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青竹大哥 于 2011-11-11 21:07 编辑
.
昨夜是入冬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
我原本是记不起农历日期的,所以并不知道昨天是农历的十月十五日,只是码字之余不经意间瞥了一眼透窗而入略显寒冷的月光,这才起了望一眼明月的念头。因为看到如盘的圆月,这才下意识查了一下农历。
既是月圆之夜,我索性离开电脑,走出居室,去户外赏赏这没多少人留意的冬月。
户外没有了两个月前万众举头相望的情景,甚至我独自一人仰望冬月的行径,也没有一个路人予以关注。宽大的草坪上,只有我一人呆呆地望着似乎也有些儿呆气的圆月。
同样是一轮圆月,为什么时令不同遭遇就有那么大的差距呢?
月亮是最容易激发人的诗兴的,可此时的我却有些儿无动于衷,非但没有对月吟诗的雅趣,甚至连回味一下前人咏月的诗句的兴致也无,这大约是没有气氛的缘故吧。
望着这轮孤寂的古月,我其实也不是完全无动于衷,因为这时的我,接二连三地想起了那些与月字相关的古老文字——甲骨文或者金文来。
首先冒出的自然是月字。 ,一个弯弯的月牙儿,这就是任何文盲都应该可以认得的甲骨文月字。然而,就这么一个形象、优美、简练而富有诗意的月字,经过多次整形之后却成了今天这个没有老师教,谁也不会认识的月字。
紧接着想起的是甲骨文的恒字。 ,月牙儿上下加两个横杠就可以表示长久、固定、不变的意思的甲骨文恒字,我已记不起有多少次为之拍案叫绝!上下两横用来表示界限,中间的月牙儿用来表示月相变化,由月相的变化是稳定的,这就让人联想到了固定、不变的意思,由月相变化的周期为二十九天半,这又让人联想到长久的意思,这是多么富有智慧的创意啊!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充满智慧的创意,却同样让后人糟蹋得不成样子。“恆”或“恒”,凭字形还有谁能看出长久、固定、不变的意思呢?
这样的整形,真的是令人莫名其妙!
由莫名其妙这个成语,我忽然又想到了甲骨文的名字。 ,一个月牙儿加一个口字,月者,相也,口者,述也。用口把事物变化的相描述出来,“形态”、“形容”的意思呼之欲出,这样的创意,直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然而,如此神奇、绝妙的创意还是被后人给活生生糟蹋了!糟蹋的结果是,如今的名这个字,留在人们脑子里的就只有“称谓(名字)”、“命名”这两个义涵了。因为这个原因,《老子》里的一干“名”字,也被后人解释得一塌糊涂!
常听人说甲骨文幼稚、不成熟,难道繁化、异变才叫成熟吗?
由此我又想到了人的所谓成熟。一个人,只要你还没脱去童真,那么,不管你的年龄有多大,人们依然会说你不成熟。而如果你的心思变得异常复杂,复杂到他人无法琢磨,那就“恭喜”你,因为你成熟了。
“抟气至柔,能婴儿乎?”“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孩。”有人很是不解,《老子》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吁大家回归婴儿状态?因为他们不知道,一尘不染的婴儿所表现出来的,才是人的本真,而本真才是最纯朴、最可贵、最无敌的。
简单、朴素,被孩童丢失了不少,成熟的人们则几乎丢失得一干二净。个人如此,整个人类何尝又不是如此?
告别了简朴,换来了复杂;丢失了童真,得到了贪、嗔、痴。这一得一失之间,我们该作何选择呢?
佛用手指月,有的人看的是佛手,更多的人所看的却是那满天的繁星。
不管是冬月还是春月、秋月、夏月,也不管是今月还是古月,我只爱你的皎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