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6-7-15 10: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文章可做一些补充。据维*基*百*科“天人合一”条(https://zh.wikipedia.org/wiki/%E ... A%E5%90%88%E4%B8%80):
“《黄帝内经》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刺节真邪》),“人与天地相参也”(《灵枢·岁露》、《灵枢·经水》),“与天地如一”(《素问·脉要精微论》)”
因此,在儒(董仲舒等)、道(庄子)、釋(佛经)之外、可增加医家。
质文刚柔所引王船山的一段有点费解,王可能是在阐述《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卷四十五》(http://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209832):
“疑独注:古之论至乐者,岂钟鼓、管弦、度数之末而已哉?其理盖极于天地之表,其情盖流于阴阳之妙,无形可视,无声可听,《礼》所谓乐居太始,老子谓大音希声者也。始奏以人,未离乎人也。次奏以阴阳者,天也。终则至于神,生死不可测,故调以自然之命。人道故行之以礼义,天道故烛之以日月。无怠者,神也,神则役阴阳,统日月,兼礼义,《易》所谓阴阳不测者是矣。”这大概是在讲,低层次的音乐演奏由人做出,稍高层次的“音乐”(已不是字面意义的音乐)是由阴阳即上天的昼夜变化“演奏”出,最高层次则由神“演奏”。但即便如此,质文刚柔所引一段要与这里讨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联系起来还需要多多解释才容易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