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元庙与蚂蚁桥的故事(二) 上
诗云:
蚂蚁殿试助状元,
状元修桥救蚂蚁,
人蚁相护情似海,
传说寓意谁能识?
话说从上面文中所讲的录取"留苏预备生"候选人的四个条件来看,当时的我是在完全不知情、或不竟意中连连"闯关"成功的?!现笔者根据对事件的了解与推测的情况分述如下:
第一关:体格检查关。 在这次全国高招体检的半年前,曾在高三应屆毕业生中进行招收解放军飞行员的工作,我也参加了体检。经军医们检查结果,我不但血压高(140/90),而且还发现心脏扩大,惑疑有先天性心肌炎。因此,不夠参军体检合格条件,更与飞行员无缘了。然而这次在省级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教授、主任级医生严格检查,上述不合格现象均化为乌有,体检顺利过关。令人奇怪的是,我的同班同学里平时学习成绩与我不相上下的两位同学(一位是班长,一位是校学生会学习委员)反而因高血压造成体检不过关。
诗云:
无病被当有病看,
原本有病作无病,
有忧无喜命中定,
箇中滋味令人思!
第二关:平时学业成绩关。1)我的父亲先后任县、市级初高中语文、历史、地理教师,由于我从小时受的家教与平时文学爱好,高中时期的文科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十分优秀。
2)高中三年,我先后被数学老师们指定为代数、三角、几何课代表,又是学校立体几何数学模型制作实验小组组长,全校师生教学使用的立体几何数学模型,都是我们实验小组的同学们亲手用铁(铅)丝焊接成的。作为数学课代表不仅个人数学考试成绩好,而且平时还要帮助老师收、发班上同学们的数学作业,有时还会帮助老师初审(改)同学们小考的卷子。总之,我的数学、物理、化学学业成绩也格外受到老师们的重视。
3)上面提到的两位同学和我三个人,被老师们培养教育成为班上的学习成绩尖子,而且在同屆数百名的同学中,学习成绩也是靠前的。我们三人又十分要好,共同订立口头协议,谁的"学期通知书"里四分(当时学习成绩是五分制度)最多,就罚谁做东在校门外小吃店请客,由于我每个学期通知书的各门功课考试成绩全部是"五分",只好由他俩人轮流做东了!令人十分遗憾地是,这次因体检不合格,他们失去了"候选人"资格。又令人欣慰的事情,他们分別考上了名牌大学,一位成为名教授、系主任,一位成为大学的机关党组书记兼校教务长。数十年后,在給高中时期的班主任老师祝七十岁生日寿宴上,我们三人和其他十多位同学得以相聚,大家相互握手拥抱,激动地热淚满面!这是后话,在此略述。显然,经班主任、各科老师及学校领导们大家共同磋商,参照我各个学期的学业成绩,这第二个"关口"--平时学业成绩关,也就自然地"闯过"来了。
诗云:
求学难似上青天,
全靠立志勇登攀,
平时磨砺三尺剑,
斩关落锁走泥丸。
(二)上
附图:
🌷笔者的高中毕业照片
1955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档案用
🌷河南省杞县刘状元庙
🌷河南大学大礼堂
🌷河南省开封市位于东司门的开封中学(后改名为河南师范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我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均在此就读,第四幅为大门照片
(易先-李履谦)
🌺状元庙与蚂蚁桥的故事(二) 上
诗云:
蚂蚁殿试助状元,
状元修桥救蚂蚁,
人蚁相护情似海,
传说寓意谁能识?
话说从上面文中所讲的录取"留苏预备生"候选人的四个条件来看,当时的我是在完全不知情、或不竟意中连连"闯关"成功的?!现笔者根据对事件的了解与推测的情况分述如下:
第一关:体格检查关。 在这次全国高招体检的半年前,曾在高三应屆毕业生中进行招收解放军飞行员的工作,我也参加了体检。经军医们检查结果,我不但血压高(140/90),而且还发现心脏扩大,惑疑有先天性心肌炎。因此,不夠参军体检合格条件,更与飞行员无缘了。然而这次在省级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教授、主任级医生严格检查,上述不合格现象均化为乌有,体检顺利过关。令人奇怪的是,我的同班同学里平时学习成绩与我不相上下的两位同学(一位是班长,一位是校学生会学习委员)反而因高血压造成体检不过关。
诗云:
无病被当有病看,
原本有病作无病,
有忧无喜命中定,
箇中滋味令人思!
第二关:平时学业成绩关。1)我的父亲先后任县、市级初高中语文、历史、地理教师,由于我从小时受的家教与平时文学爱好,高中时期的文科学习成绩自然而然十分优秀。
2)高中三年,我先后被数学老师们指定为代数、三角、几何课代表,又是学校立体几何数学模型制作实验小组组长,全校师生教学使用的立体几何数学模型,都是我们实验小组的同学们亲手用铁(铅)丝焊接成的。作为数学课代表不仅个人数学考试成绩好,而且平时还要帮助老师收、发班上同学们的数学作业,有时还会帮助老师初审(改)同学们小考的卷子。总之,我的数学、物理、化学学业成绩也格外受到老师们的重视。
3)上面提到的两位同学和我三个人,被老师们培养教育成为班上的学习成绩尖子,而且在同屆数百名的同学中,学习成绩也是靠前的。我们三人又十分要好,共同订立口头协议,谁的"学期通知书"里四分(当时学习成绩是五分制度)最多,就罚谁做东在校门外小吃店请客,由于我每个学期通知书的各门功课考试成绩全部是"五分",只好由他俩人轮流做东了!令人十分遗憾地是,这次因体检不合格,他们失去了"候选人"资格。又令人欣慰的事情,他们分別考上了名牌大学,一位成为名教授、系主任,一位成为大学的机关党组书记兼校教务长。数十年后,在給高中时期的班主任老师祝七十岁生日寿宴上,我们三人和其他十多位同学得以相聚,大家相互握手拥抱,激动地热淚满面!这是后话,在此略述。显然,经班主任、各科老师及学校领导们大家共同磋商,参照我各个学期的学业成绩,这第二个"关口"--平时学业成绩关,也就自然地"闯过"来了。
诗云:
求学难似上青天,
全靠立志勇登攀,
平时磨砺三尺剑,
斩关落锁走泥丸。
(二)上
附图:
🌷笔者的高中毕业照片
1955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档案用
🌷河南省杞县刘状元庙
🌷河南大学大礼堂
🌷河南省开封市位于东司门的开封中学(后改名为河南师范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我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均在此就读,第四幅为大门照片
(易先-李履谦)状元庙与蚂蚁桥的故事(二) 下
第三关:操行甲等关。 当年我11岁时远离家鄉考上省城的中学初中班。到1951年6月刚满14岁,响应政府"参干"的号召报了名,並经学校与政府审查批准,提前领到了初中毕业证书,在送行会上由校领导将一朵大红花掛在我的胸前。会后,在鼓乐鞭炮声中,和其他也戴着光荣花的十多位同学,一齐被政府派来的汽车接走,这是我与母校的第一次告別。 在参干的两年内,因工作需要踏遍了省内西部各地的山山水水,飽受风雪雨露,察识人情世故,嘗到了做人的艰辛,深感社会、政府、人民及新中国革命事业对知识学问人才的急需与渴求。同时又经历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政治运动:镇压反革命份子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初识"革命不是请客吃飯的"含意,身临強似疾风暴雨的政治运动现场,所见所闻,对以后的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正在此时,政府又号召年青可培养的干部,继续上学深造,时隔两年我又被保送回到初中时期的母校读书,这时学校已改成全日制全高中部省级中学,我被分到了高一三班就读,又一次坐到了课桌后边,聆听老师讲课了,这是多么地幸运啊! 正是这一段不同寻常的“干部”经历,不但使我自觉地、如飢似渴地求教学问,从而取得了连年的优异成绩;而且学会在人际交往中待人接物的礼数,与老师、同学们关系处于良好状态。加之平时积极参加学校的歌咏隊、军乐隊以及对社会的文娱宣传活动,每学期的学业通知书里的[操行]栏内,班主任老师写上的都是一个[甲]字。由此可知,这第三个关口又被顺利地通过了!
诗云:
顽心少年不识天,
井中之蛙日夜喧,
一朝跃入新境地,
方知天大井水浅。
第四个关口:政审关。 对于一个年仅十八岁的青年,又有上述经历,对其个人的政治审查想必是会顺利通过的。所谓对我的政审就转移为对我的父亲政审了! 简略地讲起来,我的父亲是高(中)级师范学校毕业,在大学读过一年书,因战乱而黜学。历任县、市中学文科教师,耕耘数十年,可谓"桃李满天下。但由于身处时代的快速变迁,经历军阀混战,两党合作革命军北阀,两党分裂国民党统治,日寇侵华家鄉沦陷,抗战八年胜利大好山河收复,三年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的建立,当然要与很多人接触往来,参予过不同大小事件,在这个职业性教师身上自然打上不同时代的"烙印"。对于参加过工作,当过干部又经过两次大型政治运动的我来说,为我父亲能否在如此严格政审条件下,陪同我一齐"过关",心中实在无数。当我拿着学校发给我的报考"高招"志愿申请表回到家中,指着家庭主要成员一栏问父亲的情况如何填写时,父亲神情十分凝重的脸看着我说:"历任县、市中学教员。现任市×中学教员。证明人×××、×××、×××。(三位证明人全是当年现任省部级领导干部,他们和我父亲都是1925年毛主席派肖楚女同志来河南开展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时被发展的首批七名共青团中的成员)"我低头疾速记下,隨着他的话音落下,我也将这十分简洁的数十个字填写完毕。我抬起头来似问非问地看着父亲的脸,他似乎知道我此时此刻心中想的是什么!便轻声地说:"你放心吧!只要负责政审的人员看到你刚才填的内容,经过调查落实经过深入了解以后,你的高招政审一定会过关的!"天下无奇不有,原本看来十分复杂的事情,实际却又意想不到地简单。我的[政审关]果然被"五人专案审查小组"经过深入调查后也顺利通过了!
诗云:
福中藏祸祸隱福,
人生难以有定数,
时势造人人顺时,
逢凶化吉福满屋。
至此,我这个留苏预备生"候选人"只剩下要认真对待的一件事了,那就是竭尽全力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取得"高考"的最佳成绩!我虽身在省城准备考试,隐约中业已感觉到当年刘状元由家鄉杞县经长途跋涉,赴京赶考的紧张心情了!上蒼啊!难道我也会遇到蚂蚁神助般的故事吗?(未完待续)
(二)下
附图:
🌷笔者的高中毕业照片
1955年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档案用
🌷河南省杞县刘状元庙
🌷河南大学大礼堂
🌷河南省开封市位于东司门的开封中学(后改名为河南师范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我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均在此就读,第四幅为大门照片
(易先-李履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