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分封建国,授予受封的贵族功臣土地所有权,真正做到了世袭罔替。所有封国好像周天子没有取消封地灭族的。看起来周天子还是信守诺言,反而是被封的诸侯互相之间,到了平王东迁以后,也就是史家所谓春秋时期,开始互相吞并攻伐,争夺土地。好像是孔子说过,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计。这个争夺的过程起因,据司马迁史记记载,是周宣王开得头。
史记 鲁周公世家:
武公九年春,武公与长子括,少子戏,西朝周宣王。宣王爱戏,欲立戏为鲁太子。周之樊仲山父谏宣王曰:“废长立少,不顺;不顺,必犯王命;犯王命,必诛之:故出令不可不顺也。令之不行,政之不立;王其图之。”宣王弗听,卒立戏为鲁太子。夏,武公归而卒,戏立,是为懿公。知 拍辏懿公九年,懿公兄括之子伯御与鲁人攻弑懿公,而立伯御为君。伯御即位十一年,周宣王伐鲁,杀其君伯御,立鲁懿公弟称,是为孝公。自是後,诸侯多畔王命。
周宣王废长立幼,破坏了周代分封建国嫡长子世袭继承的制度,这是在周礼制定者周公旦的封国鲁国。结果,老大被取消了继承权,他的儿子不忿,带领亲信杀了老二,自立为君。周宣王一看,你敢违抗王命,就去讨伐杀了老大的儿子,又立老二的弟弟为鲁君。从此,诸侯开始不听周王的命令。诸侯之间开始互相争夺攻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