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庚赢鼎的故事

发布者: 乾坤客 | 发布时间: 2012-6-11 20:42| 查看数: 26545| 评论数: 115|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6-12 01:33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这个庚赢鼎的铭文十分清楚,是二十二年器,可是工程简报将之改为二十三年,因为不改,就不合工程所定的康王二十二年,公元前999年。这一年的朔日干支
庚午已亥已巳已亥已巳戊戌戊辰丁酉丙寅丙申乙丑乙未甲子


很明显,这一年是不会有四月既望已酉的。只好认为铭文为.二十三的前998年。
这一年的朔日干支有:
甲午癸亥癸巳癸亥壬辰壬戌辛卯辛酉庚寅庚申已丑已未


于是工程定:“四月壬辰朔,已酉十八日”。
哈哈,这样断代也太容易了。
因为这样,所以,有的学人不服,认为这个器不是康王器,是穆王器。事实上呢?各位的意见呢?
这里面太有趣了,趣在哪儿呢?趣在它能使很多学人对关于金文字体年代特征的认识而抓狂。(未完)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40 銀子 +60 功勛 +30 收起 理由
zqc4124 + 40 + 60 + 30 老兄:弄細些!!!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6-12 11:16:01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6-12 15:45 编辑

对青铜器时代断定,方法甚多,然孤立、绝对化的方法是最要不得的。

笔者曾论及,器形学是在铭文学和地层学基础上依据不完全归纳法得出结论的学问,很多学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亲自做过归类者,一般并不把器形学看死,而且会随最新出土文物的铭文信息的研究,不断纠正过去的器形学知识。专家归纳出来的器形学知识或其他年代知识,我们完全可以参考。但更要学习专家的随时更正的探索精神,而不纯是其固定结论。

一种器形,可能从产生到消失流行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纹饰的变化,也有类似现象。一个家族,往往保存有先祖时的礼器,“子子孙孙永宝之”,故早年的器物,到后世时,还有可能为后代所复古。一方面,先代之器形于邻世可能有变化,生成新的纹饰,新饰随流行开来,表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旧饰于新世仍有沿用。

具体到某一王世,由不完全归纳法推出来的流行时代标志纹饰,在临近的一两个先王世中,很难说就一定未存在过,所以,器形学告诉我们的是相对常识而非绝对真理。同样的道理,字体的时代特征也是如此。

既使将铭文内容、字体与器形综合考虑,由于铭文内容的信息在更多的情况下相当有限,根据不同理解,不同的学人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无论如何,大家还是认为,各种信息趋于一致的结论要比孤立的常规信息可靠。能形成证据链的信息,比任何先入为主的主观定论更令人亲近。

最终能够检验铜器时代的标准,是客观的古历和真实的王年。客观的古历和真实的王年,目前没有出土文物的系统资料,只能是假说。但是,古代文献中存在有古历和王年的信息,如何检验其真伪,假说是必不可少的,假说在没有反例的情况下,易成为使用通例。有时,可能为后出的文物所证实,假说得以验证,就不是假说了。

庚赢鼎,我以前并没有过多的关注过这个器物,只以为学人们都说它是康王,而我以为是成王器,可能是自已的结论不正确。

简报中特意说明的更改铭文历日的几个器中没有这个器,后来,见到刘源先生的大作,才认真查看了简报,方知道这个器, 工程无法使这个历日自洽,在《金文历谱》中直接使用了更改历日的方法。

如果让我不用历法,单从字体上,我也不会认为这个器是成王器,这个器的字体太工整了,横竖均成行,以前的成王器这种布局的字体确实不多见。

从器形纹饰的鸟纹来看,陈梦家断之为康王器,陈梦家归纳有鸟纹年代标志,为多数学人所使用。但正是这个康王世,上承成王,下启昭穆,于各种无历日之器的年代纠纷最多。

这不由让人想到:学人的器形学不完全归纳法,是相对的。陈梦家的鸟纹归纳法,也许因不完全归纳而有些问题。再联想到令簋长篇之作的成、昭之争,更有同感。

说不定,对字体的传统观点的认识,也应该反思一下了。
walhyh 发表于 2012-6-12 15:48:09
庚嬴鼎云:王蔑庚赢历,易…


可以从蔑赢行用的角度来解决庚嬴鼎的年代问题。西周王蔑历铭文分类表如下:



西周王蔑历铭文分类表
I蔑历
II王蔑某历,易
III王蔑某历×易某
IV.其它
(6003)(6003)
廿二年庚嬴鼎(2748)
十四祀段簋(4208)
梁其钟(187、188)
任鼎(《中》200402)
庚嬴卣(5426)
寓鼎(2756)
长甶盉(9455)
簋(4192)
六月大簋(4165)
十月敔簋(4323)

四月敔簋(4166)
卣(5418)、尊(6006)

友簋(4194)



从表中能够看到,庚嬴鼎的年代应在卣,簋之后,十四祀段簋之前。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6-12 16:14:49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6-12 16:20 编辑

保尊、卣,为武王器,段簋为昭王器,这二者之间相差太远。豨簋中有荣,大小盂鼎中有荣,豨簋为康末昭初器。如此,以圣先生之意,庚嬴鼎还是在康王世了。

问题是哪一年呢?

先生有一个观点:----王休,则非成王器。统计结论,最终如何检验呢?
walhyh 发表于 2012-6-12 16:26:16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2-6-12 16:36 编辑

编号     王年            公历年月日          相当朔望月        文献或器名          文献与铭文中年、月、干支与纪时词语
7        康 元        7.19.1024.BC.       大月廿九    高卣                      隹十又二月,王初 旁,唯还在周,辰才庚申
8        康十二      12. 4.1014.BC.        大月初十    毕命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初吉)
9        康十八        2.20.1007.BC.       大月初六     (十八年)静方鼎        (十八年)八月初吉庚申
                           3. 9.1007.BC.        大月廿三                                 月既望丁丑
10      康十八        7.21.1007.BC.       小月初九    遣卣                       隹十又三月辛卯
11      康十九      11.15.1007.BC.       小月初八    作册折方彝、尊、觥  隹五月,王才厈,戊子……隹王十又九祀
12      康廿一        5. 4.1004.BC.        大月廿四    庚嬴卣                    唯王十月既望,辰在己丑
13      康廿二      11.20.1004.BC.       小月十六    廿二年庚嬴鼎            唯廿又二年四月既望已酉
14      康廿四        3.21.1002.BC.       大月十二    廿四年闬硕鼎           唯王廿又四年八月辛酉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6-12 16:35:23
康十二        12. 4.1014.BC.        大月初十        毕命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初吉)
13        康廿二    11.20.1004.BC.        小月十六        廿二年庚嬴鼎        唯廿又二年四月既望已酉

最关键的康十二年毕命:六月庚午朏。没有搞掂。不自洽。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6-12 16:39:49
请教:廿四年闬硕鼎 出处。最好有拓。
walhyh 发表于 2012-6-12 16:42:17
《小校经阁金石拓本》3.26
walhyh 发表于 2012-6-12 16:48:07
"最关键的康十二年毕命:六月庚午朏。没有搞掂。不自洽。"
朏作月二、三日解,月首在七、八日。岂不正合?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6-12 17:15:28
依兄所言,庚赢鼎为小月十六,除了七八天,还能是既望?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6-12 17:23:24
廿四年闬硕鼎           唯王廿又四年八月辛酉
手头没有此鼎的资料,还麻烦圣兄详细介绍。能发一下此器图片和拓片,不胜感激。尽从历日初步判断,该器为晚期器。
walhyh 发表于 2012-6-12 23:36:07
依兄所言,庚赢鼎为小月十六,除了七八天,还能是既望?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6-12 17:15

月首可变,但是月相并不会变。
廿四年闬硕鼎只有抄自《西周册命制度研究》的铭文如下:
隹王廿又四年八月辛酉王才宗周。王命硕司旗井。王乎师 玄衣、赤巿、攸勒,用事。受命敢对扬天子不显休。用乍朕皇考盂鼎。用亯孝于皇祖皇考,用匃 ,永令霝冬硕其宝寿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从册命过程来看,年代当在西周早期。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6-13 06:24:26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6-13 06:27 编辑

康十二        12. 4.1014.BC.        大月初十        毕命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初吉)
康廿二       11.20.1004.BC.        小月十六        廿二年庚嬴鼎        唯廿又二年四月既望已酉

这是兄的结论,应该是同一个系统。
朏为月相,既望也是月相。朏为月新出,毕命:初十朏,则先生所定朔日当在小月初九。同理,庚器之十六,应相当于朔后七、八天,如何能是既望月相?难道先生的一月不是29天或30天?是类阳历而非阴阳历系统?那阳历系统,又何来闰月?
walhyh 发表于 2012-6-13 09:56:26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2-6-13 09:58 编辑

13# 乾坤客
记“唯廿又二年四月既望已酉”的《廿二年庚嬴鼎》是出土铜器,所记当不会有误。
但是,“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出自《汉书.律历志》所引古文《尚书》的《毕命》,这就需要辨析了。
实际上,“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是和《尚书·顾命》:“四月哉生魄……甲子”相关联的。它牵扯到成王的在位年数。
孔颖达疏《尚书·顾命》曰:“成王崩年,经典不载,《汉书·律历志》云成王即位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日甲子哉生魄,即引此《顾命》之文,以为成王即位三十而崩,此是刘歆说也。孔以甲子为十六日,则不得与同矣。郑玄云:‘此成王二十八年’传惟言成王崩年,未知成王即位几年崩也。”
孔颖达所总结的汉人对成王在位年数的说法,主要即是刘歆的三十年与郑玄的二十八年。代表了汉人一般看法。三十年或二十八年,皆是从成王在周公摄政后之第二年亲政,即《尚书·洛诰》之成王七年的后一年始算的。
那么,成王的在位年数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说法呢?
笔者用汉代行用的古四分历的数据对《洛诰》、《顾命》和《毕命》中的有关历日进行计算后发现,在成王在位年数的说法中,刘歆的三十年与郑玄的二十八年,实际上是源自于对哉生魄的不同的理解。
《尚书·洛诰》有(周公摄政)七年历日“唯三月丙午础”丙午朏后18日为甲子)。
《尚书·顾命》:“四月哉生魄……甲子”。
古四分历数据:1年365.25天,1月29.53085天。
如果,《洛诰》“唯三月丙午朏”至《顾命》“四月哉生魄……甲子”为30年另1月,每年以365.25天计,30年另1月合计应为10998天。每月以29.53085天计,共有372月另 13天。丙午朏在初二,哉生魄……甲子在十五。
假定,《洛诰》“唯三月丙午朏”至《顾命》“四月哉生魄……甲子”为28年另1月,每年以365.25天计,28年另1月应为10278天。每月以29.53085天计,共有348月另 1天。丙午朏在初二,哉生魄……甲子在初三。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在西周年代上,如果运用刘歆的“死霸,朔也;生霸,望也”的观点排历,所得到的成王的在位年数就是三十年;而采用“朔而后魄生,望而后魄死”
的观点推算,所得出的成王的在位年数则为二十八年。

《尚书·顾命》:“四月哉生魄……甲子”至《毕命》“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为12年另2月,每年以365.25天计,12年另2月应有4447天。每月以29.53085天计,共有150月另 17天。
很显然,只有“四月哉生魄……甲子”在十五时,“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才能成立。若“四月哉生魄……甲子”在初三时,则“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不能成立。所以,“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中的“朏”有可能是刘歆所改。我们怀疑原本应为“初吉”。
  康十二 12. 4.1014.BC. 大月初十 毕命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初吉)
  康廿二 11.20.1004.BC. 小月十六 廿二年庚嬴鼎 唯廿又二年四月既望已酉

“初吉”在初十,“既望”在十六,应该没问题吧。请乾兄指教。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6-13 11:21:55
说到月相了,有小贴。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6-13 11:22:48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6-13 11:24 编辑

1、http://www.gxfxwh.com/thread-23207-1-1.html

2、http://www.gxfxwh.com/thread-23452-1-1.html
walhyh 发表于 2012-6-13 12:18:55
1、http://www.gxfxwh.com/thread-23207-1-1.html

国学复兴文化论坛 提示信息您无权进行当前操作,这可能因以下原因之一造成

对不起,本帖要求阅读权限高于 100 才可浏览,请返回。

免费斗地主赢30元充值卡

您已经登录,但您的帐号或其所在的用户组无权访问当前页面。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6-13 14:57:03
1、http://www.gxfxwh.com/thread-23207-1-1.html

国学复兴文化论坛 提示信息您无权进行当前操作,这可能因以下原因之一造成

对不起,本帖要求阅读权限高于 100 才可浏览,请返回。

免费斗地主赢30元充值卡 ...
walhyh 发表于 2012-6-13 12:18


请原谅,既已规定,俺也不好破例。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7-29 11:54:56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7-29 12:02 编辑

一个很有意思的词,“琱宫”,这个词是西周早期形成的。小盂鼎中的“周宫”有“周王、武王、成王”并列,周王大概是指周文王了。那么,“周王宫”也是以周文王为主的宫了。是太庙么?不是。成王于太庙中祭祖,庙主不是周文王。

只有两种可能性:
1、太庙换了主。
2、如果太庙没有换主的话,周王宫即周宫,当是康王或康王以前的王新修之周文王宫。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7-29 12:01:05
庚赢是什么人呢?周王之配?女官?还是臣配?其人自有宫室,而且此室极可能在琱宫中。周王赐物后,她要为“文姑”作器,好像是为婆婆做器。其婆婆之地位可能较高。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7-29 19:05:36
关于大鸟纹的研究,学者们的最新研究发现,早在商周之交即已出现。不能再一见大鸟纹,即视之为穆世器了。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7-29 20:38:10
1、鸟纹、龙纹、兽面纹
鸟、龙、兽纹.JPG
2、商代,1930年出土于安阳,现在巴黎。其上有大鸟纹。
商代风鸟纹.JPG
3、陕西陇县出土商末周初典型大鸟纹簋。
陕西陇县出土商末周初典型鸟纹簋.JPG
4、宝鸡戴家湾出土的大风纹鼎。
戴家湾风纹鼎.JPG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7-29 20:52:23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7-30 10:14 编辑

商代风鸟纹提梁卣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7-29 20:53:47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7-29 20:55 编辑

商代晚期,在姬周族统治区域
内的青铜器,尽管在器类和形式方
面更多地承袭着殷人的传统,但在
纹饰装点方面己经开始有了变化。
一些新的、前所未有的装饰图案开
始出现在青铜器上,尤以鸟纹形象
最为突出。这种变化是在周人灭商
以前,随着姬周族的不断壮大,在
周族的统治区域内开始出现的。其
特点是,一扫殷代青铜器装饰的神
秘、诡异之气,代之以清新、活泼
之风,为青铜器艺术注入了新的活
力。这里所谈的长冠大鸟纹,就是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装饰图案作之一


-------------摘自《殷末周初长冠大鸟纹略说》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7-29 21:06:10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7-29 21:08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横身的凤鸟纹例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7-29 21:12:37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5-1-25 10:59 编辑

“父丁”提梁卣

通高26.1、口径11.1×9.5、宽27.5 厘米

1999 年郑州市洼刘遗址出土

郑州博物馆藏

    通体饰纹,圆雕造型结合浅浮雕纹饰,使整器散发出华贵气息。尤其卣腹所饰两对高冠卷尾大凤鸟,为西周早期典型纹饰。《国语·周语上》:“周之兴也,鸑鷟鸣于岐山”,商代虽也有凤鸟纹,却绝无西周初期凤鸟雍容之态、华丽之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psb.jpg
整理者认为是武、成王时墓。

这一器相当重要,此凤鸟,有商周之际凤鸟纹的羽纹,原来的垂啄,变成了长长的样子。平身变成了凹身,正是向后来的平滑的长冠长啄长尾过渡时期的鸟纹。因此,后来的平滑的大凤鸟纹作主体可能形成于成康之际。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7-30 09:54:05
1990年安阳郭家庄M160出土的亚址卣
安阳郭家庄160号墓出土亚址铜卣.jpg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7-30 10:04:02
周公东征方鼎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7-30 11:56:45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2-7-30 12:00 编辑

小结:

1、商代鸟纹,多为短啄、平滑鸟身。
2、商末周初或先周鸟纹有冠羽,长尾羽。
3、成王时,二者相结合,有长啄,长冠,长尾,长啄、长冠、长尾带羽。
4、成康之际,当形成长啄、长冠、长尾不带羽的平滑纹。同时,前世之鸟纹仍有体现,如短啄长尾平滑纹。
5、昭穆世流行长啄、长冠、长尾平滑纹,短啄少见。
乾坤客 发表于 2012-8-4 18:02:20
13# 乾坤客
记“唯廿又二年四月既望已酉”的《廿二年庚嬴鼎》是出土铜器,所记当不会有误。
但是,“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出自《汉书.律历志》所引古文《尚书》的《毕命》,这就需要辨析了。
实际上,“惟十有 ...
walhyh 发表于 2012-6-13 09:56

汉代人对“魄”为暗月的用法是一致的,但是他们弄不清“霸”字的真实含义。《世经》的作者同样知道“魄”字的含义,但改“魄”为“霸”,使西周的“霸”的亮月义,成了暗月义。其他一些汉儒,也有认为“霸”是亮月面的。

按《三统历》,《世经》的历日推导是没有错的。
郑玄以为成王在位二十八年,我不知道他是根据其他文献的记录得来的,还是根据《殷历》得来的。但要说郑玄不知道“霸”为亮月还是暗月有可能,但要说他不知道“魄”字的暗月义,是不可能的。
1234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