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儒学经解

发布者: 国学爱好者树文 | 发布时间: 2021-4-12 14:13| 查看数: 89431| 评论数: 1186|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4 09:28:25
泰誓下
【原文】“呜呼!惟我文考,若日月之照临,光于四方,显于西土。惟我有周,诞受多方。
直解:西土,指岐周丰镐之地,周之旧邦也。多方,是万方之地。武王誓师将终,又叹息说:“夫观商王所为,天人共弃之如此,则商家既有必亡之势矣。且尔众亦知我周家有必兴之理乎?当商之季,惟我文考,率兴以敬天,修政以仁民,圣德积于一身,而光辉发越于天下,就如日月大明,照临下土一般。东西南北,地虽至远,而其光之所被,举四方之众,莫不共仰其休。岐周丰镐,地为至近,故其德为尤显,而一方之人,莫不亲睹其盛。夫其德之所及如此,是以人心戴之,天命归之,惟我有周,宜其大受多方而有天下也。盖有大德者,必受大命。而我有文考之德,为之凭藉,则天下之大,自不能舍我周而他适矣。尔众之辅我以伐商也,又何疑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4 09:42:21
泰誓下
【原文】“予克受,非予武,惟朕文考无罪。受克予,非朕文考有罪,惟予小子无良。”
直解:武王说:“我文考之德,既足以兴周,则我今日伐商之举,唯凭藉先德而已。故我能胜受,不是我之威武,足以取天下也。乃惟我文考有德无罪,故为天所佑,而庇及后人耳。若不幸而受能胜我,却不是我文考之有罪,不足以得天下也。乃惟我小子德薄无良,故为天所谴,而辱及前人耳。然我文考之德,克享天心久矣。我今奉先德以伐有商,又岂有不克之理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4 09:46:17
       牧誓
牧是地名,在商之郊外,即今河南卫辉府城南地方。武王伐纣,兵至牧野临战之时,誓戒将士。史臣录其语为书,以牧誓名篇。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4 10:03:30
牧誓
【原文】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逖矣,西土之人!”
直解:甲子,是二月初四日。昧爽,是天将明未明之时。杖字、秉字,都解做持字。黄钺,是黄金装饰的大斧。旄,是旄节。逖,是远。史臣记说,二月甲子日黎明时候,武王引兵到了商之郊外牧野地方,将与商兵交战,乃发誓命以戒勉将士。武王左手持着黄钺,右手持着白旄,以指麾众将士说道:“尔等皆西土之人,我以伐暴救民之故,率尔远行至此。”这是武王将誓而先慰劳之辞。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4 11:33:03
牧誓
【原文】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直解:友邦冢君、御事已解见泰誓上篇。司徒、司空是三卿,此时武王尚为诸侯,故未备六卿。亚,是大夫,以其为卿之次,故谓之亚。旅,是士,以其人众,故谓之旅。师氏,是官名,掌扈从宿卫之事。千夫长,是统领千人的将帅。百夫长,是统领百人的将帅。庸、蜀、羌、髳、微、卢、彭、濮是西南夷八国名,是时武王仗大义以伐商,故蛮夷之长,都率兵来会战也。称,是举。戈、矛,都是枪类,戈短而矛长。比,是并列。干,是盾,即今之遮牌。武王将发誓命,先叹息历呼从征之人以告之说:“我邻国的诸侯,与我本国的治事之臣司徒、司马、司空、亚大夫、众士、师氏之官、千人之长、百人之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八国之人,举之汝之戈戟,排列汝之干楯,树立汝之长矛,我将发誓命以告汝,宜审听之。”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4 11:42:06
牧誓
【原文】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4 13:56:37
牧誓
直解:牝鸡,是母鸡。晨,是报晓。索,是萧索。妇,指妲己说。肆,是陈。答,是报。王父,是祖。母弟,是同母之弟。迪,是道。武王誓师说:“我闻古人有言:‘鸡之为物,虽所以司晨,然牝鸡无司晨之理。若人家有牝鸡晨鸣,则阴阳反常,妖孽见兆,其家必主破败萧索。’可见阴阳有定分,内外有定体,妇人不可以预外事,亦犹牝鸡不可司晨也。今商王受,乃惑于妲己之嬖,好恶常罚皆决于其口,惟其言之是用,是所谓牝鸡而司晨者也。因此心志昏迷,政事缪乱,将郊庙的大祀都废弃了,不知天地祖宗之当报。将先王所遗同祖之弟,与同母之弟都弃绝疏远,不以道善遇之。却于四方多罪逃亡之人,乃尊崇而长养,亲信而任使。以是人为大夫卿士,分布要地,使之胁权肆毒,加暴虐于百姓,倚势犯法,为奸宄于商邑。其政事之昏乱,一至于此,皆以荒于女色,不恤国政之故。夫牝鸡晨而家索,妇言用而国亡,此理之必然者矣。”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4 14:14:48
牧誓
【原文】“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勖哉!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勖(Xu)哉夫子!
直解:发,是武王名。愆,是过。夫子,称众将士。勖,是勉。武王说:“商王受之肆行无道,神人共愤,乃天讨之所不赦者。今我小子发,兴兵伐商,惟以敬行天罚而已,非得以而用之也。故今日之战,当以节制为尚,不以多杀为功。其进而迎敌,不过于六步、七步,即便止驻以整齐部伍,然后复从而进焉。尔将士勉哉!无或乘胜而轻进也。其战而杀敌,少不过于四伐、五伐,多不过于六伐、七伐,即便止驻以整齐部伍,然后复从而伐之。勉哉尔将士!无或乘怒而贪杀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4 16:48:27
牧誓
【原文】“尚桓桓,如虎如貔(Pi),如熊如罴,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勖哉夫子!
直解:桓桓,是威武的样子。虎、貔、熊、罴,是四样猛兽。迓,是迎击。奔,是走来投降。武王又说:兵不勇则无以克敌。尔将士庶几振桓桓之威,如虎如貔,如熊如罴,以奋击于商郊之地,不可有所退怯也。然过勇则不免滥杀,惟当于凶残者取之,抗拒者诛之。若有能知顺逆之理,奔走来降者,即当容纳,勿一槩(Gai)迎击之,以劳役我西土之人。勉哉尔将士!其武勇是奋,而杀降是戒可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4 17:07:55
牧誓
【原文】“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直解:武王誓师将终,又戒勅之说:“尔等将士若于我之命而有所不勉或轻进或贪杀,或无勇而杀降,是违号令而失纪律也。则军有常刑,必戮及尔身,罔有攸赦矣。可不戒哉!”按:此篇武王之所以誓师者,皆本之以仁义,而出之以节制,行阵有礼,赏罚有信。夫以至仁伐至不仁,而谨戒如此,此其所以为王者之师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4 17:12:14
        武成
这一篇是史臣记武王以武功定天下,以文治兴太平,自伐商以至归周,始终规模次第,以总叙武功之成,故取武成二字名篇。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4 19:45:24
武成
【原文】惟一月壬辰旁死魄越翼日癸巳,王朝步自周,于周伐商。
直解:一月,是正月。旁,是近。魄,是月体黑暗处。每月朔后,则明生魄死,故初二日叫做旁死魄。翼日,是明日。史臣叙说,惟一月壬辰月旁死魄,越明日癸巳,武王于是日之朝,步自宗周举兵以往征伐商纣,其始事如此。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4 19:55:04
武成
【原文】“厎商之罪,告于皇天后土、所过名山大川,曰:“惟有道曾孙周王发,将有大正于商。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予小子既获仁人,敢祗承上帝,以遏乱略。华夏蛮貊,罔不率俾。惟尔有神,尚克相予,以济兆民,无作神羞。”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4 20:27:01
直解:厎商之罪,是极数商纣的罪恶。有道,是周家先世祖父有道德者。发,是武王名。逋逃,是犯罪逃避的人。略,是谋略。俾字,解做从字。史臣叙说,武王将兴问罪之师,乃先举告神之典,极数商纣的罪恶,告于皇天后土,及所过名山大川之神,其祝词说道:“惟我周家先世有道的曾孙周王发,将欲兴师大正有商之罪。今商王受虽居君位,全无君道。天生物类以资人用,受则暴恣殄绝,全然不知爱惜;百姓是邦本,受则酷害戕虐,全然不知抚养。身为亿兆之主,不知明刑勅罚,以诛除奸宄,保安良善,反收留那四方有罪在逃之人,与他做主,而有司莫之敢捕之。如鱼之聚于深渊,兽之聚于林薮一般,岂不乱政坏事哉!夫商罪之当正如此,但拨乱反正之正,必须得人辅佐,方可举事。今我小子既得仁厚有德的人,报济世安民之略者,故敢敬承上帝之意,而为吊民伐罪之举,取彼凶残,遏绝乱谋。惟时内而华夏冠带之国,外而蛮貊化外之邦,无不相率从顺我周。同力伐商者,虽是人心共愤,不约自同,但兵凶战危,何敢自恃。惟尔天地山川之神,同以佑民为心,其尚于冥冥之中,辅我战胜攻取,以救济兆民,而出诸水火。毋使为商所胜,以为尔神羞辱可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4 20:44:54
武成
【原文】既戊午,师逾孟津。癸亥,陈于商郊,俟天休命。甲子昧爽,受率其旅若林,会于牧野。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一戎衣,天下大定。乃反商政政由旧。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散鹿台之财发钜桥之粟,大赉于四海,而万姓悦服。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6 12:21:31
武成
直解:陈字,与阵字通用。休命,是天心佑助的美命。若林,是人众如树林一般。北,是败走。杵,是木杵。箕子谏纣不听,佯狂为奴,身被囚系。比干强谏,剖心而死。商容贤臣,为纣所废。式,是在车上俯身恁轼以致敬也。鹿台、钜桥,是纣藏积钱粮的去处。大赉,是普施恩泽。史臣叙说,武王率伐商之师,于戊午日,东渡孟津河,癸亥日,列陈于商国之外,顿兵少息,等待上天的美命。甲子日天将明未明之时,商纣率领其军旅,众多如林,与武王会战于牧野之地。然是时,纣兵虽多,而离心离德,无一个肯向前与周兵对敌的,前面的人马,都倒戈内向,反攻他后面的人,奔走蹂践,自相屠戮,杀得血流遍野,虽木杵弃在地下的,也漂将起来。盖纣素无道,积怨于人,人心叛之,不战自败。所以武王的兵,但披着兵甲一行,而天下遂已大定,无事于再举之劳。盖以至仁而伐不仁,其易如此。于是将纣所行的虐政,尽行改革,只依着商家先世的旧政而行。释放了太师箕子之囚,封表少师比干坟墓,经过贤人商容的门闾,则恁轼以致敬。盖此三人,皆商之忠臣,为纣所囚戮废弃,故武王皆加礼焉,以慰人心也。又将鹿台地方所积的财物都分散之以赒贫乏,钜桥仓中所贮的米粮都发将去以赈饥民。盖纣之所积,皆横征于百姓者,故武王仍散之于民,以苏穷困也。夫天下苦纣苛虐久矣。及武王除残去暴,显忠遂良,赈穷周乏,这等大施恩泽于天下,所以天下万姓,无一人不心悦诚服,爱戴武王,愿其长为生民之主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6 12:41:57
武成
【原文】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直解:哉字,解做始字,初三日月始生明,故叫做哉生明。丰,是周之旧都。华山、桃林,都是地名。服,是用。史臣叙说,武王先以一月二日自周伐商,到是四月三日月始生明之时,克商而归,至于丰镐旧都。以戡定祸乱,固赖于武,而兴致太平,则贵于文。向焉为天下除残去暴,不得已而用兵。今天下已定,正当修明政教,与民休息之时。乃偃其威武,而修文德。昔日所用的战马,都发归于华山之阳;任载的牛,都牧放于桃森之野。明示天下的人民,使知从今以后,与百姓同享太平,不复兴兵动众,再用此物矣。盖是时商政暴虐,虽望时雨之师,而人心厌乱,终苦于干戈之扰。故武王汲汲于偃武修文者如此,可见用兵非圣人意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6 12:49:41
武成
【原文】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于周。
直解:每月望后,则月体黑魄复生,故叫做既生魄。庶邦冢君,是四方诸侯。百工,是卿大夫。史臣叙说,四月望后月既生魄之时,四方诸侯,及在朝的百官,都推戴武王为天子,相率而受命于周。盖武王至是始伐商而为天下主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6 15:07:59
武成
【原文】丁未,祀于周庙,邦甸侯卫,骏奔走,执豆笾。越三日庚戌,柴望,大告武成。
直解:骏,是速。豆笾,是祭器。柴,是燔柴祭天。望,是望祀山川。史臣叙说,武王既克商而归,至于宗周,乃择丁未之日,举祀典于祖庙。凡天下诸侯,近而邦甸,远而侯卫,莫不骏奔走,执豆笾,来助祭于庙,毋敢后者。越三日庚戌,又燔柴以祀天,望秩以祀山川。盖前者伐商,曾受命于先王,祈助于神祗,至是天下以定,故次第六举行郊庙之祀,用大告武功之成,且以谢答神佑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6 15:36:35
武成
【原文】王若曰:“呜呼!群后。惟先王建邦启土,公刘笃前烈,至于太王,肇基王迹,王季其勤王家。我文考文王,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惟九年,大统未集。予小子其承厥志。
直解:群后,是众诸侯。先王,是后稷。诞,是大。膺,是受。方夏,是四方华夏之地。武王既受命而为天子,乃举其先世积累开创的事,以告谕天下众诸侯,先叹息而呼说道:“昔我先王后稷,在唐虞时有教民稼穑的大功,始受封为诸侯,建邦开国于有邰之地。传到曾孙公刘,又能培养笃厚,以继前人的功业。有功刘传到九世孙太王,积德行仁,民心归附,始基立兴王之迹。再传王季,又克自抑畏,勤劳王家之业。至我文考文王,光于四方,显于西土,其德愈盛,其功愈大,用能成就前人的功勋。虽位为西伯,实已大受上天之命,抚安方夏之民。当时大国诸侯强梗难制的,皆畏惧文王之威力,而不敢放肆;小国诸侯柔弱不振的,皆怀念文王之恩德,而赖以存立。盖威德日著而天下日益归服。惜乎九年而崩,大统未集。故今日我小子之举,不过以承顺先人之志,以除暴安民耳。”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6 17:56:13
武成
【原文】“恭天成命,肆予东征,绥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黄,昭我周王。天休震动,用附我大邑周。”
直解:成命,是黜商之定命。肆,是遂。绥,是安。士女,譬如说男女一般。篚,是竹器。玄黄,是色币。附,是归附。武王又说:“天心厌商,命我文考除之,虽大统未集,固已一成而不可易矣。故我敬顺上天成命,遂举东征之师,以安定有商的人民。商民喜周之来,都用筐篚盛着玄色黄色的币帛相迎,以明我周王有吊民伐罪之德。夫民心所在,即天意所在。今商民喜周之来者,盖由上天美意,鼓舞震动于民心。故民皆归附于我大周国,备物以迎王师,自不容已耳。然则我今日之有天下,实我祖宗缔造有素,天命攸归,而岂予之功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6 20:06:15
武成
【原文】列爵惟五,分土惟三。建官惟贤,位事惟能。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
直解:垂拱,是垂衣拱手,无为的意思。史臣又记武王政治的本末说道,武王克商之后,偃武修文,其经纶天下之迹,虽不可悉数,略举其大者言之。其列爵以五等:公、侯、伯、子、男。其分地以三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其建立庶官,则惟贤而有德者用之,而不肖者不得以幸进。其居位任事,则惟才而有能者使之,而无才者不容以滥及。其所最重者,是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之伦,率之以亲、义、序、别、信,五典之教,与夫力田足食、死丧祭祀之礼。盖纲常伦理,风化所关,而养生送死,人道之大,故王政以此为重也。凡出一令,必守之以信,而终始不渝;凡行一事,必裁之以义,而动无过举。有德者,则尊显之,而命德之典,不加于匪人;有功者,则厚赏之,而酬劳之具,不容以滥冒。夫分封有法,则万邦怀;官使有要,则庶政和;五教修,则百姓亲;三事举,则民风厚;信义立,则人心知所励;官赏行,则人心有所劝。武王经理天下,其宏纲大要,备举而尽善如此。故不必有所作为,但垂衣南面,端拱穆清,而天下自治矣。然此数语,不独武王所以开有周一代太平之业,自古帝王致治之规,举不外此。图治者宜留意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7 07:20:39
       洪范
洪字,解做大字。范,是法。昔夏禹治水成功,神龟出于洛水之中,背上有文,自一数以至于九。大禹演而为畴,备载着治天下的大法,故谓之洪范。及周武王访道于箕子,箕子乃敷陈其义以告武王。史臣记其辞,遂以洪范名篇。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7 10:56:20
洪范
【原文】惟十有三祀,王访于箕子。
直解:祀,是年。王,是武王。访,是问。箕,是国名。子,是爵。史臣叙说,武王十有三年春,既克商而有天下。即位之初,他政未遑,惟汲汲以求贤问道为首务。那时商家有个贤人,叫做箕子,有大学问,深知古圣王治天下的道理,武王遂屈万乘之尊,就而问之。盖以师道尊之,不以臣礼相待也。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7 11:12:18
洪范
【原文】王乃言曰:“呜呼!箕子。惟天阴骘下民,相协厥居,我不知其彝伦攸叙。”
直解:阴骘,是默定的意思。相,是辅相。协,是合。居,是道理所当止的去处。彝伦,是常道。武王问道于箕子,先叹息而称呼之,说道:“上天之与下民,势若相悬,而冥冥之中,凡斯民之受形赋性,类聚群分者,悉隐然默有以妥定之。然天虽有意于定民,而不能以自为。若是辅相上帝,奉天命以行事,使民生日用,悉合于所当居止之理,常定而不乱者,则王者之事也。今我固身任是责者,不知何以能使这常道,灿然流布于天下,各得其叙,用以慰上天阴骘之心,而无负君师克相之任乎?”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7 16:07:49
洪范
【原文】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陻洪水,汨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
直解:陻(Yin),是塞。汨(Mi)是乱。陈,是列。畀(Bi),是与。畴字,解做类字。九畴,是其类有九。斁(Du),是败。箕子因武王问道惓惓,遂告之说道:“古先圣王治天下的道理,无过洪范九畴,然这九畴之垂于世,也有个缘由。我闻在昔唐尧之时,洪水为患,使鲧治之。鲧乃用其小智,作是堤防以陻塞水道,以致水患不平,汨乱了五行的陈列,不顺其性。故上帝震怒,不与他这大法九章,遂无以纲维世道。常道所以败而失叙,鲧因是得罪而殛死矣。禹乃继鲧而起,顺水之性而治之,以至地平天成,五行顺布。由是天鉴其德,于洛水中现出一个神龟,背上有文,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其中。禹因次其数,为大法九章,各以类相从。然后经世宰物的条件,灿然毕具,斯常道之所以叙而无违也。自禹以来,相传治天下的大法,不外于此九者,盖天所赐也。今王欲知彝伦之叙,亦当于此求之。”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7 19:59:59
洪范
【原文】“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直解:这一节是九畴之纲。农字,解做厚字。协,是合。五纪,是五件历法所以统纪天道的。建,是立。极,是标准的意思。乂,是治。稽疑,是卜筮以决疑。念,是省验。庶征,是灾祥之类,各有征应。向,是使人向慕。威,是使人畏惧。箕子说:“当初夏禹即洛书之数而叙畴,从一数起,叫做五行。盖天生五行,民并用之,有不可以一日缺者,这是第一畴。次二,叫做敬用五事。盖五事,乃修身之要,人君欲敬修其身,须用此五事,这是第二畴。次三,叫做农用八政。盖八政乃养民之具,人君欲厚民生,须用此八政,这是第三畴。次四,叫做协用五纪。盖天道参错而不齐,人君有五件历法,以为之统纪,而天始不能违,此人合天者之所必用也,这是第四畴。次五,叫做建用皇极。盖臣民涣散而难一,人君有大中至正之极,以为之标准,而人始知所从,此以身立教者之所必用也,这是第五畴。次六,叫做乂用三德。盖治道不可偏执,或用刚,或用柔,或刚柔参和,因时制宜,以合乎中,而后天下之事治,这是第六畴。次七,叫做明用稽疑。盖大事不能无疑,必用卜筮以决其疑,吉凶动静,参乎神谋,而后能成天下之务,这是第七畴。次八,叫做念用庶征。盖人事有得失,则天道之休咎应之,人君欲省念其所行之得,必用众祥之征以为考验,这是第八畴。次九,叫做向用五福,威用六极。盖人事有善恶,则天道之祸福应之,人君欲使天下向慕而为善,必用五福以劝之,欲使天下畏惧而不为恶,必用六极以惩之,这是第九畴。天道莫大于五行,故以五行为首。人道莫大于五事,故五事即次之。修身然后可以治人,故次之以八政。王政必奉乎天时,故次之以五纪。人君中天下而立,上以敬顺天道,下以奠安民生,兆民万姓,莫不取则焉,故次之以皇极,而居乎九数之中。人君虽以身立教,而亦不得不佐之以刑赏予夺之权,故次之以三德。事有不能决者,则举而听之于天,故次之以稽疑。庶征,则天之所以启告乎人,五福立极,则天之所以祸福乎人,皆人君之所当知也,故又次之以庶征,而终以福极焉。此九畴自然之序,帝王治天下之大法,尽具于此。天之所以锡禹者,亦神矣哉!”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8 08:18:13
洪范
【原文】“一、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直解:此以下是九畴之目。爰字,解做于字。五谷初种时叫做稼,收敛时叫做穑。作,是为。箕子衍五行之畴,说道:“洛书之数,首曰五行。五行之目,水为第一。盖万物成形,莫不由微而至著,故五行次序,亦以微著为先后。水乃天一所生,为体最微,故居第一。火乃地二所生,为体渐著,故居第二。天三生木,为形充实,故居第三。地四生金,为体坚固,故居第四。天五生土,体质最大,故居第五。其为序如此。然各一其质,则各一其性。水为性润泽而又下行,故曰润下。火为性炎热而又上升,故曰炎上。木之性则屈曲而又耸直,故曰曲直。金之性则可顺从而又可改革,故曰从革。土以生物为性,而所生莫盛于五谷,故于是可以种而稼,熟而穑焉。然各一其性,又各一其味。水惟润下,故浸渍而为咸。火惟炎上,故焦灼而为苦。木性曲直,则气郁而成酸。金性从革,则气烈而成辛。至于稼穑性禀中和,则其气味独为甘美。此皆成于造化之自然,而切于民生之日用者也。人君于此五行者,果能裁成辅相以尽调燮(Xie)之功,则五气顺布,六府孔修,而所以左右斯民者,其责无不尽矣。”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8 10:54:23
洪范
【原文】“二、五事: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貌曰恭,言曰从,视曰明,听曰聪,思曰睿。恭作肃,从作乂,明作哲,聪作谋,睿作圣。

直解:从,是顺。睿,是通微。肃,是严整。乂,是条理。哲,是智。谋,是度。圣,是无所不通。箕子衍五事之畴说道:“洛书之数,二曰五事。五事之目,貌为第一。盖人禀造化五行而生,其人事发见,先后亦以五行之序为次第。初生时,精之所凝,有形有色,而为貌,貌属水,故居第一。既生后,气之所发,有声有音,而为言,言属火,故居第二。由是精显于目,则见物而能视,视属木,故居第三。由是气藏于耳,则闻声而能听,听属金,故居第四。由是精气聚于心,则有知有识,而能思,思属土,故居第五。其序如此。五体既备,五德自具。貌之德,齐庄中正而为恭。言之德,顺理成章而为从。视之德,无所不见而为明。听之德,无所不闻而为聪。思之德,心通乎微,而为睿。五德既具,五用自彰。容貌惟其恭敬,则临民之际,有威可畏,有仪可象,而截然其严整。言语惟其顺理,则出令之时,不伤于易,不伤于烦,而秩然其有条。视远惟明,则不薮于所见,凡人情物理,无不洞照,而为天下之大智。听德惟聪,则不惑于所闻,凡是非可否,都能裁度,而为天下之善谋。思虑惟能通微,则清明洞达,存神应妙,将无所不通,而为天下之至圣。人君于此五者,若能随事尽理,则身修道立,而可以为天下法矣。然貌言视听思,事虽有五,而以思为主;恭从明聪睿,德虽有五,而以敬为主。盖能思,则视听言动之间,方知所省察;能敬,则身心动静之际,乃有所持循。诚之于思,而又主之以敬,圣学始终之要在是矣。”
国学爱好者树文 发表于 2021-8-8 13:59:04
洪范
【原文】“三、八政:一曰食,二曰货,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宾,八曰师。
直解:货,是财货。司空,是掌邦土之官。司徒,是掌邦教之官。司寇,是理刑之官。宾,是接待宾客。师,是师旅。箕子说:“洛书次三,八政之畴。第一件是食。盖食者民之所赖以为生,而制田里,教树畜,以开足食之原者,乃王政之首务也,故居第一。第二件是货。盖货者民之所资以为用,而惠工商,通货贿,以利斯民之用者,乃王政之不可缓也,故居第二。食货既足,不可不思报本,故第三件是祭祀。修礼物交神人,所以报本也。祀典既举,不可不奠其居,故第四件是司空之政。造疆场,定庐舍,所以奠居也。民之逸居者,不可以无教,故第五件是司徒,使之敷教以化民。教之不率者,不可以无刑,故第六件是司寇,使之掌刑以弼教。内治修矣,外治不可不举也,故第七件曰宾礼之政。而怀诸侯,来远人,以通天下之情者在是矣。文教备矣,威武不可不振也,故第八件曰师旅之政。而征不庭,讨有罪,以防天下之患者在是矣。这八政虽有缓急先后之不同,要之皆切于民,而不可缺一。人君能举而措之,尚何民生之厚哉!所以说农用八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