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25-6-12 22:27 编辑
“理论科学家是孤独的,我们要有战略耐心,要理解他们” 问:怎么看基础理论研究? 答:当我国拥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时候,要重视理论特别是基础理论的研究。基础研究不止5—10年,一般要10年、20年或更长的时间。如果不搞基础研究,就没根。即使叶茂,欣欣向荣,风一吹就会倒的。买国外的产品很贵,因为价格里面就包含他们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所以,中国搞不搞基础研究,也要付钱的,能不能付给自己搞基础研究的人。 问:对基础研究,人们可能一时难以理解,会问研究这个有什么用,能产生什么效益。 答:科学的突破,世界上理解的人本来就少,不理解的人就不要去评价。爱因斯坦发现光线会弯曲,是一百年后再证实的。贵州有个农学家罗登义,上世纪四十年代,他分析研究水果蔬菜营养成分的时候,发现一种维生素含量很高的野果子刺梨。中国那时还在抗战时期,社会教育水平还很低,没几个人懂。后来写了一篇论文,说刺梨是维C之王。经历了近百年,贵州把它做成了一种天然富含维生素的刺梨饮料,维生素饮料中的奢侈品,近百元一瓶,受到追捧,刺梨产业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渠道。人们才真实认识了在抗日烽火时,在一张破桌旁的罗登义。
客案:基础理论研究是困难的,如果想隔过这个阶段,直接进入应用理论研究,从此上天入地搞量子,是最可悲的。为什么呢?基础理论掌握在他人手中,是卡脖子的手段。宏大的建筑蓝图,没有稳固的根基,建得再辉煌,也会怦然倒塌。有人不知是理,脱离基础理论,一味将古老的周易与最前沿的科学理论附会,最后必定是热脸贴个冷屁*股。以前,我们说有人“崇洋美外”,现在不敢再“美外”了,换了手段,搞起了“假科卖赖”的游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