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八仙的故事

发布者: 好蛋 | 发布时间: 2011-12-9 14:05| 查看数: 31541| 评论数: 59|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好蛋 发表于 2011-12-9 14:22:39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1-12-13 13:18 编辑 . D$ ]7 Y- ^: o$ h* a
3 ?: N8 ]0 x0 s* M; b* H0 G0 T
  吕洞宾瑶池会牡丹
& _: \8 r# i9 }% m. A% M7 ]$ E& a; H
! z; V( @4 c( E6 X" m: W5 k3 |  相传,吕洞宾云游天下来到桐柏山,发现大地抖动,房屋倒塌,山峰崩坍,他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穿山甲在作怪。
& ^$ V( L; t0 D4 Z" k$ u. M1 F% P  吕洞宾召集各路山神商议如何擒拿穿山甲。8 a5 L& p1 w( S' t4 L# t
  众山神说:“大仙,此怪修*炼了五千年的道行,有翻山倒海之术,我们敌它不过,望大仙禀告玉帝,派天兵捉拿,拯救这里的百姓。”
; s) U3 N3 ]  L+ G6 D8 A$ W  吕洞宾嘿嘿一笑,说:“一个小小的穿山甲作怪,不必惊动天兵天将,我一人就可以治服它了。”众山神一齐称谢而去。) R% s/ F. t$ H
  众山神走了以后,吕洞宾心中暗想:此怪妖术厉害,我怎么能降服它?只怪我一时说了大话,如若不把此怪镇住,岂不要被众山神讥笑,这……6 a) a7 _2 W; }8 S4 X* W
  吕洞宾正在纳闷的时候,太白金星赶到。3 {! d5 _6 G) }
  太白金星对吕洞宾说:“要想降服穿山甲,得用定山神针。但定山神针是王母娘娘头上的玉簪……”
  O" r- U& Z, v* R- X8 ?8 K4 g1 Q  吕洞宾说。“那怎么能行啊!玉簪是她的心爱之物,恐怕谁也借不来。”
/ n: u/ n; M, T  Q4 O5 T( s! V  太白金星说:“王母娘娘身边有一个贴身侍女,名叫牡丹仙子。她有思凡之意,你若能打动她的心,此事定能办妥。”
% o; h* G5 ]! q4 H5 |  次日,王母娘娘请各路大仙赴蟠桃盛会。吕洞宾便和太白金星驾起祥云,直奔瑶池。! X: ~% r$ f  H0 h
  蟠桃会上,琴声悠扬,各路大仙开怀畅饮。酒过三巡,菜上五道,王母娘娘就命侍女牡丹仙子给各路大仙斟酒。当她来到吕洞宾面前斟酒时,太白金星用胳膊将吕洞宾碰了一下,吕洞宾就在接酒之机,将牡丹仙子的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牡丹仙子脸一红,低着头退了下去。
* v# _* y: J( X1 C/ s: e  片刻,王母娘娘又令送仙桃。牡丹仙子迟迟疑疑地来到吕洞宾面前。太白金星用脚尖踢踢吕洞宾。吕洞宾就在取桃时,将桃盘重重地往下一按,牡丹仙子手腕一软,羞得脸蛋红红的。她低着头,顺后门向莲花池急急走去。
# z$ Z# x* K# n3 x6 d4 ^# Z! H  太白金星给吕洞宾递了个眼色,吕洞宾会意,就紧跟而去。
/ \. R+ s2 K! ~# I- ?' F  o8 M. P  牡丹仙子径直走到莲花池边,两眼凝视水中莲花沉思起来。吕洞宾悄悄地站在牡丹仙子背后,轻轻地说:“牡丹仙子,你在赏花吗?”5 \$ ~; c2 T& M6 `+ |! P* W0 E
  牡丹仙子扭头一看,见是吕洞宾,急忙拂袖掩面说道:“你,你可知天规?”, ]- M4 {) `& \6 D; c9 |! ~$ X
  吕洞宾嘿嘿一笑,说:“我不但知道天规,而且能看透你的心思。”
% _. [- K2 f+ Y( H  牡丹仙子摇了摇头。
' F+ z5 q- q, U; D( B6 O  吕洞宾向前挪了几步说:“你很羡慕人间,是吗?”1 _0 I' r7 y* j) W
  牡丹仙子慢慢低下了头。
# ^: l4 ^" o( U- ~( Z! `9 i  吕洞宾又向前走了两步说:“人间真美好啊,到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人杰地灵,要胜过天堂十倍。”* S1 Z4 m0 }  M5 A
  牡丹仙子慢慢抬起头,轻轻地说:“真的吗?”2 u- f8 K/ o9 i6 t# E
  吕洞宾用手一指,说:“牡丹仙子,你到这儿看,这是一对夫妻,他们在欢欢乐乐地耕地撒种。你再来看;这是两个情人,正在花园里赏花。”
$ \: y( H1 H% ^; e& a; @, n  吕洞宾回头一看,牡丹仙子还站在那儿呆望着那一对情人。于是,吕洞宾接着说:“牡丹仙子,你如果想到人间过美好生活,我可以帮助你呀!”
( y+ ^' h8 J$ @+ R  牡丹仙子脸一红,羞答答地说,“真的吗?”
+ i$ t' P- S0 G  H2 S# a) }  @5 C  吕洞宾说:“真的,不过,我也请你帮个忙。”! a- q. D* O0 h. i6 j' _. k
  牡丹仙子说:“我能帮你什么忙呀?”
. J9 M* y% o6 n  “王母娘娘头上的玉簪,借我一用。”
; E8 {8 t6 V5 h# I" }( x/ F4 E' Z  “哎呀,那哪能成呀?玉簪是王母娘娘的心爱宝物,谁也不能借用的。”牡丹仙子为难地说。
5 r: y# u5 n. Y! u/ ^  吕洞宾说。“我借它使用,是为了拯救天下百姓。”
7 ^' u% O: T# k+ \  牡丹仙子说:“天下百姓不都很幸福吗?”
4 C' N7 ~  ?9 k3 _  吕洞宾上前几步说:“牡丹仙子,你到这儿看!”只见云缝之中的桐柏山一带,到处是房倒屋塌,男哭女嚎,一片凄惨景象。
9 k' e1 F0 ?. K  牡丹仙子急忙闭上眼睛说:“哎呀,百姓太可怜啦!”+ K9 V% ~: `# \- t! Y% u
  吕洞宾说:“这桐柏山一带;过去山河秀丽,林茂粮丰。只因穿山甲作怪,才使这里变得荒芜,百姓遭难。我想借王母娘娘玉簪,就是为了除掉这个害人的穿山甲。”
5 B( G7 v! G# ?; @& [% V  牡丹仙子焦急地说:“大仙一片好心,我愿帮忙,可是……”* q7 K& w. f+ L' F. R  o
  吕洞宾见牡丹仙子答应帮忙,就如此这般地嘱咐一番,又将一支假玉簪交给了牡丹仙子,让她行事。: @' d/ H5 @2 @) }+ \( M
  次日清晨,王母娘娘沐浴后,就让牡丹仙子给她梳头。牡丹仙子趁此机会将假玉簪别在王母娘娘头上,把她的真玉簪藏在袖内,交给了吕洞宾。4 D/ f1 ^6 h* ~9 f
  吕洞宾带着定山神针,来到桐柏山口,很快就把穿山甲擒拿住了。+ `) E1 c" }6 `! Q7 g) N& l8 g
  吕洞宾惩处了穿山甲后,就托太白金星归还定山神针,并请求王母娘娘饶恕牡丹仙子盗用玉簪之罪。
! Q- H4 s) V4 c. d/ |: @' L  王母娘娘见太白金星讲情,说道:“看在你的面上,免牡丹一死,但要赶出天宫!”' ~; H5 l) [+ r7 q& }7 _' ~0 R
  就这样,牡丹仙子实现了向往人间的愿望。后来吕洞宾一想起牡丹,总是心绪不宁,不知她谪居何方,于是也离开天宫,到人间去寻找她。
8xdgs9.jpg
好蛋 发表于 2011-12-9 14:23:09
  白氏郎传奇
8 k! ?) ]6 i' N, H6 T# I  U9 A# O. `; ]
1 f9 }9 g& w3 M1 f" w  俗话说。“济宁州的货全,泰山上的神全。”这话一点不假。0 ^) o2 z2 A# a! c# \+ `
  泰山上的神为什么这么多、这么全呢?这里还有一段很有趣的故事哩。9 W4 n+ G& v7 C) D
  相传在很久以前,吕洞宾、铁拐李等八人来到泰山上修仙学道。在泰山上同时修仙的还有一个女子叫白牡丹。这一天,吕洞宾出来游玩,遇到白牡丹。他见她长得十分俏丽,真像一朵盛开的牡丹花,人间竟有这样的美*女,就动了心。
8 K: b6 n3 v0 B2 b' ]  吕洞宾回到洞里之后,心中时刻想着白牡丹,抽空就去找她,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洞宾戏牡丹”。
  B0 i/ k& E  U1 Y& K% o' p2 H' |  不久,白牡丹怀了孕,吕洞宾违了仙规,折去五百年的道业,白牡丹再也不能继续修仙了。众仙都笑话她,她便离开泰山,奔向东南而去,一直来到了徂徕山,在一个小村子南面的破庙里住下。以后生了个儿子,白牡丹给他取名叫白氏郎。
' S$ N1 g/ ]; b( y白氏郎长到八、九岁,真比别的小孩伶俐得多,白牡丹就叫他到山阳庄去上学。两庄相隔五、六里路,中间有一条小河。
( A& V% N( B' g0 }  说来也奇怪,白氏郎一到河边,便有一个老头说:“别脱鞋了,我背你过去吧!”9 t) @+ ?( b" n" [
  白氏郎便趴在老头的背上,老头就把他背过去了。放学回来,老头又在河的洗岸把他背过来。天天都是这样。
' J/ J3 u; c* z% y. K  眼睁睁进了腊月,这一次,白氏郎放学回来,白牡丹对他说:“你过河可要注意,别冻环了脚。”5 H/ ~5 e3 Y7 S: A+ j
  白氏郎说:“我过河从来不脱鞋。”
; b, c% Z( S* _1 v  白牡丹惊奇地问:“不脱鞋怎么过河?”
  M" x2 T4 s6 J2 u  白氏郎便把老头背他过河的事说了一遍,白牡丹听后很纳罕,便说:”你再上学的时候,问问他为什么背你。”白氏郎点头答应了。) w5 B! v1 C4 ~: q% f# W
  第二天,白氏郎又来到河边,只见这老头早就在那里等着呢。白氏郎便问他:“这么多人你不背他们,为什么偏偏背我呢?”+ s  D) U# y; d6 e) X& i/ F
  老头说:“他们没那个命。”7 U( C  x# A7 |, I5 c
  白氏郎连忙问:“我有哪个命呢?”老头说:“你是一朝人王帝主,以后要当皇帝。”
2 U8 @7 w& \/ C; C) E6 `7 b  白氏郎听后,记在心里。
  n$ U6 H  @- ~! `$ j. u( P  白氏郎回到家里同母亲说了这件事,白牡丹听后,非常高兴。
% C7 w' w- U5 m0 e  这一天,正是腊月二十三,白牡丹不但得买菜、办年货,还得准备摆供,打发灶王爷上天。她家中贫寒,又没亲人,因她生了个私生子,别人都瞧不起她,借没处借,求没处求,非常着急,又和众邻居吵了嘴,自己在家生闷气。气还没消,白氏郎哭着回家来了。白牡丹连忙问他:“好孩子,你哭什么?”0 f  J1 d2 f& \9 `# D% @; D, x- v
  白氏郎说:“人家的孩子都骂我,说我是没爹的!”6 i) s( l$ a6 w8 e( n0 R
  白牡丹听了,连忙说:“好孩子,另哭了,叫他们先骂着吧,你好好上学,我给你下饺子去。”
5 U. d+ @% A9 Z+ Z5 [) _  白氏郎不哭了。白牡丹来到饭屋里,心想:只因没男人,街坊邻居也给我受气,孩子上学也被人欺负……
7 L- y1 c' v* S! W5 b& J4 Z  她越想越恼,越想越气,拿起了一根火棒,抬头看见了灶王爷,便用大棒敲着灶王爷的脸说:“灶王爷啊灶王爷,你看着吧,要是我的儿得了帝位,我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报怨,非杀个血流成河不可!”
1 X0 v+ K' p6 j. u  她越说越气,越气越用力,连着打了十几火棒,把可怜的灶王爷的鼻子打破了,门牙也打掉了。+ w* Y+ D% o( D( v2 }
  灶王爷来到天上见了玉皇大帝,跪在地上说:“大帝啊,可了不得啦!”  z% C8 U3 `" [/ v( g
  玉皇大帝一看,灶君满脸是血,一颗牙齿还在外边耷拉着,问:“怎么啦?”/ @$ K" j0 L5 u4 I6 k) b1 Z# {; Z
  灶君说:“这是白氏郎他娘打的,她还说:‘要是我的儿子得了帝位,我有仇的报仇,有怨的报怨,非杀个血流成河不可。’”
0 x& w5 _1 I, b5 W% v# D( P# H  玉皇大帝一听很生气,说:“这还了得!当一个平民百姓,谁还不得罪几个人,有罪就杀,那还能行!再说还没有帝位就把灶君先打了一顿,要是得了帝位还要天吗?”便吩咐四员天将:“到来年的龙节,先抽去白氏郎的龙筋!”& L) V$ M- H# D. s+ h7 ]  I7 V7 j& s
  再说白氏郎这天又上学去,白胡子老头仍然在河边等着。
: I, O( Z: R; [: Q2 |  白氏郎来到跟前,老头说:“我就背你这一次了。”' G* k" B' T) _9 Q, |4 j0 U4 |7 V
  白氏郎忙问:“为什么?”
6 K# y6 Q8 ~5 D: j* e  老头说:“你娘说瞎了话了。”说着就把事情的原因说了一遍。
# F. N7 F, X. e4 M/ J2 x  白氏郎听后,连忙跪下说:“好爷爷,你想办法救救我。”( g" T( o2 R+ \4 v! b9 i1 x4 n
  老头说:“我也没办法救你了,玉皇大帝已下了御旨,来年龙节抽你的龙筋。现在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在抽龙筋的时候,一定咬着牙,不要吱声,这样只能抽没了你身上的,抽不了你嘴里的,剩下一个龙牙玉口,你说一句还当一句。”说完,老头就不见了。
, y3 q7 Q  ~+ J: V5 A  白氏郎回到家里,娘俩抱头哭了一场。白牡丹摸着他的头说。“孩子,别哭了,到那一天我把你藏起来,叫他们找不着你就行了。”- n2 E5 e2 v0 F8 p0 k
  白氏郎一听也是好主意。一过了年,娘俩就数着天数过日子,谁知又数错了天数,这一年的正月是小月,二十九天,本来已经是二月二了,白氏郎还认为是二月初一呢。早起白氏郎又上学去,刚走到半路上,只见天上忽然起了一块黑云彩,一个闪跟着一个雷,真把人的耳朵都震聋了。白氏郎一看,知道坏了,他见路边有一块坟地,就跑到那里,爬到供台石桌子底下。刚刚趴下,只听一个沉雷,把石桌子掀在一边,开始抽他的龙筋。白氏郎咬着牙,闭着眼,忍着抽筋剥皮、脱胎换骨的剧痛,一声不吭……
/ H6 @3 P6 W! y8 T3 ?( V9 S" F/ L  龙筋抽完了,只剩下一个龙牙玉口,从此,白氏郎也不上学了,急得疯疯癫癫的。他恨透了神,他想:母亲说的话要不是神去报告,玉帝怎么会知道呢?他决心要把所有的神都扣押起来,叫他们永不能露头。这时,他家里的生活更困难了,家里除了白氏郎用的一个葫芦外,再没有别的东西了,白牡丹已经出门要饭。白氏郎就拿了这葫芦说:“我要用它把所有的神都装起来。”$ j' h  C) c: P
  来到饭屋里,看了看灶君,他气得咬牙切齿地说:“灶王爷,你到葫芦里来吧!”
$ j7 h* }/ @, _# U$ Z! V! ]  只听“吱”的一声,一阵小旋风过后,灶君真的进了葫芦,白氏郎一看大喜。因他是龙牙玉口,说一句当一句,这葫芦也真的成了他的装神葫芦了。7 K0 I9 }7 N: F
  白氏郎提着葫芦,走出家门,一直向东,边走边装,周游了天下的名山大川、庙宇仙洞,把所有的神都装起来了。也不知过了几年,这一天他又来到了泰安神州。
/ a9 L) C& g3 k  再说那号称泰山奶奶的碧霞元君,在泰山顶上掐指一算,大吃一惊:“不好,白氏郎装神到泰山了,眼睁睁就要装到了自己的头上。”1 ^; K8 b- a( f# o
  她低头一想,心生一计,连忙派出四条火龙,把自氏郎团团围住。于是,当白氏郎提着装神葫芦从岱庙走到泰山半腰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走得又饥又渴,只觉得浑身象着了火。这当儿,只见从对面来了一个老太婆,年纪有五十多岁,左胳膊挎着竹篮,右手提着个瓦罐。白氏郎一见连忙迎向前去,谁知行走更困难,一步一喘。好似上了火焰山。
: K+ R6 f: {* t  白氏郎费了好大的劲才来到老太婆的跟前,向她弯腰施了个礼说道:“老婆婆,你干什么去?”
7 X* K) \8 ?% a4 Z9 ^, d8 x  “给俺的儿子送饭去。”* }/ u+ `) R% |% `) k
  “拿的什么?”( x9 g0 h7 i( R, ~
  “这是单饼,这是米汤。”
% R- T( h* v# T! ]  白氏郎一听连忙说:“好婆婆,我又渴又饿,给我点吃吧!”# C9 m0 d. U" `* ^9 |2 x3 x7 J
  老太婆一听连忙说:“这可不行,这是给俺儿吃的,你吃了叫俺的儿吃什么?”8 [& I+ D6 U" _" [* C
  “好婆婆,你救救我吧,我饿坏了。”
) G9 c8 k8 e3 |6 p( S  老太婆故意停了停说:“咱一不是亲戚,二不是朋友,凭什么给你吃?这样吧,你若跪下磕个头,叫我三声亲娘,我就给你吃,也给你喝。你若不叫,我走了。”% N* ]9 L3 W9 G5 q6 u+ o- q" ]8 {
  白氏郎想: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他四下里看了看没有一个人,就双膝跪下,磕了四个头,叫了三声亲娘。老太婆连忙答应了三声,就拿出了单饼、米汤。白氏郎吃饱喝足,转眼之间,老太婆不见了。
( x1 W9 |9 H- ^9 U" p) z  原来这老太婆就是泰山神碧霞元君变的,她骗了自氏郎后,收了四条火龙,来到泰山顶上,专等着白氏郎的到来。
. }% r8 H* ?  s  白氏郎吃饱喝足,提着宝葫芦继续向前走,逢庙装神,遇洞收仙。他登上山顶,进南天门,过天街,向东一望,只见一座金碧辉煌的大殿,匾上写着“碧霞祠”。
( ^( r1 E5 z/ b5 C, y  白氏郎进了大殿,见一位女神端坐在莲花宝座上。他知道这一定是碧霞元君了,就从腰里解下葫芦要把她也装进去。不料,女神开口说道:“好个没良心的白氏郎,你吃了我的单饼,喝了我的米汤,还拜了我四拜,叫了三声娘,你装别人我不恼,不该上山装你娘。”
7 }' h* B& {$ H/ q. r4 z( A0 k7 d  k  白氏郎一听,大吃一惊,抬头一看,原来她就是送饭汤的老太婆。白氏郎急忙跪倒,不想,“砰”地一声,葫芦掉在地上摔碎了。这样,装进葫芦的各路神仙,纷纷顺着十八盘右阶,骨碌碌滚下山来,他们见庙进庙,遇洞钻洞,争相逃命。一会儿工夫,从山顶到山脚,犄角旮旯都藏满了神仙。所以,泰山的神仙比任何地方都多都全。有一些体弱腿慢的,来不及寻找好一点的藏身地,都一股脑儿地挤到斗姆宫上面的一座小红楼和旁边的一个大石洞里了。后来,碧霞元君见这座楼和那个洞的神仙多得数不清,就把那楼叫“万仙楼”,那洞叫“千佛洞”了。
/ |; h5 {" ~! K: c  只有灶王爷还是回到了灶头上。不过,人们怕他再去向玉皇大帝告密,便都在灶王神像边写上了一副对联:“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
$ V# ~  }7 G" j  }7 W' J+ }6 y/ ?  再说泰山奶奶见众神都从葫芦里跑了,就对白氏郎说:“孩子,你已把众神送到这里,玉旨已下,都归我管,保佑神州,国泰民安。你也应该认认你父亲了,你父亲就是吕洞宾,在山脚下修行呢,快找他去吧。”
+ t# b5 I2 N/ F% L: O1 J: D( ]  白氏郎走后,众神都来到山顶上给泰山奶奶谢恩,一直玩到天明。这一天正是旧历三月十五日,也是碧霞元君的生日,从此每年的三月十五日山上就起香火会了。
) |0 S+ L1 K* F$ U5 L- l$ Y  那白氏郎找父心急,一口气跑下山来。眼前出现了一条小河,有丈余宽,没底的深,两崖都是陡壁,他为难了。8 _+ Z; b* b( T1 Y# v3 t
  再说吕洞宾在洞里掐指一算,知道儿子在找他,就来到河边。白氏郎见有人来,刚想开口,吕洞宾开言道:“我就是吕祖,要是我的儿子,上我的手上来。”接着,把手伸过对崖,白氏郎便站在他的手中,吕洞宾把手一攥,白氏郎立即化为乌有,还归父体。6 ?! {: a2 |0 U, o! w3 j
  白氏郎住过的石庙,后来就叫白氏郎庙,这个村予就叫白氏郎庙子村,也就是现在的白庙村。
好蛋 发表于 2011-12-9 14:23:32
 蟠桃会舌战王母$ |" x( s9 x' M. M

* J9 g) h1 {3 p  三月三,是王母娘娘的生日。因为泰山上风景好,就修了个王母池(古时候也称瑶池),每年,王母娘娘在这里过生日。
5 U. x1 K8 q' |5 J7 j" f: L% x: X# p  有一年三月三,王母娘娘举行盛大的蟠桃会,天上地下的神仙都来祝贺。王母娘娘十分欢喜。有人忽报:“吕洞宾来了。”王母把脸一沉,传话说:“不要叫他进来。”$ z4 o  T9 m% a" Q# r
  吕洞宾得到通报,很是生气,他径直跑到王母的客厅里。他问王母:“众仙都来参加盛会,为何把我拒之门外?”
2 L" u$ d8 p1 _  王母面带怒气,回答说:“因为你是个酒、色、财、气之徒,所以不欢迎你!”9 z* S% L( E: f; C' M: c9 p
  吕洞宾听了以后哈哈大笑。他追问王母:“请当着众仙说说,我怎么是个酒、色、财、气之徒呢?”" a5 @( F7 V3 K
  王母扳着指头说:“上次蟠桃会,你喝了个酩酊大醉,还闹出许多笑话,岂不是个贪酒之徒?”
2 P& f; `( d- i  K  d- K* S% V  吕洞宾答道:“王母说得不对!你若不举行庆寿宴会,不让大家饮酒作乐,那我怎能喝醉呢?”: B) [& u) R) |0 I7 a
  王母听了,气得翻翻眼皮,又说:“你三戏白牡丹的丑闻,传扬四海,难道还算不上是个好色之徒?”# Q  X: G. P. e2 A& N& W0 E
  吕洞宾笑道:“人有所爱,何况神仙呢?相爱并无妒心。而你身为女神,却有妒心。”
) E$ l. f7 P4 y  Z0 ~  王母一听,勃然大怒,斥责吕洞宾:“不要胡言乱语。”
# S% \* y) y5 S7 |  吕洞宾说:“小仙有事实为证:牛郎和织女情投意合,要结为夫妻。你却嫉妒他们,拔出玉簪划了一道天河,将一对好端端的情人硬生生地分开,一年才许人家见一次面,多么缺德呀!”
6 R7 p4 R. T5 I  p  F1 U  王母气得嘴唇直哆嗦。停了好久,她才又数落吕洞宾:“你是个贪财之徒。八仙过海闹龙宫时,据说你抢了不少宝贝!”
" E3 i4 T" a3 ~5 E$ S8 `" |  吕洞宾答道:“上边传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嘛!分明有言在先,怎能怪罪于我呢?要论贪财,你才当之无愧呢!”
2 u/ l& T6 D! C8 b: \  |) e  王母说:“我深居仙宫,谁说贪财?”7 Y6 n/ C  f. |& U1 I& w0 ]2 J
  吕洞宾说:“每年三月三,你张扬着祝寿,凡来参加的人,无不携带寿礼,你都欣然接受,这不是贪财是什么?”
( x. P8 p5 U) Z$ B  王母气得浑身打哆嗦,指着吕洞宾的鼻子说:“神仙是不能意气用事的。可是你,常常犯这毛病:八仙过海时,你挥动宝剑,肆意砍杀——你不动气,怎能砍杀呢?”
2 {0 r1 u5 o1 I/ U! `0 f  吕洞宾更加摇头发笑:“王母,你弄颠倒了!我一鼓作气,奋起杀敌,那是战功!你倒是最爱动气啦!”
. _$ f9 L* p3 ^! A( h# p6 N2 f  王母追问:“你有何证据?”
% S0 g: i$ E  k: V  S  吕洞宾说:“我是个下等仙人,你是个女神,你光知道挑下人的毛病,今天还把我拒之门外。你不动气,能这样做吗?”4 v% U0 N2 w; s" v  W8 w0 z# ?
  王母被吕洞宾顶得张口结舌,众仙听了哈哈大笑。
* N, k7 J$ ?$ E. q  吕洞宾说完,便出了王母池,跨过仙人桥,又回到王母池边的吕祖洞里去了。
好蛋 发表于 2011-12-9 14:23:49
  两碗“双口吕”8 \  F" R; }( v& l

# h$ Q6 l+ Y% q6 y; y6 ?8 A  老早以前,杭州城里有个姓孟的绍兴人,家里有个瞎眼老母亲。因为他人生得矮小,大家叫他小绍兴。他住在城隍山脚下,天天半夜起来磨米粉,蒸松糕。天一亮,就挑起松糕担,沿街叫卖。由于粉磨得细,糕制得又甜又松,大家都爱吃。9 c# {# k; A& i& @
  这天正是大年初一,杭州人正月初一登城隍山,除了烧香游山外,还为了讨个“步步登高”的吉利,吃松糕也为讨个“高高兴兴”的好口彩,小绍兴的松糕生意也就格外好。一歇功夫,一担松糕就卖完了,只剩下一块,这是留给他瞎眼母亲吃的。因为刚蒸出来的热糕,母亲舍不得吃,叫儿子去卖铜钿,卖不完的冷糕才肯吃。小绍兴很孝顺娘,日日留一块糕给娘吃。现在他糕担里,剩下最后一块松糕了,挑起空担想回家。2 p9 m) u. U  s, b/ r; N: G
  城隍山上,十分热闹。小绍兴经过城隍庙门口,有个乞丐伸手向他乞讨。小绍兴是个心地善良的人,看着老头儿衣衫褴褛,瘦骨嶙峋,很是可怜,便从身边摸出个铜钿给他。谁知这老头儿不要铜钿,却要一块松糕。小绍兴为难了,心想:糕担里只剩最后一块了,给了老头儿吃,自己的娘就没得吃了。又一想;难得一日娘不吃糕,只要给娘讲清楚,娘是不会责怪的。所以,他就把松糕给了老头儿。第二天,他又碰到了老头儿向他讨糕吃,他又给了糕。这样一连七七四十九天,天天给老头儿吃一块松糕。
( x) @' ^  f9 E5 T2 L) h  这一天,白发老头儿见小绍兴愁眉苦脸,一便问:“你有啥不如意的事?”3 B1 _% H- h/ a
  小绍兴答道:“连日阴雨,生意清淡,糕卖不完,娘多吃了几块冷糕,得了重病,叫我怎能不急啊!”6 B1 x8 u# L; B
  老头儿听罢,哈哈大笑:“别急,别急。”说着拿出一个葫芦给小绍兴道:“这是好药,我吃了你七七四十九块糕,一文也没给你,这药就算作糕钱。你回到家里,如此这般地去制糕,吃了就能病愈。”1 p" j4 _$ k; ?/ S6 o/ R
  白发老头儿的一席话说完,一阵风吹得小绍兴眼睛也睁勿开。风过了,奇怪,这个白发老头儿却不见了。
) @9 k1 k7 I+ e9 X( }# |! v  小绍兴回到家里,按照白发老头儿指点的方法制糕,把葫芦里的药倒了一点出来,放进糕粉里,把松糕蒸熟,一块块用炭火烘烤成金黄*色。烘糕辰光,散发出一股奇香。小绍兴的娘已三天三夜吃勿进东西,一闻到这股香味,就感到腹中饥饿,她问儿子道:“这香味是从哪里来的?”
$ t0 z3 J7 e) K0 y  小绍兴答道:“是烘糕的香味。娘,快吃糕吧,吃了这糕,你的病就能好起来的。”
, N4 ]( r* f# |3 L  母亲问道:“糕又不是药,怎能医病呢?”
6 |0 e) j0 j# l; @# y  Z  小绍兴说:“娘,你吃吃看,到底灵不灵?”
3 q& h7 Z- P! G6 o" N% [1 L1 f  于是瞎眼母亲就吃了这糕。说也奇怪,糕刚吃下去,病立刻好了。
8 z! ]( j+ K1 i  小绍兴一见,高兴得跳起来,叫道:“嘿,我真的碰到神仙了!”于是把白发老头儿讨糕送药的事,一五一十告诉了母亲。3 ]2 y1 Y7 V1 ~! j1 n
  瞎眼母亲问:“你看见他与其他求乞的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3 V9 }& R& X) x- g( ^' m0 z- \  小绍兴想起来了。他说。“对了,这白发老头儿睡在庙门口,是用两只破碗合起来当枕头的。”
5 j* k, c0 b( f' V' m3 Z  瞎眼母亲一听,想了想,笑道:“对了,人家说双口为‘吕’。凡是碗都有个口,两只碗叠在一起,就成为上下两个口,不是仙人吕洞宾还有谁?”
5 H1 _0 C- @! Z2 f. e, C  小绍兴在城隍山遇仙的事情很快就传开了。人们都想来尝尝“仙糕”,于是他专门做这种糕。大家一尝果然异香扑鼻,吃起来松甜可口,就把松糕改名叫“香糕”。因为这种糕是小绍兴做的,大家就称它“绍兴香糕”。后来生意越来越好,小绍兴卖香糕的担儿变成了香糕店铺了,开店总要有块招牌,因为他姓孟,就请人写了块“孟大茂香糕店”的招牌,意思是生意越做越兴隆。, {5 \9 e5 v! S0 V
  绍兴一带的店家见“香糕”这样受人欢迎,便都学着做。
7 P* H+ N- e, a- K3 f8 O( s  从此,“绍兴香糕”就出了名。
好蛋 发表于 2011-12-9 14:24:07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1-12-13 13:20 编辑 : A. V' C1 F+ G: a/ s9 D
; W1 G2 \4 Q. M
  仙方铜绿膏
# Q1 z% |; D$ G" D
. M9 N1 u$ H( g1 J7 a* X4 k  从前,杭州鼓楼旁边的大井巷里,有一爿药店,铺面虽小,名气可大哩!
- ?3 R6 K. a: d2 ^0 D- X8 o: J  开药店的名叫朱养心,为人厚道,童叟无欺,从来不用江湖骗术,深得杭州百姓的信赖。他还自己上山采集草药,在家配制膏丸。凡是没有钱求医买药的病人来找他,他总是开方施药,不取分文。/ a! y9 i7 `8 V) e: K9 ?
  立秋以后的一天,店门口来了一个跛脚的叫化子。这叫化子浑身长满了疮,衣裳破得像丝瓜筋一样,还粘满了脓血,老远就可以闻到他身上的臭气。3 H# X8 \( m/ u9 j8 y. q5 {
  几个有钱的阔佬见了,忙捂住鼻子,厉声喝道:“臭讨饭,滚开!滚开!”有的还朝他背后“呸,呸”地直吐口水。# N, e; e# E7 i5 Z' [# L# e
  朱养心见这跛脚叫化子浑身痛痒难熬,心中不忍,忙把他让进屋里坐下,小心翼翼地帮他脱下衣裳,轻手轻脚地替他擦净脓血。临走时,还送给他一盒药膏和一件旧衣裳。  v; v6 R( E- x" b' T
  那叫化子一声没响,只是感激地朝朱养心点了点头,一拐一拐地走了。
$ [, Y0 ]+ p$ L  h# U- Y' b( I( x  过了几天,跛脚叫化子又来了。这一回他赤着膊,浑身的脓疮一点也没见好转。4 y# `  }* y  \* [( T
  朱养心见他冷得瑟瑟发抖,忙又拿出自己的衣裳给他披上,关切地问:“那天我给你的衣裳呢?”5 T- R' ]- w( Y; H
  跛脚叫化子只是低着头,仍旧闷声勿响。
" [# H2 G. r1 ~' M  “哦——”朱养心想了一想说:“大概肚皮饿得慌,换饭吃了吧?”
, ?: N8 g+ z. T# S  跛脚叫化子听了,难为情地点了点头。- ]6 W9 ^8 b  h4 n" b' |
  朱养心忙送给他一把铜钱,又叫他坐下,仔细地看起他身上的疮来。这疮也实在生得古怪,药膏搽上去一点效果也没有。6 w. G: Q4 Q' q3 O
  朱养心又替他换了另一种药膏,对他说:“这一盒药膏搽完,再来看看。”/ Z! u+ h3 [( X6 V5 J
过了几天,跛脚叫化子又来了。+ R; y: M( |2 `  m& a1 k
  这样,朱养心一直给他医治了三个月,还是不见效果。
9 I8 ^1 `& y, l' u8 q! y5 J  这倒使朱养心为难起来:叫他到别处去治吧,一个穷叫化子哪来这么多钱?继续给他治吧,店里现成的药膏几乎都用遍了。他再朝叫化子看看,只见他用又长又黑的指甲猛抓着身子,抓得脓血直流。
  S8 }# {7 t2 K+ `2 a( E$ R4 R  朱养心越看越觉得他可怜,心里很同情,忙安慰他说:“你别急,我这里还有个祖传秘方,明朝我上山去采药来配制,你后天再来。”
5 j& i1 Q8 N# F/ S- |! l% l9 m  跛脚叫化子听了,露出了笑容,满意地拐着腿走了。- G: I3 c. k5 \  a
  第二天一早,天上落着鹅毛大雪。. x+ M5 g! L: i
  要不要上山呢?朱养心犹豫起来。但他转念一想,既然已答应了人家,天气再坏也得上山去找找看。  m8 B0 U# b! y0 b1 H+ @  J. q
  于是,就身披蓑衣,拿着小山锄上了紫阳山。
* V& l! K2 }/ B! X. I, W5 \  这辰光,满山已被大雪封住,朱养心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草药。正在为难的时候,他忽然听见前面传来一阵嬉笑声。他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大岩石上,八个叫化子正坐在那里喝酒吃肉呢。
. ]2 k. C. d, [/ ?  朱养心走上前去,忽然,八个叫化子不见踪影。
/ u2 Y( z0 Z8 Y5 }, S0 k  莫非是刚才眼花了?他抹了抹眼睛,定神一看,那块大岩石上,还留下一堆肉骨头和几张包过肉的荷叶。
; p" P- f0 e9 N4 s- D  朱养心拾起一张荷叶,只见荷叶上还有四句诗:# A: H& g, O# w$ ?
  铜绿铜绿,治疮拔毒;
) `/ b' Y/ |% x1 b9 k$ O  荷叶井水,按方制作。
/ ?: A  O0 _/ r( Z- D( ?  朱养心想:莫非自己今朝遇着洞府八仙了?想着,他忙把荷叶捡起来,拿回家中,用井水浸起来。
1 @) y: T! Y2 v+ U) q* [  说来也怪,用井水浸着的荷叶,竟然慢慢地化掉了,井水也渐渐地变成了铜绿色。朱养心忙用这水制成了膏药。8 E! M% A+ b7 ]6 Y4 U9 N0 \( U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跛脚叫化子就来敲门了。他一见朱养心手中的膏药,就开口说:“对,我的疮就需要贴这膏药!”
2 e! p; {+ W- _' g' L4 i' B! B) ]: p" }  朱养心忙把制好的膏药贴在他身上。不消几天功夫,叫化子身上的疮就全部封口结疤,又过了几天,长出了新皮肉。
) F( s/ G5 ]( h- a1 g( c. x% \  跛脚叫化子对朱养心非常感激,只见他从袋里七掏八掏,掏出一张白纸,说:“我这个穷叫化子也没啥可以答谢你的。就画张画谢谢你吧!”
' X4 ^0 G: D; `  说完,提起笔来,刷刷几下,就画成一条青龙。接着,把画留下,径自走了。
( h0 Y; g5 ]4 v# }! f$ g( F  朱养心把这幅画挂在堂前,旁人见了,都赞叹不已。听说后来店堂里失火,这壁上的青龙突然飞起喷水,将大火扑灭了。朱养心这才明白:这跛脚叫化子不是凡人,正是神仙铁拐李呀!
0 v+ i! S0 ^9 r/ r6 l4 i, {4 f  现在,朱养心药店已经不存在了。可是,专治疮毒的“铜绿膏”,却同这个传说一起,在杭州流传了下来。
8xdgsa.jpg
好蛋 发表于 2011-12-9 14:24:40
  张卖鱼得宝
7 ?9 f2 l% o7 a* Z  早先,杭州下城有个道院,名叫“宝极观”。有一个常年挑担卖鱼的孤老头儿,穷得连破房子也租不起,寄住在“宝极观”里,附近的人都叫他“张卖鱼”。
  k% H% J$ ]- F' V) F  张卖鱼是一个老实头菩萨,别人欺负他,他也只会红红脸孔。所以,鱼行老板贷鱼给他的时候,总把最差的搭给他,还常常混杂一些死鱼。大户人家买鱼的时候,又常常挑来挑去,挑得活鱼变成死鱼。到了中午,张卖鱼只好折价贱卖,经常连本钱都蚀脱。( }1 t$ ?( b3 K6 U, R
  有一年夏天,张卖鱼寄住的小屋子里热得像蒸笼,他只好搬了一张破草席,铺在屋檐下的台阶石板上,手拿大蒲扇,扇风赶蚊虫。一直躺到半夜三更时分,才迷迷糊糊睡去。& z( i7 H- i0 `/ k3 b/ u  I2 r
  突然,他听到前面“嘭”的一声,宝极观的大门被推开了,前后进来八个人:有的背着葫芦,有的牵着毛驴,有一个还是跛脚,一拐一拐地落在最后。张卖鱼吓得一声不敢响,急忙偷偷起身,悄悄地跟在后面。只见其中一个捏住鼻子,对另一个说:“兄长,我们几个月不来,什么人把一个清净的道院,搞得腥臭熏天了?”: X) g6 L3 {+ L7 W
  张卖鱼一听急了,心想一定是那条原想拿回来喂猫的死鱼在发臭了,忙上前道歉说:“小人无家可归,晚上在此寄居。鱼腥玷污了道院,请道长多多包涵!”. @' h" f  h; }$ h
  那道士见这老头儿忠厚老实,便说:“哦,还有一条死鱼。卖不掉,就卖给我吧。”说着就准备从怀里掏钱。  W% C7 ]! T, ?% l; f' A
  张卖鱼忙摆手说:“一条死鱼不用买,你要就送给你吧。”说着,就进小屋里摸出那条死鱼递给他。
7 p! s+ `/ [4 s; o9 l3 ?  那道士接过死鱼,放在鼻子底下闻闻。谁知那条死鱼一触到道士的胡须,竟“扑”的一下蹦跳起来。道士哈哈大笑说,“明明是条活鱼,还讲是死的!”
  O' ~2 U$ v& S7 ?+ M* f' Q  张卖鱼大吃一惊,心想,这背葫芦的道士一定是神仙吕洞宾了。! U5 C) z1 E7 j& p3 i
  道士把鱼放进水盆里,问:“你说死鱼能送,活鱼送不送呢?”
' h( e  h6 t* u# G: g  张卖鱼忙回答:“我老头儿穷做穷,一条鱼总还送得起。”
# N7 b. h( {5 q( ^" J( ]# X! D' K  道士点点头,随手拔下一根胡须,递了过来,对张卖鱼说:“这根胡须给你,你或许好派大用场!”  z! m! s1 T% j! {. x) O
  说着,只听见另外七个人已走出门外在呼唤他,他便应了一声“来啦”,便一道白光不见了。
( `0 U! Z) V5 `7 n  第二天,张卖鱼又去贩鱼。天热死鱼多,老板给他的一担鱼,竟有一大半是死的。张卖鱼挑到僻静处,想起昨晚那道士的法子,就掏出那根胡须来试试。说来也真神奇,那些死鱼一触到胡须,便一条条都活转来了。这天,不消半天工夫,一担鲜鱼全部卖光。
& m0 x) ~3 F4 E! V  张卖鱼挑着空担往回走,见几个同行因为死鱼卖不出去,正在愁眉苦脸。张卖鱼忙说:“大哥们别发急,我让这些死鱼都活转来!”说着,把他们的死鱼都变活了。
1 N/ f! [( F0 u" ^8 s/ J+ L$ ]  同行们高兴地忙问张卖鱼:“张大哥,一夜工夫,你哪里学来的仙法呀?”
- Y! r! i* z4 G) T  张卖鱼生来就很老实,就一五一十地向他们讲了昨晚的经过。而且,只要哪个同行的鱼死了,张卖鱼都乐意帮他们把鱼变活。从此,下城卖鱼的都开始过上好日子。' G- v9 T5 W; ?! l; ~4 {
  消息传到鱼行老板的耳朵里,老板听了眼睛都红了,想计策要霸占这根胡须。软法子硬法子都用过了,因为卖鱼的同行都得过张卖鱼的好处,大家齐着心帮助张卖鱼,使鱼行老板一直没有得逞。
" i- F- w- U' c) n' A. F$ s这件事传到鱼行老板那里,他眼看着发财的机会来了,就把张卖鱼的仙法去报告了钱塘县官。县官心想,这可是升官的机会哪,就马上派人,叫鱼行老板领路来找张卖鱼。+ }2 w( A1 y9 \8 K- T! R
  这时候,皇宫里贵妃娘娘有一条心爱的金鱼死了。皇帝便下了一道圣旨,命令全国寻找一条同样的金鱼,可就是找不着一条照式照样的。各地进贡的金鱼,一条也不称贵妃娘娘的心意。
7 A, S0 r; a# E  n4 F  县官见到张卖鱼,把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说:“这事儿便宜大哩,医活了金鱼,你就再也不用卖鱼,可以享清福了!”
# X3 m6 B. [9 |9 V3 C  张卖鱼听了嘻嘻一笑:“我这卖鱼的老头儿,不挑鱼担反而要腰骨痛的。我只能医活百姓吃的鱼,医不活皇帝老倌耍子的鱼!”7 K% z4 g% x: b  ?0 x, @2 D7 r4 W- v
  那县官听了这话,气得直翻白眼,大喝一声:“老头儿。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说着就命差役搜查。0 ~! f9 }8 B% `( `
  可怜这些差役今朝得的是苦差使,一根细细的胡须,怎么搜查得出呢!1 n6 Q* h" I7 B( s  g3 @5 r
  县官见搜查不出,只好命差役将张卖鱼抓到衙门里去,还恶狠狠地说:“你要是不交出那根胡须,就把你老头的胡须统统拔下来!”0 x& B8 r$ C; T6 T  K8 _
  张卖鱼吓得连忙摆手:“大人饶了我这老头吧,我把那藏着的胡须给你们马上找了来。”说着,他带领衙役们来到西湖边,装着在草丛里寻胡须的样子。
- X- t; Y7 |7 i5 R7 `  趁衙役不防备的时刻,偷偷把那根藏在袖口里的胡须丢进了西湖。差役们一发现忙去打捞,可是怎么也捞不起来了。& n8 O( ~3 O! H  e$ ]
  后来,据说这根胡须被西湖里一条金鱼吞吃了,繁殖了许多后代,远远比贵妃娘娘那条金鱼活泼可爱。杭州金鱼也从此闻名世界。
好蛋 发表于 2011-12-9 14:25:41
 剃头祖师(一)4 D* ~5 x0 P5 j: p
  木匠师傅的祖师爷是鲁班,剃头师傅的祖师爷则是仙人吕洞宾。
) A- ~/ e6 e# T1 Z  n4 M3 O  据说在朱洪武当皇帝前,是没有剃头匠的。那个辰光,女的不用说,就是男的,也把头发蓄得老长老长。. S  `3 o; L" R1 m$ v4 `
  后来,朱洪武起义夺了皇位,要整容登基了,可是,他是个瘌痢头,不好好剃一剃,那真太难看了!于是喊了个贴身士兵来给他剃头。当时剃头用的是宝剑,一不小心,瘌痢疤就要剃出血。给皇帝剃出了血还了得!那就要立即拉出去斩首。
6 o' o; N7 Z' i- s  这样,朱洪武为了剃自己的瘌痢头,一连斩了几个头!. z7 w( s1 X$ ?/ R* j% m
  这一天,宫门闯进一位道人,自称剃头能匠。朱洪武就让武士们监视着他给自己剃头。说奇怪也真奇怪,只听他“吱吱吱”宝剑响,不痛也不痒。朱洪武对着剃头镜子,上照下照,左照右照,前照后照,只见瘌痢疤剃过去就没有啦,也不见一丝丝儿血星冒出来。3 c0 [. s" T& e/ ~9 r- @
  朱洪武正高兴,冷不防头颈后末了一刀却吃得很重,出了不少血。
7 d: H* H, O" I9 p1 T% L  “哎哟!”朱洪武痛得叫了一声。不由分说,这道人也被武士们拉出去斩首。- b. ~9 V) x! w0 J1 U; Z) J6 H
  说奇怪,更奇怪!谁知这道人斩了一个头,又生一个头;斩了一个头,又生一个头。斩一个,生一个。一连斩了三个头,一连重生三个头。
" T0 d3 K4 q' \, y! w3 ^& t- {& f  行刑的武士们怕了,他们连忙向朱洪武禀告。
! Y% M1 P' Z$ N- X6 y  朱洪武这才晓得,这道人不是凡人,一定是神仙哩!便慌慌张张跑出来说好话。8 Y- h4 s' G# H  S) }# P- o: q' \3 w
  “恕罪恕罪!不知您是何方神仙?”9 m; g4 _( d0 H3 K6 {" G7 A
  道人答:“我是吕洞宾。我给你放了哑门的污血,你再也不会生瘌痢了!”- g1 u! `, P. ?
  “啊,多谢多谢!”
  @: {# N4 J, Z, j" C  “哈哈!多谢——你怎么个谢法呢?”
7 L) h& R8 T* P5 ~  “我尊您为剃头祖师,令世人向您学艺,又赐您旌幡一面,以示表彰!”
& A7 g# D! T7 v3 G3 \4 z  “还有吗?”/ S" f1 V0 S8 \$ h! t$ U
  “我念您为民行善,无微不至,奏请玉帝,封您为上八洞神仙!”
4 @! H* f% Q0 [( c4 c  “还有吗?”
  [0 F+ G( _6 N  “没有了。”
/ ]: Z% \1 E. f- L: v* y) h  “难道你不想知道杀头的滋味吗?”
( i1 ~4 C" X9 e  朱洪武一听,脸孔顿时通红,涨成了紫红色。
4 |0 y4 [. m2 m" m9 i; e' S  “我告诉你,这明晃晃的刀砍进去时,真好比北风过岭冷飕飕;这血淋淋的头掉落地时,又好比红锅十里步难走……”% a1 b% Z# B" w8 ?8 {4 I
  朱洪武惭愧地说。“以后,以后寡人不再随意乱杀人了!”' ?: R0 ?8 s/ O' _
  吕洞宾笑着点头;“那就好,那就好!”
. A9 j6 y7 Q5 o5 @% _  就这样,吕洞宾告别朱洪武走了。从那辰光起,世间开设了一爿爿的剃头店,就尊吕洞宾为祖师。那剃头的长宝剑太长了,不方便,后来改作小剃刀。那刮剃刀的长条布,正像朱洪武赐给吕洞宾的旌幡呢,只不过一个大、一个小罢了。
5 _+ M, U4 o" P4 W, f1 l: G) |) ]+ l3 D8 P  c- P6 L' y9 u
 剃头祖师(二)
! c8 q. k1 O. M2 N" X- ]! K5 c* L  从前有个小剃头匠还没有满师,师傅就要他单独试手艺。但师傅不准他使用新的刀具,只许用些蹩脚的钝家伙。4 ^% N1 p7 y. Z: ?% a, E; `
  一天,有个道士模样的人来剃头。小剃头匠一剃,那人说。“怎么,小师傅,你的刀为啥这样钝?”
. {5 [# k6 k' g1 t- ~* D( s* E  小剃头匠说:“师傅只准我用这些钝家伙嘛!”- G7 O. z& [: I  l0 s3 j
  那人说;“你师傅倒也是好意,钝家伙会用,将来用锋利的,手艺就更精明啦!不过顾客受不了呀!这样吧,我给你块东西。”8 l# R/ A* [$ k6 {; `
  说着将他的道士服飘带“哧”地扯了下来,一头用钉钉牢,拎起另一头来鐾刀,七鐾八鐾,再拿来用,跟新家伙一样。0 R, h: n3 ^( U* o# a5 X
  自此,小剃头匠的生意闹起来啦,连师傅也不及他。
0 M  {6 L7 x4 o7 t7 k  过了些日子。有一天,小剃头匠害了病,腿酸手软,神疲力乏,浑身不舒服,正想关门回家,恰巧这时上次送“鐾刀布”的人又来剃头了。6 l: W6 r6 ~7 W1 O% w5 P
  小剃头匠很尴尬:剃吧,自己有病;不剃吧,他又帮过我大忙。* q  `4 {4 O" \) A+ S8 q
  那人一眼看出了门道,说:“你病啦,不要紧,坐到椅子上去,我给你看病。”% ]% X4 D# @. k$ j4 m! f
  小剃头匠将信将疑地坐好。那人从怀中掏出一只小盒子,拣了一根金光闪闪的针,往小剃头匠身上几处地方戳了戳,用干净的纸揩掉血,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啦!”
! M( r  N; a0 V7 E/ u# s4 q  小剃头匠站起来,就感到浑身舒畅,病好了!
$ O+ o" ?* b& d4 \0 B' k- n( I  那人临走,把针留给了小剃头匠,说:“往后有人生你那样的毛病,就照我的样子扎针,包他寅不过卯,针到病除。”
! W' J+ T/ }! S/ f4 G3 u* V  果然,小剃头匠后来用这根针,给很多人治好了毛病。
+ ]; x* {0 w6 R: c" q+ g6 L% l  那道士模样的人是谁呢?不是别人,正是八仙之一的吕纯阳哪!, y) c4 a% b( ^) y# ]- a, b+ J
  至今理发师用的“鐾刀布”,行话仍叫“飘带”。早先很多理发师都会挑痧,这便是吕纯阳传下来的。所以理发行业的老一辈人,还尊吕纯阳是半个祖师呢。
好蛋 发表于 2011-12-9 14:25:57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2-12-5 21:16 编辑
% F- T5 _! B: G. N" D0 w5 Z- q
) t& \0 J) F3 j4 o( q. M9 W东西两“多头”
/ V" D! j0 i8 x8 k% b' m
/ h; Y$ J& j/ a' w7 x, h) p  山后村有两个牛贩,一个叫“东多头”,一个叫“西多头”。东多头左耳根长着个大挂瘤,西多头右耳根长着个大挂瘤。“多头”的绰号就是这样来的。西多头为人刁钻,东多头却忠厚老实。1 K5 a' E0 E9 @" V1 C
  有一次东多头因有急事,就委托西多头代他买牛。西多头一则想吃没这笔买牛款,二则怨东多头夹在中间,做生意碍手碍脚,就起了歹心。他在外面混了几天回来,故意气喘吁吁地来骗东多头,说他帮买的那头牛,在南山岙逃跑了,要东多头一道去追寻。东多头信以为真,就拔腿跟他向南山岙奔去。
( s/ \2 w# \- x$ F  到了南山岙,天色已晚。西多头主张就地留下,以便明天再找,就带着东多头进了一个小山洞过夜。谁知东多头熟睡后,西多头就溜出小山洞,随即搬来大石头,堆呀叠呀,把山洞口堵得严严实实,还用黄泥把缝隙也糊得纹风不通!西多头做好手脚,就到旁边另一个大山洞里睡了下来。刚睡着,那八洞神仙因赴蟠桃盛会,路过此地,也正好进了大山洞来小憩一下。
# T8 R7 P7 q8 |  蓝采和眼尖,一下瞥见了洞角落里蜷曲着身子的西多头,失声叫道:“作孽,作孽!这个人耳根怎么生了这么个大挂瘤?”2 a, j( t- Z; U$ P2 t! x- G
  吕洞宾说:“待我为他医治一番。”
4 W% x% X3 C0 i# _. P  然而张果老却连声道:“慢,慢,你们还不知道,眼前还有人命案子呢!”
( ~/ a6 g7 r8 A# D* k4 Q原来他捏指一算,已经弄清西多头谋财害命的勾当。他讲了原由,众仙于是一齐来到大石块堵住口子的那个小山洞。
% ^9 [2 M1 m1 W. V0 ^7 c. D! n  汉钟离只轻轻用扇子一扇,堵洞的石头就飞得无影无踪了。吕洞宾乘这东多头熟睡之际,将他的挂瘤摘掉了。接着,铁拐李向拐杖上吹了一口仙气,只见那西多头蜷曲着身子,飘飘悠悠地落定在东多头的身旁。二人依旧打着呼噜,睡得很香甜。
6 m- R/ ?6 A" A: h- C# N  铁拐李念了几句咒语后,八仙就腾云驾雾,继续赶路。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那西多头在睡梦中遇见一个金刚,对他眼睛一瞪,啐道:“西多头!你谋财害命,已被八洞神仙识破,本该将你打入地狱。只因八仙姑念你上有老母,下有幼儿,只罚你戴上东多头的挂瘤。从今而后,改邪归正,不得有违!”
! s2 g3 R  Z. z2 ]+ j$ c# Q  只见那金刚把手一扬,恍惚间有一物凌空飞来。西多头尖叫一声,从梦中惊醒。那时天已大亮。西多头一摸自己的左耳根,果然多了一个挂瘤。但看看睡得正香的东多头,他耳根的挂瘤果然不见了。; K/ w, d+ `  l! D
  西多头一时哭笑不得。他怕金刚再来惩罚他,连忙叫醒了东多头,朝他“扑通”跪倒,连连叩头,并说出了自己的罪恶勾当。  q- p- j2 _- x3 P% t3 y
  东多头一摸,自己的挂瘤果然没有了,而且颊面完好,无痛无痒,才知道自己真的遇上了八仙。他心满意足,宽恕了西多头。0 X1 Y1 G# G* [9 B
  从此,东多头的绰号再也没有人叫了。  `7 t$ _6 @* |! q) g& U  f5 T2 ?
  西多头呢,却得了个新绰号——“双多头”。
好蛋 发表于 2011-12-9 14:26:15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1-12-19 11:11 编辑 0 H; P! z  o1 X# s# ^8 V

5 t7 w* `* k' J3 z4 e7 H  仙人石的由来
8 U* d) W5 K0 @9 o. Z2 O8 |. @7 x( v, ~6 O
  大家都知道“八仙过海”的神话故事。但你们可晓得八仙过了海以后,从哪儿过渡?从哪儿上天的?天柱山①的人说,他们一本全知。
( o  b0 t% R# J  G0 \% L' w% @  凡是到天柱山来玩的人,如果从潜山县白水湾上山的话,一那一定要翻过一座长着鸡冠石的大岭,爬上这岭上的仙崖大岗。就在这大岗的石崖上,站着一块仙人石。这石头长得十分秀气,像一个姑娘微微低着头,想心思。特别是这石头被山遮着太阳,格外清凉、安静,她的影子是那么暗,那么绿,看上去,这姑娘有点发愁,也好像有些犹豫……总之,她好看极了。& [8 n; x- \4 D% Z$ D
  你道她是谁呢?人说她就是八仙里的何仙姑。她怎么一个人留在这里了呢?$ p+ {/ D3 J8 C# q( j7 e
  那是好久好久以前的事情了。据说有一天,天柱山有人忽然看见“吴塘晓渡”②那个渡口上,云来雾去香烟缥缈,当中站着过海而来的八仙。他们乘着一条渡船,这船无人划桨,无人摇橹,船像在水里,又像在云里,自己飘到白水湾这边来了。: x0 D9 R2 ]* Y
  八位大仙一上岸,便走到这崖上,然后一个接一个地驾起云头上天去了。
4 ^  P6 t4 b; D  但后面的这位仙姑,朝天柱山里一望,舍不得走了。她被这人间美景迷住了。上天去,还是留下来?她停住了脚步,低着头在想。最后,想来想去,还是决定留了下来。
& s2 a7 y& f- O; h  可怎样留呢?仙姑想起当初张果老和汉钟离点化自己步入仙班时,曾把她的凡体留在了零陵云母山,那现在何不将其安置在这人间美景中呢。想好了主意,她就起身来到云母山,虽然已经过去几百年了,可那躯体依然如故,栩栩如生。
$ H8 z1 P. W2 N2 \3 ?" Q  何仙姑把自己的肉身挪到了天柱山的山崖上,然后返回了天上。
; x4 U, b' m, ^9 R5 z  这样,仙姑的身体便一直在崖边站着,站着,终于变成了一块俊美多情的仙人石。8 D) e4 E% P0 a0 C; v
  如今,天柱山还留下了当年八仙走过的山岗,叫“仙人*大岗”,八仙走过的山崖,叫“仙人崖”。在白水公社,还有一个大队,就叫做“仙崖大队”。" ~' H' |; ~  o4 w6 e2 M2 L2 M

$ |$ e1 A& T0 T  ①天柱山:在安徽省潜山县境内。主峰高达1750米,似擎天柱。3 S/ N. D2 S  K# c8 a5 t: E
  ②“吴塘晓渡”:潜山名胜之一,现在已被流沙淹没。
好蛋 发表于 2011-12-9 14:26:39
  望仙桥
5 ~4 r5 {7 @0 ?+ O0 T9 f9 E0 h- @3 Z( {) P1 v6 y
  早先,杭州鼓楼附近有一座无名的小石桥,桥边有个专治烂疮脓疱的外科郎中。他是个宽额角,粗眉毛,高鼻梁,阔嘴巴,黑脸上长满络腮胡须,两腿生烂疮,一脚高一脚低的跷拐儿。他身上背着个药葫芦,在桥边撑上一柄大布伞,面前摆着一只破药箱子,白天坐在大伞下行医,夜晚就躺在药箱上困觉。
( s2 C% o- o- U7 z0 p  人们看看郎中这副外相,都不信他真能治好什么病。后来,有个脚烂了三年的人,到处治不好,想碰碰运气看,就到大伞下面来找这个郎中医治医治。郎中给他一张狗皮膏药,一贴上,没有三天工夫就把这人的烂脚治好了。这个消息一下传开去,到大伞下面来求医的人就渐渐多了起来:这郎中就用这一种狗皮膏药,治好许许多多人的陈疮烂毒。郎中的名气很快就轰动了整个杭州城。大家送给他一个外号,称他“赛华佗”。
( ]. V6 L7 V8 T! l  赛华佗出了名,杭州那些挂牌的“高手名医”和药铺老板的生意便清淡了。他们气不过,就聚拢来商量,大家凑上一千两银子送给知府,要求把赛华佗赶出杭州。
. @; s& L$ \- o+ _9 F% N. b; R  知府受了贿赂,便差衙役去把赛华佗抓来。' d; C9 h; G5 P6 ]
  赛华佗被抓进知府衙门,直挺挺地站在大堂上。
  k& F$ {+ ?. k( ^  知府把惊堂木一拍,喝道:“混蛋!见了本府怎不跪下!”
  J& A- C1 [0 _: Q9 @  赛华佗冷冷地回答说:“我是个跷拐儿,膝盖骨硬啦,从来不下跪的。”/ j. Y9 J  ~3 m% @% G6 B
知府又拍拍惊堂木,大声喝道。“你叫啥名字?从哪里来的?”. E( y9 [7 x* p
  赛华佗说:“我没有取过名字,杭州百姓送我一个外号,叫我赛华佗。从哪里来,我倒记不灵清啦。”! m  E( w. M) i8 U. W
  知府听了把眼睛一转,就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好一个赛华佗!亏你自己说得出口。你既有赛过华佗的本事,为啥不先把自己的烂脚治治好呀?”
/ G7 t" A( x+ l! W2 j+ @  这时,知府只觉得背脊上有什么东西在爬动,痒得难熬,急忙伸手到衣裳里去摸,却摸不到什么:只见赛华佗冲着他哈哈大笑道:“知府大人哪,你真是聪明一世,懵懂一时!世上各行各业顾得了别人顾不上自己的多的是!盖屋的为啥住破草房?养蚕的为啥穿破衣裳?种谷的为啥要饿肚肠?管盗贼的官府又为啥要在暗地里贪赃枉法?这些你怎么不问一问、管一管呀?”$ B& g: Q$ y8 i' X
  知府被赛华佗问住了,回不出话来,就把惊堂木拍得震天响,大声叫道:“掌嘴!呔,来人哪,把他关进死囚牢里去!”
' _, E& N( [% ^0 a  H" s( l7 B' d  知府退了堂,觉得背脊上那个地方痒得更厉害了,脱去农裳叫人看看,原来起了个小硬块。这小硬块越抓越痒,越抓越大,过了半个时辰,就变成一颗疔疮,疼得他滚在床上大喊大叫。师爷得知了,进来对知府说道;“老爷,我听说那赛华佗倒真是个治疔疮的好手哩!叫他来给你治一治吧,等治好了疔疮,再办他罪也不迟呀。”
. e7 b% D' k0 f) y. R( ]/ M6 E  知府疼不过,只得差人到牢监里去把赛华佗叫来。赛华佗看过知府背脊上的疔疮,就给他贴上一张狗皮膏药。
" e- b2 u3 p3 f5 z7 Q6 _  哪知过了一夜,知府背脊上的疔疮不但不见好,反而越肿越大,烂得流脓淌血,隔着三重大门都能闻到臭味。知府恨死了,天不亮就差人到牢监里去把赛华佗抓来,大声吼道:“我背脊上的疔疮疼得更厉害啦,一定是你的膏药里放上毒!”
. Q6 c7 p$ `& I/ k% [赛华佗说:“不要忙,不要忙,让我仔细看看疔疮再说。”1 t) S5 n1 b: j7 F  P
  说着,便揭起膏药,细细地看了一会,皱皱眉头说:“这疔疮口子小,里面大,从里面烂出来,叫做‘穿心烂’,是无药可救的。因为你平常做事太狠毒,不讲良心,所以得了这个毛病,与我的膏药是毫不相干的!”
1 l" ?& E; n/ Z  听赛华佗这么一说,知府又气又急,又是害怕,不住地拍着床沿,大声叫道,“来人啦,快把他绑出去,砍他的头!砍他的头!”过了没多久,这知府恨得上气不接下气,就翻翻白眼死啦。1 a. F8 {$ ]* a
  师爷遵照知府临死的吩咐,给赛华佗安上了一个“妖道惑众”的罪名,并把他押赴刑场问斩。
" J: G0 a9 A& q. ]- P  赛华佗在被押上刑场的时候,走过他那座撑大伞摆药箱的小石桥,周围的老百姓见他受了冤枉,都围拢来骂知府死得活该,一下子把道路都塞住了。: V/ o! x6 E* S/ z
  赛华佗见了,朝大家说,“乡亲们啊,官府老爷硬要送我归天去,一我不走也得走啦!”说着,一纵身跳下桥去,“扑通”一声,河面上水花四溅,漩涡儿咕噜噜直打转,忽地水面冒起一股青烟来。赛华佗身背葫芦,拄着铁拐,随着青烟袅枭上升,不久,浮在空中朝人们点头招手,慢慢地随着青烟一直飘进云端里去了。/ @6 N% w! k3 U# P! K8 g# b
  人们都说,这个赛华佗就是八仙中的铁拐李呢!大家忘不了他,四时八节总有人要到这座小石桥去,盼望他再回来给大家治病。时间一久,这座小石桥就被叫成“望仙桥”。
好蛋 发表于 2011-12-9 14:27:00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9-3-7 22:26 编辑
9 o% u! E0 @8 s8 |
0 P4 j8 \( }% [4 h4 D5 e  金竹岭和自满臼6 J" D# y0 ]$ b; u
& _) `8 o; E7 r! B' G- Y
  在天台和宁海交界的地方,有条岭叫金竹岭,岭半腰还有一个自满臼。传说是因为有人碰到了吕洞宾和汉钟离留下来的。! ~& l( ^4 _; g$ p3 a* s
  早年,金竹岭还没有这个名称。那岭上住着一个忠厚老实的脚担客,名叫胡阿刚。他虽然长得肩宽腰圆,浑身是劲,但是干了大半辈子,还是茅屋一间,扁担一一根,连老婆也讨勿起。8 w- r  n0 _4 b
  这年春天,胡阿刚给城里盐店挑盐,来到周家岭路上,只见前面一株老松树下,有两个人正在下棋;一个穿紫衫,一个着黄衣。
! L9 Q+ O4 x7 m! m  胡阿刚平常喜欢下棋,就放下盐担,走过去看。5 k0 E- K/ K. v( _5 R- T9 g: E
  胡阿刚不知穿紫衫的是吕洞宾,着黄衣的是汉钟离,只站在一旁,看得入迷。3 s  `) ?. _# F' I
  过去许多辰光,只见穿紫衫的从袋里取出一个红艳艳的桃子,掰了一半,递给对方。对方没接,突然大喝一声“将军!”
' g- `1 M) ~+ w' i' ?* M8 E  原来穿紫衫的只顾掰桃子,不留神失了一着。他“啊”地惊叫一声,把手中半个桃子朝外一甩。嘿,不前不后,正好掉在胡阿刚的怀里。6 F( `( r- n6 y0 O# H
  穿紫衫的回过头来,赶紧陪笑说:“真对不起,老夫因为输棋,一时气恼,甩中客人,万望见谅。”* c0 f/ A! r+ ]& E/ q; V6 j: M
  胡阿刚忙说。“没什么,没什么,是我自己贪看下棋,站得太近了。”说着就把桃子递还给他。7 o. w( c' T1 L' A# @+ p* N
  穿紫衫的说。“天暑道热,客人若不嫌少,这半个桃子就聊当解渴之物吧!”( t1 l' ]9 O7 S7 [* z: R% I! E) O3 K
  胡阿刚把桃子吃下去,这桃子甜如蜜,凉似冰,刚吃下去,浑身上下都长劲,神清气爽口不渴。0 K; w6 r3 Q: Z- c- U5 k
  胡阿刚正想扔掉半个桃核,穿紫衫的说。“别扔,你带回家去有用场。”
/ H% L0 |6 d. Y# E  这时,太阳已经衔山了。胡阿刚看看离家还有几十里,不觉愁眉不展。
# j2 U( R/ h2 P4 ?/ e  穿紫衫的对他说。“客人不用愁,我送你回去。”说着,把身边的竹手杖递给他,“你骑上我的竹手杖,不要睁眼,一会儿就到家了。”
2 Y' D$ `1 }2 e) L0 Z9 A9 e. l$ l  胡阿刚骑上竹手杖,只觉得耳边风声呼呼,一刻工夫,果然到了家。他想把竹手杖拿进家里,可是竹手杖刚一着地,就生了根,变成金光闪闪的金竹子了。一阵风吹过,一变二,二变四,顷刻就变成一片金竹林。一一从此,这条岭就叫做“金竹岭”。1 a, b- E, \# v$ X& L! O3 F  W
  胡阿刚正看得发呆,只觉得衣服的袋子越来越沉,突然“扑”的一声,那半个桃核掉在地上,一眨眼也变成一个金捣臼,里边盛着许多金银珠宝。
) B) [7 ]! D( K  胡阿刚从来没有见过金银,一时间不知怎么是好。心想:我一向靠力气吃饭,这些飞来之财不能要。神仙呀神仙,请你把金竹变青竹,青竹劈篾好做筐;请你把金臼变石臼,石臼可以春谷米……刚想罢,金竹果然变成了翠郁郁的青竹林;金臼也变成了石臼,里面装着半臼黄糙米。: j0 z5 R! [4 m  H0 o5 ?
  胡阿刚好高兴,拿过石杵捣起来,谁知那臼里的米越捣越多,而且刚刚满到臼口就停住了。胡阿刚就把白米分给乡亲们,刚分完,那石臼里的米又满起来了。于是大家就叫它“自满臼”。
* D1 F  c7 i. v8 i: l  胡阿刚有一侄子,是有名的懒虫。见胡阿刚得了宝,心里发痒,便走过来叔叔长、叔叔短,要他讲由来。胡阿刚是个真心人,就把经过情形一五一十告诉了他。
! p6 i, M9 @  l+ F% D8 W懒虫借口说:“叔叔,你年纪大了,应该歇歇力,明天我替你挑脚担吧。”
+ _, T. ?+ L$ z  懒虫到城里挑来一担盐,东倒西歪上了周家岭。一看,果然有两个神仙在下棋,就站在身后看。过了好久,见那着黄衣的摸出一个桃子,掰成两半,半个递给对方,一分神,被对方将了一军。着黄衣的好恼火,将手中的半个桃子甩到懒虫手中。懒虫赶紧吃了桃子,把桃核紧紧捏在手中。( \/ |& U9 I4 f- I% Y( `
  着黄衣的看了笑笑,顺手拿根竹手杖叫懒虫骑上,懒虫也一忽儿到了家。/ u2 n! g& n/ c+ C
  一着地,竹手杖也变成了金竹,桃核也变成了金臼,里边盛满金银珠宝。* q# G6 t% n3 a2 V  ~8 L. @) J
懒虫喜疯啦,但他嫌金臼小,想再凿大些,好盛更多的金银珠宝。便跑进屋里,拿来锤和凿。谁知凿着凿着,突然“轰”一声,金光一闪,金臼不见了。
' P/ x+ L7 }/ Y8 }' u, M  懒虫发了慌,生怕金竹也飞去,赶紧抱住金竹,想拔起来,藏到屋里去。但他怎么用力,还是拔不动。后来索性攀住竹竿,拼命往下扳,想把金竹扳断。但是扳呀扳呀,突然“嘎嘣”一声,金竹断了。懒虫倒退了十几步,没留神,骨碌碌滚下山沟去了。
4 z/ g3 a- r9 |! z  从此,金竹岭上就留下翠郁郁的一片竹子。竹林附近留下一个石臼。据说要是那懒虫不贪的话,这里留下的竹子还要多,而且有两个石臼哩!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2-10 00:35:56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j0 }( j3 }+ O8 q0 M
诗情画意,逍遥道外。
神机军师dmj 发表于 2011-12-10 00:51:12
好长,不过很全啊。八仙兴起背后,与宋代话本,市民文学,评书艺术流行有关
好蛋 发表于 2011-12-10 16:46:45
发得好累。' Y. n2 b6 _9 I
如果大家有八仙的故事,请补充,不胜感谢。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2-12 07:55:55
吕洞宾岳阳度人:7 I. W' j: h, E7 y6 k( {! o0 C
      吕洞宾曾向汉钟离发誓要度尽天下众生。想想到现在还未度过一人,于是他又去岳阳一带游历。
  V; ]7 C$ R" x' n7 K& R    吕洞宾装扮成一个卖油翁,以卖油为名,暗想如果有人买油时不要求多添点,就度化他。如此卖油卖了几年,所遇到的顾客都是有过份要求的利己者。唯有一个老妇来买油时,买多少就是多少,没有半点奢求。吕洞宾很惊讶,想这世上还是有一个可度之人的。就问老妇:“凡是买油的都想多要点,为什么唯独你不多要点呢?” 老妇说:“我只要一壶油就心满意足了,你卖油也不容易,怎敢多要呢?”她又用酒来酬谢吕洞宾。
# p% A0 W2 E1 z/ ~1 f9 C    吕洞宾有心要度化她,发现她的院子里有口井,就投了几粒米于井中,并对老妇说:“你卖这井水就可致富。”老妇留他多坐一会,他也不答话,就走了。老妇转身一看井中的水都变成了酒。老妇依著吕洞宾的留言,卖了一年的井酒,果然成了大富。
7 F1 y6 b! z; A( ]+ ~    一天,吕洞宾来到老妇的家里,碰巧老妇不在家,只有儿子在家。吕洞宾就问其子:“这几年酒卖得如何?”其子说:“好是好,就是没有可以喂猪的酒糟。”听完他的话,吕洞宾哀叹道:“人心贪得无厌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了。”于是将井里的米取了回来,就离开了老妇家。不一会儿,老妇回到家,她儿子将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了老妇,老妇走到井边一看,井中的酒又都变成了水。老妇急忙追了出来,哪里还能见到吕洞宾的影子。# n3 e5 W$ P: Z3 C6 p6 Z
    吕洞宾从岳阳来到洞庭,同汉钟离一道去度化韩湘子去了。吕洞宾留诗一首,感叹“三至岳阳人不识,吟诗飞过洞庭湖。”
好蛋 发表于 2011-12-12 11:56:51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1-12-12 14:57 编辑 ; g0 }" i& O! i" u/ r
6 Y0 e$ H7 L- F6 r" X. h
多谢古版补充。
- e, L7 H$ U0 E# m* a7 a! m4 p! p( }9 d1 z" R
其实,韩湘子的历史原型要早于吕洞宾,反而被吕洞宾点化成仙了。  C$ L0 _/ e' K/ w6 S. w, Z
不过小说不是历史,神话更不是历史,咋编都行。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2-12 14:19:50
八仙武功大多出自铁拐李、张果老、钟离权之手。看似八仙并列,实是几组师徒神仙。而于民间的传播度而言,吕洞宾当为第一。八仙故事读来令人轻松,楼主此帖也算是“仙德有成”。
好蛋 发表于 2011-12-12 14:57:03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1-12-12 14:58 编辑
' j! J% F% Y+ M. Z0 }3 D. F. O2 v" i  ~$ }* w' D& K1 H" k
除了从网上找内容,还扫描了《八仙的故事》这整整一本书,累死了,不过能让大家在都能在论坛读到,也就心满意足了。; s* r4 _) j' G: Q9 K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德胜昌延 + 10 辛苦费 打点酒喝

查看全部评分

德胜昌延 发表于 2011-12-12 15:07:14
呵呵  
8 V" ^5 a5 Y) \) ]. J
. X0 k9 c& ?& n这就是民间劳动人民心中美好的愿望  希望遇到仙人点化 早日脱离苦海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2-12 15:20:24
48楼辛苦,撑出四张彩脸.49楼大德点化,昌龄永延.
好蛋 发表于 2011-12-13 13:53:15
一文钱
; K. j6 G: O& Z5 Y3 q0 E# C1 d3 I
+ f. X, e7 w$ Q& P/ H& h  当年,仙居地方有个人,叫王三,老婆死了,留下一个十来岁的儿子叫小宝。王三平时帮人家做做杂活,小宝替人家放放牛,生活过得虽然清苦,但也无忧无虑。5 g) R! \  b7 ~
  有一次,王三进城,看见人家在卖泥菩萨。有一个泥菩萨是上八洞神仙吕洞宾,塑得活灵活现。王三就买了回来,放在家中,一天印三次头,求他保佑自己发财。5 o  I: C8 ~0 e
  一天,小宝在山坡上放牛,看见大路上走来一个白衣道士,衣着,长相,都和家里供的泥菩萨一模一样,就从牛背上跳下来,奔了过去,一把拉住他的道袍,问道:“你是神仙吕洞宾吗?”
) y$ m" f. r' N+ v( E6 [$ \  那白衣道士真的是吕洞宾。他一听小宝这样闻,就停住脚步,笑咪咪地说:“咦,你怎么认识我的?”
  s2 B. i! p  t9 ]& C* S- |6 `+ z小宝说:“我怎么不认识呢?我爸爸买来一个泥菩萨,对我说,这是神仙吕洞宾。我天天都看到,脸孔、衣裳都一样,就是大小不一样。嘻嘻,我不会弄错的。”
; c0 `) B- b$ x' T3 w  吕洞宾也被小宝逗得笑了起来,就又问小宝:“小宝真聪明,你要什么?说出来,我一定给你。”- S" [* l) j6 _# P- o
  小宝咽咽口水,想吃个饼,就红着脸对吕洞宾说:“仙人,给我一个铜钱吧,让我买个饼吃吃。”% ^) |) P0 z/ ~# T- P
  “唔,小宝良心平,只要一个铜钱。好吧,伸出手心来。”
6 y8 X- h7 c; F- z  小宝伸出右手,吕洞宾摸出一个铜钱,朝他手心里“啪”一放,说来也怪,那铜钱就像生牢在小宝手心上似的,用手指去挖也挖不下来了。哎哟哟,这可怎么办?这铜钱拿不下来,只好看,不好用,有啥意思呢?小宝急了起来。
5 G4 a/ E  k! G8 F3 M  吕洞宾说:“不要急,不要急。到了真要用钱的时候,你伸出两只手一拍,就落下来啦。不过,你可千万不能拿这铜钱去做坏事情。”
, ^4 u. X& J3 ~) F* c) T7 g; j8 R. F  小宝连连点头,高高兴兴地谢过吕洞宾,就骑着牛,唱着山歌回家了。. ^# y7 a2 K. Q  n9 ~, I+ i& C
  一到家,小宝急急忙忙对他爸爸说:“爸爸,爸爸,今天我遇到了神仙吕洞宾。真的,他还给我一个铜钱呢。”7 M$ d' p: l& \! o2 E' q% w+ `
  小宝伸出手来一拍,一个锃亮锃亮的铜钱骨碌碌滚到地上。小宝朝右手手心里一看,哈哈,铜钱还在。再拍一下,果然又滚下一个。8 p* ]" f: ^4 ^  c: i
  王三开心呵,一张嘴像敲开的木鱼,再也合不拢来。心想:千盼万盼,发财的日子总算盼到了。就叫小宝坐下来,旁边放一只畚箕,好好替他拍铜钱。0 L2 @0 L& L2 V
  第一天,王三拿小宝拍出来的铜钱去买回柴米油盐。第二天,王三拿小宝拍出来的铜钱去买回新衣新裤。  一连拍了几天,王三拿小宝拍出来的铜钱又去买了一间新屋。
) q3 D  u6 c* M" y! ~, y3 [. c  这样拍了半个月,王三还要小宝拍铜钱。小宝的手心拍麻了,手臂拍肿了,再也不肯拍铜钱了,劝他爸爸说:“爸爸,爸爸,我们已经有吃有穿有房住,日子过得蛮好啦,不要拍了吧。”+ {2 g- [( I6 E
  王三一听,气得双脚跳:“小孩子家懂个屁!铜钱银子还会嫌多的吗?总归越多越好的。再拍,再拍,我还要买田买地,当财主享福呢!”6 P% P1 Z% m& O/ I& \
  小宝被*逼,只好忍着酸痛继续拍。这天,王三眉开眼笑拿钱出去,买回来一个便宜的小丫头,他真的准备当财主享福了。
/ `6 ~3 Z; i8 M  现在,小宝已经忍不住了,要出去找小伙伴们玩耍,可是王三面孔板落,不让他走,还是要他拍。小宝嘟起了嘴巴不肯拍。王三眼乌珠一弹,伸手就打了小宝一巴掌。4 T( s& [  D% Z# q
  小宝一面拍铜钱,一面呜呜地哭:“仙人呀,仙人呀,快来救救我吧,快来救救我吧,小宝要拍死啦!”/ T& H0 |7 w$ V2 c4 f. g
  小宝一喊救命,就看见吕洞宾穿着白衣遭袍飘飘地从门外走进来,笑呵呵地对他说:“小宝,我把铜钱收回去,你不后悔吗?”
/ }1 V% T& R8 @& u  小宝一见吕洞宾,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忙说:“不后悔,不后悔。快收回去吧,否则我活不了啦!”
: |1 @- j8 F5 y. j# ^, j  吕洞宾伸出瘦嶙嶙的手,用尖尖的指甲在小宝的手心里轻轻一抠,就把铜钱取了下来,对他说。“也好,这个铜钱留给你作个纪念,别的钱我就都收回去。”
' n2 z$ j8 n8 h. ^/ q/ O  话音刚落,忽然刮起一阵大风,飞砂走石,昏天黑地。小宝吓得眼睛也睁不开来。等他再睁开眼来的时候,吕洞宾早已不见了,只见他爸爸王三穿了件破棉袄,正哭丧着脸朝他望着。新房不见了,父子俩仍旧住在原先的破屋子里,屋里只有一张黑黝黝的旧床,一个灰蒙蒙的破灶头。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2-16 21:53:47
<西游记>本在民间故事基础上加工而成,同理《八仙的故事》能整理出名著水平,后世流芳矣.
故我在 发表于 2011-12-16 22:45:04
51# 好蛋 3 U6 t+ B" h4 Q4 W

4 Z" A8 _% i* H呵呵,有趣,这种故事可以算作中国文学的一个颇具特色的品类了,可归为古典黑色幽默吧。4 Y/ N2 W5 P1 _/ G) O* M
它在“乌鸡变凤凰”之后又把凤凰变回乌鸡;5 o0 a" X5 f. L
开穷人玩笑的同时,似乎要暗示“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 \; d, F: c" w7 }  k# h
大致上也算是一种人类心理学吧。
: D7 q( N) l! ^/ N8 e3 I4 E, k8 U/ E0 S+ F( Z% G8 t
好蛋 发表于 2011-12-19 11:09:14

8 Z4 w- K- p- H& c$ O; I( y% H! {* Q+ C
  《西游记》也成就了玄奘的一世英名。其实早在东晋时期,就有位叫法显的高僧到印度取过经,比玄奘早几百年。与玄奘不同的是,法显去的时候走的是陆路,沿着丝绸之路向西,再往南到了印度。回来时是坐海船乘风破浪归来的,还到过马来西亚、印尼等地。其旅途艰险和历史功绩不亚于玄奘。
, l% b6 ?2 M) J7 W0 D  可惜吴承恩只给玄奘写了故事,没有给法显写什么,所以法显大师虽然是“西游第一人”,却变得默默无闻了。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1-12-19 19:09:43
做人学"法显"埋名,
( l* C! J$ o5 `6 l5 b扬佛看"玄奘"西游.
寒江一叶 发表于 2012-3-13 08:23:06
关于“蜀八仙”还是第一次听说
好蛋 发表于 2012-4-24 12:41:37
汉朝出现“八仙”,明朝才排定名单
  a) l# {& J+ M8 w$ G3 `) p  所谓“八仙”,乃是中国民间传说中的八位神仙,即李铁拐、汉锺离、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然而这个排名及八仙的组成,其实有多种说法.现在简单地介绍一下。
, i) y: [; R/ V/ K' T3 [   最早的八仙出现在汉代,是号称“淮南八仙”的八个文学家,当时称作“八公”。《小学绀珠》记载:“淮南八公:左吴、李尚、苏飞、田由、毛披、雷被、晋昌、伍被。”
. `# e) _( s. [4 t5 U4 Z% l  W    由此可见,淮南八仙只是八个文人,并非神仙。但后来因为有淮南王成仙的传说,后世便附会在他门下的八公也成仙了。称作“八仙”。晋代谯秀所著《蜀纪》中,载有:“蜀之八仙”,依次是:“首容成公、隐于鸿,
0 q. N/ s9 f$ A5 N& d6 h5 }  今青城山也:次李耳,生与蜀;三董仲舒.亦青城山隐士;四张道陵,今鹤鸣观;五庄居平,卜肆在成都:六李八百,龙门洞在成都;七范长生,在青城山;八尔朱先生。在雅州。”上述的“八仙”与现在所传的八仙,都毫无关系。
% [" s+ k: H* q1 n5 Y    八仙的事迹多散见于唐、宋时的书籍中,但当时还没有形成“八仙”这样一个群体。真正集八人合称“八仙”的,是在元人创作的杂剧中。这些杂剧都并称八位神仙,但人名有出入,各家不尽相同。
: m" z0 @+ p3 N5 K" U* }    马致远的杂剧《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第四折末《水仙子》,以吕洞宾的口吻,依次介绍八仙道:
" e# C3 g& }* e4 P  L) r  “第一个是汉锺离,现掌着群仙录;这一个是铁拐李,发乱梳;这一个是蓝采和,板撤云阳木;这一个是张果老,赵州桥骑倒驴;这一个是徐神翁,身背着葫芦;这一个是韩湘子,韩愈的亲侄;这一个是曹国舅,宋朝的眷属;则我是吕纯阳,爱打的简子愚鼓。”上述八仙,均为男性。没有现在所传八仙中的何仙姑,却多了个徐神翁。
9 C  _0 G$ C& [  g    自从明代吴元泰的演义小说《东游记》一书问世后,“上洞八仙”才选定了。吴元泰排定了八仙的顺次:一、铁拐李,二、汉锺离,三、蓝采和,四、张果老,五、何仙姑,六、吕洞宾,七、韩湘子,八、曹国舅。这八仙的组成及排名次序,已经与现在所传八仙完全吻合,说明大多数人接受了吴氏的说法。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3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30 好补充

查看全部评分

好蛋 发表于 2013-2-18 10:13:31
古谱“三多九如”6 Q' _8 S9 i# G" w4 \& Z' S
转自:象棋方程
/ C% b% Q* `/ P) r# |4 ]  局名解释:“三多九如”是个神话故事。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赴蟠桃圣会,为天尊圣母庆寿,被驱赶的故事。
: j5 m- ^+ P2 e  相传吕洞宾,名岩,号纯阳子。河中府(今属山西永济县)人。在唐会昌(841-846)五年中,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曾戏牡丹而风流一时。后遇钟离权授以丹诀而成正果,时年六十四岁。曾隐居终南山修道,后游历各地。自称回道人,通称吕祖,又称风流仙。流传他的神话故事很多,传说他曾在江淮斩蛇,岳阳养鹤,客店醉酒,八仙过海,八仙庆寿等。# i( Q' w" h2 _$ u! Z' ]( j1 X* E2 Y
  天尊圣母共计生了九个女儿,通称“九仙女”。生男孩少则是她的短处。俗话说:“打人别打脸,骂人别揭短。”天尊圣母非常厌烦说她的短处,因此,谁也不敢触犯她的短处而惹她恼怒。
# N+ T# p- N- p; c6 c5 m+ u" Y  传说天上一日,就是人间的一年时间。百岁:俗为长寿之意。旧时婴儿生后一百天,称为“过百岁”,取吉庆之意。因此,超过百岁亦称百岁。
" t! r8 w! s# k) ?; d9 J# Q  却说天尊圣母百岁寿辰,欢庆诞辰,称为“蟠桃圣会”。
9 W0 B+ [% y! z- d6 r* [% L1 [  天上的群神众仙都来祝贺,八仙庆寿列队而来,李铁拐、钟离权、张果老、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还有吕洞宾前来祝寿,各带寿礼,神多礼物杂,佳酿美酒,祝寿香曲、寿桃、寿面。人参果,样样齐全。唯有吕洞宾拿来的寿礼与众不同,他举来一块带有树皮约木制大匾,木匾横刻着四个涂金大字:“三多九如”。金字匾的四个字,却引起钟离权、曹国舅、张果老这三位仙的议论,那李铁拐也凑了过来,探听究竟。
# e2 E5 z8 ~$ B  钟离权说:“吕洞宾奉献金字匾,事先也不跟咱们商量,他写的四个字,却有两个字不对。”曹国舅问道:“哪两个字不对?”  ?/ ?* N# @: c* D0 I
  张果老说:“是有点不对!这要是天尊圣母看出错来,那还了得!吕洞宾自找难堪,咱们也跟着寒碜。”9 J1 \/ m! z7 w$ p( _$ S& D9 ~
  钟离权说:“这祝寿词理应男女有别才对,‘三多九如’三多:多福、多寿、多生贵子。天尊圣母早已超百岁,岂能生子?这女祝词应写‘天保九如’就对了……”: o: L% s9 T& i. L; \9 _5 M
  李铁拐插话说:“我去问问吕洞宾……”这三位神仙把李铁拐拦住,你一言,他一语的鼓动李铁拐,密授其计,让他当众讲解“三多九如”。钟离权、曹国舅、张果老各自准备帮腔助威,七仙同谋要智伏吕洞宾……
$ h; h2 z7 p) S7 k' J  那李铁拐,拐腿颠摇来到天尊圣母面前,跪地磕头,口称:“圣母娘娘在上,仙臣李铁拐不懂‘三多九如’的其中含意,请求圣母钧旨下,命吕洞宾宣讲庆寿词!”( \* A4 V, m* `. O2 o" ?
  再说这天尊圣母见了吕洞宾就有点生气,气他是个风流仙,对其品行不赞成,唯恐酒后闹*事而扰乱这蟠桃圣会。可是现时一听李铁拐的请求,天尊圣母,哼了一声,传旨说:“召吕洞宾宣讲庆寿词!”  [$ F$ L0 }" v
  此时,吕洞宾正在开怀畅饮,佳酿美酒催仙醉,醉意七分迷如睡。忽然,听见天尊圣母钧旨下,慌忙走了过来,跪地给圣母叩头,口称:“遵旨!”站起身来,将手中拂尘递给李铁拐,高举起金字匾转了一圈,其意是让在场群神过目。放下金字匾,从怀里掏出贺词帖,自言自语:“我早有准备,八仙庆寿!历来都是我宣读,什么祝酒词,早已准备好了。”他手拿词帖高声念道:“今次蟠桃圣会,普天同庆天尊圣母百岁诞辰!我宣读祝词庆贺!这三多:多福、多寿、多……”他念到此处停了下来。李铁拐高声喊道:“再往下念!往下念!……念!快念!……”吕洞宾接着念道:“这九如是:如红日之初升,如明月之永恒,如南山之长寿,如松柏之茂盛,如山形之稳坐,如阜宝之巨财,如岗脊之高峻,如陵谷之巅峰,如川流之不息。”! k8 F0 [1 Y. x; z2 s; o3 {
  李铁拐审问说:“我问你这第三多?……快说!快说!……”* i' C+ Y: P0 g- b
  吕洞宾说:“这三多是:多福,多寿,多生贵子!”7 N, _0 ?: U, F0 F% y
  天尊圣母一听,勃然大怒,喊道: “快把这风流孽畜赶出去!”
3 m5 r# |6 R$ S# _) y$ e4 ~3 }
+ ?$ Y# q& z0 _0 _  古谱“三多九如”(红先胜)
6 l. I- o$ q: Z/ V+ k  炮二进四,象7进9;车三进一,将4进1;马三进四,将4退1;马四退五,将4进1;马五进四,将4退1;车三退一,象9退7;车三平六。
gp3d8r.jpg
好蛋 发表于 2014-7-2 13:29:16
蓝采和确有其人3 E$ A+ W* m6 r, f; X' V, u
  蓝采和,历史上确有其人
5 m' C( s3 d, m+ P9 e* ~  民间传说中最著名的蓝姓人,莫过于八仙之一的蓝采和了。2 [$ h6 }+ h" L0 w  x4 N. q9 M) q# ]
  在四川、江西等地的《蓝氏族谱》中,“蓝采和”这个名字赫然在列。: O7 U6 S; m! y7 N# j: Z0 f/ Q* n
  据记载,蓝采和的父亲名叫蓝明德,祖居河南洛阳,后来因担任扬州节度使而迁居、落户江宁府上元县(今属南京市)。9 z- _3 L1 a4 @/ V: A! _5 ~  t
  该族谱记载,蓝采和为人耿介,唐玄宗开元元年考中进士,任官谏议大夫。他为官清廉,看不惯唐玄宗纵容外戚,便直言上谏,惹怒了权奸杨国忠,后来便辞官隐居终南山。民间传说中,蓝采和就是在隐居之后修炼成仙的。
4 r; _. `0 }& p, \9 B  江苏、四川、江西一带的蓝姓人,其族谱记载大致相同。蓝采和的第14世孙名叫蓝吉甫,后来迁居福建省福清县,子孙繁盛,播迁福建各地,其后人蓝庆禄迁居广东大埔,成为广东蓝姓人的始祖。清朝初年,福建蓝氏后裔蓝大轮、蓝云锦、蓝瑞芳等人迁居台|湾桃园县、屏东县、台北市等地,成为台|湾蓝姓人的始祖。
4 p2 c8 R  N5 A; {( Q2 K lancaihe.jpg
河洛易先 发表于 2023-3-2 02:15:41

5 ^# q8 T1 x' ?5 t" S《<道德经>:“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详解》----探索古今通仙之路
+ x- m0 f, s6 n&#160; &#160; &#160; &#160; $ ?) F7 f; p$ B1 X9 j3 D8 A6 p  p) z
        读《大乙金华宗旨》道家经典里写道:
  |+ \9 ^: ?% m+ J, H3 Z) q4 b8 W7 l( w&#160; &#160; &#160; //太乙者,无上之谓。丹诀总假有为而臻无为,非一超直入之旨。所传宗旨,直提性功,不落第二法门,所以为妙。金华即光也,光是何色?取象于金华,亦秘一光字在内,是先天太乙之真炁,水乡铅只一位者此也。回光之功,全用逆法,注想天心,天心居日月中。《黄庭经》云:‘寸田尺宅可治生’,尺宅面也。面上寸田,非天心而何?方寸中具有郁罗肖台之胜,玉京丹阙之奇,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儒曰:‘虚中’;释曰:‘灵台’;道曰:‘祖土’、曰‘黄[57]庭’、曰‘玄关’、曰‘先天窍’。盖天心犹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故一回光,周身之炁皆上朝,如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奉命,各司其事。诸子只去回光,便是无上妙谛。光易动而难定,回之既久,此光凝结,即是自然法身,而凝神于九霄之上矣。《心印经》所谓‘默朝飞升者此也’。宗旨行去,别无求进之法,只在纯想于此。《楞严经》云:‘纯想即飞,必生天上,天非苍苍之天,即生身于乾宫是也。久之,自然身外有身。’金华即金丹,神明变化,各师于心,此种妙诀,虽不差毫末,然而甚活,全要聪明,又须沉静,非极聪明人行不得,非极沉静人守不得。”//* q3 c# Q" A4 `* B9 C
&#160; &#160; &#160; &#160; 在通篇读了上段文章,初步理解的情况下,再摘录出来其中的一段精妙文字重读精研深思其意:
8 R3 a9 R0 @5 w. v% N4 L9 h- Z&#160; &#160; &#160; &#160; &#160; &#160; //方寸中具有郁罗肖台之胜,玉京丹阙之奇,乃至虚至灵之神所住。儒曰:‘虚中’;释曰:‘灵台’;道曰:‘祖土’、曰‘黄[57]庭’、曰‘玄关’、曰‘先天窍’。盖天心犹宅舍一般,光乃主人翁也。故一回光,周身之炁皆上朝,如圣王定都立极,执玉帛者万国;又如主人精明,奴婢自然奉命,各司其事。诸子只去回光,便是无上妙谛。//
+ X0 J7 p& i7 p8 [" V3 L&#160; &#160; &#160; 然后当知,上述文章所指的:方寸、肖台、丹阙、虚中、灵台、祖土、先天窍、天心等等皆为“玄关”之别称之名谓。玄关者乃“众妙之门”户,人的此一门户被打开时称为“开窍”,只有通窍者方可进入众妙谛存在的神圣殿堂,与古往圣贤哲人以相揖、落座、求教、对话。( U4 C: e: r8 U: w2 _
&#160; &#160; &#160; - Y( t1 n: L3 e# o+ l  j
      笔者以现代生物科技《人脑生理解剖学》加以深入详细解译如下:0 N. e5 z4 {- n4 N" I# z( ?
# w  P$ K5 }) f4 e' k5 x! M
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既有严密地分工,又有相互间沟通。
6 _/ _) Q0 @+ M大脑左半球,支配着管辖"语言中枢",负责理解文字、语言,以及数字计算,如:读(发出声音)、写、数数(发出声音)、口头记忆(同样也发出声音)。它能将复杂的事物细分为单纯耍素,有条不紊地进行条理化思维,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逻辑思维。 大脑右半球,则负责鉴赏绘画、观赏风光、欣赏音乐(非语言有一定旋律的乐曲,,而不是由声响构成的干扰噪音),凭直觉(笫六观感)观察事物,纵观全局,把握整体。这就是被生理学家称之谓类別认识能力、图形认识能力、空间认识能力、绘画认识能力、形象认识能力等。概而言之,人的大脑右半球,是管辖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的。7 f- [( v- t* W5 q: \: P) H
人是用视觉获得外界全部信息的90%,而其余10%的信息是靠语言、声音和所有其他刺激因素。应特别注意的是,人们所获得的信息被大脑左、右半球同时记忆,由于右半球的信息容量比左半球大100万倍,因此开发人脑的右半球功能即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是多么重要啊!: H; t* M1 E) Q9 t  N
大脑的左半球对信息的全部总量不感兴趣,它只是从其中汲取认为最重要的信息。它对周围世界的三维空间只是平面图象的暗淡形象。* @# q4 K! C9 }! U
大脑的右半球习惯于收集有关周围世界的详尽信息。好似在运用信息儲存的全息摄影方法。这种方法的优越性在于有较強的抗干扰能力。当人脑丧失左半球的功能时(或暂时受到压制),其形象记忆和形象认识(包括灵感思维能力)不会丧失,他仍然能够很好地辨別空间和时间。(未完待续/上)
' n. a( ^& z" u/ v5 D$ E+ T/ n+ B6 k3 P5 p/ D8 v( O

$ x9 v. n* u0 \5 v& u6 o(续上)
6 o2 Q* X! n0 j/ P, |% ]现代脑神经解剖学家,成功地打开了人的大脑,在硬肉皮体部位,有七至九厘米长,一厘米左右厚,几乎全由神经细胞突出部组成。这里有两亿至三亿五千万根神经纤维。借助这些纤维,两大半球相互联系在一起,并同大脑其它部分连接。它们是用来让两大半球之间自由交換其所占有的信息。若将它们以手术的方法进行隔绝,它们之间交換信息就极端困难,而两大半球变为各自单独显示其具有的功能。* Q: ?* B9 _9 T; l
&#160; &#160; &#160; &#160;一个人若经历持续数天的‘无名高烧’后,其大脑左右两大半球之间神经细胞突出部组成的神经纤维的表面,必将形成厚度不同的蛋白质薄膜,两大半球之间交換信息的通道造成了不同程度地短路,改变了大脑的思维组织结构。因此他们不论处在什么状态下,其大脑左右两大半球之间,交換信息通道的闸门已有不同程度地敞开,从而可以同时用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灵感思维三种思维方式进行思维活动,与正常的人进行交流。当他们在与人进行交流时,往往被人们误解为“神经质人”,笔者把这样的人称为“发烧友”。(注:2003年,在我国防治非典行动中,被救治康复出院的人,个个都有‘无名高烧’的经历,自然而然都成了“发烧友”,笔者称他们为“非典发烧友”,他们之中可能隐藏着不少奇才。)
, @9 ?1 {& `7 Y, f7 W% o2 o&#160;【本文结论】 由此可见,大脑左右两大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细胞突出部组成的神经纤维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于数千年前屡屡揭示出来所称之谓“玄关一窍”所在部位及实有生物质体,它就是0 I& I  ?+ T. u+ ~0 k
脍炙人口的所谓“玄而又玄 众妙之门”户!
7 V3 t; u/ v- |) `0 v6 }通常人们由坐忘、静心、坐禅而产生顿悟与灵感,乃是暂时打通“玄窍”;而因无名高烧在大脑两大半球之间传递信息的“神经细胞突出部组成的神经纤维束”体表层产生出厚度与长度不同的某种蛋白质薄膜,才是永久性的打开“玄天关窍”之门户。根据打通的程度有别,可以将他们划分为七大类型或七层次人群。而传说中的天仙、地仙、人仙以常人被称为神童者,应位于其列中。笔者读“八仙之史话”知,每位仙人均有类似情景自述。即在修道寻仙路途上,因风雨霜雪及自然灾害阻隔于荒野山洞,受寒气入侵致感冒发烧数日连续不醒人事,后梦中一白发老人传授仙术,得以救助。醒后“天门大开”,从此而得以真道真仙术矣!古往今来的众多道家经由高境界炼功、修仙、“辟谷”之术,因为多不深明上述机理,成就者千不为十,百不过一者,可为寥若晨里矣!笔者今已年屆八十岁,修心养性26年,方知“人、法、地、财”四字融通之真意,离“玄关一窍”门户日益渐近一日,实乃百千万中幸甚者之一耳!4 V/ c+ Y' X' a1 Z% Q/ W0 F
(全文完)共计3200余字
1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