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54|回复: 0

战国凤鸟衔环座形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8-17 20: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战国凤鸟衔环座形器
3 D' X# k1 y* e6 K6 X0 h) n来源:文物考古
: z% P3 m' h& i( q+ W
+ Q  x0 I0 J; b8 e: o1 f; y  陕西省凤翔县博物馆收藏有一件战国时代的战国凤鸟衔环座形器,或称凤鸟衔环铜熏炉,造型独特,纹饰生动,工艺精巧,珍奇罕见,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3 K1 S+ J. b" Y3 G5 n# N
  1995年5月的一天,凤翔县城刚刚下过一场大雨,石家营乡豆腐村一小学生在上学途中,路过雍城姚家岗宫殿建筑遗址附近时,偶然发现路边的土坡被雨水冲刷后,有一件暴露在外的金属器物。放学后,这个小学生就用手将那件金属器物刨了出来,原来是一件球形的青铜器。在这件器物不到一尺的地方,他又刨到了一个铜质的器物底座,当时这个小学生还不知道这两件器物是铜熏炉的两个组成部分,以为自己挖了两件宝贝,高兴地跑回家,把这两件铜器抱回家后交给了妈妈。后来母子二人将文物交给县博物馆,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文物专家进行除锈修复,这两件器物,原来是一件精美的铜熏炉,专家命名为凤鸟衔环铜熏炉。
5 s" {2 P( \, g  这件凤鸟衔环铜熏炉制作精美,器身通体为镂空花纹,高35.5厘米,重4千克,由覆斗形底座,空心斜角方柱和带衔环凤鸟的椭球形炉体三部分组成。覆斗形底座纹饰为一次铸成的镂空高浮雕图案,四个正立面纹饰相同,构图可分上下两层,每面有三只虎纹,上层一只正立,两只同向倒立,上层虎纹两侧各有一持盾俯视的小人。其外侧为夔凤纹,下层两只虎纹中间夹一正视持盾的小人。外侧铸有纵向爬行的小兽,虎纹圆目突出,目中部凹下,浮雕突出,生动活泼。夔凤纹突出圆目,目中部凹下,翅羽上振,似欲飞之状。三个小人形体矮小,面目清楚。与正立相接的四个坡面纹饰也相同,并与正立面纹饰大部分一致,但无夔凤纹与小兽,其余部分完全吻合。底座顶部的正方形平台中间为粘合在上面的立柱,由平台中心向四边中点将平台分成四个小正方形,每个正方形中都有一个镂空浮雕夔凤纹,底座边长18.5厘米,高9.8厘米。
" O! i: Z$ N6 _' g; d/ x( ~  炉体成球形,顶部有一展翅欲飞的凤鸟立于上,凤鸟高冠长颈,双目突出,双翅展开,作飞行状,口衔一圆环。凤鸟与炉体通过一个空心圆柱铸为一体,凤鸟与空心圆柱上勾勒有收缩的凤足,体现其处于飞行状态。凤鸟背部铸有一0.7厘米圆孔与炉腔相通。炉体分内外两层,腹部有四个两两相对的岐角衔兽首,外层从炉体中腰,由水平方向又分上下两半。均由直径0.3厘米的钢丝弯成S型,相互缠绕编织而成,似为蟠虺。钢丝上下两端分别焊接于两个半球的上下连沿。下半球底部留有7厘米的圆洞,上边沿为四个岐角兽首。炉体内层为椭圆形炉壁,下部向外凸出一直径6.9厘米的圆形平底,刚好置于外层底部的圆洞中,底中央有一直径0.7厘米的圆孔与炉腔相通。9 I& l& d1 v4 ^' \
  炉体与底座由一底部为覆斗形的斜角空心方柱相连接,取意天圆地方。整个器物利用了浇铸、编织、铆锻、镂空等多种工艺,采用失蜡法浇铸而成,其工艺的程序,先是用蜡料制成蜡模,再于表面用细泥浆多次浇淋,涂上耐火材料,制成铸型,再经烘烤化蜡,使蜡油流出,浇注铜液,即可获得铸件。凤鸟衔环铜熏炉制作工艺非常精巧,就是现代工艺也很难仿制,堪称失蜡法成型工艺的代表作。从1996年起,这件铜熏炉随秦俑等文物先后赴英、法、美、意、日等国展出。! y9 i/ O$ s/ c+ z
qtz0tim1.jpg 7 G8 B/ |) t! I1 T8 ?: V9 W; T0 Z% k

* d, a; d  y# ]- Z. J4 P  K: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