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天地之心

发布者: 虾仁 | 发布时间: 2013-12-25 20:59| 查看数: 18226| 评论数: 94|帖子模式

冬至子之半。
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
万物未生时。
玄酒味方谈。
太音声正稀。
此言如不信。
更请问包羲。
(邵雍颂复卦)
一一
做个得胜头回。
安心琢磨下道学。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6 收起 理由
浑沌道长 + 16 值得阅读,理论完整,脉络清晰。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虾仁 发表于 2013-12-25 21:12:21
华夏祖根文化的再认知





(一)祖根文化和伏羲八卦
(二)天文和八卦
(三)阴阳和五行
(四)河图和洛书
(五)音律和历法
(六)老子和周易
华夏祖根文化的再认知





中国正着力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在这一构建进程中,华夏祖根文化的再认知,就显得十分必要。
以前看到韩旗上的八卦太极图,总是想不通,现在想通了,明白了,原来是中国人自己弃掉了。你抛弃,人家取,合情合理,又能怨谁?据说端午节也被人家取走了。中医学也面临取走的危险。民*国初年,政府曾下令取消中医,虽未得逞,但失去的危险性依然存在,不是有些学者又想掀起波浪取消中医吗!原因何在?就在于华夏的祖根文化失去了。中医的哲学扎根在祖根文化中,祖根文化失去了,中医学这棵大树怎不动摇!我曾问过中医院校的学生:“阴阳五行,你们老师是怎么讲的?”回答说:“木烧着了是火,火烧完了是土,土中藏金(如金属矿)。”“金生水是怎样讲?”“金属熔化了是水的状态。”连学生自己也笑了。我听了后很吃惊,也很沮丧——中医学理论竟然败落到如此地步!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挽救中医,而不是该不该取消中医。如果找不到问题的症结,中医消亡是早晚的事。(关于阴阳五行,放在后面细说。)
一、祖根文化和伏羲八卦
什么是祖根文化?天水伏羲庙和淮阳伏羲庙又称文祖庙,就有文化祖根的意思。凡后来的诸领域文化现象均来自一个文化原点,这个原点就是祖根文化,或文化祖根。伏羲氏的文化贡献是什么呢?这就是“伏羲八卦”(又称先天八卦)。这一八卦图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易传·系辞下》中说得明白:“古者庖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上古“伏”音庖)分明是说,庖羲氏把天地万物的变化经过高度抽象概括,创造出一套哲学符号。“神明”一词很有内涵,近似于西方哲学中的本体论(与现象相对的不可认识的存在)。“神”是指宇宙中有一种作用力量不可认识,“明”是指明显的功能存在;八卦的作用就是沟通神明。后来的学者,对伏羲八卦都有一定的认识。宋代邵雍复卦诗:“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玄酒味方淡,太音声正稀。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羲。”南宋朱熹启蒙诗:“忽然夜半一声雷,千门万户次第开。若识无心含有象,许君亲见伏羲来。”鲁迅先生也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诗句。北宋初年显露于世的“阴阳太极图”,是对伏羲八卦的补充完善或注释(传说出自陈抟),阴阳交接处,下是冬至子时点,上是夏至午时点;左右阴阳平分,左是春分卯时点,右是秋分酉时点。
二、天文和八卦
“伏羲八卦”是伏羲氏观察天文和全息思维的结果。在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科学探索领域就是天。天文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古老而又普及的科学。随着文明进步,学科越分越细,天文学反而成为陌生的冷科学了,本来是举目能辨,仰首可识的蓝天星空,反而模糊不清了。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语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相当发达和普及,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全息思维方法。他们观察某一事物或现象,往往与周围事物的变化相联系,包括天上和地上,都可以放在同一时空里去观察。例如星象分野和占星术,都是古代人们长期观察归纳的结晶,在今天仍有极高的参考价值。他们发现天上某些星象变化与地上某些区域旱涝灾异出现的周期一致,就以某些星象当作某些区域的分野。我们发现一个事实,即星象分野上下对应不整齐。今人认为不整齐说明是占星家们胡乱拼凑的,我的认识恰恰相反,这正是占星家们长期观察归纳的结果。我们还发现另一事实,即星象名称都是地上事物,而且占星辞与星象名称一致。这说明古人观察发现某些星象变化周期与地上某事物的变化周期一致,就以地上事物给这一星象命名,两者之间不一定是因果关系。略举例如下:
(1)氐宿附近的天乳星象,占辞曰:“星明则甘露降。”车骑星象,占辞曰:“星变色,动摇,则兵行于道路。”
(2)尾宿附近的天江星象,占辞曰:“星明,天动水溢,兵起;不具,津梁不通;五星犯守,及流星出之,皆大水。”
(3)女宿附近的瓠瓜星象,占辞曰:“明大润泽,岁丰;暗则失产业,果菜不登……五星犯守,大旱。”扶筐星象,占辞曰:“星明则吉,不明则女工失业;暗及移徙,农蚕不收,丝绵大贵。”
(4)虚宿附近的星象败臼,占辞曰:“一星不具,民乱贫,不见则人流。”
(5)牛宿附近的星象织女,占辞曰:“星明则天下和平,暗而微则女工废。”
中国古代全息思维,又称之为“天人合一”,集中体现在四套哲学符号系统中——八卦、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律历。这四套哲学符号的形成是建立在古人对天体运动和万物顺应天体运动而变化的总体认识上。最初的认识有四个天文要点:一是北斗;二是太阳;三是月亮;四是五星(木、火、土、金、水五星)。夜间晴空看北斗,发现北斗七星统领整个星空围绕北极旋转,而且斗柄指向与四时月份节气对应。以星空为背景,发现太阳在一年中的运动是自西向东(运动轨迹称黄道、黄道附近恒星称四象二十八宿)。发现月亮圆缺周期与太阳的离合周期一致(月初分离,月中最远,月末交会)。发现五颗行星也是自西向东运动,而且有各自的速度或周期。如果达不到这种对天的认识,哲学框架是建立不起来的。
春秋楚国隐士曷鸟冠子说:“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其实远在伏羲时代就已经明确认识,同时也领悟出斗柄运转与地上生物变化周期——“生长收藏”同步。又进一步发现:斗柄指北,从白昼最短的一天开始之后,太阳从南向北回归;斗柄指南,从白昼最长的一天开始之后,太阳从北向南回归——这是冬至夏至概念的产生。斗柄指东指西,白昼与黑夜均等,太阳处在南北中间——这是春分秋分概念的产生。斗柄指东北,是立春的开始;斗柄指东南,是立夏的开始;斗柄指西南,是立秋的开始;斗柄指西北,是立冬的开始——这是“四立”概念的产生。以“二至”(冬至、夏至)为界,东阳西阴;以“二分”(春分、秋分)为界,南阳北阴——组成“四象”,进而以“四立”为界,南阳北阴,东西阴阳交错——组成“八卦”(习称伏羲八卦或先天八卦)。“八卦”又称“八节”,其实就是最早的“节气图”。《易传·说卦》中更明确了先天八卦的方位:“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伏羲八卦称“先天八卦”,文王八卦称“后天八卦”,区别在于方位,可能是周文王所定。方位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乾西北,坤西南,巽东南,艮东北。这种排列,是表示生物的运化周期,可能产生于原始农业时期。《易传·说卦》中说:“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帝是“蒂”的古字,是花蒂种子之义。春天种子萌发,所以说“帝出乎震”;春夏之间,植物长齐开花,所以说“齐乎巽”;夏季抽穗结果,所以说“相见乎离”;夏秋之间,是果实灌浆阶段,所以说“致役乎坤”;到秋季,果实相继成熟,所以说“说言乎兑”(说同“悦”);秋冬之间,是植物收津阶段,阳入于内,阴包其外,所以说“战乎乾”(战是交接之义);到冬季,阴形包藏阳精(能量、信息),收敛密固,所以说“劳乎坎”;冬春之间,是前一周期的结束和后一周期的开始,所以说“成言乎艮”(“艮成终而成始也”)。
三、阴阳和五行
八卦符号是由阴阳符号所组成。“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最初是四时、昼夜、明暗、冷暖、水火、日月等感性认识,后来逐渐上升到抽象高度,代表宇宙中的两种根本力向,而且认为正是这两种力向的相反相成,才构成了宇宙万物。《易传·系辞上》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黄帝内经素问》中也说:“阳化气,阴成形”。又说:“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是说阴聚为形,阳散为气,生长收藏是阴阳共同作用过程。南宋朱熹说得更明白:“阴阳本为一物,阴气流行即为阳,阳气凝聚即为阴,非直有二物相对也。”这已经十分接近现代物理学“热胀冷缩”原理了。在一个生命体中,阳化气表现为能量、精神、光泽、灵动、弹性等,否则“形”就是僵硬的;阴成形表现为坚实、固定、规范等,否则“气”就会散漫无依,所以宋代邵雍说:“形以寓气,气附于形”。八卦中的“乾”符号代表“开”的力向,“坤”符号代表“合”的力向,其他六个符号都是这种力向的组合体,代表万物万象。《易传·系辞上》中说:“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坤,其静也翕,其动辟。”这是对这两种力向的描述,意思是乾动路直,速率均,坤聚合质,开辟出力(能量)。中国先哲们对宇宙本体的真知灼见,为当今天文学所证实。宇宙大爆炸形成星云,释放巨大能量,这是“开”的阶段;星体上的生命也受益于这种能量。“无往不复”,有“开”必有“合”,宇宙还会收缩,形成所谓“黑洞”,星体不复存在,何言生命。
“五行”是“阴阳”的细化。《周易参同契》上说:“金水合处,木火为侣,土旺四季,罗络始终。”木是少阳应春,火是老阳应夏,金是少阴应秋,水是老阴应冬,土贯穿四时,旺在四时的第三个月,即四时转化的中间状态。在五行的平衡链中,只强调了夏秋之间的“土”,即老阳转化少阴的中间状态,这与中原的气象有关;夏秋之间是“土溽”季节。五行的顺序是:木火土金水,循环无端,邻位相生,隔位相制,形成一个动态平衡系统。阴阳是互涵的,并不能绝然分开,只是为了表述方便,才强调旺的方面。为了表达互涵的道理,先哲们又创造了“旺相死囚休”五个符号,用来表示“五行”在同一时间内的状态。如春木旺时,火相、土死、金囚、水休;夏火旺时,土相、金死、水囚、木休等。这种“五行”动态平衡系统是中国医学哲学理论基础。《孙子兵法》中有“五行无常胜”的话,说明五行理论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了。


虾仁 发表于 2013-12-25 21:17:38
四、河图和洛书
《易传·系辞上》中有“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话。我们所见的黑白点河图洛书,根据“岁差”推算,不会早于东汉。总体说,“河图”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数字图形。古人认为太阳绕地球公转,但不影响我们的结论。“洛书”是地球自转的数字图形。“河图”有内外两环,用黑点偶数表示阴,用白点奇数表示阳。内环顺时针顺序是北一、东三、南二、西四,其对应外环是北六、东八、南七、西九(中心是内五外十)。内环一、三白点是阳方;二、四黑点是阴方。外环六八是阴方;七九是阳方——内外阴阳相反。内环顺时针顺序一三二四是斗柄旋转方向,外环逆时针顺序九七八六是日躔方向(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周易参同契》上说:“九还七返,八归六居”,正是此意;道家说:“识得阴阳颠倒颠,方成大罗仙”,也是此意。
“洛书”中的白点奇数表示时辰,其实就是地球自转。北一白点是子时,东三白点是卯时,南九白点是午时,西七白点是酉时。《周易参同契》上说:“阳始于一,进于三,极于九,又复归于一”,正是此意。四隅方的黑点偶数表明阴阳互根互涵,总体平衡。如南九配二、四,是十五;北一配六、八,是十五;东三配四、八,是十五;西七配二、六,是十五。中五配二、八,是十五;中五配四、六,是十五。中国古代数学及珠算的发明,直接受洛书的影响。
五、音律和历法
音律和历法放在一起来记载,最早见于《汉书·律历志》。历法的制定是依据天文,而音律与天文有什么关系呢?音律是客观存在的十二种绝对音高,古人认为是十二个月份的“气”决定的,因而十二音律又是十二个月份的标志。律本来是竹管,十二律是十二支同口径而长短不齐的竹管。最长的律管叫黄钟,长九寸,对应于建子十一月。其他律管长度依照黄钟,用“三分损益法”推求出来。如黄钟三分损一是六寸叫林钟,对应于建未六月;林钟三分增一是八寸叫泰簇,对应于建寅正月等等。十二音律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基础,它和相对音高五音(宫、商、角、徵、羽)相配合,成为六十种音。六十种音与六十干支配合,就成为六十“纳音”。由于干支是年月日时的代号,所以“纳音”就成为人初生时“先天素质”的符号了。五音配五行,就是土金木火水,人就有了“五行”命了。十二律又是中国古代度量衡的重要依据,就不再说了。
远古时候,十干纪日,十二支纪月,后来干支搭配成六十个配属单位,用来纪日,甲骨文中有完整的“干支表”,可以说是最早的“历书”。先秦时有“岁星”纪年、“太岁”或“岁阴”纪年。西汉又出现“岁阴”和“岁阳”配属纪年。“岁阴”与十二支相应,“岁阳”与十干相应,所以实质就是干支纪年了。“岁阴”或“太岁”是假岁星,与真岁星运动方向相反,与十二支顺序一致,真岁星是11、86年绕天一周,与十二年绕天一周相比有误差。按照超辰法,144年应运行145宫(周天是十二宫)。东汉建武三十年不应验,于是就抛开岁星和“太岁”,单纯用干支纪年了。月日时都可以用干支配属来表示,如人生“四柱八字”就是,这里就不细说了。


虾仁 发表于 2013-12-25 21:22:45
六、老子和周易
“道德”一词深入人心,但是“道德”一词的经典或原始概念是什么,知道的人是很少的。《礼记·曲礼上》注引曰:“道者通物之名,德者得理之称。”冯友兰先生也说过:“宇宙者,一切事物之总名也。”所以道就是宇宙。德是人类从宇宙中悟出并遵循的理或法则。所以“道德”就是宇宙法则。古书中“道德”一词有时简称“道”或“德”。《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是专讲宇宙法则的。“道德”的最高境界叫“玄德”,遵循或达到玄德境界的人叫“玄同”,这种人又叫圣人,也叫上德。“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38章)是说上德人不追求局部暂时功利,因而得到了整体永恒的效果;下德人时时处处追求暂时局部功利,因而失去了整体永恒的效果。上德境界又叫做“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39章)。“一”就是整体性永恒性。“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2章)一是整体性,二是差异性或对立性,三是多样性;万物以阴为载体,以阳为能量,以虚气为调和。《黄帝内经素问》中的“阳化气阴成形”也是此意。旧说“后背阴前抱阳”,爬行动物如何背阴抱阳?显然旧说是错误的。整体性的具体含义是整体均衡,极端是短暂的。老子用“张弓”做比喻。“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而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77章)“张弓”是一门技术,把弦安在弓上有一个最佳松紧度,也就是均衡度。天道也是如此,时刻在做均衡运动。损益、祸福、有无、奇正、善妖变化,其实都是天道均衡运动,在阴阳太极图上都能得到直观的演示。“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16章)“复”即《复》卦(阳复之点,冬至子时点),“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十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尽)。”(六章)“谷神”是造物功能,“玄牝”、“天地根”在阴阳太极图上是指阳复点、冬至子时点。“无为”在《老子》一书中多处出现。“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7章);“为无为,事无为,味无为,大小多少,报怨以德。”(63章)。“无为”被今人解释成“不作为”或“顺其自然”。其实“无为”是不追求局部暂时私欲功利的意思。“无为而无不为”和“上德不德,是以有德”是一个意思。《老子》八十一章最后一句是画龙点睛之笔:“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谁说天道不作为?天道利万物,只是不夸耀显示罢了。谁说圣人不作为?圣人有作为,只是不与天下争夺私利罢了。
《周易》和《老子》中所讲的内容是同一领域,即宇宙法则和人事的遵循或效法,所不同的是表达方式——《老子》是语言文字,《周易》核心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文字是对卦爻的注解)。由伏羲先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又推演出文王后天八卦和周易六十四卦次序。上古有“三易”之说——夏“连山”、殷“归藏”、周“周易”。我们所见到的《周易》,其中“经”的部分是孔子删订整理过的。《周易》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经”包括卦爻符号、卦辞、爻辞;“传”是对“经”的注解,包括系辞上、系辞下、说卦、序卦、杂卦、乾文言、坤文言、彖辞、卦象辞、爻象辞,习惯称“十翼”。“易传”十篇不是出自一人之手,很难确定具体作者。《汉书·艺文志》说西汉丁宽有易作八篇,但不能肯定“易传”何篇就是丁宽所作。“易传”很重要,它直接引发出宋代理学,使儒家哲学思想体系的建立得以完成。我们读《论语》,总觉得是一盘散珠,尽管孔子自己说“吾道一以贯之”。《孟子》有了“人性四端”,“仁、义、礼、智”似乎有了小系统,至宋代儒家哲学思想体系才真正建立起来——这一哲学思想体系的框架,直接受益于“易传”。《易·乾》卦辞:“元、亨、利、贞”,《乾·文言》说:“元者善之始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幹也。”这是“天理”,也是“天性”。乾是造物信息的主宰者,坤是造物信息的执行者。《易传·系辞上》:“乾知太始,坤作成物。”(知同主)人性“仁、礼、义、智”与天性“元、亨、利、贞”相应,人性来源于天理或天性。天性、人性是一种信息,看不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就叫做“情”。天之性情:生、长、收、藏;人之性情:侧隐、礼让、羞恶、是非。“信”贯穿于“仁礼义智”整体中。于“五行”相配之序是:“木、火、金、水”,信配“土”。
宋代“理学”又引发出明代的“心学”,其“良知”“良心”二词深入人心。“性”、“理”是一种信息,心或大脑是信息载体,“心学”混为一体,两者相比,理学见长。
“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易传·系辞下》人有大脑,可以储存并分析宇宙信息。但是要用语言表达对宇宙信息的认识却是有限的。《易传·系辞上》说:“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不可见邪?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意,通而变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立象尽意”是孔子对《易经》的独到认识,“通而变之”是孔子对《易经》的实践性的独到理解。
总之,《周易》和《老子》同样是讲治世修身法则,都是建立在对天地万物的全息思维基础之上。
当今人类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物质文明的时候,却忽略了他的负面结果——生存环境不可逆转的破坏。这一点老子早有警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人类和自然的统一,是“上德”境界。华夏祖根文化是人类的大智慧,正所谓“大成若缺,其用不敝。”(看似有缺陷,但他永远用不坏。)
2007年十二月


虾仁 发表于 2013-12-29 14:45:47
18世纪
法国弗朗索瓦·魁奈。得老子真传。译无为作自由放任。依老子的自然法则创立重农经济学。
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到法国旅行。得老子真传。依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发表划时代的《国富论》。阐述自由经济原理。这书使他成为”经济学之父”。
不列颠。美利坚。依样葫芦。成效卓著。
奇怪的是。魁奈《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让他赢得了”欧洲的孔子”的称号。我们自己却分老子与孔子截然不同。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12-29 15:02:31
五行为阴阳分化后的循环,十干及合化源于河图生成数的组合。
十二支流布起自洛书,中宫数居于四偶而成就之。
虾仁 发表于 2013-12-29 15:09:07
奇怪的还有:
米国自由至上主义者罗斯巴德推老子与道家为”世界上第一批古典自由主义者”。
米国自由主义者包雅士《古典自由主义精粹》推老子是古典自由主义第一人。
我们本土的道家(道教)却是消极的。虚无的。出世的。


虾仁 发表于 2013-12-29 15:20:11
奇怪的还有:
人家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物理学家哈肯。在1971年提出协同概念。1976年系统地论述了协同理论。逐步创立了协同学。他在《协同学一一自然成功的奥秘》序中说:”协同学含有中国基本思维的一些特点。事实上。对自然的整体理解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核心部分”。
我们自己呢?什么面南之术。什么帝王之书。


虾仁 发表于 2013-12-29 15:30:01
奇怪的还有: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中国的百家争鸣》中说:”在人类生存的任何地方。道家学说都是最早的一种哲学。它推断人类在获得文明的同时。已经打乱了自己与'终极实在'精神的和谐相处。从而损害了自己在宇宙中的地位。人类应该按照'终极实在'的精神生活行为和存在”。
我们自己呢?根本不承认这种哲学。


虾仁 发表于 2013-12-29 15:36:15
奇怪的地方很多。不挨个说了。
整体把握。抓大放小。
老外们拿了我们的经典去。比我们研究得好多了。


虾仁 发表于 2013-12-30 15:58:12
据孙盛《魏氏春秋》载:“籍少时尝游苏门山,苏门山有隐者,莫知名姓,有竹实数斛、臼杵而已。籍从之,与谈太古无为之道,及论五帝三王之义。苏门生萧然曾不经听。籍乃对之长啸,清韵响亮,苏门生逌尔而笑。籍既降,苏门生亦啸,若鸾凤之音焉。至是,籍乃假苏门先生之论以寄所怀。”
一一
太古无为之道?


虾仁 发表于 2013-12-30 19:18:52
无为之道。应该能追溯至舜之时代。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3-12-31 20:14:03
绝对意义上的“无为”,是生命之前的所为。。。。。。。
生命的意志给予“无为”相对的意义,就是包括生命的生存需求。
普遍意义上,“无为”应该是最为和谐的手段,服务的是高尚的品德和和共同的理想。
虾仁 发表于 2013-12-31 20:29:07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3-12-31 20:14
绝对意义上的“无为”,是生命之前的所为。。。。。。。
生命的意志给予“无为”相对的意义,就是包括生命 ...

恩。
一般都从相对的意义来考虑了。更相对到治国方面(或养生方面)。于是。有了帝王之书(长寿修仙)等说法。

补充内容 (2022-5-16 14:51):
帝王之术
虾仁 发表于 2013-12-31 20:52:41
本帖最后由 虾仁 于 2013-12-31 20:54 编辑

萧萐父说:”《老子》是人类文明智能的源头活水。老子的道是本体是道理是道路是道德是自然规律是有和无的自然统一。她代表世界和宇宙发展的过去和未来。是全部的经历和本根”。
李约瑟很推崇道家的“有机自然观”。祈盼能拯救陷入机械唯物论和唯科学主义的西方科学。不抄录了。这老外推崇道家的话每个方面通常都很长。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3-12-31 21:41:11
更多的西方国家,努力实现道家理想,不断跳出既成的“礼教”框条。
其服务对象“百姓心”。
虾仁 发表于 2013-12-31 22:28:37
本帖最后由 虾仁 于 2013-12-31 22:29 编辑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3-12-31 21:41
更多的西方国家,努力实现道家理想,不断跳出既成的“礼教”框条。
其服务对象“百姓心”。


哎。看到好多老外研究道德经得出各种成果〈有空罗列出来〉。我们自己咋了?还在字斟句酌一一老外们看的多是通行本。并且比我们更”看不懂”。
虾仁 发表于 2013-12-31 23:22:52
东瀛当代自然派学者福冈正信:”自然农法就是在老子'道法自然'这一伟大命题的启发下提出来的”。“如果我们早听老子的话。也不致使科技的发展对人类自然环境造成如此严重的后果”。

虾仁 发表于 2013-12-31 23:28:51
米国学者蒲克明:"当人类隔阂泯除。四海一家。《道德经》将家喻户晓”。

虾仁 发表于 2013-12-31 23:39:42
耗散结构理论创始人比利时学者诺奖获得者普利高津:耗散结构理论”对自然界的描述非常接近中国道家关于自然界中的自组织与和谐的传统观点”。”道家的思想。在探究宇宙和谐的奥秘寻找社会的公正与和平追求心灵的自由和道德完满三个层面上。对我们这个时代都有新启蒙思想的性质。道家在两千年前发现的问题。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清楚地展现在人类的面前”。
虾仁 发表于 2014-1-1 17:29:14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3-12-29 15:02
五行为阴阳分化后的循环,十干及合化源于河图生成数的组合。
十二支流布起自洛书,中宫数居于四偶而成就之 ...

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影响?或说我们能从这套理论中获得什么?
廉闻 发表于 2014-1-14 19:44:25
无为可有两层含义,一是无私,无私者无畏,即“无为无不为。”二是遵循规律而行为,不要自己随心所欲而行,即“不争,故无尤。”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4-2-22 11:00:40
道家思维发源于中国,却在外国得到实际性的发展,其中原因耐人寻味。
虾仁先生请讨论此问题。。。。。
匹马西风 发表于 2014-2-22 16:09:16

怎么觉得你这是拿别人的成绩来给自己贴金了呢?别人的阅历和成长轨迹,你根本不可能知道是怎么回事。
匹马西风 发表于 2014-2-22 16:14:13
通篇都是一种腔调:我老子《道德经》多么牛逼,外国牛人都受益于此。我了个去,你这是在给自己贴金还是打自己的脸呢?如果《道德经》阐述了某种真理,那别人发现类似真理就不能说受益于此,只能说英雄所见略同。况且别人做出的工作和成绩,远远超过我华夏子孙。我都不好意思说下去了,自以为牛逼的人,怎么不埋头做工作,不负老子一番指点,反而没脸皮地自吹自擂呢?
虾仁 发表于 2014-2-23 01:45:25
匹马西风 发表于 2014-2-22 16:14
通篇都是一种腔调:我老子《道德经》多么牛逼,外国牛人都受益于此。我了个去,你这是在给自己贴金还是打自 ...

老外们自己说的。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4-2-24 16:00:09
匹马西风 发表于 2014-2-22 16:14
通篇都是一种腔调:我老子《道德经》多么牛逼,外国牛人都受益于此。我了个去,你这是在给自己贴金还是打自 ...

量子物理之父波尔,把太极作为自己立爵的徽章,学术的图腾。
是谁的金贴到谁的面皮上了呢?
匹马西风 发表于 2014-2-25 11:16:18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4-2-24 16:00
量子物理之父波尔,把太极作为自己立爵的徽章,学术的图腾。
是谁的金贴到谁的面皮上了呢?

可惜不是这里的诸位呀。也就是说,这里的诸位都没有那个给大老子太极做捧的荣耀,只有在这里“拿来主义”的鼓掌。
我觉得诸位逻辑真的很奇怪:某牛人给老子太极站队,所以证明老子太极牛逼,所以咱们研究这个没错,肯定牛逼。
但是我读出来的逻辑是这样的:某牛人给老子太站站队,说明他们发现了和老子发现一样的真理;这里的各位都一直在这读老庄,从来没有脱离他们的文字得出一点东西,说明,诸位从来就没真正读懂老庄,没有看到老庄看到的真理。直到诸位某天再不拿老庄说话了,也许才算真正读懂那么一点吧。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4-2-25 14:35:09
匹马西风 发表于 2014-2-25 11:16
可惜不是这里的诸位呀。也就是说,这里的诸位都没有那个给大老子太极做捧的荣耀,只有在这里“拿来主义” ...

那么请先生说说先生对老庄的心得吧,别只说别人不行,自己也就是只能说不行而已。。。。。
匹马西风 发表于 2014-2-28 12:41:39
浑沌道长 发表于 2014-2-25 14:35
那么请先生说说先生对老庄的心得吧,别只说别人不行,自己也就是只能说不行而已。。。。。

我批评他逻辑是否有问题,和我对老庄是否有心得是两码事。难道我没有心得就不能批评他的逻辑错误了?真是让人扫兴。
1234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