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9-14 12:40 编辑
) F5 N3 V5 |! j! R: o8 n* B4 q, L ^ g& g+ @/ E3 ]* }
清代宫廷玻璃器
3 c! b& ^- k4 e" @8 P! {来源:北京故宫
2 o+ H2 N; z7 W1 Z) @, w- O8 O0 J: z% g5 ?) n) D# Q$ B- k6 R
2006年3月起,一个包含约100件(套)的清代宫廷玻璃器展览在北京故宫展出。主要展出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玻璃器,其中乾隆时期占80%。这是故宫博物院建院80年来,玻璃器首次大规模与观众见面。中国古代玻璃制造工艺始於西周时期,至清代发展到顶峰。北京故宫藏有古代玻璃器4000余件,从战国到明清几乎不间断,绝大部分为传世品,其中清代约占90%。清代玻璃器又分宫廷制造与民间制造两大系列,宫廷玻璃器又占其中四分之三。相比较而言,国内其他博物馆的玻璃器收藏都较少,难成系列,特别是清代宫廷玻璃器,与故宫的收藏无法相比。* {# D4 r4 G. X' B6 ]" y6 R4 O
玻璃,古代称琉璃,近世又称料。它在化学上为硅酸盐成分,主要以石英石、长石、石灰石为原料,烧炼熔融后,经冷却固化形成非结晶体,经过造型和装饰工艺,就成为各种玻璃器物。
1 d3 |/ f, R$ n4 [( I3 T/ m+ n 中国玻璃的起源,依考古发现应在西周(尚有争议),但其后发展一直很缓慢。自春秋至汉代为中国玻璃制造的早期阶段,当时已能炼制七种颜色的玻璃,制作工艺有模制、堆贴、镶嵌等。从出土的器物看,有礼器、佩饰、明器等,均是小件器物。从南北朝至明代,玻璃制造技艺有所发展,主要是吹制技术盛行,从而能够制造瓶、罐、杯等容器。至清代,玻璃制造业有较大发展,最大的产地为山东的颜神镇,其次有苏州、广州等。技术发展最快的是清宫玻璃厂,它是奉清圣祖玄烨的旨意,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成立,一直生产到清朝末年。其中康雍乾三朝制造最盛。当时征调颜神镇技艺高超者入玻璃厂效力,又请欧洲技师指导,中西技术汇合,炼出了高质量的玻璃。在装饰技法上也有很大发展,如套玻璃、搅胎、刻花、戗金、彩绘等等。所造器物品种多达碗、盘、炉、瓶、烛台、笔筒、烟壶等几十种。此时的玻璃器形制多样,规矩典雅,颜色纯正优美,装饰内容丰富,在工艺上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 b: g7 W( e# _# b6 e. T 代表清代玻璃制作工艺水平的是宫廷造玻璃,即造办处玻璃厂按照皇帝的谕旨为皇家制作的各种玻璃器皿。有清一代从康熙到宣统时期,内务府官办作坊——造办处玻璃厂从未停止玻璃的制造与生产。+ H& ?0 `, m5 p) d; l9 T4 r
# E8 a; @9 I# f( }- e( z
7 t9 C1 a F3 K9 |
: Q) d M' r+ U
4 [4 K3 y% p% @$ E/ _
9 i* X& `9 ]* A* q( X1 ^ m" K
& I: ^- e# R% ~2 Q2 _5 x4 d; c
# l& T: q+ }; L$ J1 i: C m7 |3 e
- X! g; O7 ]- B& T* P
3 C4 e% Y8 V! D$ H$ L1 y4 Q
8 f* d) S) D: F0 n
! ]" @9 p( c( x! |% Q3 S
0 c, p9 x4 S9 f/ d R0 ?7 v( ~0 Z* i
& ? q7 l4 `8 |0 ]8 |
+ K0 z# V5 k0 ^& H
1 O. G8 O9 E0 B6 _8 d, d8 f
^% X' Y* b# v; h
3 n: \1 ]' O- u
' R+ b0 l9 d$ S: @' I
/ j2 p6 \2 j2 i& X/ c" h' b9 r! u
D8 [$ K' v; d
& m, T- a: c# [0 C8 z, B
# u) `& |) g$ z3 f6 d r1 H/ _' k& c
( N3 C5 o1 i9 M6 t+ F& @& `% t+ x
% @) P8 p) D* e+ N
, B0 m6 m0 t$ U A0 @( Y8 F
' P5 i' V3 V( J Q& l: P' Q" A
: l# j% x; o5 m3 J" C; M \
* O+ H5 f. i N; P/ o+ t
1 ^6 M" k7 ~, E1 L. Y0 V, Q
f! i: S* i* m
, c. A' Z4 b c! |& k9 k
. @3 x7 ~7 Y+ Q7 c1 } s1 ?5 j
/ Y7 @0 `& J0 n; L- m' k: Q# A
; g8 d% M! Y, U G/ s% Z
& D% c E; m9 \6 U3 Z, r3 f
% D+ F& k! a& t) H/ U# a8 e
6 B! k) e7 A6 Q8 z1 N( V
# j1 p! l6 ]- G
0 ~2 h- \# p! x
9 h8 D0 H6 |" D4 l( M9 b* O
9 b4 _3 F7 _/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