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8-1-8 09:57 编辑
- w/ C, V% C& n) t/ l' t6 B
4 P4 y3 j" R' o8 M/ C1 |! G' S; F翠玉白菜3 l3 S" Z$ L# Y0 g+ I0 F2 B5 ] q& g2 @
来源:清代文物5 |2 [" Q! _7 ~0 F& E
; Q! D) e: F4 K
“翡翠”一词,原来是两只鸟的名字。赤色羽毛的鸟,被称为“翡”,绿色羽毛的鸟则被称为“翠”。后来,人们便将拥有同样颜色的美玉称为“翡翠”了。翠色讲究的是浓、阳、正、俏、均,以白色与绿色较为常见,其中又以绿色为佳,尤其是以鲜亮浓艳的翠绿色最为珍贵。! u$ J' J/ }" P/ K( o% x
如今珍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翠玉白菜,就是一块难得的翡翠极品。它被陈列于台北故宫三楼展厅的入口处,每天都会有许多外来游客争相驻足观看。
" X) R) z; L) ` 翠玉白菜长为18.7厘米,宽为9.1厘米,高为5.07厘米。它是由一块半白半绿的翠玉雕琢而成的翡翠珍品,并且有一个让人感到十分亲切的名字——白菜。在绿意最浓之处,还有两只停留在菜叶上嬉戏玩耍的鸣虫——它们就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与蝗虫。
. | h, P5 q( q 翠玉白菜为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为百分之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亲切的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十分熟悉而亲近,别忘了看看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此件作品原置于北京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1871-1908)妃子瑾妃(1873-1924)的寝宫。
6 f g2 s% D# R e% O9 b
/ X& a: i( t& z- _6 Y+ \9 }
$ c% N" J3 Z$ T f$ f y' k
! F' }' ^% J) S9 ?) J9 T
4 n0 I) W# L* ^* F
中文名:翠玉白菜( S9 c! {) _2 b% q
类别:玉雕5 B2 u5 R# Z6 }& g
年代:清代; [5 T2 x+ M; \4 ~
文物原属:清宫旧藏3 @" s* X ?. X. h G; U2 s
文物现状: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 Y! ~# H' R. G. B) C
3 s, R; Q0 q, g8 A' J3 y3 Y 历史寓意
/ g- \: [3 Q, z; b! ~5 b4 m* B6 G/ L 长:18.7厘米 宽:9.1厘米 厚:5.0厘米 。
* Y$ S) Y* X. G# S- x 这件与真实白菜相似度几乎为百分之百的作品,是由翠玉所琢碾而成,亲切的题材、洁白的菜身与翠绿的叶子,都让人感觉十分熟悉而亲近,别忘了看看菜叶上停留的两只昆虫,它们可是寓意多子多孙的螽斯和蝗虫。# { P) N- Q8 X' l1 c
此件作品原置于紫禁城的永和宫,永和宫为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寝宫,因此有人推测此器为瑾妃的嫁妆象征其清白,并企求多子多孙。
, H( L% R0 m6 X% Q9 n 虽说翠玉这个材质与白菜造型始风行于清中晚期,白菜与草虫的题材在元到明初的职业草虫画中,屡见不鲜,一直是受民间欢迎的吉祥题材。除此之外,包心叶类的蔬菜也曾被唐代的诗人杜甫用来作为政治环境恶劣、怀才不遇的隐喻,在文人画的传统中,亦被引用来作为绘画的主题,以表述类似的心情,暗谏为政者的昏庸。
1 C' V! ~% V [' w8 H& v 不过相信无论是此位宫廷作坊中的工匠,或是制作翠玉白菜的玉匠,都只是发挥创意、巧艺,为顺应赞助者喜好而创作,并且由于并未留下相关的资料记载,也留给观者更多想像的空间。6 m W# V- \9 L3 e
) f4 {- k$ _. d3 r8 z+ d& Y* e 外形特点
8 K- `) K3 E3 f6 s 白菜。而蝗虫与螽斯的每一根触角都清晰可见,每一处都张显其制作者的精湛技艺。
0 l1 {. _, B; ?- g 此件翠玉白菜原是永和宫的陈设器,永和宫为清末瑾妃所居之宫殿,据说翠玉白菜即为其随嫁的嫁妆。白菜寓意清白;象征新嫁娘的纯洁,昆虫则象征多产;祈愿新妇能子孙众多。自然色泽、人为形制、象征意念,三者搭配和谐,遂成就出一件不可多得的珍品。玉,在中国是非常珍贵的质材,琢磨玉料成为器物则相当的费工、费时,如何节料、省工遂成为玉器设计过程中,空间思考的准则之一,而“量材就质”便是此思考方向下产生的艺术特质。所谓“量材就质”,简而言之,就是顺应玉料自然天成的外形或色泽设计玉器形制,是一种在外设条件的限制下发挥创造力的创作方式。协调天然与人为,则是此一创作方式最重要的理念。 N' T; ]" w, ? U0 V9 V* |
. V- r9 V( q2 M; i( h& N 原料
7 R2 A$ P" ]/ \3 X/ i 翠玉白菜的原料来自缅甸,它的翠色晶润淡雅,通透无暇。自古以来,人们鉴赏翡翠首先要看它的“种”。“种”多指翠玉的颜色和通透程度,有“玻璃种”、“水种”、“蛋清种”、“金丝种”、“芙蓉种”和“紫罗兰种”等。其中,透明度高,水分充足,颜色纯正的翡翠被称为老坑玻璃种。9 G. K# Y2 C4 C
J3 I/ H2 N1 H/ _' Y5 P
损毁风波. f1 {% s; `- H3 M. `) s4 @# N7 D
台北“故宫”文物65万件,知名度最高的是“翠玉白菜”。台湾曾传出消息,说台北“故宫”的这个镇“宫”之宝遭到毁损。
a, m1 K0 L1 C 无独有偶,又有消息说,台北“故宫”的珍贵文献《满文原档》中的“女尸图”也不见了。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台北“故宫博物院”也成为众矢之的。 翠玉白菜据说是清光绪皇帝妃子瑾妃的嫁妆,原来摆放在瑾妃所居住的北京故宫的永和宫。翠玉白菜由一块一半灰白、一半翠绿的玉石雕刻而成,工匠把绿色的部位雕成菜叶,灰白的部位雕成菜帮,菜叶上头还有两只小虫,一只是蚱蜢,一只是蝈蝈。这棵白菜与真白菜一样大小,滋润新鲜,许多人到台北“故宫”,第一个要看的就是这棵“菜”。
9 Z0 Y6 V8 E) {( L9 X 台湾媒体报道说,这棵“菜”由于保管不善,遭到损坏,具体说来,就是菜叶上蝈蝈的一根长须断了一小截。媒体报道说,翠玉白菜受损很可能发生在它被弄到高雄展出期间。不过台北故宫方面说,故宫一九九二年发现翠玉白菜损毁后,即向北京故宫查证有无更早的档案照片,但北京故宫并没有,因此缺损年代无可考,档案照只能证明至少在一九六六年时就已毁坏,对外界质疑是二零零三年出展至高雄时毁坏,根本是无稽之谈。最有可能损坏点是在一九四八年搬运来台的过程中发生。一九四八年翠玉白菜随国军撤退来台前,就经过多次搬运;一九九二年一月,该院器物处人员巡视文物时,意外发现其螽斯左须断裂,经查一九六六年故宫出版周刊与一九七二年出版的月历照等陈年照,当时就已出现毁损,“断须处须从上往下观看,较易看出。”' ]' }4 o4 \5 I& |& U: q, f
8 H( O; N" x( g3 ~7 M9 i s
' T1 ?0 T0 r, ]( y2 S'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