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周至建县考略

发布者: 杨军康 | 发布时间: 2020-10-15 12:52| 查看数: 4065| 评论数: 35|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杨军康 于 2020-10-20 22:48 编辑

                                                                                                  周至建县考略

       周至县古称盩厔(庢)县。在西汉时,盩厔县西接武功县,北接斄(邰)县。东领鄠县。南界秦岭山脊。关于盩厔建县之时代、盩厔县名涵意、盩厔县最初治所,前人多有论述。今冒昧发表拙见,以期有利于相关史实之研究。此文盩厔地域以西汉时为参照。

                                                                             一   盩厔建县时代

       盩厔建县当在秦代,秦孝公实行商鞅变法的公元前350年所置。
       旧有各版巜盩厔县志》均以汉武帝时为盩厔建县之始,这其实是对史书的误解。前人所依据的是《史记 东方朔传》等文章。但《东方朔传》等提到了盩厔之名,只能证明当时己有盩厔县,但不能说盩厔县是武帝时才有。《史记》和《汉书》并没有任何地方说盩厔县是由武帝所置。
       《史记》未有《地理志》记叙各县的建置。最早的记载当属《汉书  地理志》。县做为仅次于郡的二级行政单位,其设置及变动是国之大事,史官必有记载。《汉书地理志》在众多汉代所置县名下记载了设置年代。如长安,高帝五年置;池阳恵帝四年置、祋祤景帝二年置;茂陵,武帝置。而盩厔条下未言置于何时,其实是因为盩厔为秦旧有之县,而非汉代所新置。在央视某期寻宝栏目出现的秦盩厔鼎或可做为证据。
        盩厔周边武功,郿县,斄县,槐里,鄠县均置于秦孝公时。武功、鄠县在渭河南,郿县、斄县、槐里在渭河北。武功与郿县南北相对,槐里与鄠县南北相对。郿县与槐里县间相隔了一个斄县,与之对应,秦武功县与鄠县间当有一县,这只能是盩厔县。

                                                                              二  盩厔县名涵意

        盩厔县名涵意在《汉书地理志》中未有记载。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认为盩厔因地貌命名:山曲曰盩,水曲曰厔。一说水曲曰盩,山曲曰厔。但从字形字义上看不出盩厔二字与山水有何关系。据有关专家考证,阿拉伯语中表地形弯弯曲曲意思一词发音与盩厔发音相近。因此,认为盩厔表示曲折、弯曲的意思源于用阿拉伯语解释汉语,当非其本意。
       当代有学者提出,盩厔一名源于文王先祖诸盩。认为古公亶父为其父诸盩建庙,并命其所在地为盩。且在此建有与渭北周原宗庙相对的宗庙南宫。他们的证据主要是出现盩字的害夫簋等若干青铜器铭文和当地地名及传说。但此说并不成立。
        首先,古公亶父父亲之名在古籍记载不一。《史记》称公叔祖类,《世本》称太公组绀诸盩,也就是说古公亶父父亲是否叫诸盩都是问题。
        其次,古文献未有古公亶父迁盩居盩的记载。
        古公亶父以先,周人的大本营在豳,即旬邑一带。《诗经》等典籍记载是古公亶父带领族人南迁周原今岐山扶风一带,建城发展的。按当时文化,古公亶父建宗庙自当建在建城之地也即周原,岂会建在数十里外的渭河南塬?除非有关专家能证明诗经记错了,古公亶父应先迁于南原之盩后来再迁于北原之周。事实上周原考古发现的甲骨文、宫庙遗址等充分证明文王之都和宗庙是在周原的。而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古公亶父到文王之间周人迁过都城。因此,周人迁岐后宗庙就在周原。《诗经》《尚书》等未有古公亶父迁于盩地并居于盩地的记载,也未有从盩地迁于周原的任何记录。《史记周本纪》《汉书,地理志》《路史》《水经注》皆没有记录周至境内有任何与西周建都及宗庙相关的历史传说。因此从历史记载而言,盩厔有西周王朝宗庙一说没有任何依据。
     第三,有关出现盩字的青铜铭文。不仅不能证明盩在盩厔, 恰足以否定盩厔来源于盩。     
     首先是疑尊疑卣铭文有地名盩。
      (惟)中(仲)父于卜(董珊释为入)噩(鄂)侯于盩(城),(诞)兄(贶)于宋白(伯)。公(姒)乎(呼)(疑)逆中(仲)氏于侃。丁卯,(疑)至,告,(姒)(赏)贝,(扬)皇君休,用乍(作)父乙宝(尊)彝
      据铭文之意,此盩是西周时噩国南迁时的最初都城。其地当在湖北随州到河南南阳一带,而绝不会在渭河流域。具体可参见董珊《疑尊_疑卣考释》、’张海《疑尊、疑卣铭文及相关历史问题 》等专业文章。
       其次,旅鼎铭文“公在盩师”,盩司土卣中的盩皆可能是疑尊疑卣铭文中的盩城。是否即疑尊疑卣铭文中的盩地或有争议,但不能确定旅鼎铭文的盩在渭河流域却是肯定的。因此不能做为盩厔县起名的证据。假使唐兰先生见过疑尊疑卣铭文,绝不会简单的把“盩师”与盩厔相联系。
       再说《害夫簋》铭文“爯盩先王宗室”。爯在此当做爯旗讲,意即建太常之旗的仪式。周原甲骨有“爯旗”“爯中”,卫盉铭文有“王爯旗于丰”。盩在此当做动词讲即盩牲,意即杀牧祭祀。献牲是祭祀最重要的内容。此盩字做人名诸盩或地名盩均不确。
        史书记载,武王之先有王之称号者有三人:太王古公亶父、王季、文王,诸盩并不称为王。据铭文之意,厉王姬害夫祭祀的的列祖考,非某一位先祖,因此盩不当做诸盩讲。
        把此盩理解为周原对岸的盩地也是不对的。其一,目前在周至未发现任何周代带盩字的器物证明此地为盩,而外地却有盩地。其二,害夫簋埋藏于周原,并不在渭河南岸周至境内。参照当时众多青铜窑藏都在其本来所放置之地的附近,害夫簋所言之先王宗室当即在周原的太庙。
     盩厔之厔字不能理解为室的通假,盩厔更不能理解为“盩先王宗室”的简称。假使周至境内有诸盩祠庙,参照湖县的命名,径直可称盩县,何必添一厔字?湖县县旧称胡县因周厉王姬胡之名而得,武帝时更名湖县。西汉时属弘农郡。《汉书地理志》湖县有周天子祠二所。却并不称胡厔县。
       另外,还有《史颂簋》有帅堣盩于成周一语,郭沫若释为类丑之假借,意即奴隶。按上下文义,十分合理。此外《逸周书 祭公》、《师询簋》、《史墙盘》、《逨盘》等文献或铭文有“盩和于政”,其盩字皆非地名。
        第四,周至西部竹峪一带的地名不能证明西周在此建立宗庙。
      首先, 西峪遗址不能认定为诸盩庙。这里并没有发现任何与诸盩有直接关系的考古证据。不能随便因音近随便断定。
      其次,鸡蛋面村更不能理解为古公亶父的姬亶庙。因为古公亶父被尊为周太王,其后人岂会以其名直呼其庙?鸡蛋面村当为某学者所言,为某一祭坛演变而来。在鸡蛋面村西不远就是苍峪村,北周天和二年(567),在今陕西周至县竹峪乡仓峪村附近置仓城县建德三年(574),属周南郡。大象二年(580)撤销仓城县,辖地并入盩厔县。有县城,就有社稷坛,风云雷雨坛、邑厉坛等。此地为风云雷雨坛的可能性最大。
      有关太白山三山神为太伯仲雍季历的说法也是近代人附会之说。太白山古代并无季历庙。古人并未混淆自然神的山神等和祖先祭祀。而是区分明显。
     姬家沟文王庙在《汉书地理志》盩厔名下《水经注》中均未记载,当为晚出。并不能证明文王居于此。应为姬姓人移居此地,立文王庙以祭祀先祖。例如,盩厔有陶渊明之庙五柳祠,陶渊明并未生活于盩厔。关西夫子杨震本是华阴人,而盩厔郝村有关西杨夫子祠。《盩厔县志》记载为其后裔迁徙于此所立庙。
     
        即然盩厔县名与诸盩沒有直接关系,那么盩厔县名是什么意思呢?要理解盩厔,首先要理解盩厔西邻武功县名。武功一词出自诗经《文王有声》:文王受命,有此武功。本指武力开疆建功。秦孝文王在秦岭最高峰下建武功县,表达了建立至高武功,即改朝换代一统天下之意。尤武王之伐纣。而盩厔二字意即止战。犹武王灭商后,“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之意。盩字,《说文》解释为从幸从攴从血,意即引击也。也就是击杀之意。这里用来表杀伐战争之意。厔,《说文》解释为凝止,止也。停止的意思。盩厔意即使杀伐战争停止,止战求太平之意。因此,武功盩厔二县名共同表达了秦孝文王统一天下、建立太平盛世的伟大抱负。战争与和平本是对立又统一的矛盾关系。没有战争,天下不会自然一统。没有一统,战争不会自动终结。

                                                                         三    盩厔县最初治所

        秦孝文王时盩厔周边各县武功、郿县、斄县等治所多偏西。武功县与郿县南北相近,槐里与鄠县南北相近,而盩厔县治在今日周至县中西部、相对斄县县治可能性较大。而西峪遗址就可能是秦时盩厔县最初的治所。具体有待于进一步考古发现。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0 銀子 +30 功勛 +5 收起 理由
yong321 + 20 + 30 + 5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最新评论

yong321 发表于 2020-10-21 10:49:56
谢谢分享原创文章!最后关于“盩厔”意义的结论看来有道理!

希望文章将参考文献补上,最好在文中插入引用文献的编号。

> 据有关专家考证,阿拉伯语中表地形弯弯曲曲意思一词发音与盩厔发音相近

能否提供出处?或阿拉伯文原文或它的拉丁转写?

杨军康 发表于 2020-10-22 15:53:01
yong321 发表于 2020-10-21 10:49
谢谢分享原创文章!最后关于“盩厔”意义的结论看来有道理!

希望文章将参考文献补上,最好在文中插入引 ...

您好。在周至县历史文化研究会会刊《周至文史》有一篇《盩厔县县名考综述》,作者李水。文中言【兰州师大姚崇勇教授说“今阿拉伯语仍将地形弯弯曲曲”发音为“周至”。“盩厔”二字发音也确近似“月氏”的古音(见杨锁海先生《关中民族地名》月氏)】。但本人暂未搜到姚崇勇教授的相关文章,也未见过《关中民族地名》一书。
杨军康 发表于 2020-10-22 16:22:42
李水先生可能把西北师范大学记为兰州师大。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1 21:29:10
本帖最后由 杨军康 于 2021-10-21 21:31 编辑

央视寻宝20140924期走进锡林浩特节目视频第43分钟45秒到46分44秒出现一个青铜鼎。节目中对此鼎进行鉴定的是青铜器鉴定专家贾文忠。此鼎鼎盖和鼎腹共有铭文八十二个字。铭文分秦代和汉代两部分。秦代铭文首句“盩厔共斗鼎,重八斤”。
微信图片_20211021211053.jpg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1 21:36:54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1 21:29
央视寻宝20140924期走进锡林浩特节目视频第43分钟45秒到46分44秒出现一个青铜鼎。节目中对此鼎进行鉴定的是 ...

微信图片_20211021213523.jpg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1 21:37:28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1-10-22 12:24:10
盩:宪盟,厔:嫡宗。由于后人不敢违约,所以,这地方建县就晚了。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19:22:09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1-10-22 12:24
盩:宪盟,厔:嫡宗。由于后人不敢违约,所以,这地方建县就晚了。

你这个解释的依据呢?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19:26:06
本帖最后由 杨军康 于 2021-10-22 19:39 编辑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1 21:29
央视寻宝20140924期走进锡林浩特节目视频第43分钟45秒到46分44秒出现一个青铜鼎。节目中对此鼎进行鉴定的是 ...

微信图片_20211022192523.jpg

这是有关专家对盩厔共斗鼎铭文的释文。其中注音有误:鄠当读hu,即鄠县,简化为户县,今为鄠邑区。萯阳宫之萯读bei,萯阳宫在鄠县西南二十三里。

收藏
[url=]
0
[/url]
[url=]
0
[/url]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1-10-22 20:29:45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19:22
你这个解释的依据呢?

盩字本是血部,“見血”就不是一般祭祀。只是我们不知道周天子,秦人与该族人因何祭盟,乃至秦王统一全国后也没在这里设县。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20:31:08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19:26
这是有关专家对盩厔共斗鼎铭文的释文。其中注音有误:鄠当读hu,即鄠县,简化为户县,今为鄠邑区。萯 ...

此鼎汉代铭文第一句“杜五柞宫”不易理解。《史记》等典籍记载五柞宫在盩厔。此处为何标在杜(杜县,今西安市长安区)后?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20:36:41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1-10-22 20:29
盩字本是血部,“見血”就不是一般祭祀。只是我们不知道周天子,秦人与该族人因何祭盟,乃至秦王统一全国 ...

盩字在《说文解字》作“引击”解释,是个会意字。先秦有“盩城”,据疑尊疑卣铭文及鄂国考古资料,“盩城”在湖北随州一带,与盩厔县无关。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21:08:25
本帖最后由 杨军康 于 2021-10-22 21:16 编辑

a57d4b26743c4a3bb4505af1b8508658.jpg

此为徐俊、熊长云题跋秦汉五柞宫鼎全形拓截图,以下同。出处:https://www.meipian.cn/26e915ld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21:09:20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21:10:11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21:10:52
fffa72aaced34457bf2d4174ea95a729.jpg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21:11:36
edf9003089ed4a648c26a9eeab4d09de.jpg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21:12:47
22e59a70c9494ac1b7b4fe38e4543940.jpg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21:17:31
cf1f681dbfd041688c9366b1d30a4802.jpg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21:19:52
81bb1489c64147aaab33b60e1426486c.jpg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21:27:50
a66c257f580f46629387c3720664730b.jpg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21:29:08
f04c5b1110364fcea08e41d8bb22af26.jpg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21:30:10
f671fb68d4c449839aadf4890354b6cb.jpg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1-10-22 23:25:14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2 20:36
盩字在《说文解字》作“引击”解释,是个会意字。先秦有“盩城”,据疑尊疑卣铭文及鄂国考古资料,“盩城 ...

反戈前朝的旧族安置在某地?有可能。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1-10-28 22:32:34
刚看了看片子,专家给的是晚商时期的参考价值。秦篆内容可信度高,而盖上汉篆可能不是官家所刻,不能由此说它是配给县用官鼎。秦汉两朝,汉代五柞宫没有理由使用前朝旧器。由于鼎器没有出土时背景,只能说它年代久远吧。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9 19:05:31
虚晃一枪 发表于 2021-10-28 22:32
刚看了看片子,专家给的是晚商时期的参考价值。秦篆内容可信度高,而盖上汉篆可能不是官家所刻,不能由此说 ...

只要此鼎“盩厔共斗鼎“”部分铭文确为秦代或战国时秦国所刻,那么盩厔(周至)为汉武帝所置的观点就彻底被推翻,盩厔为秦县将被确认。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9 19:22:51

山西博物馆藏“咸阳临平共厨鼎图片”,转自《试谈山西省博物馆拣选的几件珍贵铜器》。

山西博物馆藏“咸阳临平共厨鼎图片”,转自《试谈山西省博物馆拣选的几件珍贵铜器》。

咸阳临平共厨鼎图片。引自张德光《试谈山西省博物馆拣选的几件珍贵铜器》。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9 19:24:43
微信图片_20211029191812.jpg
咸阳临平共厨鼎铭文。引自张德光《试谈山西省博物馆拣选的几件珍贵铜器》
杨军康 发表于 2021-10-29 19:28:22
咸阳临平共厨鼎口径14.5厘米,高14.6厘米。大小、形制、铭文特点与“盩厔共斗鼎”极像。张德光《试谈山西省博物馆拣选的几件珍贵铜器》一文依据《汉书 地理志》渭城条注语“故咸阳,高祖元年更名新城”,认为此鼎为秦鼎。
12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