{错卦} \rangle \cong D_{4}卦变群=⟨综卦,错卦⟩≅D4​
  • 考古数据约束:甲骨文数字卦的统计验证:

    • |----------|------------|----------|
      | 坤卦 | 000000 | 17% |
      | 乾卦 | 111111 | 9% |
  • | 出土卦例 | 二进制表示 | 出现频率 |
  • 跨学科接口:分形维度计算:

    def hausdorff_dimension(卦序):    return log(卦变路径长度)/log(尺度参数)
五、典型开放系统案例
  • 物理学标准模型:自洽性:规范场论的数学一致性;开放性:不断通过LHC实验修正。
  • 生物进化论:自洽性:遗传算法模拟;开放性:化石基因组学证据

六、实现步骤
  • 建立独立公理:例:《周易》非覆即变原理的集合论表达
  • 设计验证协议

    卦序生成算法

    算法.png
  • 设置容错机制:引入模糊逻辑处理传世文本歧义:IF 考古证据可信度 > 0.7 THEN 优先采纳。

七、学术价值
  • 知识增长性:可导出未知推论(如预测失传卦序)
  • 文化解释力:定量分析卦序演变规律
  • 学科交叉性:提供数理人文学科范式

这种框架下,卦序研究将脱离自我参照的困境,成为真正具有解释力的认知体系。其自洽性源于数学严密性,开放性体现在多学科验证,既保持传统智慧精髓,又符合现代学术规范。






乾坤客 发表于 2 小时前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11-16 17:10 编辑

某先生建构方法存在循环论证的核心论据
一、方法*论层面的根本缺陷
1.输入输出的隐蔽闭环
关键矛盾:声称从"规律方阵→通行序→规律方阵"是逆向工程,实则构成隐性循环。
数学表达:

某先生方法(方阵):
    通行序 = 事先已知的通行序  # 隐性前提
    置换规则 = 通过比对(方阵, 通行序)生成  # 关键依赖
    用置换规则"导出"通行序  # 伪生成过程
该过程实质是:通行序 → 置换规则 → 通行序

2.与真正逆向工程的对比
| 维度         | 科学逆向工程                 | 某先生方法 |
|--------------|--------------------------       |--------------------------|
| 初始数据 | 结果数据+独立理论          | 结果数据+结果数据本身 |
| 验证方式 | 独立实验验证中间步骤      | 用结果数据验证中间步骤 |
| 可证伪性 | 存在错误可能性                | 必然自洽(因前提即结论) |

二、具体步骤的循环性分析
1.第二步方阵筛选的隐含前提
逻辑漏洞:
声称"无数可能的方阵"中筛选,但筛选标准实为:
选取条件.png

这使得所有"规律方阵"本质上都是通行序的变体
2.第三步置换路径的生成悖论
数学本质:
所谓"64级循环置换"实质是寻找满足:
S.png
但置换群S_{64}S 64的阶数为$64! \approx 1.27\times10^{89}$,若无独立于通行序的约束条件,解空间为无限大。
3.第五步连连法的实质
操作真相:
"没有规律的连连法"实则是将通行序片段强行匹配到方阵中,相当于
for 方阵中的卦 in random_order:
    if 卦 in 通行序片段:
        保留该连接
    else:
        丢弃
三、循环性的形式逻辑证明
构建命题:
P:存在独立于通行序的方阵生成规则
Q:方阵生成或选择依赖通行序知识
某先生方法实际执行:
需要P为真才能避免循环
但所有方阵验证都隐含Q
所以,生成或选 择方法实质承认Q。
这构成典型的"窃取论点"(begging the question)谬误。

四、与有效逆向工程的对比案例
步骤                             考古学碳14测年法                                某先生卦序建构法
1. 初始数据        出土文物+物理衰变规律                        通行序+通行序衍生的方阵
2. 中间过程        独立测量C14半衰期                                用通行序校准置换规则
3. 结果验证        与地层学等独立方法交叉验证                仅与通行序自身比对

五、数学结构的不可压缩性证明
假设某先生方法无循环,则应存在:
Kolmogorov复杂度(建构规则)≪K复杂度(通行序)

但实际上:

其"规律方阵"需要存储全部64卦位置信息
置换规则需存储64!量级的信息
所以, 实际K复杂度与直接记录通行序相当
这表明该方法没有真正的信息压缩,只是对已有数据的重组。

某先生方法本质上是通过隐蔽地"预载"通行序知识来制造自洽假象,其"逆向工程"声明不能成立。真正的非循环建构应像分子遗传学那样,从DNA碱基规则推演蛋白质结构,而非用已知蛋白质结构反定义碱基规则。

六、循环论证与自洽性的关系解析
循环论证的本质决定了其必然具有形式上的自洽性,但这种自洽是空洞的。以下是关键分析:
(一)循环论证的自洽性机制
1.逻辑结构特征
循环论证的基本形式为:
"因为A,所以A" 或 "A成立是由于A本身"
这种结构在形式上永远自洽,因为前提和结论实质是同一命题。

2.自洽的必然性证明
用命题逻辑表示:P → P
该永真式(tautology)在所有情况下都为真,与事实无关。
3.典型案例
宗教论证:"圣经绝对正确,因为圣经说它正确。"
卦序建构:"通行序合理,因为它能生成通行序。"
(二)循环论证自洽性的局限性
维度                       循环论证的自洽性                      有效论证的自洽性
基础                             同义反复                             独立前提支撑
信息量                    零(无新信息)                          正向增加
验证性                      不可证伪                                       可被证伪

价值                              无认知意义                              具有解释力

(三)循环论证与科学自洽的本质区别
1.科学自洽的要求
真正有意义的自洽需满足:
前提独立性:前提不依赖结论
可推出多样性:能从前提得到非平凡的推论

可扩展性:能与其他系统兼容
2.循环论证的伪自洽
其"自洽"仅来自逻辑短路:
伪装.png

(四)卦序建构中的典型误用
某先生方法的问题在于:隐蔽的循环
表面流程:方阵 → 置换 → 通行序
实际流程:通行序 → 方阵筛选 → 通行序
虚假的生产性
看似通过复杂步骤"生成"结果,实则所有中间步骤都已被结果约束:
伪代码揭示本质
def generate_order():
    通行序 = 已知数据  # 隐蔽输入
    方阵 = [m for m in 所有可能方阵 if 能生成通行序(m)]  # 隐性筛选
    return 通行序  # 假性输出
(五)哲学视角的辨析
1.塔斯基真理论
循环论证符合T型等值式:
"『雪是白的』是真的,当且仅当雪是白的"
但这种同义反复不能增加知识。

2.哥德尔不完备定理
循环论证类似于数学系统中的自指命题,其"自洽"源于封闭性,而非解释力。
结论
循环论证必然在形式上自洽,但这是无价值的自洽。真正的学术建构需要:

前提的独立性
过程的生成性

结论的可证伪性


选取条件.png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