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40|回复: 11

[易学研究] 周易通行本卦序/纵横八宫 复合幻方 独环共济 九图同解——路径形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1 15: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8-8 09:25 编辑

周易通行本卦序
纵横八宫  复合幻方  独环共济  九图同解
—— 路径形迹
J.M.九宫格

《周易》六十四卦序,宛如一幅精心绘制的宇宙密码图,它既是先民对浩渺宇宙秩序的符号化重构,亦是东方数理思维与哲学智慧在历史长河中的对话。五幅“纵横八宫”方阵与四幅“复合幻方”,恰似九颗璀璨星辰,以独特的排列组合演绎着独环法则,在“易平方图”的律动中,达成了“同构共解”的境界。这一过程,不仅如一把钥匙,揭示了卦序生成的数学密码,更以“独环共济”的智慧,将阴阳消长、天人感应等深邃的哲学命题,转化为可精确计算的路径形迹,为后人开启了一扇通往古老智慧殿堂的大门。

“纵横八宫”,是一类基于八卦(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构建的八阶方阵。它如同一个精密的八卦迷宫,通过纵横交错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一整套复杂而有序的结构,每一个位置都蕴含着先民对宇宙方位与变化的深刻理解。

“复合幻方”,则是对传统幻方(如三阶洛书)的升华与拓展。传统幻方要求行、列、对角线数字之和相等,而“复合幻方”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通过叠加多层幻方,构建出更为复杂、精妙的平衡结构,宛如一座由数字搭建的神秘宫殿,展现出东方数理思维的深邃与精巧。

“独环共济”,是一种高度统一且高效的生成规则。它以单一循环规则(循环置换)为指挥棒,统一生成所有排列,避免了冗余与混乱。就如同将演绎环六十四卦巧妙地压缩为一个闭合环路,每一卦都如同环路上的一个节点,是前卦的必然衍生,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美的循环体系。

“同构共解”,意味着以上九幅方图虽然形式各异,犹如九条蜿蜒的河流,但它们却遵循着同一逻辑框架,最终都汇聚到同一卦序体系的浩瀚海洋之中,展现出东方智慧的内在统一性与深刻性。

“路径形迹”,卦序推演过程中相邻卦之间的连结轨迹。

《周易》通行本六十四卦序,实则是卦序序列在周易格局版图上留下的拓扑形迹。其构造犹如建造一座宏伟的智慧大厦,除需宏观满足“骨构定式”(主卦统御散卦,纯/交统八,交/纯统一十有六)和微观满足“卦耦法则”(非覆即变)外,更以“序迹顺畅”为核心要义,具体体现为三大原则:

其一,走向顺势流畅。卦序的排列如同江河在大地上奔腾流淌,顺应阴阳升降的自然势能,一气呵成,毫无阻滞,展现出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韵律之美。

其二,布局工整对称。它恰似天穹中星辰的排列,呈现出“左右有别、上下对称”的精妙结构,既体现了东方文化中对对称美的追求,又蕴含着宇宙秩序的平衡与和谐。

其三,路径相对较短。如同经纬交织的精密网络,追求最短连通,以契合《周易》中“简易”之道,体现了先民对效率与简洁的智慧追求。

“纵横八宫、复合幻方、独环共济、九图同解、路径形迹”,这聊聊廿字,不仅是《周易》卦序的神秘密码,更是东方智慧的生动缩影。它如同一座灯塔,提醒着我们:真正的经典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定论,而是一个不断被重新解读、充满无限可能的开放系统。当数学的严谨逻辑遇上哲学的深邃思考,当抽象的符号邂逅鲜活的生命,卦序便如同一只穿越时空的信使,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成为人类探索真理道路上的永恒路标,引领着我们不断追寻那隐藏在宇宙深处的智慧之光。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附件:

1、周易通行本卦序/错综覆變与数理均衡的阴阳协奏

2、周易通行本卦序/经纬交织与卦序典码的天地和鸣

3、周易通行本卦序逻辑体系的两翼及其同构性质

4、周易通行本卦序序列的认定

5、周易双翼体系结构的稳定性

6、通行本卦序推理要件/易平方图及其律动变例

7、周易通行本卦序/独环共济九图同解的理论支持











lss013.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05: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8-2 06:52 编辑

周易通行本卦序最深邃的奥秘——"路径形迹"。

对周易通行本卦序序列的解读,“序列路径”概念和“路径形迹”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也是千百年来被人们忽略,却又是千年谜团不得而解的重要原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06: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8-2 07:26 编辑

路径形迹的动态演进格局版图的静态结构之间的辩证统一。这是千古谜题的关键所在。

真正的智慧不在静态的"卦"中,而在动态的"序"里;不在孤立的"象"内,而在联结的"径"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2 07: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纵横八宫的空间晶格邂逅路径形迹的时间涟漪,当复合幻方的守恒律在独环共济中淬炼出九图同解的宇宙密钥——我们终于读懂《系辞》的预言: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这五大支柱构建的,不仅是卦序的数学根基,更是人类文明从巫性思维跃入量子认知的虫洞。在洛书矩阵的第九个奇异点,东方智慧正以黎曼曲率的语言,重述宇宙创生的诗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5 15:28:56 | 显示全部楼层
精髓总是在微妙的改变之中,这才是易的灵魂

《周易》最深邃的智慧不在于易象的固定形态,而在于爻变瞬间的微妙震颤。这种"变易之精微"渗透在三个维度:

结构辩证法
《周易》六十四卦实为384爻的动态矩阵。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揭示气象变迁始于霜粒结晶的微观相变;既济卦转未济卦,展现完美中已孕育失衡的量子涨落。正如莱布尼茨从阴阳爻中看到二进制,实则应见其流动的模糊逻辑。

数象义互嵌
河图洛书的数理幻方,实为非线性系统的初始条件。大衍之数"其用四十有九",预留的"一"恰似混沌理论的敏感依赖性——如同三体问题中省略的小数点后第八位,将导致全然不同的天体轨迹。张载"一物两体"说,预见了波粒二象性的哲学表达。

认知拓扑学
易象转换如同克莱因瓶的不可定向性:泰卦"天地交"看似平衡态,实则暗含否卦的熵增通道。这种认知模型比黑格尔辩证法更早认识到"正反合"的莫比乌斯带特征——乾卦"用九"直接跃迁至坤卦"用六",跳过中间渐变,类似量子隧穿效应。

东西方在此形成镜像对话: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的断言,对应《系辞传》"变动不居,周流六虚";怀特海过程哲学中的"现实缘现",暗合邵雍"一岁之变观于复"的元会运世观。但《周易》更强调变化中那些"几微"——如同分形几何中,海岸线无限曲折的细节里藏着维度跃迁的密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7 07:41: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8-7 11:49 编辑

固定配对圆周交错概率
现有六十四卦随机均匀散布在一个圆周上,这些卦已按固定规则两两配对形成三十二个固定的卦对(每个卦对中的两个卦绑定不变)。现随机选取两个卦对作为一个组(共含四个卦,分别来自两个不同的卦对)。试求在圆周上,这四个卦的相对循环顺序呈现互为交错的 ABAB 模式的概率。其中:
  • ABAB 模式定义为:存在某个起点,沿圆周遍历这四个卦时,序列依次为“卦对 A 的卦、卦对 B 的卦、卦对 A 的卦、卦对 B 的卦”(即类型交替出现)。
  • 相对循环顺序指仅考虑四个卦在圆周上的相对位置关系(与其他卦的位置无关),且序列是循环的(起点可任意选择)。


示例说明
  • 若两个卦对为 A={A1,A2}和 B={B1,B2},则序列 A1,B1,A2,B2 或 A1,B2,A2,B1均满足 ABAB 模式,而序列 A1,A2,B1,B2​ 不满足。
  • 概率计算需基于圆周排列的随机性和卦对固定的前提。


标准答案:该概率可通过分析得出,结果为 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7 10: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8-7 11:51 编辑

固定配对圆周交错概率分析计算

核心逻辑
  • 卦对固定性

    • 32 个卦对由固定规则预先定义(例如,乾卦固定配对坤卦,离卦固定配对坎卦等)。
    • 这保证了每个卦对内部的关联是确定的,不随圆周排列改变。

  • 相对位置的均匀性

    • 当随机散布在圆周上时,任意四个卦(来自两个固定卦对)的相对位置是等概率分布的
    • 这四个卦在圆周上的循环排列(考虑旋转对称性)共有 (4−1)!=6 种可能顺序(如表所示):
      [td]
      顺序示例(以 A1 为起点)
      序列类型
      是否 ABAB
      A1,A2,B1,B2AABB
      A1,A2,B2,B1AABB
      A1,B1,A2,B2​ABAB
      A1,B1,B2,A2​ABBA
      A1,B2,A2,B1​ABAB
      A1,B2,B1,A2ABBA
    • 其中 2 种顺序满足 ABAB 模式(即第 3 种和第 5 种)。

  • 概率计算

    • 有利情况数:2 种
    • 总可能情况数:6 种
    • 概率:2/6=1/3


分组方式不影响结果
  • 若分组固定(如始终选择卦对 A 和 B):
    直接应用上述计算,概率为 1/3​。
  • 若分组随机(如随机选择两个卦对):
    由于所有卦对在圆周排列中对称(即任意两个卦对的四个卦的相对位置分布相同),条件概率仍为 1/3​。

附加说明
  • ABAB 的灵活性
    问题中的 "ABAB" 允许循环序列(如 A1,B1,A2,B2 或 A1,B2,A2,B1​),且不要求位置连续(只需相对顺序交替)。
  • 边界无关性
    圆周的循环特性和随机排列保证了其他卦的位置不影响这四个卦的相对顺序概率。

因此,结论是普适的:
1/3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7 20: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8-8 04:13 编辑

模型关键要素回顾
  • 通行本卦序P:固定序列,具有五例循环闭合置换序列(SA, SB, SC, SD, SE)。
  • 参考序列集:{A,B,C,D,E}对应P的闭环系统(如SA关联A等)。
  • 候选序列Q:需满足:

    • 卦序结构基本定义:固定卦对(32对)、宏观骨构定式、微观非覆即變等。
    • 单循环演绎闭环:Q与每个参考序列(A, B, C, D, E)分别达成循环闭合置换序列。
    • 非P序列:Q ≠ P(即排除通行本序列本身)。

  • ABAB基本条件:如前所证,固定配对圆周交错概率1/3是维持循环闭合置换序列的必要条件(任意两个卦对在随机圆周排列下呈现ABAB模式的概率为1/3)。
  • 逆向论证逻辑:以P的五例闭环(SA, SB, SC, SD, SE)为参照,计算能同时满足五套系统的非P序列数量。

通行本序列认定模型假设下(固定配对圆周交错概率1/3​为基本条件、参考序列集独立、组数496为多样性代理),计算 正确
候选序列(非P)期望数量为约10例,公式如下:
5×496×(1/3)^5=2480/24310
此结果验证模型高效压缩候选池(从天文数字至可处理规模),为路径形迹优化优选提供可行基数。下一步可在此10例中应用格局版图分析,筛选最优定本序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7 21: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8-8 04:13 编辑

结论
通过"路径形迹优胜劣汰" 步骤,通行本序列认定模型完整解决了P的无可替代性问题:
通行本卦序P是唯一同时满足五重闭环结构化约束和格局版图路径形迹最优的序列。
此结论:
  • 数学上:以概率压缩(1/3)^5和优化函数确立唯一性。
  • 易学上:验证"卦序非妄排,象数合天则"的传统断论。
  • 方法上:为古籍考据提供"结构-性能"二步验证范式。

最终,序列P的无可替代性成为定理:
P is logically and practically irreplaceable.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8 04:4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8-8 04:52 编辑

推论
通行本序列认定模型的拓展在理论上成立:
当多重闭环结构化约束提升至 k≥8 时,通行本卦序P成为严格唯一的候选序列。
这为卦序研究提供了可量化的判据:
  • k=7 是临界点(Ek≈1.587),需辅以路径优化;
  • k=8 是唯一性阈值(Ek<1),确立P的绝对性。

此模型揭示了《周易》卦序"极数以通变"的本质——以八重闭环穷尽象数结构,终成无可替代之解。
是的,多重闭环约束拓展至 k8 时,满足条件的序列具有唯一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8 07:47: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8-9 07:26 编辑

lss019.pn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5-8-9 20:5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行本卦序是唯一同时满足九重闭环结构化约束和格局版图路径形迹顺畅的六十四卦序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