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词牌韵律大全-按律填词

发布者: 奇迹 | 发布时间: 2011-10-29 15:22| 查看数: 35769| 评论数: 255|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3:13
一百五十一、鹊桥仙 按律填词
⊙平⊙仄(句)
⊙平⊙仄(句)
⊙仄⊙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句)
仄⊙仄(豆)平平⊙仄(韵)

⊙平⊙仄(句)
⊙平⊙仄(句)
⊙仄⊙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句)
⊙⊙仄(豆)平平⊙仄(韵)
宋-秦 观
纤云弄巧,
飞星传恨,
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
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
佳期如梦,
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
双星良夜,
耕慵织懒,
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
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
争如休见,
重揽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
倒添了、新愁归去。
--宋 范成大(七夕)
(1)中国民间传说,每年七月初七夜,天上织女牛郎相会,使鹊为桥云。本调即由此得名。十句,五十六字,前后片各两仄韵。亦有上下片首二句都入韵者。(2)首二句多作四字对句。第五句七字,上三下四。后片句法均与前同。(3)例一为秦观名作之一,词牌名与内容一致,都是讲的牛郎织女相会事。词的头三句写织女在七月七日想渡过银河与牛郎相会。“金凤”二句是对他们相会的肯定。后片头三句写好景不长,织女与牛郎才相聚,便又要踏上“鹊桥归路”了,她真是不忍回头啊,结末两句是用以自慰的话,即倘若双方永远相爱,又何在乎一朝一夕呢?语里行间歌颂了真诚的爱情,是可贵的,关于这两句的解释,俞平伯先生认为,“牛女虽一年一度,毕竟地久天长;人世虽暮暮朝朝,却百年倾刻”。这样解释可以补足前片“天上人间”意,并有《高唐赋》字面(见《唐宋词选释》),做到前后贯通,特附录于此作参考。少游此词有叙有议,柔中见刚,在《淮海集》中很少见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豪放词风。例二题材与例一相同,立意和写法上有别。前片言七夕织女与牛郎相会为群仙所妒。后片指出这种草草相逢还不如没有为好,否则是旧愁之上又加新愁了。从内容来看,这首词通篇用的借喻,可能有寓意。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3:27
一百五十二、人月圆 按律填词
⊙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韵)。
⊙平⊙仄,
平平⊙仄,
⊙仄平平(韵)。

⊙平⊙仄,
⊙平⊙仄,
⊙仄平平(韵)。
⊙平⊙仄,
平平⊙平,
⊙仄平平(韵)。
宋-王 诜
小桃枝上春来早,
初试薄罗衣。
年年此夜,
华灯盛照,
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
寒轻夜永,
纤手同携。
更阑人静。
千门笑语,
声在帘帏。
人月圆━━双调 四十八字 平韵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3:39
一百五十三、如梦令 按律填词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平仄(韵)平仄(叠)
⊙仄⊙平平仄(韵)
后唐 李存勖
曾宴桃源深洞,
一曲舞鸾歌凤。
长记别伊时,
和泪出门相送。
如梦,如梦,
残月落花烟重。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如否?
应是绿肥红瘦。
--宋 李清照
(1)又名《忆仙姿》,本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创制,后苏轼因庄宗词中有如梦如梦叠句,故改现名。七句,三十三字,五仄韵,一叠韵。(2)句子以六言为主,一、二两句间有用对偶者。如“莺嘴啄花红(左氵右上亚去下横下田 ),燕尾剪波绿皱”(秦观)。一、三、五平仄相对,尤觉工致。第五、六句为两字叠句。(3)据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明帝永平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二仙女,“姿质妙绝”,被邀至家,留住半载,因思归甚苦,二女乃“集会奏乐”送别。及还乡,子孙已历七世。例一即以此神话故事为题材而写成,在写法上并不突出,惟末尾三句,用“残月”、“落花”和“晓雾”等眼前景物来渲染同仙女分别时的气氛,迷离惝恍,仿佛梦中,能抓住神话的特色。例二为李清照名作之一,写得非常出色。清早醒来,回想起昨夜醉梦中听到稀疏的雨点和急骤的风声,猛然想起帘外的海棠,快问怎样了,不懂事的侍儿随口回答海棠还是老样子,其实主人早已心中有数了,所以马上提出反问“知道吗?知道吗?怕是叶茂而花残了”。简短的回答,使全词由平凡而转入突兀,生动而含蓄地反映了主人的惜花心情。叠用“知否”是为了加强语气。全词首尾呼应,淡中见浓。“绿肥红瘦”,两相比较,从色彩到形象,都是异常鲜明的。此调短小明快,倘能截取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善加表现,便能情趣横生,例二可以为证。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3:56
一百五十四、阮郎归 按律填词
⊙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韵)

平仄仄(句)
仄平平(韵)
⊙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韵)
宋-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
风和闻马嘶。
青梅如豆柳如眉,
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
草烟低,
人家帘幕垂。
秋千慵困解罗衣,
画堂双燕栖。
(1)本调名用刘晨、阮肇故事(详见《如梦令》)。四十七字,九句,前后片各四平韵。(2)例词为游春之词。前片写时届寒食清明,正是南园踏青(郊游)之时,在日暖风和之中,一片人喧马嘶之声。青梅长得才象豆子那么大小,细长的柳叶仿佛美人画的眉毛似的。后片写花朵上淋着很多露水,浅草上罩着薄薄的雾气,大家正挂着帘子和帷幕。(那个女子)荡过秋千后正困倦地解开罗衫,成双的燕子栖息在画堂里。后片在写法上似嫌平直,不如前片生趣盎然。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4:05
一百五十五、阮郎归 按律填词
⊙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韵)。

⊙⊙仄,
仄平平(韵),
⊙平⊙仄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韵)。
宋-张 先
落花浮水树临池。
年前心眼期。
见来无事去还思。
如今花又飞。

浅螺黛,
淡胭脂。
开花取次宜。
隔帘灯影闭门时。
此情风月知。
阮郎归:又名《醉桃源》、《碧桃春》 ━━双调 四十七字 平韵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4:18
一百五十六、瑞鹤仙 按律填词
平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韵)。
平平平,
仄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平,
仄平去上(韵)。

平仄(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仄(韵)。
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平,
仄仄仄平仄仄(韵)。
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平去上(韵)。
宋-黄庭坚
环滁皆山也。
望蔚然深秀,
琅琊山也。
山行六七里,
有翼然泉上,
醉翁亭也。
翁之乐也。
得之心、
寓之酒也。
更野芳佳木,
风高日出,
景无穷也。

游也。
山肴野蔌,
酒冽泉香,
沸筹觥也。
太守醉也。
喧哗众宾欢也。
况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
太守乐其乐也。
问当时、太守为谁,
醉翁是也。
瑞鹤仙━━双调 九十字 仄韵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4:34
一百五十七、瑞龙吟 按律填词
平平仄(韵),
平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仄平平,
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韵)。

仄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平平平,
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韵)。

平仄平平平仄,
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平,
平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
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仄仄,
平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
平仄平平平仄(韵)。
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韵)。
宋-周邦彦
章台路。
还见褪粉梅梢,
试花桃树。
愔愔坊陌人家,
定巢燕子,
归来旧处。

暗凝伫。
因念个人痴小,
乍窥门户。
侵晨浅约宫黄,
障风映袖,
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
访邻寻里,
同时歌舞。
唯有旧家秋娘,
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
犹记燕台句。
知谁伴,
名园露饮,
东城闲步。
事与孤鸿去。
探春尽是,
伤离意绪。
官柳低金缕。
归骑晚,
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
一帘风絮。
瑞龙吟━━三叠 仄韵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4:46
一百五十八、瑞鹧鸪 按律填词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平(韵)。
⊙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韵)。
宋-苏 轼
碧山影里小红旗。
侬是江南踏浪儿。
拍手欲嘲山简醉,
齐声争唱浪婆词。

西兴渡口帆初落,
渔浦山头日未敧。
侬欲送潮歌底曲,
尊前还唱使君诗。
瑞鹧鸪:又名《瑞鹧鸪慢》、《吹柳絮》 ━━双调 五十六字 平韵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4:55
一百五十九、山亭柳 按律填词
平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平(韵)。
平⊙仄,
仄平平(韵)。
仄仄⊙平⊙仄,
仄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
仄平平(韵)。
仄仄⊙平⊙仄,
仄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仄⊙仄,
⊙仄平平(韵)。
宋-晏 殊
家住西秦。
赌博艺随身。
花柳上、
斗尖新。
偶学念奴声调,
有时高遏行云。
蜀锦缠头无数,
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
残杯冷炙谩消魂。
衷肠事、
托何人。
若有知音见采,
不辞遍唱阳春。
一曲当筵落泪,
重掩罗巾。
山亭柳━━双调 七十九字 平韵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5:07
一百六十、少年游 按律填词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
平仄仄平平(韵)。
宋-柳 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
高柳乱蝉栖。
夕阳岛外,
秋风原上,
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
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
酒徒萧索,
不似去年时。
少年游:又名《小阑干》 ━━双调 五十字 平韵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5:18
一百六十一、生查子 按律填词
⊙平⊙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句)
⊙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宋-欧阳修(元夕)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
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
泪湿春衫袖。
(1)来自唐教坊曲,双调四十字,八句,前后片各两仄韵。(2)此词实由两首五言仄韵合成。但平仄各家出入颇大,其中欧词首句用拗句句法,音节较委婉,采以为例。(3)例词是欧阳修名作之一。前片写主人公回忆去年元夜和情人的约会;后片写今年景色依旧,却已物是人非,触景生情,泪湿春衫。前后片对比强烈,语言明快,开门见山,颇带民歌色彩。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5:38
一百六十二、声声慢 按律填词
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句)
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仄(句)
仄⊙平(豆)
⊙⊙平仄(韵)
仄仄仄(句)
仄平平(豆)
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豆)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句)
⊙仄仄平⊙仄(韵)
平平仄平仄仄(句)
仄平平(豆)
⊙⊙平仄(韵)
仄仄仄(句)
仄平平平仄仄仄(韵)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它、
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壶天不夜,
宝炬生香,
光风荡摇金碧。
月滟水痕,
花外峭寒无力。
歌传翠帘尽卷,
误惊回、
瑶台仙迹。
禁漏促,
拌千金一刻,
未酬佳夕。

卷地香尘不断,
最得意、
输他五陵狂客。
楚柳吴梅,
无限眼边春色。
绞绡暗中寄与,
待重寻、
行云消息。
乍醉醒,
怕南楼、
吹断晓笛。
——宋 高观国
(1)本调九十七字,十七句,前后片各五韵,亦有两片首句不入韵者。原来多用平韵格,自李易安词出,便以用仄韵格称著于世。(2)首句与第二句为四字对偶。 第四、五句,李词作上六下四,亦可作上四下六(见例二)。第七句七字,上三下四。第九句九字结句,他词多作两四字句加一字豆,独李词作上三下六。据《词律》载,李易安《声声慢》中多以上声、入声字作平者,前者如惨、盏、点,后者如戚、滴等,因这类词原可作平,故能协律,而仄声字中的去声则不能替代,这是宋人填词使用变声遵循的规矩。关于本调之格律,参考万树《词律》,以李易安和高观国(“壶天不夜”)二氏之作为准《见例一例二),凡此二家平仄相异处,均作平仄通用处理,但仄声不可用去声。学者不善用变声者,则于平仄通用处以用平声字填之为妥。龙榆生先生之《唐宋词格律》对此未作详细考证,单引李易安一体,对指导填词来说,还嫌不够。(3)例一是李清照的名作之一。作者原住山东济南,结褵以后,同丈夫赵明诚一起从事研究和创作,夫唱妇随,生活美满。但好景不长,金人南侵,中原沦亡,他们仓皇南渡,不久丈夫病死,一系列变故向她袭来,而她自己也长期流落浙东一带,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这反映到她后期的作品中自然会流露出万分痛苦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这首《声声慢》,正表达了这种思想。词调虽分上下片,但从内容来看,浑然一体,难以分段,表现手法有独到之处。由于作者怀有国仇家恨,常常惦记着失去的文物和逝去的亲人,所以情不自禁地产生“寻寻觅觅”的动作,寻觅的结果,周围环境却是一片“冷冷清清”,大失所望,于是心头“凄凄惨惨戚戚”的感觉油然而生。这七对叠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一气呵成,是真实感情的生动描写,无一点斧凿之痕,“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徐釚:《词苑丛谈》)。接着,词人用铺叙的手法借周围的景物层层深入地渲染自己凄戚的心情:“乍暖”两句,总的交待一下季节,时届深秋,乍暖还寒,气候多变,最难调护,其实也就指心情最难平静。“三杯”两句,说即使喝它三杯两盏淡酒,又怎能抵得住那狂吼的晚风呢?这是第一层。“雁过也”三句,说仰望天空,北来的大雁,本属旧时相识,曾以锦书相托,可如今物是人非,看到后徒增伤心而已,这是第二层。换头紧接上文,“满地”两句,说俯视地上,黄花堆积满地,干枯憔悴,不堪一摘,借以比喻自己沦落的身世,这是第三层。“守着”四句,说独自凭窗,百无聊赖,只盼快点天黑,偏又是梧桐细雨,惹人愁思,此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人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有一脉相承处,但李词不明说,只选两组叠字,同开头的叠字相互呼应,叫这愁思,随着点点滴滴的梧桐雨声,都入心头,让读者自己体会此中况味,意境比温词更为深远,这暗第四层。急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黄昏,这一系列的景物触动自己,极度痛苦,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因而结处自然提出反问:似这光景,一个愁字怎么概括得了!在高潮处突然收住,这是同作者不寻常的感情相一致的;同时,意在言外,留给读者以想象的余地。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这首词在语言上除有善于使用叠字的特点外,通篇象白话,仿佛谈家常,看似朴素浅显,平淡无奇,其实是经过千锤百炼得来,是大巧之朴,浓后之淡。一是在声韵上,发前人之所未发,如开头七对叠字中后三对均用唇齿音,比较低沉,予人以咬牙忍痛之感;后片的“点点滴滴”,改用舌音,富有节奏感。又本调原为平韵格,是作者把它改为仄韵格(叶入声),增强了不平常的悲凉气氛。从全词的风格来看,笔势奔放,柔中见刚,用豪放的风格表现了婉约的情思,是李清照晚年的杰作之一,在整个宋词中也是少见的。由于时代和环境起了根本的变化,我们肯定和介绍李清照这首词,并不是要大家亦步亦趋地去模仿它,而是要学习这位才能出众的女作家不依傍古人,自出机杼的创新精神和表现手法,在文学艺术上作出新贡献。例二只作格律比较用,内容分析从略。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5:53
一百六十三、石州慢 按律填词
⊙仄平平,
平仄仄平,
平仄平仄(韵)。
平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
仄平⊙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韵),
⊙平⊙仄,
⊙⊙⊙⊙,
⊙平平仄(韵)。
⊙仄平平,
⊙仄⊙平平仄(韵)。
⊙平⊙仄,
⊙⊙⊙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
仄平平、平仄(韵)。
宋-贺 铸
薄雨初寒,
斜照弄晴,
春意空阔。
长亭柳色缠黄,
远客一枝先折。
烟横水际,
映带几点归鸦,
东风销尽龙沙雪。
还记初关来,
恰而今时节。

将发。
画楼芳酒,
红泪清歌,
顿成清别。
已是经年,
杳杳音尘多绝。
欲知方寸,
共有几许清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
枉望断天涯,
两厌厌风月。
石州慢:又名《石州引》、《石州词》 ━━双调 佰零二字 仄韵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6:06
一百六十四、疏影 按律填词
平平仄仄(韵)
仄仄⊙仄⊙(句)
⊙仄平仄(韵)
⊙仄平平(句)
⊙仄平平(句)
⊙⊙仄⊙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句)
⊙⊙⊙(豆)
⊙平平仄(韵)
仄⊙平(豆)
⊙仄平平(句)
⊙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仄(句)
仄平⊙仄仄(句)
⊙仄平仄(韵)
⊙仄平平(句)
⊙仄平平(句)
⊙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仄(句)
⊙⊙仄(豆)
⊙平平仄(韵)
仄⊙⊙(豆)
⊙仄平平(句)
⊙仄仄平平仄(韵)
宋-姜 夔
苔枝缀玉,
有翠禽小小,
枝上同宿。
客里相逢,
篱角黄昏,
无言自倚修竹。
昭君不惯胡沙远,
但暗忆、
江南江北。
想佩环、
月夜归来,
化作此花幽独。

犹记深宫旧事,
那人正睡里,
飞近蛾绿。
莫似春风,
不管盈盈,
早与安排金屋。
还教一片随波去,
又却怨、玉龙哀曲。
筝恁时、
重觅幽香,
已入小窗横幅。
(1)此为姜白石另一首自度曲,与《暗香》为姐妹篇。一百十字,二十句,前片五仄韵,后片四仄韵,例用入声韵部。(2)第二句五字,上一下四。八、九两句均上三下四。后片第二句五字,上二下三,与前片作上一下四不同。第六句以下均同前片。此调平仄系参考张炎同调(碧园自洁)而定。(3)例词与《暗香》为作者同时所作,用的都是托物言志的的手法。首句形容梅花象美玉般地点缀在枝头上。二、三两句写花枝上有翠禽同宿。“客里”三句是说梅花疏枝横斜,在篱芭一角,倚着高高的竹头。这里把梅花暗喻为孤高的美人倚着修竹(“修竹”一词出自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按咏梅词的通常写法,下面要进一步描写那孤高的形象,但作者却通过“昭君”等四句,突然由现场上溯到汉代,借用王昭君的形象。说她不愿呆在塞北,始终惦记着大江南北。这株清幽而孤独的梅花,可能就是昭君的灵魂月夜归来后所化的吧(“佩环”句化用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环佩空归月夜魂”之句,这里把“环佩”颠倒使用是为了平仄关系)!郑文焯校《白石道人歌曲》中曾引用唐王建《塞上咏梅》诗说:“天山路边一株梅,年年花发黄云下。昭君已没汉使回,前后征人谁系马?”指出这是白石把昭君比作梅花的依据。可见用“昭君“的典故,有梅花贯穿其中的。换头另赋新意,“犹记”三句,暗用南朝寿阳公主梅花妆的故事。《太平御览 时序部》引《杂五行事》:“[南朝]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正月初七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额上,成五出花,指之不去。皇后留之,看得几时节。经三日,洗之乃落。宫女奇其异,竞效之,今梅花妆是也”。从用典来说,同梅花这个题意是贴切的,加上作者用了“犹记”二字,由现实再回溯到过去,就无突兀之感了。所谓“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刘勰:《文心雕龙 神思篇》),即是此意。对前片“昭君”的典故来说,后片“寿阳公主”的典故在意思上是一个转折。也就是说,前片用昭君的魂归月夜来说明梅花的孤独,借此喻美人的被冷落,实指自己的怀才不遇。后片由眼前的梅花而想起历史上寿阳公主脸上梅花妆的韵事(“蛾绿”:蛾是形容眉毛细长。绿是指用青黛色涂眉、“飞近蛾绿”是梅花瓣落在寿阳公主脸上的意思),是说这个被冷落的美人本来是姿质非常美丽的。“莫似”以下五句,正面提出自己的想法,希望当道,要对她重视,不要象无情的春风那样,把梅花吹得东零西散,应该象爱护美人那样来安排她。要不然,让她片片吹落,即使你回头要找她,也只好到挂在窗边的画图里去找了。这首词既然同《暗香》是姐妹篇,用的又都是托物言志的手法,《暗香》写个人身世之感,这首词又是写的什么呢?清代词评家张惠言、郑文焯等认为是感伤北宋沦亡,徽钦二帝和诸后妃被虏事。“故以昭君托喻,发言哀断”(郑文焯《白石道人歌曲》)。此说一向颇为流行。如果是这样的话,同后片的引譬设喻显然连贯不起来,难怪胡云翼先生要说它全篇的主题难以统一,“因为后面一段里又讲到‘深宫旧事’和‘安排金属’,把重点一移再移,所谓故君之思的寄托,也就难以贯穿起来解释了”(《宋词选》)。第二种看法,以为前片“昭君显然是指北宋末年汴京沦陷时被金人俘去的宋室后妃”,后片用寿阳公主梅花妆的典故是为了“扣紧现实”,指出不要象春风不管花那样,而应把幽居深宫的年少蝉娟,早与安排金屋,使其不致流离失所。那深宫少年又具体指谁呢?为什么别人不指桑骂槐,单指这些人呢?这是没法说清楚的;即使说清楚了,也没有深刻意义,倒反有前重后轻这感,降低了作品深刻含义。第三种看法,认为作者大概是借咏梅花来感伤自己的身世。我同意第三种看法,不过还要理肯定些,联系作者当时的处境,这种看法,更接近于实际。作者在文学艺术上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作家,但始终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此词作于一一九一年,作者年已三十七岁,长期浪迹于苏、杭、扬、淮一带,寄人篱下,始终是个布衣,能无身世飘零之感,郁郁不平之慨!应该说,不但有,而且是颇为强烈的。因此在词里反映身世之感,就显得非常自然了。此词与《暗香》都是咏物词,对梅花本身的描绘并不多,用笔也不求细腻,只是把梅花作为抒发感慨的手段,因而它同纯粹的咏物词(如史达祖的《双双燕》)不完全相同。作品把梅花与人,绾合为一,花中有人,人中有花,先后由梅花而引出典故,更增加了形象美。从风格来看,少挥洒雄浑之势,多俏丽挺拔之姿,予人以清隽秀逸之感,成为作者另一首重要的代表作。又这首词之所以能把许多不相关的事串连起来,除上述在用典上紧扣梅花这个题意外,还同作者灵活地使用一系列的虚词分不开的。这些词如“但”、“犹记”、“莫似”、“还教”、“又却”、“等”、“已入”等。一般来说,在诗词中应尽量少用虚词,以免空泛,但这首词却用得相当成功,或转折,或递进,各臻其妙,形成了姜词特有的风格之一。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6:18
一百六十五、双声子 按律填词
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韵)。
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仄,
平仄仄,
平仄平平(韵)。
平平仄,
仄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韵)。

仄平平,
平仄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韵)。
宋-柳 永
晚天萧索,
断蓬踪迹,
乘兴兰棹东游。
三吴风景,
姑苏台榭,
牢落暮霭初收。
夫差旧国,
香径没、
徒有荒丘。
繁华处,
悄无睹,
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
空运筹决战,
图王取霸无休。
江山如画,
云涛烟浪,
翻输范蠡扁舟。
验前经旧史,
嗟漫载、
当日风流。
斜阳暮草茫茫,
尽成万古遗愁。
双声子━━双调 平韵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6:32
一百六十六、双双燕 按律填词
仄平仄仄(句)
⊙平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句)
⊙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豆)
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平平(句)
仄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韵)
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句)
⊙仄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仄(韵)
仄⊙仄(豆)
平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句)
⊙仄⊙平仄仄(韵)
宋-史达祖(咏燕)
过春社了,
度帘幕中间,
去年尘冷。
差池欲住,
试入旧巢相并。
还相雕梁藻井,
又软语商量不定。
飘然快拂花梢,
翠尾分开红影。

芳径,
芹泥雨润。
爱贴地争飞,
竞夸轻俊。
红楼归晚,
看足柳昏花暝。
应自栖香正稳,
便忘了天涯芳信。
愁损翠黛双娥,
日日画栏独凭。
(1)本调始见于史达祖《梅溪集》,题为“咏燕”。九十八字,十九句,前片五仄韵,后片七仄韵。(2)第二句五字,句法上一下四。后片换头,作两字一句。(3)例词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物词,它在读者面前展示了一幅生动的工笔画,把双燕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描绘出来 ,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首词在写法上大致可分五个层次。第一层写双燕归来和寻觅旧巢的情形。第二层写他们双双找到故居后温柔地交谈的情形。第三层写他们的翠尾象剪刀似地一下把花影分开的轻捷动作。第四层着意刻画他们最优美的姿态:在长着芹草的香径被春雨润湿的日子里,他们又爱贴地低飞,争着炫耀自己轻盈的体态。当他们回巢栖息时,已经尽情地享受过春天黄昏的美景了。第五层由正面描写转向侧面。引出燕子与人的关系。看他们睡得又香又甜,却忘了给红楼里的少妇传递远方带来的消息了。而那位少妇是整日里愁锁双眉,独自靠着栏杆在等待着呢。这种反结题意的方法,加深了内容,也避免了写作上的平直单调,是可取的。咏物词可以有寄托,也可以没有,只要写得好,就不必拘泥于一种格式,不妨象春兰秋菊,各吐芬芳。史氏此词把春燕写得神形兼备,尽态极妍,就是一大优点,不必用“韵味发泄无余”(胡云翼《宋词选》)来指责他。如果说有不足之处的话,那就是“雕梁藻井”“红楼”“画阑”这类词多了一点,富贵气太重,这是同作者封建士大夫阶级的烙印分不开的。学习这类咏物词,对掌握填词技巧很有帮助。它好比绘画中的素描,练好这方面的基本功,基础就扎实了。这就要求学者多读这方面的作品,多留心观察客观事物的变化和牲,善于选择题材,捕捉形象,进行写作,坚持不懈,方见功效。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6:41
一百六十七、霜天晓角 按律填词
⊙平⊙仄(韵),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
平⊙仄,⊙平仄(韵)。

⊙⊙平仄仄(韵),
⊙平平仄仄(韵)。
⊙仄仄平平仄,
⊙⊙仄,⊙平仄(韵)。
宋-林 逋
冰清霜洁。
昨夜梅花发。
甚处玉龙三弄,
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爇。
晓寒兰烬灭。
要卷珠帘清赏,
且莫扫、阶前雪。
霜天晓角:又名《月当窗》 ━━双调 四十三字 仄韵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6:54
一百六十八、水调歌头 按律填词
⊙仄⊙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豆)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
⊙仄⊙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 ⊙ ⊙(句)
⊙ ⊙仄(句)
仄平 平(韵)
⊙平⊙仄(豆)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
⊙仄⊙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句)
⊙仄仄平平(韵)
宋-苏 轼(中秋)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不见南师久,
漫说北群空。
当场只手,
毕竟还我万夫雄。
自笑堂堂汉使,
得似洋洋河水。
依旧只流东!
且复穹庐拜,
会向藁街逢。

尧之都,
舜之壤,
禹之封,
于中应有、
一个半个耻臣戎。
万里腥膻如许,
千古英灵安在,
磅礴几时通?
胡运何须问,
赫日自当中。
————陈  亮 (送章德茂大卿使虏)
(1)据《隋唐嘉话》,隋炀帝凿汴河之时制《水调歌》唐时演为大曲。大曲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九十四字,十七句,前后片各四平韵。宋人在前后片两六言句常夹叶仄韵,也有平仄互叶几乎句句用韵者,对初学者束缚太多,不宜从。(2)起二句各五字,首句下三字,词家多喜用仄平仄。第三句十一字,写作上六下五,亦可作上四下七,东坡此词前片“不知天上”句为上六下五,而于后片“不应有恨”句则为上四下七,可以为证。第五句亦六字,可与上句对偶。后片第三句三字作仄平平,亦属定格。(3)例一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词,当时作者在山东密州,他的政治处境很不得意,加上想念他分别了七年之久的弟弟子由,“每逢佳节倍恩亲”,在中秋的晚上填了这首词。此词是怎么写的呢?前片开头,作者不是说“今日是中秋”,而是化用李白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以“今夕”两句为引子,暗中点出节日。结合地上联想到天上,似乎看到了广寒宫里的一片琼楼玉宇,乘风归去又多么好啊!但词里突然来了个转折,生怕经受不住天上的寒冷。说的是天上,指的是人间。在这种遐想背后正反映着作者一面想回到朝廷中去,一面又怕在激烈的党争中再受打击的矛盾心理。最后,思想斗争胜利了,“起舞”两句,表明那天上的胜景,毕竟比不上人间美好,作个地方官不是更现实一点吗?“何似在人间”句中的“何似”,是“哪里比得上”的意思。前片就这样结束了,非常干净利落。后片借月光进一步抒情。开头三句,写月亮照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照进了雕花的门窗,还照着夜不成寐的人。这样自然过渡到产生怀念这情了。“不应”句说,月亮啊!看到你本不该有什么愁恨的,但你又为什么总是趁着人们分别的时候团圆呢?这一反诘,发人深省,情景交融,不落俗套。不过作者仍把它拉回来,“月有阴晴”句,用形象化的手法道出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不为离愁别恨所束缚,精神境界更比一般高出一筹。“但愿”两句,又归到怀人本题,提出了美好的愿望:希望彼此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之遥,也还可以共享一下美好的月色。这既是对不能团聚的安慰,又是给自己的政治遭遇的解脱,在写法上,结句的“婵娟”与开头的“明月”也是紧密呼应的。前人认为,“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其所以杰出,首先是作者以乐观主义思想取代感伤情调,在写别离之情的词中独树一帜;同时它的成功也同作者精湛的艺术表现力分不开的。词的头绪虽然较多,但作者巧妙地用中秋月亮为线索,贯穿全词,甩得开,收得拢。我们学习填词,特别要注意这一点。例二是辛派词人陈亮的名作之一。公元一一八六年金主完颜雍生日,宋孝宗赵 (音shèn,慎的异体字)派章森为使前往祝贺,陈亮写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词勉慰他。词的前片分三个层次:第一写南宋不是没有人才。第二是对章的赞许和寄予期望。第三点明这种朝拜不过是暂时的,有期一日还会叫他到长安的蒿街(外来使臣住居的地方)上来见面的。后片也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写被金占领的中原地区本是我们祖先传下的神圣领土。第三相信迟早会有英雄起来恢复中原的,金朝寿命长不了,宋朝必将中兴。在当时主和派得势,朝廷一片屈辱求和的气氛中作者独出已见,写出这种藐视敌人,对自己充满胜利信心的词来,是很不寻常的。再从词的艺术性来看,气势充足,音节响亮,形式和内容取得了统一,也是可取的。前后片的一些句子如“且复穹庐拜,会向蒿街逢。”“万里腥膻如许,千古英灵安在。”两两相对,意思相反相成,旗帜很鲜明,能起到鼓舞作用。对“尧之都”以下五句,前人早已赞许为“精警奇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这首词虽然文采少一些,或者表现得太露,显得有些不足,但仍然是一首优秀作品。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7:08
一百六十九、水龙吟 按律填词
⊙平⊙仄平平(句)
⊙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句)
⊙平⊙仄(句)
⊙平⊙仄(韵)
⊙仄平平(句)
⊙平⊙仄(句)
⊙平⊙仄(韵)
仄⊙平⊙仄(句)
⊙平⊙仄(句)
⊙平仄(豆)
平平仄(韵)

⊙仄⊙平⊙仄(句或韵)
仄平平(豆)
⊙平平仄(韵)
⊙平⊙仄(句)
⊙平平仄(句)
⊙平⊙仄(韵)
⊙仄平平(句)
⊙平⊙仄(句)
⊙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仄(句)
仄平平仄(韵)
宋-苏 轼(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
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
思量却是,
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
困酣娇眼,
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
寻郎去处,
又还被、
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
恨西园、
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
遗踪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
二分尘土,
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
杨花点点,
是离人泪。
楚天千里清秋,
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
献愁供恨,
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
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
栏杆拍遍,
无人会、
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
尽西风、
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
怕应羞见,
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
忧愁风雨,
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
红巾翠袖,
揾英雄泪?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1)本调又名《龙吟曲》。一百二字,二十二前后片各四仄韵。(2)第九句五字,上一字为豆。结句六字,于上三字分豆。后片次句七字,上三下四。第九句五字,上一下四(见例二、三)。结句本七字,而于第四字下加一衬字,成上一下三之句法。(3)例一为东坡次韵章质夫的一首咏杨花的词。章质夫名楶,与东坡是京师同事,他咏杨花的一首《水龙吟》曾名噪一时,苏轼用他的韵和了一首。现将章词附录于下:燕忙莺嬾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对于这两首词的高下,过去词评家曾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章词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等句,“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魏庆之《诗人玉屑》)。另一种意见是乍看起来章词工细,苏词“若豪放不入律吕,徐而视之,声韵谐婉,便觉质夫有织绣工夫”(朱弁《曲淆旧闻》)究竟孰高孰低,我们也不妨作一番比较。章词咏杨花的过程是先交代杨花“飘坠”的时节--暮春;次写杨花飞舞的地方--从青林到深院、黏上珠帘、进入闺房、沾满春衣和绣床。再次写它不但无孔不入,而且善于变形,一会儿呈球形,一会儿又象粉末,密蜂会黏上它,鱼儿会吞食它,总的意思,无非是在表现“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春晚》)它描写杨花的确很工细,却停留在咏物,别无深意;有的句子如“兰帐玉人睡觉”等,还较平庸。苏词通过杨花来咏思妇离愁。“似花还似非花”,开头一句笼罩全篇,它既抓住了杨花的本色,又发人深思。因为“似非花”,所以任凭坠落,也无人惜。又因她“似花”,所以抛在家门口,弃在路旁边,看似无情,仔细想来,却也有意。“萦损”以下六句,三层意思:一是把被愁思萦绕的柔肠拟作随风飘荡的柳条;二是把被春梦缠绕、欲开还闭的娇媚的双眼拟作新生的柳叶;三是化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意,把梦中万里寻郎却被莺声啼醒的思妇拟作随风翻飞的柳絮(杨花)。以人的情态比拟杨花的飞舞,贴切生动。后片写杨花的归宿,先把意思推开一层,说令人抱恨的不只是杨花飞尽,而且落红满地,一春花事已了。回头再突出杨花的遭遇,夜雨晓霁,寻一寻杨花的遗踪,只见一池被打碎了的浮萍(原注:“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从科学角度来看,不能成立。)原来在“三分春色”中,大部分杨花委于尘土(“二分尘土”),只有一小部分落入水中,其命运正与梦郎不得的思妇一样凄凉,所以结句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把杨花的泪水同离人的泪水融合起来,同开头的“似花还似非花”紧密呼应,郑文焯评这是“画龙点睛”之笔,说得很中肯。这首词的最大成功处,在于通过杨花漫天飞舞的特点塑造出一位梦中万里寻郎不得、最后化为“浮萍”,变作“离人泪”的思妇形象。以人拟物,不即不离,想象丰富,构思新美,落笔大胆,自然妥溜。作者笔下的这个形象,更确切些说,很可能是他的自我写照。张惠言说,这是运用比兴写杨花暮春飘零,寄托作者贬谪的“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词选》),是比较可信的。东坡词以豪放著称,但婉约词同样精到,这首咏物词即是声情并茂之作。王国维说:“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人间词话》卷上)张炎说它“真是压倒古今”的和韵词,章词是无法与之相比的。这也说明填词的路子要广,各种风格都要知道,要善于运用不同风格和不同题材表现不同的主题。例二作者辛弃疾到南宋后的五、六年里,曾在地方上作过小官,因抗金主张未被采纳,他登上建康的赏心亭,遥望中原地区,忧心如焚,乃作此词。首两句写清秋景色,着墨不多,自有旷远清空之感。“遥岑”三句用拟人手法,融情于景。“落日”两句,渲染清秋的冷落,引出自己去国怀乡之感。可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依然没有人领会他的“登临意”。后片借用典故深化题意,借此回答前片的“登临意”。自己既不学当年在洛阳为官的张季鹰因秋风起而归隐吴中去享受鲈脍莼羹,也不学被刘备讥为求田问舍、受人鄙视的许氾,言外之意是要在北伐中原上建功立业,但又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只能象老树那样年复一年,在风雨中忧愁、枯萎,树尚且如此,人又怎么受得了(此处活用桓温的一句话:“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见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结尾说,请谁去呼唤歌女来揩试我的眼泪!乍一看来,前后语气殊不协调,其实这正是作者极度悲愤的言语,同某些沉湎于艳情的词句是迥不相侔的。总的来说,这首词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从沉郁中显示高昂的格调,同例一的婉约词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7:24
一百七十、思远人 按律填词
平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
平仄仄平仄(韵)。

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
平平平平仄(韵)。
宋-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
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
归鸿无信,
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
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
此情深处,
红笺为无色。
思远人━━双调 仄韵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7:35
一百七十一、苏幕遮 按律填词
仄平平(句)
平仄仄(韵)
⊙仄平平(豆)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豆)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句)
平仄仄(韵)
⊙仄平平(豆)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豆)
⊙仄平平仄(韵)
宋-范仲淹
碧云天,
黄叶地。
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
芳草无情,
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
迫旅思。
夜夜除非,
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
化作相思泪。
燎沉香,
消溽暑。
鸟雀呼晴,
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干宿雨。
水面清圆,
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
何日去?
家住吴门,
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
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
(1)本调六十二字,十句,前后片各四仄韵。(2)首起为三字对句。每三句为上四下五之九字句。(3)例一为范仲淹名作之一,风格异于《渔家傲》之豪放,又有别于“花间”派之绮靡,是一首风骨比较硬朗的言情词。前片写斜阳映照下的波上秋色,极为鲜明,“芳草”两句,融情于景,把意思推进一层,有说不尽的妙处。词既然写乡思,则斜阳外的无情芳草,可能是指故乡所在之处。前人把“芳草”解作“喻小人”(黄蓼园《蓼园词选》,未免穿凿)。后片由虚变实,直接围绕乡思来写,语语工丽。“酒入愁肠”句,言情而不落俗套,造语而赋有新意,尤不可忽视。“相思”之“相”与“乡思”之“乡”谐音,含有双关意。例二为清真名篇之一。“叶上”三句,写晨曦下的荷叶,宿雨方干,晓风吹处,一一昂起头来,一个“举”字用得绝妙,神态逼真。王国维赞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7:47
一百七十二、诉衷情 按律填词
⊙平⊙仄仄 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仄(句)
⊙仄仄(豆)
仄平平(韵)

平仄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句)
⊙仄平平(句)
⊙仄平平(韵)
宋-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
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
故画作、
远山长。

思往事,
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
欲笑还颦,
最断人肠!
当年万里觅封候,
匹马戍梁洲。
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
鬓先秋,
泪空流。
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
身老沧洲。
--陆游
(1)此调变体极多,唐五代温、韦所填均为三十三字,后逐渐演为八句,四十五字,前后片各三平韵。(2)前片第四句三字之后有逗,亦有改为平起平韵之五言句者(见例二)。换头首三句为三字对句,句法均为上一下二,第三句也可不对。结处三个四言句,有前两句对仗者(例一),亦有后两句对仗者,格式均较灵活。(3)例一是表现歌女精神上苦闷的一首词。开头两句借用宋武帝女寿阳公主人日卧于含章殿下,梅花落于公主额上,宫女争相仿效,名梅花妆的故事,来形容歌女的妆粉。三、四两句直言歌女有意画出长长的眉毛,完全是因为心里怀着离愁别恨的缘故(古人常借远山表示别情,又用远山来形容女子眉毛)。后片承接上文,句句不离歌女的苦闷。想到流光飞逝,红颜易老,怎不感伤!所以歌未引吭而神色已变,将欲笑而先皱眉头,此情此景,令人心酸。“拟歌”两句,含而不露,写得切合歌女的身份。例二是陆游的一首豪放词。作者早年从军南郑(陕西南部),很想干一番恢复中原的大业。可是因为南宋朝廷是主和派掌权,他这个雄心壮志始终未能实现,而抱憾终生。作者晚年回忆此事,异常悲愤,写了许多充满豪气的诗词,迷是其中之一。开头两句写当年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可是好景不长,很快象梦一般消失了;貂裘上积满了灰尘,颜色也变了。后片着重抒情,“胡未灭”三句,慨叹自己两鬓已斑,却一事无成。结处故意用设问形式:我本来一心想去边塞杀敌立功,又谁料到老死在家乡呢?(天山、沧州都是借用的)这一对比,语气和感情都非常强烈,是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热情的自然吐露,同光在文字上下功夫的词句大不一样。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8:12
一百七十三、诉衷情近 按律填词
仄平仄仄,
⊙仄⊙平⊙仄(韵)。
⊙平⊙仄⊙仄,
⊙仄⊙平⊙仄(韵)。
⊙仄⊙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韵)。
⊙仄⊙平⊙仄(韵)。
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韵)。
⊙平仄仄,
⊙平仄仄,
⊙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宋-柳 永
雨晴气爽,
伫立江楼望处。
澄明远水生光,
重叠暮山耸翠。
遥认断桥幽径,
隐隐渔村,
向晚孤烟起。

残阳里。
脉脉朱阑静倚。
黯然情绪,
未饮先如醉。
愁无际。
暮云过了,
秋光老尽,
故人千里。
竟日空凝睇。
诉衷情近━━双调 七十五字 仄韵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8:23
一百七十四、琐窗寒 按律填词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
仄平仄平,
仄平仄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韵)。

平仄(韵),
平平仄(韵),
仄仄仄平平,
仄平平仄(韵)。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韵)。
仄平平,
平仄仄平,
仄平仄平平平仄(韵)。
仄平平,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韵)。
宋-方千里
燕子池塘,
黄鹂院落,
海棠庭户。
东君暗许,
借与轻风柔雨。
奈春光、
困人正浓,
画栏小立慵无语
。念冶游时节,
融怡天气,
异乡愁旅。

朝暮。
凝情处。
叹聚散悲欢,
岁常十五。
连飞并羽,
未抵鸳朋凤侣。
算章台、
杨柳尚存,
楚娥鬓影依旧否。
再相逢、
拼解雕鞍,
燕乐同杯俎。
琐窗寒━━双调 仄韵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8:36
一百七十五、踏莎行 按律填词
⊙仄平平(句)
⊙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句)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句)
⊙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句)
⊙平⊙仄平平仄(韵)
宋-欧阳修
候馆梅残,
溪桥柳细,
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
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雾失楼台,
月迷津渡,
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
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
鱼传尺素,
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
为谁流下潇湘去。
--秦 观(郴州旅舍)
(1)本调五十八字,十句,前后片各三仄韵。(2)本调类似七言仄韵诗两首合并而成,仅变其首句七字为四字对句。(3)例一写征人在旅途中所见和所想。前片写征人的感受,后片写征人相象爱妻(或意中人)对他的怀念。由自己的离愁推想到对方的离愁,再由此推想对方会因离愁而登楼远眺,却又不忍心凭着高栏凝望不止,因为即使看到草原尽,还是被春山挡住了视线,何况行人还在春山之外,怎能得见呢?心理刻画极为细腻。例二为作者贬官湖南郴州时作,一种孤苦的心情溢于言表,“可堪”两句,历来被认作景中寓情的名句,春寒料峭,远徒僻地,人在孤馆,闭门独坐,兼以日落西山,暮色苍茫时不断传来的杜鹃鸣声,尤觉苦闷寂寥,哪里还忍受得了这种离愁呢?情调低沉,是秦词的特色之一,但它常常是同精湛的语言艺术伴随在一起的。后片“郴江”两句系从唐戴叔伦《湘南即事》“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两句脱胎而来,指郴江本来(幸自)是绕着郴山流的,现在为什么(为谁)要向潇湘(湖南二水名)流去呢?一种去国怀乡之情,不讲自明。与戴诗相比,秦词注意烘托,收到了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的效果,故情调虽较低沉,艺术上却有创新,相传苏轼对此颇为赞赏,曾把它写在自己的扇头上。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8:45
一百七十六、太常引 按律填词
⊙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
⊙平⊙仄,
⊙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韵),
⊙⊙仄,
平平仄平(韵)。
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
被白发、
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
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
清光更多。
太常引━━双调 四十九字 平韵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8:56
一百七十七、摊破浣溪沙 按律填词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平仄平仄(句)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句)
⊙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仄仄(句)
仄平平(韵)
南唐-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
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
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
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
倚阑干。
(1)《浣溪沙》,四十二字,六句,上片三平韵,下片两平韵,过片两句需对仗。《摊破浣溪沙》系《浣溪沙》变体,破其结句为两句,增七字为十字,名《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2)此调从七言诗变来,第一、二句,即为七言仄起绝句之首二句。《浣溪沙》只三句,其第三句,同平起平收之七言诗句。后片首二句以用对仗为宜。若为《摊破浣溪沙》(见例词),则在“韶光憔翠不堪看”七字前加“还与”二字,中间嵌一“共”字,然后破成两句,第三句便与仄起七绝诗之第三句(拗句)相同,而第四句成了三字句,句法为上一下二。后片首二句句法,同仄起七律之项联,第三句同仄起七绝之第三句(非拗句),第四句同上。(3)李璟的《摊破浣溪沙》写一个少妇思念远征的丈夫,借眼前景物来刻画这种愁思。面对秋风残荷,更产生岁月易逝人易老之感;千里梦回,细雨濛濛 ,益觉爱人相隔遥远,在小楼上吹响玉笙,也无法解脱心头的凄凉,只好流泪带恨,斜倚阑干了。"菡萏"两句和"细雨"两句,托物抒情,情在景中,为词中名句。鸡塞,古塞名,在今内蒙古磴口西北。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9:06
一百七十八、唐多令 按律填词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韵)
仄⊙平(豆)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句)
⊙⊙仄(句)
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平(韵)
仄⊙平(豆)
⊙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句)
⊙⊙仄(句)
仄平平(韵)
宋-吴文英(惜别)
何处合成愁?
离人心上秋。
纵芭蕉不雨也(衬字)飕飕。
都道晚凉天气好,
有明月,
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
花空烟水流。
燕辞归、客尚淹留。
垂柳不萦裙带住,
漫长是,
系行舟。
(1)本调六十字,十二句,前后片各四平韵。(2)例词是一首送别词。开头两句,看似文字游戏,其实“心上秋”作愁解是传统的说法,而且“离人心上秋”,为本篇的主句,俞平伯先生指出,以下四句“皆承‘心上秋’而来,非缘秋景萧瑟”(见《唐宋词选释》)。即使芭蕉不淋雨,听到叶子的飕飕声,也令人有凄凉之感。人人都说晚来凉爽,一天星月。自己却怕登楼。后片叹岁月忽忽,象在梦中消逝,落花也随着烟水流散,群燕南归,自己(客是作者自称)还久留不走。(为什么)垂柳不系住对方的裙带使之留下,却老是系住我的行舟不放归去。全词立意巧妙,刻画愁字,手法新颖,语言流畅,一气呵成,是梦窗词中之上乘,张炎评“此词疏快却不质实”。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9:19
一百七十九、桃花源忆故人 按律填词
⊙平⊙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韵)
⊙仄平平仄(韵)
宋-秦 观(冬夜)
玉楼深锁多情种,
清夜悠悠谁共!
羞见枕衾鸳风,
闷则和衣拥。

无端画角严城动,
惊破一番新梦。
窗外月华霜重,
听彻梅花弄。
(1)一名《虞美人影》,四十八字,八句,前后片各四仄韵。(2)例词写一女子冬天夜里在闺房里想念爱人的心情。前片先写玉楼上居住着一位多情的少女,在那冷冷清清的夜里和谁作伴?一眼看到那枕衾上绣着的一对对鸳鸯、凤凰,真是自愧不如,一腔愁闷,无法排遣,只能和着衣服,拥起被子睡觉。后片写那吹个不停的画角声,震动着全城,把自己从好梦中惊醒了。只见窗外月明如昼,繁霜满地,远处送来《梅花三弄》的乐曲声,叫你听个不完。这首词用的是白描手法,它不靠绮丽秾艳的词藻,而是靠细腻的心理描写来表现思妇的愁闷,后片以景寓情,饶有余味。
奇迹 发表于 2011-10-29 16:09:35
一百八十、剔银灯 按律填词
平仄平仄仄仄,
仄平平平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韵),
仄平平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平平仄仄(韵),
仄平平,
仄平平仄(韵)。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平仄(韵)。
宋-范仲淹
昨夜因看蜀志。
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
徒劳心力,
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
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呆、
老成尩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
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
问白发、如何回避。
剔银灯━━双调 仄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