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的融合

发布者: ab11bc | 发布时间: 2020-11-23 08:05| 查看数: 1866| 评论数: 78|帖子模式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0-11-23 08:59 编辑


“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的融合


一;传统文化、科学文化;(汇总)


人类传统观念认为,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由人类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与历史的积淀物。确切地说,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能够被传承和传播的国家或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规范、艺术文化、科学技术等,它是人类相互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感性上的知识与经验的升华。由于地球上的东西方看待客观世界的角度不同,故其文化的形成产生就不同。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地球逐步形成了一个以科学技术为先导的地球村。我认为,其地球文化,势必也会在不久的将来走向统一。为此,综合先贤大德及朋友们的思维,将东西方文化进行了汇总归纳总结,形成“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体系”。为这个即将到来的地球村文化,做一点(有益)尝试。欢迎朋友们批评指正
请注意;由于传统文化,有着比较完整的发展脉络。所以,是传统文化融合科学技术。特别提示;这种融合,是一种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融合
传统文化(经史子集);

20112001.jpg

科学文化;

20112001A.jpg



二;传统(道家、儒家)、科学文化(理科、文科)定义,(归纳)


查百度;
道家(归纳);

20112006(道家).jpg

儒家(归纳);

20112007(儒家).jpg


20112008(理科).jpg


20112009(文科).jpg



三;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简览,(总结)

200709003B.jpg

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阴阳
阴阳的原始含义;地球上的昼夜(昼为阳,夜为阴)
道家;从事自然科学领域研究应用。阴阳五行理论的水(智),为其理论主要源泉(即;理科、自然科学
儒家;从事人文思想领域研究应用。阴阳五行理论的木(仁)、火(礼)为其理论主要源泉(即;文科、社会科学
其它(包括;中医药);从事科学技艺领域研究应用。由于研究应用方向不同。故,各理论主要源泉,其阴阳五行理论,所占比不同(即;应用科学


最新评论

j_ming 发表于 2020-11-23 09:14:01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1-25 08:45 编辑

文化体系与文化发展脉络应该是两回事,文化体系随着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而逐渐完善。体系结构是文化内涵演化结果的总结与提炼,以文化理论的逻辑顺序解释文化发展脉络是有问题的。
ls.png

文化体系侧重于理论组构是抽象结果,文化发展脉络侧重于延展形迹是实际过程!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4 10:15:51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0-11-24 10:32 编辑
j_ming 发表于 2020-11-23 09:14
文化结构与文化发展脉络应该是两回事。文化结构是随着文化内涵的不断丰富而逐渐完善的,结构的形成与文化现 ...



脉络
1;脉;有人之脉搏之意
2;络;有人之经络之意
综合而言;有人之生命源动力之意


传统文化发展脉络;有传统文化发展源动力之意。当然,也有传承之意


是非,请朋友指教!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望朔回归 发表于 2020-11-24 15:53:46
只要太阳系、地球不灾变,隨者历史人文进化,一定会形成一个中华传統文化的地球村。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0-11-24 19:20:25
记得季羡林老先生说:二十一世纪东方文化将首领风骚。只有东方文化能够拯救人类。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5 10:15:57



20112502.jpg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5 10:27:36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0-11-25 10:40 编辑


20112502.jpg


脉络
1;脉;有人之脉搏之意
2;络;有人之经络之意
综合而言;有人之生命源动力之意



传统文化发展脉络;是说,传统文化是一种连续不断,有前进源动力之意。当然,也有传承之意


是非,请朋友指教!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j_ming 发表于 2020-11-25 17:23:31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1-25 17:57 编辑

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文化体系侧重于理论组构是抽象结果,文化发展脉络侧重于延展形迹是实际过程!前者无所谓时序,后者具备时序的特质,二者不能等同。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6 10:25:55
j_ming 发表于 2020-11-25 17:23
发展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
文化体系侧 ...




这位朋友
传统文化发展脉络  与  文化体系
我认为,是一个问题的两个表现方式


是非,请指正






谢谢朋友的关注


j_ming 发表于 2020-11-26 14:53:29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1-26 17:46 编辑

文化体系是总览主要服从逻辑结构,发展脉络则是重大思想产生、演化的节点的写照突出时序特征。也可以说前者是结果后者是过程。
j_ming 发表于 2020-11-26 15:01:11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1-26 15:31 编辑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试问,作为一种文化,是先有这一思想才有的八卦,还是先有八卦然后思考再产生的这一思想?这就是文化发展脉络的问题,而作为文化结构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种文化的产生不一定是从体系的原点开始的,认识是一个反覆的过程,这一过程就是认识的发展脉络,也是这一文化的发展脉络。
文化发展脉络不等于这一文化理论的逻辑顺序。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0-11-27 05:04:09
探究“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的融合,古今文化融合的中西义理会通,如楼主所言:“发展是事物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是指一种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既然楼主有此见识,论述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体系简览,其见解与见识不一样?止步于二千数百年前的先秦诸子学说!难道以后二千年的历史是空白?范畴意涵及义理体系固化不变?楼主论述,真的要明晰传统文化的先天与后天。先天,传统的文化源根,出自人类的生存本性,也是人文科学始源。在群居生活时代,人类生存本性是合群明分,合群,共同意向的组织生产活动;明分,共同生存成群体意向的分配方式。合群明分之间通过一个中介范畴,卜筮问天意代人事。合群、天意人事、明分,传统文化的先天源根。后天,文化源根的文化源流,源根与源流接壤,孔子开拓的论理学时代,也是荀子礼三本的意蕴所涵盖。合群活动,儒家的仁心统同,孔子性与天道,荀子的精于物者的物物道,礼三本之首:“天地者,生之本”,即今天所说应用性的自然科学;明分,即儒家的礼义明分,孔子言仁礼忠恕,荀子言精于道者兼物物,物欲观,礼三本之二,“先祖者,类之本”,即今天所说应用性的人文社会学科,如心理(性)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行为学等;天意人事,形下器道是天命人事,孔子言天命由之,气质知之的生民立心立命,《易传》言形上導之天命,荀子的礼之隆,“文理繁,情用省”,王制理想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礼三本的“治之本”,礼法合治,即今天所说形上導应用性学科,如政治学、法律学等。存在与意识的哲学基本问题,精约而言,就是礼三本的内蕴,包括精于物者的自然科学,精于道者的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形上導的文政科学。先秦时代的自然科学,阴阳五行;人文社会科学,刚柔的人事阴阳与质文的心性阴阳,阴阳学贯通事物、人事与心性三领域,心性内外的本体阴阳。存在与意识的哲学基本问题,探究意向的阴阳学,乃道建阴阳的刚柔文质,心性内外的本体阴阳。先秦时代的人文文化,是探究存在与意识哲学基本问题的始初阶段。理一分殊的心性内外,理在气中的驳杂错综,楼主列举先秦文典及诸子学说,基本反应“道心惟微,人心惟微”的因果事实,其社会效应的心性现状,驳杂错综,连锁诸子学说的驳杂错综,方引出荀子解蔽:闇乎大理的偏蔽一曲,矛盾相成与相反的事物正负向;理论深化,便有张载“太虚即气”的一物两体;进而论理太和清通的参两概念,“一故神,二故化”的神化哲理,即船山神理明诚的两体理一。这就是楼主所说“不断更新”、“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的高低两阶段。荀子提出解蔽的同时,提出“虚壹而静谓大清明”,思辨哲学的文化源根。大清明所要探究,正是《尚书》名言:“惟精惟一,允执阙中”,荀学及后来《易传》,论理肤浅,人文科学的历史逻辑局限。真正进入精深的理论研究,“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学与船山学,我对船山学系列文典的义理我解,存此见解。通古今之变,便有藏往知来学问道。“致知在格物”,应用性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探究存在与意识哲学的基本问题,孔儒人文科学的始初阶段,也是哲学人文的基础阶段;探究贞一之理的物欲屈伸,与相乘之几的道体精微,象数天理的理势言天,张载与船山的哲学人文,探究是存在与思维哲学基本问题的精深阶段。精于物物的自然科学,其理想的价值效应:终奏以物的富有日新;精于道物的人文社会科学,其理想的价值效应:始奏以人活力释放的顺乎物则;形上導成然的天命人事,乃中奏以天的理道定所,理想的价值效应: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孔儒人文,与张载、船山的哲学人文,不是探究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阶段?探究应用性人文社会科学的存在与意识阶段,先秦人文时代的诸子争鸣,驳杂错综;探究抽象性哲学人文的存在与思维阶段,思辨甄分实明的唯物辩证,与浮明的唯心教条。张载与船山的哲学人文,相乘之几的贞一之理。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适应商品经济规律,与人道诚信义理的一致性原则,必须兴旺应用性的人文社会科学,从而发展哲学人文的抽象科学,实现应用性的人文社会科学与抽象性的哲学人文哲学的共通发展。现代文化科学的基础理论,决不是先儒时期驳杂错综的人文理论,而是惟精惟一理论精深的哲学人文。若不能清晰传统文化的两个阶段,理论探究止步于先秦的人文阶段,弃哲学人文贞一,取人文驳杂,会探究到承前启后的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会寻找到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的历史接合点?失去历史接合点,探究“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的融合,恐怕是纸上谈兵吧!传统文化的先天源根,后天源流的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寻找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的历史接合点,难道不是楼主该要深省的文化问题。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7 08:20:41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0-11-27 08:33 编辑
j_ming 发表于 2020-11-26 15:01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试问,作为一种文化,是先有这一思想才有的八卦,还是先 ...



楼上的朋友;认识传统文化,不是从“原点(传统文化发展的源动力)”或者“节点(文化结构)”论述的问题。而是,要明白文化产生变化的原因。当明白了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时。无论是从“原点”论述,还是从“节点”论述,都不会偏离客观事物的实质




就说这个“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没明白北极星、太阳、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对地球的影响。任谁无论在那个角度如何说,都不会是正确


那么,要想正确的描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间的产生变化的原因
1;要明白,阴阳的原始含义;是地球上的昼夜(昼为阳、夜为阴)
2;要明白,北极星、太阳、地球,之间的相互关系。

唯有如此,别无二法


20110801.jpg


200709003B.jpg





北极星、太阳、地球,之间的关系,请参阅;

1;中国周易、农历24节气与地球运行轨迹:

2;【原创】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理论“阴阳”今释!
http://www.gxfxwh.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6722&fromuid=36065
(出处: 国学复兴网)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7 16:36:09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0-11-27 16:52 编辑

这位朋友
结果;是客观事物,在环境影响下,发展变化而来


传统文化,就是探讨环境,对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影响


对这个“影响”表述的角度,是可以不同!

但,对引起客观事物变化的那个原因,是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希望这位朋友认真仔细思考!影响客观事物变化的“那个原因(那个原因,才是发展源动力)”
明白了“那个原因”,再表述传统文化无论是站再“源点”还是“节点”,其表述,都不会偏离客观事物的实质!

是非,请指正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7 17:01:30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0-11-27 05:04
探究“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的融合,古今文化融合的中西义理会通,如楼主所言:“发展是事物出生开始的一个 ...




这位朋友,最近我看到一本书
书名《中国易学史略》

其中,其中有一句话(由此开辟原始义理学之一途),我觉得挺好,我特意拍成照片。
希望与朋友,共赏!

20111704.jpg


谢谢关注!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7 17:32:18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0-11-27 17:38 编辑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7 16:36
这位朋友
结果;是客观事物,在环境影响下,发展变化而来




这位朋友,回到顶楼,也是

请注意;由于传统文化,有着比较完整的发展脉络。所以,是传统文化融合科学技术。特别提示;这种融合,是一种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的融合


请,直接表明你的意见


谢谢朋友关注






j_ming 发表于 2020-11-27 18:32:21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20-11-27 20:42 编辑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7 17:32
这位朋友,回到顶楼,也是
请注意;由于传统文化,有着比较完整的发展脉络。所以,是传统文化融 ...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毛病在这图表,大标题与小标题不能等同,明白了吗?体系是体系、发展脉络是发展脉络!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0-11-28 06:06:53
楼主有什么想法,作什么议题,都不可遗落过程与结果。我为什么引用“尚书”名言,“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心性文化的隐患和积患;微而著,大患。荀子提出“文理繁,情用省”的“礼之隆”同时,也提出“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易传》言“情伪相感而利害生”,矛盾的事实逻辑,因果连接人事刚柔的险阻与吉凶。船山亦云:“音容者,人物之元,鬼神之绍”。心性存在的隐患及大患,贯通人类历史全过程,直到今天依然。影响着科学文化,包括发展自然科学的心性文化,楼主可以漫不经心?无动于衷?积患的心性矛盾,不是孔子所说的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社会治理,难道不是治理文史质野心性大患的礼法合治?船山言:“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应乎不是孔子所赞誉,文质彬彬的中庸质文心性人,船山体用中庸的刚柔质文心性人。言文化结果,不是物质经济的条件下,理道的文化环境造就的质文心性人?过程,波及“惟精惟一,允执阙中”,精(贞)一之理的中庸质文与中庸体用的理论探究,真正考究学问的智识府蕴,乾健精神的理论*功夫,这就是我之所以分为人文与哲学人文的高低两阶段。在人文阶段,需要甄别较正精(贞)一之理与驳杂错综的殊途,不能良莠不分而混杂无章;在哲学人文阶段,需要甄别较正唯物辩证与唯心教条的殊途,不能良莠不分而混杂无章。对于“惟精惟一,允执阙中”的理论认识,人文科学是理论理性的肤浅阶段,哲学人文是理论理性的精深阶段。从理论理性的肤浅到精深的阶段过渡,耗费了二千余年的历史时光,经历哲学圆圈三阶段的二千余年,这是什么时间概念?楼主真的无动于衷?其间经历了两个不同君主专制时代的过程,汉唐的独尊儒术,宋元明清的汉夷王朝两度陵替。适应两个不同的君主专制环境,君相造命便有两个不同结果的意识形态,学术文理和心性文化。特别是后一个的学术文理和心性文化,是现代学术文理和心性文化的历史接合点,楼主也毫无兴趣?无求知欲?对于传统文化的研究,与现代科学文化的融合,依然止步而执固先秦的人文阶段,宣扬诸子学说,弃精(贞)一取驳杂?

十二章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8 08:27:36
j_ming 发表于 2020-11-27 18:32
毛病在这图表,大标题与小标题不能等同,明白了吗?体系是体系、发展脉络是发展脉络!



20112701.jpg


这位朋友
毛病之处,正是闪光之处
仔细认真慢慢参下面文稿


200709003B.jpg

定义上面这个图表名称时,我是这样对传统文化,归纳、汇总、总结;
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应由2部分组成
1;学术
2;应用
学术部分,主要有道家思想构成。应用部分,主要由儒家思想及其它思想构成
这两部分,因“阴阳五行”形成一定的联系。所以,他们是一个整体。称;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体系
这个“思想体系”是由“阴阳五行”形成一定的联系,而形成的一个整体这个整体是有生命!(请注意,这个整体是有生命!传统文化,就卡于此处)
这个生命的源动力,是北极星、太阳、地球,组成的特殊结构
这个特殊结构,为“阴阳五行”提供能量这个能量(在传统文化;用,太极、两仪/阴阳、四象/五行、八卦,表述)具有脉络的性质
称;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脉络

所以,思想体系、发展脉络,是一个整体的不同表述。共存一表
  
详细论证,请参阅
1;中国周易、农历24节气与地球运行轨迹:
2;【原创】中华传统文化基本理论“阴阳”今释!
看来,这位朋友对此,也有长期的一些研究与看法,请赐教
非常感谢,这位朋友的坦诚直白与关注





补充内容 (2020-12-3 10:12):
请参阅32楼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8 08:41:20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0-11-28 06:06
楼主有什么想法,作什么议题,都不可遗落过程与结果。我为什么引用“尚书”名言,“道心惟微,人心惟危”, ...




这位朋友
如有时间,请参阅一下这个“新华社”报道
深刻领会;实践创新、历史正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提法


20111710.jpg



新华社北京92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928日下午就我国考古最新发现及其意义为题举行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





谢谢这位朋友的关注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0-11-29 07:10:44
“揭示卜筮内含的象数之理而返诸物,为易学的进一步发展确立了一条新的思维原则,由此开辟原始义理学之一途”,我十分赞同此论。卜筮是形式,象数是内容。洪荒时代的群居生活,卜筮形式是问天意代人事,内容是群体组织的生产活动;到古易时代,卜筮形式是卜人事吉凶,人生祸福,象者像也的天意预兆,心中有数以应对;《易传》时代的卜筮形式,名存实亡,逐渐过渡为占卦算命,实至名归,乃神“不疾而速,不行而至”的天地人参,“易与天地准”的通志成务,循物理事则的象数意涵;张载、船山时代,卜筮形式完全消迹,成为占卦算命的代名词。天地人参上升到天地神参,“因已然以观自然”的象之理,“期必然以符自然”的数之理,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象数天理。“新的思维原则”出现,有着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过程,会通古今通义的原真理路。物质经济发展,促成象数义理的“新故相资新其故”,也带动形式新旧交替的新陈代谢。探究象数义理的最终成果,成为连接现代哲学人文体系的基础理论。谁是象数义理的最终结果?不喻自明。象数义理有心性主体的健顺五常,“道建阴阳以居”的刚柔质文;有人事本体,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礼易常变;有循序渐进的事物范畴,象数天理的“循理而应乎事物”;有形上神導的明诚御气,“形气存乎神理”的类应之,数数之。天地神参有船山的道体论,天地人参有《易传》三道三才的本体论。道体论是本体论的理论精深,本体论是道体论的基础理论。明晰象数天理,不能离开本体论的基础理论,更不能离开道体论的理论精深。这是我一再明确传统文化的高低两阶段。
说到船山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中奏以天限定的社会效应,一是释放始奏人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终奏物;二是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可否属于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道体论?“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无有一极”之无极。“无有不极”之太极,知幽明道的无极而太极,可否属于符合历史正确方向?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9 08:48:09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8 08:27
这位朋友毛病之处,正是闪光之处请仔细认真慢慢参阅下面文稿

  




综上所有发言
中华先祖,对发生在我们生活生产中的现象,汇总归纳总结。
从多个角度,对我们居住的星球进行了认识,形成了诸子百家思想,这些思想的集合,就是,中华传统文化思想体系

由于种种原因,对形成这个思想体系的原因,认识不足
详细论证1;把对这个“思想体系的原因”认识的科学原理,说明白。
即,北极星、太阳、地球,之间的关系
详细论证2;完成对这个科学原理与思想体系的结合(或者说;转化)。
即,(北极星、太阳、地球,之间运动关系)与(阴阳、五行;昼夜转化、昼夜转化的细化),之间的联系
所以,中华传统文化,是具有科学理论基础的思想体系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9 08:57:02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0-11-29 07:10
“揭示卜筮内含的象数之理而返诸物,为易学的进一步发展确立了一条新的思维原则,由此开辟原始义理学之一途 ...



这位朋友;你对
“揭示卜筮内含的象数之理而返诸物,为易学的进一步发展确立了一条新的思维原则,由此开辟原始义理学之一途”,我十分赞同此论。


请,再继续努力,仔细认真参阅《太极图说》




谢谢关注!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0-11-29 11:31:06
本帖最后由 质文刚柔 于 2020-11-29 16:10 编辑

楼主说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吧,“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就是楼主认为与科学文化融合的传统文化?阴阳五行的理据?这是儒道合流,“蔽于天而不知人”的太极图。与其说是自然科学的太极图,倒不如说是道家道法自然的太极图。我记得朱熹有言,无极即太极,太极即无极,周敦颐乃宋明理学“先祖”,也倒不如说是宋明理学天理浑然的太极图。天理浑然是无极,类同道家的道法自然;变易以告人是太极,类同道家的有无相生;浑然天理的变易以告人,无极而太极,类同道家道法自然的有无相生,儒道合流的太极图。非是传统儒学的人道率天道,精于物物而“物物为能过化”的太极图,是刚柔的人事阴阳,质文的心性阴阳,道建阴阳的刚柔文质的本(主)体阴阳。五行阴阳是自然科学的事物范畴,“事物,人也”,是本体阴阳,“无有不极”的太极理道;“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的“容光而不穷于所受”,五行阴阳的物质经济,如船山所说终奏物起决定作用的“无有一极”之无极,刚柔文质主体率性修道的“天命不止而为己性已有”,“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耳焉”,无极而太极,如《易传》所云:“事常变,易无体,神无方”,无极也;事变体易神有方,太极也。楼主认真通读船山的《思问録内篇》,我曾作义理我解。楼主通读后,看看能否有收获而悟道。
ab11bc 发表于 2020-11-30 07:22:11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0-11-29 11:31
楼主说是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吧,“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就是楼主认为与科学文化 ...




谢谢这位朋友推荐《思问录内篇》
我现在学习实践,有2个原则
1;学习实践必须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上
2;必须是遵循科学规律
就以《太极图说》来说吧
太极图说中,有一句极为重要的话;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可以说紧紧扣住历史发展规律与历史正确方向这个主题。特别是;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的“万物”!更是点明了,凡事要实事求是,这个时代要求。通俗地讲;凡事,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说,群众能明白的话。做,群众想要的事
是否应是这样,请这位朋友指正
谢谢这位朋友关注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0-11-30 10:12:13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人道率天道的人参与神参,“蔽于天而不知人”的道法自然或浑然天理”,同样是“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问题关键是:精于物物有性灵天则的“致知在格物”,理性实学的实事求是,有无相生与变易以告人,“天地无心而自化”的“实事”;“圣人有心而无为”,随流自然非求是,何有继善成性的实事求是?实事求是的主体实务,事物人也的刚柔文质,道建阴阳结构的易简定理与刚柔定性。《易传》言极深通志,研几成务的探赜索隐。船山神气明诚,“形气存乎神理”的“类应之,数数之”。《易传》“易与天地准”的通志成务,实事求是的本体论,与民众切身利益的通志成务,逻辑相连;船山神气的“类应之”,明诚的“数数之”,逻辑相连,实事求是的道体论,与始奏人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逻辑相连。“类应之”与“数数之”的逻辑分隔,绝不是实是事求是,也不会肯定民众力量与民众利益的君舟民水说。水可载舟覆舟,舟,数数之的本体论与道体论。易简理得的天命之谓性,绝对不是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刚柔定性的健顺五常,价值取向是美好生活的富有日新,绝对不是存天理去人欲,变易以告人的人事当然。
ab11bc 发表于 2020-12-1 11:11:51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0-11-30 10:12
“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人道率天道的人参与神参,“蔽于天而不知人”的道法自然或 ...



这位朋友
我觉得吧,你应当针对帖子的题目或者主要内容,进行发言交流
就以本帖子为例,来说说吧
帖子题目;传统文化与科学文化的融合
主要内容;传统文化融合科学文化(或者说;传统、科技,相互促进取长补短)
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是,阴阳五行
科学文化的基本理念是;实践实验(当然,还有其它理念)
也就是说
如何把阴阳五行与实践实验相挂钩,是这个帖子的主题
脱离阴阳五行、实践实验这个目标太远的发言,就是跑题
希望,这位朋友,能看清题目内容,整理好心情,再发言
谢谢这位朋友关注



ab11bc 发表于 2020-12-1 11:35:17
ab11bc 发表于 2020-11-29 08:48
综上所有发言中华先祖,对发生在我们生活生产中的现象,汇总归纳总结。从多个角度,对我们居住的星 ...




太极;一般来说是;指客观事物。其实质是;客观事物往复循环变化的周期。
两仪/ 阴阳;一般来说是;指客观事物的统一对立。其实质,是客观事物往复循环变化的极值
四象 / 五行;一般来说是;春夏秋冬(金木水火土)。其实质,是客观事物往复循环变化的分解(或者说;细化)
八卦(吉凶);是说;客观事物,在自然环境状态下其发展变化的结果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0-12-1 16:07:28
传统文化不可能窄化为阴阳五行的物质经济吧,即使如楼主愿,物质经济的阴阳五行,我的概念与楼主的概念不一样,天理浑然的变易以告人,“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物化概念的阴阳五行;人道率天道,孔子的性与天道,物物概念的阴阳五行。物化与物物的逻辑殊异在那里,楼主思考吧!说到“阴阳五行与实践实验相挂钩”,谁主持实践实验?不是心性主体?刚柔人事与质文心性的本体阴阳?天理浑然的变易以告人,有实践实验?有主持人?物化概念的阴阳五行,人世间不存在实践实验!只有物物概念的阴阳五行,人世间存在实践实验!楼主的见解如是?
物物概念,换个说法,“事物,人也”。提出事物的客观规律,如何理解?“事物,人也”的逻辑,连接“理化,天也”的逻辑,方显然事物的客观规律。“理化,天也”,有天之则,“事物,人也”有中正;事物客观规律的天则中正;“理化,天也”,有性之灵,“事物,人也”,有至当,事物客观规律的性灵至当。“理化,天也”,太极之无极;“事物,人也”,无极之太极,现存的太极理道。“事物、人也”,指主体顺应理化天的事物客观规律。离开理化天的既成条件,何来事物的客观规律?何来实践实证的检验标准?说到实践实验,没有心性主体何言实践?楼主认知实践实证理论吗?依愚见解,基础理论有规范准则:“情伪相感而利害生”,逻辑相连着人事刚柔的险阻与吉凶,利害因果事实取决于是否符合礼义规范准则,健顺五常的主体人。精深理论,探究利害因果所以然之理的相因之微,即道体论四精微:“天尊地卑,义奠于位(易简定命);存亡进退,义殊乎时(天则中正);是非善恶,义判于几(性灵至当);立纲陈常,义辨于事(刚柔定性的健顺五常)”。基础理论与精深理论的实践实证,彰显实践实验的主体人。
“事物,人也”,既然是主体遵行的事物客观规律,不是太极理道?礼三本之首的“天地者,生之本”,阴阳五行的事物(即物物)范畴,诚道实德,不是太极的理之道?礼三本的“先祖者,类之本”,诚信明德,不是太极的道之理?至于“君师者,治之本”,我就不讲了。不然楼主又说跑题。其实,范畴之间的普遍联系,方联结成整体完善的范畴体系,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同样,“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道体论的完善。孤立于阴阳五行论终奏物,由谁人顺乎物则?限定始奏人活力顺乎物则的中奏天又是什么?这些同样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的来说,希望楼主不要孤立看问题,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ab11bc 发表于 2020-12-2 08:18:28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0-12-1 16:07
传统文化不可能窄化为阴阳五行的物质经济吧,即使如楼主愿,物质经济的阴阳五行,我的概念与楼主的概念不一 ...



这位朋友
《周易》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说的,就是一个字,变!这个变,其实质是按照阴阳五行变化规律而变,是对生活生产经验的汇总归纳总结。而且,这个汇总归纳总结始终在进行,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周易即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那么,在今天,这个以科学技术为先导,逐步形成地球村的发展变化大趋势过程中,周易照样也能发挥其作用!只不过,我们要对其科学思想,重新进行深入发掘而已(注意;是科学思想!当然,也包括人文思想)。为什么要对其科学思想进行发掘?因为,只要发掘出其科学思想,用其科学思想同其它国家的人们交流,才能比较容易达成共识。只有与其它国家的人们达成了共识,也就是在地球村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作用
希望“质文刚柔”这位朋友,仔细慎重参阅领会本帖及相互帖子。如有问题,我们再交流如何
谢谢这位朋友的关注


123下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