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金花一族 于 2012-2-17 23:46 编辑
按语: 以下讨论隐去了每个人的QQ号码,同时把每个人零散的话语集中在一起来便于阅读。 这个讨论的特点在于,认识到生物界的演化和人类的演化为“同时进行”,但又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的历史发展的规律在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很显然,这依然是用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些成果作为论据,用以证明“最根本的规律是这个,就是我发现的自然规律”的“用从本体论中分离出来的认识论结论来替代本体论”的思维产物。这种思维方式根深蒂固到了现实中许多博士、教授级别的人物依然在他们的言论中经常性的予以运用。 我们说:“坚持用本体论理解和说明认识论成果,进而构成认识论与本体论在历史中相互统一的马克思主义作风” 和 “坚持用认识论理解和说明认识论,进而构成认识论与本体论相互脱离的一般思维作风、中外人们受形而上学思维形式禁锢太深的思维方法的表现作风”有着在对事物认识上质的差异”。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自然历史规律和社会历史规律之间是辩证的关系,然而人们用自然科学成果来反映这个规律的时候, 基于认识论中的片面思维, 就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概念强加在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的本体论层面去了。而得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结论的论据,是结合了一定哲学思维的“把隐含着线性的进化论恢复为迁变论或演化论”。
即论据为:“历史的发展是线性的历史, 同时又有突变、分散、异化等多种形式的自然以及人类总体历史进展”这种极其荒谬的哲学化本体论思考。这种荒谬的认识源自于“能否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本体论理解和说明认识论成果”。下面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
江山-全球化 22:53:31
生物界的发展为什么是从低级到高级?为什么是从简单到复杂? 期间的动力是什么哦
呵呵,在想社会的规律,到底动力在哪里哦
红小兵-庸奸商23:41:34
生物界的发展为什么是从低级到高级?为什么是从简单到复杂?
——这种问法需要商榷。生物界的发展并没有什么从简单到复杂,只有演化的适应性。最原始的蓝藻至今已有约20亿年,依然存在。复杂的生命体如大型的爬行类动物恐龙,在一亿六千万年前完全灭绝。不能说现在在世界上还存在的生命就一定比此前的更复杂。 江山的问法,还是陷在“进化论”的厩窠中。但“进化论”本身,就是个伪译的名词。达尔文的理论是“演化论”,核心是“适者生存”。
江山-全球化 23:54:56
呵呵,不过生物的确是越来越复杂,高等动物只是在生物发展的后来才出现的哦
潜龙-西马23:56:01
如果判断高等?
红小兵-庸奸商 23:56:29
这只是我们人类的人为分类而已。实际上,现存世界上的所有生物,与人类同处演化的最高端。由于环境的改变,才有相应的器官、系统的变化,与高等、低等无关。
江山-全球化23:56:33
脊椎动物比非脊椎动物就高等吧 ,内部系统也复杂的多
红小兵-庸奸商23:58:29
举例而言,在大西洋深处的海沟,由于地幔的运动,地热高达摄氏200多度以上,人类无法在这种环境下生存,而一些细菌及极少数深海鱼类却可以。这种环境下,是细菌、鱼类高等,还是人类高等?
日期:2012-2-16
红小兵-庸奸商 0:00:16
再比如,在空气极为稀薄的高原地区,一些苔藓植物可以生存,而高等种子植物却无法生存,你说哪个更高等?
江山-全球化0:00:52
但是从动物学的划分上,哺乳动物就比鱼类似乎结构智商要更高些,猴子的自我感知能力也更强。
红小兵-庸奸商 0:01:46
何以定义智商?是对食物摄取的难易程度,还是对外部环境的应变能力?
江山-全球化 0:01:57
如果说所有的动物都来自于海洋的话,那么为什么后来有有了这样简单和复杂的变化呢?呵呵,不说这些主观的判断了,就说结构的复杂吧。
红小兵-庸奸商0:03:26
地质年代,海洋与陆地的面积你进我退,一部分原来适应浅海的动物因海洋的退缩被留在陆地上,新环境下,只能去适应,由此演化出相适应的组织、器官。
江山-全球化0:03:35
早期的动物的确结构等是比较简单的,后来出现的则要复杂的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江山-全球化 0:05:04
那将来地质变化了,还会把已经形成的复杂器官再演变回去吗?呵呵
红小兵-庸奸商 0:05:40
这些复杂的结构都有用吗?按照“进化论”的逻辑,细菌、蓝藻应该被淘汰,因为它们太简单了。但实际上,它们存留了几十亿年。而后世因环境适应而衍生出来的复杂结构,往往因环境的再度变迁成为累赘,反倒导致物种的灭亡。
红小兵-庸奸商0:08:21
江山,你说的没有错。有些复杂结构是会退化的,比如深海鱼类,尤其是附着在海床上的鱼类,比如鲽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比目鱼,其双眼就是“退化”(实质是适应)所致,从分置身体两侧有更开阔的视野,适应为偏置一侧以更好地看清海床之外的环境。
我不是体用不二 0:08:35
初等与高等,简单与复杂可以用个体与群体的组织化程度和协调程度来衡量,因此是可以说是有初等与高等,简单与复杂的
红小兵-庸奸商 0:09:46
再比如人类的盲肠,本是植食性的消化器官,人类的食物来源多元化之后,盲肠的功能就用不上了,成为人体的多余器官。
我不是体用不二 0:10:07
但现代间的质疑是有道理的,是应有的质疑,为了理论上的彻底,必须提出这种质疑。
红小兵-庸奸商 0:12:05
不二老师,我所说的这些,在海外已经是主流的认识,即生物物种是变迁的,以适应性最佳的物种为演化的最高点。但在天朝国内,因为受限于伪译的“(线性)进化论”,让国人总觉得不能理解。
我不是体用不二0:13:28
回答这种质疑仅用事实来说明是不够的
红小兵-庸奸商 0:15:02
呵呵~达尔文的演化论是归纳法获得的,质疑该理论恰恰是需要用事实的个例来破解其归纳。
我不是体用不二 0:17:48
你提出的事实个例都可以通过对理论的适当修正来破解
红小兵-庸奸商0:21:01
再如,基因组研究表明,人类与酵母菌在系列上有92%的相同,与马有95%的相同,与灵长目的表兄弟们有98%的相同,而且对应具有生理功能活性的基因组仅有不足20%,其余80%的基因组都是“垃圾”系列。这个事实说明,所谓的低等与高等的说法,是林奈时代“人为万物之灵”狭隘立场的表现。
我不是体用不二 0:21:48
比如我说用个体和群体的组织化程度和协调程度来定义初等与高等,简单与复杂,你就很难再用个例来质疑了.
红小兵-庸奸商0:22:55
以上数字是读大学时学习《分子生物学》时接触到的,年代久远,或许记忆有误,不妨问问度娘。
我不是体用不二 0:23:13
那你的质疑还有效吗?我看你很难坚持,但我认为你的质疑仍然有效
红小兵-庸奸商 0:23:57
不二老师,你如果以低等的珊瑚虫为对象来考察你的组织化观点,可能就进退两难了。
我不是体用不二0:25:39
不光是组织化,还有协调程度,一共两个指标
红小兵-庸奸商 0:27:07
低等的珊瑚虫具有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原始的神经系统,但这套系统在保证珊瑚虫捕食与接受外界刺激时效率非常高,而且更有趣的是,单个珊瑚虫很难以生存,是以群体的形式栖息。单个珊瑚虫的神经系统只对自身有效,与其他个体之间没有协同,但不妨碍珊瑚虫群体的趋向性行动。
红小兵-庸奸商 0:27:44
这里,你所谓的组织化与协调性,都陷于不能自圆其说的境地了。
我不是体用不二0:28:19
更精细点也许可以说是组织化和协调性的主动性程度
红小兵-庸奸商 0:29:53
最为关键的是,从脑海里,把隐含着“线性”的“进化”论,恢复到本原的“迁变论”或“演化论”,江山的那些问题,自然就消失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