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2|回复: 0

[戏曲综合] 淮河琴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8-3 23:04: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淮河琴书
来源;蚌埠印象

  “淮河琴书”是一种流传于安徽省蚌埠市、阜阳市阜南县等地区的传统琴书艺术。曲调婉转优美,唱腔舒缓浑厚,语言纯朴生动,韵味优美悠长,在淮河流域众多的戏曲文化中独树一帜。二零零八年十二月,“淮河琴书”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安徽琴书”即“淮河琴书”最初是受山东琴书的影响,从紧邻山东的淮北,苏北地区开始发展起来的,开始并没有安徽琴书一说,统称为“扬(洋)琴”。1958年,14岁的琴书演员吴舜英,代表安徽省参加了首届全国曲艺会演,当时报的演出形式依然是“扬琴”。此后,她不断的在艺术实践中对这门艺术进行发展创新,丰富了“扬琴”的艺术唱腔,将富有安徽地方特色的民间小调和地方戏曲的唱腔巧妙的揉进琴书的演唱中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同时,在琴书前面冠以安徽二字,推出了“安徽琴书”这一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艺术形式,并逐步得到业内同行和公众的认可。
  “安徽琴书”即“淮河琴书”的演唱形式与其他琴书的演唱形式基本相同,分为以下几种:1、单口琴书:这种形式比较常见,由演唱者敲琴打板,并配有乐队伴奏。2、对口琴书:对口琴书由两个人演唱,并互为伴奏。3、三人琴书:这种形式与对口琴书类似,即都是演唱者,又是伴奏者,由演员(伴奏员)分担不同的人物进行表演。4、琴书联唱:采用多人集体演唱,每人分担不同的乐器和不同的人物,即有领唱,又有对唱、联唱和合唱。

   吴舜英老师演出旧照
wfI212.jpg


   吴舜英老师演出照
w5048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