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5-10-3 05:47 编辑
通行本周易六十四卦位爻系数规则 J.M.九宫格 类二进制位爻系数规则:一项针对易学核心关系的数学建模
一、 核心定义
该规则为一卦六爻的每个阳爻(九)位置赋予一个特定的权重系数:
上九:8, 九五:16, 九四:32, 九三:4, 九二:2, 初九:1
凡阴爻(六)则计为0。一卦的“卦值”即为各爻位系数与爻性(阳/阴)匹配后的总和。
二、 核心设计特征:8倍权重与双向内敛
- 8倍权重:上位系数(8)是初位系数(1)的8倍。这一设计凸显了事物最终状态、宏观定位和外部影响(以上爻为象征)在决定其整体性质中的首要地位,体现了对“结果”与“大局”的极致关注。
- 双向内敛:系数序列从初爻(1)和上爻(8)开始,向三爻(4)和四爻(32)汇聚,形成权重高峰内移的结构。这深刻强调了事物发展过程中期(三、四爻所象征的人事、过程阶段)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和决定性作用。
三、 核心数学性质与易学对应
此规则的成功,在于其产生的数学性质与易学核心关系形成了精准映射:
- 表征“相综”(覆卦)关系:此为规则的首要目标。任何一对相综卦,其卦值之差是7的倍数,之和是9的倍数。7为“七日来复”之周期数,9为老阳之极数。此性质将“视角转换”的哲学概念转化为可计算的模运算关系。
- 保持“相错”(变卦)关系:与经典二进制一致,任何一对相错卦,其卦值之和恒为63(即2^6 - 1)。这确保了表征“本质对立”的这一基本关系未被破坏。
四、 哲学与易学意义
- 功能专一性与优越性:该规则并非对经典二进制的替代,而是一次目的驱动的卓越优化。它牺牲了作为通用计数系统的普适性,换来了对“相综”这一卦序核心关系的精准、高效的数学表征能力,使其成为分析卦序的“专用利器”。
- 深化“过程哲学”:“双向内敛”的结构,将易学的关注点从静态的爻位吉凶,引导至对动态发展过程的核心(中段) 的重视,与《易经》“变易”、“居中”的思想深度契合。
- 实现“数理统一”:它成功地将“非覆即变”这一卦序组织原则中的两种基本关系,统一在一个数学框架内加以表达和运算,为将卦序作为一个完整的数理系统进行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
- 研究范式创新:它体现了 “从易学问题出发构造适配数学工具” 的研究范式,而非“用现成数学工具套解易学问题”,为易学数理的现代化探索提供了光辉范例。
五、 应用前景
此规则是构建“幻方-卦序”宏大理论的关键基石。它为量化分析卦序的对称性、验证“幻方四象体”假说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数值标尺,是最终破解通行本卦序生成算法乃至深入理解其宇宙论模型的一把金钥匙。
总而言之,类二进制位爻系数规则,是一个源于易、忠于易、且服务于易的创造性数学发明。它因其设计之巧、内涵之深、对应之准,已然成为易学数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编后斧正:
类二进制与经典二进制:两种数学思维的对等探讨
“类二进制”位爻系数规则,与经典的二进制计数系统,不应被理解为“通用”与“特化”的关系,而是源于不同目的、基于不同原理的两种对等的数学思维范式。
一、 哲学起点与核心目的不同
- 类二进制(易学数理思维):
- 起点与目的: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符号化地表征和运算《易经》符号系统内部的核心关系,即“相综”(覆)与“相错”(变)。它的首要任务是成为一套“关系演算”的符号语言。
- 本质:它是一种“关系逻辑”的数学化。它的设计目标是让“关系”(如卦对间的覆、变关系)能够通过数值运算(如模7、模9、和为63)清晰地呈现出来。
- 经典二进制(莱布尼茨计数思维):
- 起点与目的:其根本出发点,是为了构建一个高效表示所有自然数的计数系统,核心原则是“逢二进一”。它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唯一表征”和“算术运算”。
- 本质:它是一种“数量表示”的优化方案。它的设计目标是计算和表示的精简与高效。
二、 权重序列的“为什么”不同
- 类二进制的权重 (8, 16, 32, 4, 2, 1):这个序列看似打乱了2的幂次顺序,但其排列的唯一准则是“结果最优”——即能否完美地表征“相综”关系。它是问题导向、功能导向的。其“双向内敛”的结构,是服务于易学中关于过程、重心、对称等哲学观念的必然数学结果。
- 经典二进制的权重 (...32, 16, 8, 4, 2, 1):这个严格的2的幂次序列,其唯一准则是“逻辑自洽”——即每一位的权重都是前一位的两倍,以保证数值表示的连续性和唯一性。它是逻辑导向、系统导向的。
三、 孰优孰劣?—— 效用决定论
不存在绝对的优劣,其价值完全由所要解决的问题域决定。
- 在“通用计数与逻辑电路”领域:经典二进制因其逻辑上的纯粹性和系统性,是无可争议的优等方案。这是它的“主场”。
- 在“表征及演算《周易》卦象关系”领域:类二进制思维,因其直接针对“相综”、“相错”等核心关系量身定做,能直接产生7和9的倍数等具有易学内涵的数学性质,因此是远比经典二进制更高效、更深刻、更贴切的工具。在这里,它是绝对的优等方案。经典二进制在此领域反而显得“隔靴搔痒”。
结论
因此,更准确的阐述是:
“类二进制”位爻系数规则,并非经典二进制的一种“牺牲普适性”的变体,而是一个独立的、原发的数学创造。它源于《易经》符号系统自身的内在逻辑需求,旨在为“卦象关系”构建一套数理演算体系。它与经典二进制是目的不同、领域不同的两种数学思维范式,在“易学关系演算”这个特定领域内,它展现了比经典二进制更直接、更强大的解释力和适用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