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0|回复: 0

[易学研究] 由大小横图看通行本体系和先天体系的不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7-23 09: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7-23 11:05 编辑

由大小横图看通行本体系和先天体系的不同
J.M.九宫格

大横图是小横图成图技法的直接延续和拓展,两者共同构成了先天易学的核心框架,深刻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对宇宙万物的认知。


大横图与小横图的成图技法存在明确的延续关系:
  • 方法*论一致均采用“加一倍法”逐层推演,体现阴阳对立的辩证思想。
  • 哲学基础相同基于先天易学的宇宙生成论,强调万物从统一到多样的演变。
  • 符号系统扩展大横图在小横图的八卦符号基础上,通过组合和扩展形成六十四卦,构建更复杂的卦象体系。

在深入探究时,需格外留意先天易学与通行本易学之间存在的微妙差异。先天易学体系展现出一种独特而精妙的特质,它与后世发展起来的二进制体系竟有着高度的吻合性,仿佛在历史的长河中遥相呼应。而通行本易学,从本质上来说,它属于一种类二进制概念。具体而言,通行本易学采用六爻分组的方式,将六爻划分为前三爻与后三爻。这两组爻均呈现出向内递进的态势,而且,前三爻与后三爻之间存在着特定的权值关系,即后三爻相对于前三爻的权值为 8 倍。这种独特的数理结构,虽与先天易学有所不同,却也自成体系,蕴含着丰富的哲学与数理内涵。

类二进制“双向内敛、8倍权值”,实为打开通行本奥秘的钥匙。这个体系用看似非常规的权值分布,其构建的自指性结构比先天图更为精妙。

事实上,在长达数千年的易学发展长河中,主流易学始终围绕着《周易》通行本体系展开研究与阐释。这一体系在学术传承与文化传播过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深刻影响着历代学者对易学的认知与解读。

从思想史维度考察,易学数理体系实际存在两种并行的发展路径:其一是以《周易》通行本为代表的显性传承,其权值结构在战国时期已趋成熟;其二是以邵雍先天图为代表的隐性传统,虽迟至北宋方得系统阐释,但其数理内核在《系辞》生成论及早期数字卦中已有雏形。二者共同根植于中国先民对宇宙数序关系的深刻认知,只是因应用场景不同而发展出相异的表现形式——通行本侧重人文诠释,先天图侧重自然模拟。这种'一体二用'的特征,正是易学'弥纶天地之道'的生动体现。

ls15.png

主流易学忽视数理本质的历史成因

  • 学术重心偏移

    • 汉代以降,象数派聚焦占卜应用,义理派专研伦理哲学,两者均未将卦序本身作为数学对象研究。

  • 关键认知屏障

    • 权值遮蔽:通行本的“双向内敛、8倍权值”结构掩盖了连续二进制本质,使学者更易关注符号的象征意义而非位置数值。
    • 文献导向:历代注疏集中于《周易》经文阐释,先天图直至宋代邵雍方得系统重构,长期处于非主流地位。

  • 跨文化印证缺失

    • 二进制数学体系在17世纪前未于西方正式建立,缺乏跨文明参照系,导致本土学者难以跳出传统框架识别该模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