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易学研究] 《周易》学术交流活动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6 01:4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5-7-25 08:25
先生交流的是《道德经》呀!属于世界观,有与无的精义揭示。

怕忘记了,借楼几句随笔。问好楼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6 06:5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先生的交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26 15: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以自然现象的八种现象立意,进而阐释人类社会的现象,从而达到六十四种事物,揭示了世界的存在状态及变化规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15: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以符号组成图象进而寓意人类社会现象,亦既事物,并由此确定事物的定义,从而给出名称、精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3 15: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六十四卦名,表达的意思为人类社会事物分类范畴,具有鲜明的科学内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3 15:4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六十四卦排序又有其内在的本质属性,事物发展进步的规律性,是人类认识世界得出知识结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6 17:4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六十四章(卦),乾、坤为开篇,展示了世界的原始属性,及叙事的逻辑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7 01: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手机上刷到了某主播讲解“班”字,他讲得生动且有趣。他举了“萧萧班马鸣” 这句古诗,说不是指马儿离群的意思,而是诗人寓意两匹马儿分别时情景。我想,如果“班马”引用了典句,那是道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隐衷。------关乎政治抱负与志向有所不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7 07:5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先生的交流。
我想请问一下:《周易》屯卦中有“乘马班如”句,与先生讲的“班马”可有同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8 01: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5-8-7 07:59
感谢先生的交流。
我想请问一下:《周易》屯卦中有“乘马班如”句,与先生讲的“班马”可有同意? ...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回树文先生的话。古诗词句中嵌典化典用典也是常见,这让诗句加深了思考维度。我们可以从字面上参考“班马”一词的解读,但非说同意却有点为难了,哪怕诗人最初化用的是“乘马班如”典句,皆因屯上六是特定位置(瑞玉多是指玉琮礼器)。再来看诗词上句有“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诗人似乎无需再用”班马”一词重复诉说离别。所以,马儿萧萧是和而不同。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8 08:56:46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5-8-8 01:21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感谢先生交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16 00:46:37 | 显示全部楼层

萧萧班马鸣诗句兼用了比兴手法,马鸣声呼应环境。我再聊一下班字吧。玉字那一点应是表示珪璋上面图文的省略符号。古体王字是上干下斧型态,我还认为与继承者的天干时序有关系。后来书写成“三才”之王也说得通。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16 11:3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5-8-16 00:46
萧萧班马鸣诗句兼用了比兴手法,马鸣声呼应环境。我再聊一下班字吧。玉字那一点应是表示珪璋上面图文的省 ...

先生讲的很有见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17 01:29:44 | 显示全部楼层

树文先生过奖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19 08: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屯卦,乘马班如,我的理解是谋划,群体行动有了规矩、纪律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8-19 22: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屯”字,一,地也。屮,象艸木从坤地发生出根芽。也可以说春天植物依时守节破土而出。《说文》从屮貫一。由此不难引申出如树文先生所讲的规矩、纪律、德操等含义。再比如“屯兵”一词就有群体训练的意思。至于“乘马班如” 一句究竟如何详解,那大家就随喜吧。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0 08: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先生交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0 08: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屯卦辞:利建侯,阐释了卦的大义。古代社会发展过程中民众聚集成部落是人类生存须要,但自然部落群体发展并融入社会,就应该归属于朝廷统一管理。侯,喻示为“诸侯”,是地方社会的朝廷命官。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8 16:4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又爻象观之,坤体象征大地。阴爻居阳位,象征大地自然现象的表象。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9 08: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爻辞阐释了大自然现象及变化规律,亦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基础知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30 08: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坤卦初六爻辞:“履霜坚冰至”,以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寓意人类社会现象。初六代表的是广大民众,初次进入社会,接触到的是霜,就要预感到坚冰的到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30 08: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六符号组成的图像,其排列序位数既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初、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 11:5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六符号组成的图显示出物质世界的存在状态,亦表明人类社会的构成结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6 00:06:37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cn.chinadaily.com.cn/a/20 ... 10f07257746392.html 这里有一则关于玉琮的报道。乾隆帝认为物件是"辋头"是基本正确的,也即天子座驾上的饰件。只不过,物件不是单纯用来装饰,而是车辆上的轴承座,镶嵌抱合在车/船的边架上。远古时期,对石器的对心钻孔加工是极其艰难的,可以说是当时先进的技术,能使用此物件的人地位肯定很高。造此物件必须掌握规和矩技术,不掌握是造不出来的。说是礼器也正确,玉琮用作祭祀礼器,也让“规矩“这词成为后世权力法则的代名词。这意味着帝皇也必须遵守规矩,不然就容易翻车翻船了。为什么费那么大的工夫把它镶嵌在车架上呢?如果车轴穿过木架来转动,那孔与轴必然日久磨损,发生间隙增大从而导致颠簸甚至散架。万一雨天路上泥泞又会发生木头膨胀卡住,不得前行。所以,古人很有智慧,选择质地较好玉石来做轴承套,哪怕车轮轴坏了,换一根轴即可继续前行。我想,在两条车架木上凿出玉琮相应对半的形状,然后把玉琮镶嵌在内面,再抱合紧固两条车架木,最后形成一体的车边架。这个方案很完美,也印证了古人的文字解释。晚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8 08: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5-9-6 00:06
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509/02/WS68b65cf4a310f07257746392.html 这里有一则关于玉琮的报道。乾 ...

感谢先生的交流。先生的论述很有见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8 08:1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六符号组成卦图具有深刻而鲜明的哲理,既有时空特征,又有位序特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9 00: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5-9-8 08:11
感谢先生的交流。先生的论述很有见解。

谢谢!问好树文先生!咱们有空再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5-9-10 23:2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文》班字,分瑞玉。周禮以頒爲班。古頒班同部。同时,【釋文】班,本亦作般。還也。還者今之環字。旋也。

在这里,不作頒字解。我们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分瑞玉”与抱合瑞玉是一个事物的两种状态。上下层巨大两根树干以燕尾槽榫和绳索来抱合玉琮,在其中的车轴轮子就不难旋转,王车自然顺畅前行。亦即规矩起到作用。若是上下树干层分离了,玉琮松脱坏了,那肯定困难重重。如图:由图可以不难看出个巨(矩)字来。------巨大树干加短竖绳弦也就臣字。甲骨文臣字貌似“眼”状,也可说是“两规抱圆”。其实,不论哪个社会都有绳规的约束,有破有立才利于文明国度的延续。晚安。

微信图片_20250909183105-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9-20 07:4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5-9-10 23:26
《说文》班字,分瑞玉。周禮以頒爲班。古頒班同部。同时,【釋文】班,本亦作般。還也。還者今之環字。旋也 ...

先生对古文很有研究呀。学国学须要对古文深入了解,方能领会其深刻内涵。希望先生多多交流。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