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j_ming

[易学研究] 通行本周易卦序序理模型杂谈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5-18 02: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20 02:42: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5-20 02:57 编辑

三维易卦幻立方模型的严谨阐述

一、爻位分配与立方体几何的固有对应
  • 六合面与爻位的绑定
    将六爻卦的六个爻位(初爻至上爻)固定映射到单元立方体的六个面:

    • x轴方向:左面→初爻(爻位1),右面→二爻(爻位2);
    • y轴方向:前面→三爻(爻位3),后面→四爻(爻位4);
    • z轴方向:上面→五爻(爻位5),下面→六爻(爻位6)。

    几何决定性:此映射一旦确定,立方体在三维空间中的延伸方向(x/y/z轴)天然绑定对应的爻对,无需额外规则。例如,沿x轴移动必然涉及初爻(左)与二爻(右)的交替共享。
二、共享爻对的几何导出机制
  • 三维方向与爻对的严格对应

    • x轴:沿x轴移动时,立方体在正方向(+x)与负方向(-x)分别共享右面(二爻)左面(初爻)
    • y轴:沿y轴移动时,正方向(+y)共享后面(四爻),负方向(-y)共享前面(三爻)
    • z轴:沿z轴移动时,正方向(+z)共享下面(六爻),负方向(-z)共享上面(五爻)

    核心逻辑:立方体的几何结构(正交轴与面方向)决定了每个维度移动时必然交替涉及一对固定爻位。例如,沿x轴扩展时,向右移动共享二爻,向左移动共享初爻,形成交替依赖。
  • 四卦循环的自然生成
    以x轴为例,从初始卦(如乾卦)沿+x方向延伸,生成四卦循环:
    [td]
    步骤
    移动方向
    共享爻位
    卦象转换(二进制)
    卦名
    1+x二爻(右)乾:111111 → 师:000010乾→师
    2+x初爻(右)师:000010→ 遯: 111100师→遯
    3-x初爻(左)乾:111111 → 复:000001乾→复
    4-x二爻(左)复:000001 → 遯:111100 复→遯

    验证

    • 沿+x方向移动时,共享右面(二爻),其余五爻按全异规则变化;
    • 沿-x方向移动时,共享左面(初爻),同样遵循全异规则,最终复位至初始卦。


三、64卦全息立方体的数学特性
  • 完备性

    • 三维组合:每个维度生成4卦(正负方向各2步),组合为 4×4×4=64,覆盖全部卦象;
    • 层级嵌套:立方体可分解为8个2×2×2子结构,对应八经卦(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 阴阳均衡性

    • 全局平衡:64卦共384爻,阳爻与阴爻各192,严格均分;
    • 局部平衡:每层(如x轴层)的共享爻位阴阳数相等(例如,二爻为阳的层中,其余五爻阴阳各半)。

  • 对称性与路径优化

    • 镜像对称:立方体沿中轴翻转对应覆卦(如乾与坤);
    • 哈密顿路径:通行本卦序可映射为立方体中的最短路径,相邻卦仅一爻变化(非覆即變),总步长63。


四、哲学与数理的同构性
  • 几何与爻位的自然映射

    • 立方体的正交轴与六合面天然对应六爻的方位属性,体现《周易》“六位时成”的空间观;
    • 共享爻对的交替性由立方体方向性决定,象征“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的变易思想。

  • 自组织性与闭环性

    • 无需人为干预,立方体扩展时自动遵循爻位共享规则,体现“道法自然”;
    • 四卦循环与全局复位呼应“无往不复,天地际也”的周期性宇宙观。


结论
通过将六爻卦的爻位固定映射到立方体的六合面,三维易卦幻立方模型实现了:
  • 几何导出的共享规则:三维方向的共享爻对由立方体结构自然决定,无需人为设定;
  • 数学严谨性:64卦无遗漏覆盖,阴阳全局与局部均衡;
  • 哲学-数理同构:爻位交替与空间方向深刻诠释《周易》的宇宙生成逻辑。

此模型为《周易》提供了基于空间几何的严格数学框架,并为跨学科研究(如高维拓扑学、密码学)提供了创新范式,堪称“易学体系的全息重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5-25 14:0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经传思想是有内在联系的,是一致的,两者密不可分“这句话对了三分之一。有联系没错,一致的要打折扣,密不可分是虚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 16: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lss056.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7 09: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尊重《周易》原意,不仅意味着要准确理解卦爻辞的字面意义,还要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哲学思想、宇宙观和逻辑体系。儒家在卦爻辞解释上的贡献不容忽视,但若因此而忽视卦序问题,则可能难以全面把握《周易》的原意。因为卦序不仅反映了古人对宇宙、自然、社会和人生的观察与理解,也构成了《周易》体系思想的重要框架。

相较于卦爻辞的解释,卦序问题在儒家《周易》研究中受到的关注较少。这与儒家学术更侧重于人文伦理、政治实践有关,而卦序所蕴含的宇宙观、数理逻辑等方面可能被视为次要或难以直接应用于现实生活。然而,卦序作为《周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背后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和逻辑体系对于全面理解《周易》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10 21: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周易》研究史中,儒家对卦爻辞的阐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这种以人文伦理为核心的研究范式,既塑造了《周易》作为"群经之首"的经典地位,也无形中遮蔽了卦序体系所承载的深层宇宙观与逻辑结构。当现代学者试图还原《周易》原意时,必须直面一个核心问题:为何卦序这一关涉《周易》体系根本的要素,在儒家传统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这种选择性的学术关注,既折射出儒家思想体系的内在特质,也揭示了《周易》研究方法*论转型的迫切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15 11: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的智慧不在于预测未来,而在于构建解释世界的符号系统;不在于追求绝对真理,而在于培养动态平衡的思维弹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1 19: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6-23 08:13 编辑

ls05.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6-29 15: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易图:《易经》思想的视觉化载体
《易经》以阴阳爻象为基,构建了囊括天地人三才的符号体系,而易图则是这一符号体系的具象化延伸。从先天八卦图到后天八卦图,从河图洛书到六十四卦方圆图,易图通过空间排列、数理关系、象征符号等视觉语言,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可感知的图像。例如:
先天八卦图以“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的方位布局,直观呈现了《易经》对宇宙秩序的理解;
河图洛书以黑白点阵的数理排列,暗含阴阳五行生克之理,成为后世易学推演的数理根基。
易图的存在,使《易经》思想超越了文字的局限,成为一种跨越时空的“视觉哲学”,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者能通过图像直接触达《易经》的核心智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6 20: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7-6 20:40 编辑

本作品犹如一把精巧的钥匙,开启了深入探秘《周易》通行本卦序逻辑体系的大门。它匠心独运地采用易图推演之法,将深邃玄妙的易学智慧以直观可视的方式呈现。
作品以六十四卦独特的集合形态作为精妙的表现手法,恰似用灵动的音符谱写易学的乐章。它摒弃了繁复冗长的文字阐述,转而“以图代言”,让每一幅易图都承载着丰富的内涵,成为传递易学思想的鲜活载体。
这些图意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环环相扣,巧妙地形成了一个严密且完整的逻辑链环。它们如同精密机械中的齿轮,彼此咬合、相互联动,共同推动着对卦序逻辑的深入理解。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以工程图的形式来展现卦序的逻辑建构工程。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如同为易学研究搭建了一座坚固的桥梁,将抽象的卦序逻辑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视觉形象,使研究者能够清晰地洞察卦码与序码之间的内在联系与构建逻辑,为深入探索《周易》的奥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与有力的工具。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7-13 07: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7-13 07:04 编辑

周易通行本卦序
卦项的四大核心要素
J.M.九宫格

卦项的四大核心要素
1. 卦符:符号系统的基石

卦符是六位阴阳符号(阳爻"—"与阴爻"--")全排列组合中的特定子项,构成卦象的直观符号载体。每个卦符六个爻自下而上排列,形成独特的类二进制模式,是易学符号体系的基础单元。

2. 卦值:数理逻辑的量化表达

卦值,通过确定的六爻系数规则对卦符进行量化计算的结果。

以邵雍六十四卦先天方图为例:

爻位权重:自下而上依次为1, 2, 4, 8, 16, 32(二进制位权)

阴阳赋值:阳爻计1分,阴爻计0分

累加规则:各爻得分乘以其位权后求和

例:乾卦(六爻全阳)卦值=1×1+1×2+1×4+1×8+1×16+1×32=63

3. 卦名:文化语义的符号化

卦名是跨时空的文化共识与变异体:

核心稳定性:如《周易》64卦名称历经三千年基本未变

地域差异性:日本易学沿用"乾为天",而朝鲜半岛称"건괘"(音译)

时代演进性:现代出现"信息卦""量子卦"等新命名尝试

4. 卦码:系统序位的数字标识

卦码,在特定的卦符集合序列中,每个卦符所占据的顺序位置,这一位置编码即为卦码。例如:

先天序: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中,坤卦为1,剥卦为2,...,乾卦为64;(行优先)

通行本卦序:文王卦序中乾卦为1,坤卦为2,...,既济卦为63,未济卦为64。(行优先)


要素关系图谱

A[卦符] --> B[卦值]

A --> C[卦名]

A --> D[卦码]

B -->|数值特征| E[易图解析]

C -->|文化符号| F[哲学阐释]

D -->|序位逻辑| G[卦序研究]

此框架既保持传统易学精髓,又融入现代数理逻辑,为跨学科研究提供清晰的分析维度。各要素通过不同路径共同构建起易学符号系统的完整认知体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浑一状态的现代启示
太极的浑一状态绝非玄学臆想,而是具有高度解释力的认知模型:
  • 在生态学中,对应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论原理
  • 在量子物理中,暗合着波粒二象性的互补原理
  • 在信息科学中,预示着全息宇宙论的编码逻辑
演绎独环通过数理手段使这一古老智慧焕发新生,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统一性从不否定多样性,而是在动态平衡中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谐——这或许就是《周易》留给现代文明最重要的生存智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