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漫谈学问研究

发布者: 质文刚柔 | 发布时间: 2021-5-5 05:05| 查看数: 13579| 评论数: 785|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2 03:18:06
共同富裕,在自然经济的传统社会,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这就是孔儒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论理实学理性的民本论。凡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正常和健康,都是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礼乐时代。安居乐业的民心礼乐时代,与经济发展的正常健康划上等号。为什么荀子提出礼三本,形上導王制理想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乃“君师者,治之本”效应,促成“天地者,生之本”与“先祖者,类之本”之间的和合,防避“上溢而下漏”的贫富两极分化。文以理益质礼载道,“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引领着社会心性潮流,防避于“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君师者,治之本”效应,关乎安居乐业的民心礼乐。船山的理性逻辑承续,“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即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礼易常变,这就是船山的心性唯物理念,存在音容天的“容有迹而音无方”,也是更无转折的“于天理达人欲”;“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安居乐业的民心礼乐,关乎“允乎人心”的天下之疑。仁心统同,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礼义明分,关乎生民立心的职业立命和齐家立命。共同富裕的基本单位,生之本与类之本的家庭元素,国家须有安排的“于人欲见天理”。这就是船山的心性辩证理念,存在音容天的“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船山学理深化着荀子理论,成为古今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即是说:船山的“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深刻着人文化成的哲学意蕴。安居乐业的民心礼乐时代,与经济发展的正常健康划上等号。在商品经济社会,则彰显供需规律,防避经济危机对人心经济规律的损伤和祸害,显然资本主义自由时代发生人道沦落的内外罪恶路。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理性回归,治理经济危机所发生的三大变化:国家干预经济取替自由经济,抽象性质的哲学人文与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同步发展,调控民心国情及应用数据,有益于顶层设计的国家宏观,有益于文以理益的礼载道。形上文政導的协力同心于治理经济危机,建设人道率循天道,率循科技的福利社会。福利社会的基本单位,落实点依然是家庭,劳动力构成及家庭所得税征收等事项,达成家庭消费能力平衡与市场供需平衡的吻合性,以取代自由竞争的无序社会;从自然经济时代到商品经济时代,都要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礼易常变规律。人类社会有着不可易变而不断深化的义理逻辑,这就是萧萐父先生的历史接合点理论,昭明船山学。
共同富裕的人民愿望实现,人民的江山巩固,理论该如何指导实践?历史与现实如何相结合?不能再拥抱宋明理学的人事当然,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存天理去人欲;不能再拥抱宋明理学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事事物物皆有定理”。该拥抱的是船山的哲学人文,“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该拥抱船山尊德性的学问道,天下仁恕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该拥抱船山道问学的学问道,形上神導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深入,将彻底荡涤了唐宋变革负面的文化专制主义流毒,将彻底改变了宋明理学主统传统学术界的地位,将彻底改变了现代新儒学主统现代学术界的地位。迎来以昭明船山学理为标志,实现文化复兴为曙光的学术文化新时代。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2 03:19:47
一、彻底荡涤了唐宋变革负面的文化专制主义流毒。宋后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推倒了汉唐独尊儒术国策,阳儒阴法的儒术诚行,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所为,孔子的礼有损益论完全失效,君主专制王朝完全失去了自我更新能力,万马齐喑。这是中华民族走向国力衰退和经济衰落,明亡以后无中华的文化“变种”。人心经济双溃乱,承受着夷族统治者的侵略和欺凌。从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引发满清夷族统治者暴虐的法家独裁,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文化专制主义,更加剧于人心经济的双溃乱,走到受外来帝国列强的侵略压迫。从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到受外来帝国列强的侵略压迫,究其所以然之理的归根结底,出自文化专制主义的祸害。中国人民站起来!从政治图强到经济图强,将走向文化图强阶段,起点,重返唐宋变革正道而顺应人情物理数者,“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如何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显然,汉唐时代有道伐无道的王朝正常陵替,再也不能适应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该要改善形上文政導,提高社会的治理水平。孔儒的仁礼德政升级为神導德政;礼有损益的经世致用,逻辑升华为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孔儒阶段所论理生民立心立命的实践心性,也升华为形上神導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孔儒弘扬个性活力的传统心性文化根,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也走到体用中庸,弘扬整体理性的传统心性文化根,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孔儒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走到人道率循的性与天道;从孔儒循物理两大事则的仁礼本体,论理出道体论的精微四义;孔儒礼义调理的的物欲观,逻辑升华为天下仁恕理道定所于仁礼忠恕的人道理欲观;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矛盾原态的一物两体,逻辑升华为神化理论的“性性存神”与“物物过化”,两体理一的性灵天则。……“为往圣继绝学”的传承创新,唐宋变革的正道。回归和扶正唐宋变革的正道,彻底荡涤唐宋变革负面,文化专制主义的流毒,迎来文化复兴的历史起点。
二、彻底改变了宋明理学主统传统学术界的地位。宋明理学中断了孔儒的发展系统,名义是继承孔孟,实质异化了孔孟。宋明理学儒道合流的天道观,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摒弃荀子精于物者的物物道。试问,孔子的性与天道,在宋明理学体系中还有立足之地?摒弃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宋明理学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通行,“天地无心而自化,圣人有心而无为”,孔子仁礼忠恕理念的推己及人,因事有定理,欲立欲达何以立足?事有定理,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易传》易简理得的天命之谓性,失去了立足之地!存天理去人欲,还有“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的人道诚信?天理与人欲的水火不容,矛盾定理的二元论,致荀子解蔽诸子学的闇乎大理,矛盾原态一物两体相反走向的蔽于一曲,思辨的哲学萌芽夭折。神化一物两体为两体理一的人事言天,天有贞一之理的“理有屈伸以顺乎天”,人事有相乘之几的“势有轻重以应乎人”,顺天应人的思辨哲学也消声匿迹了。人文化成天下的传统文化,为什么没有思辨哲学?被形而上学的专制文化扼杀了,这就是现时学术界依然拥抱的宋明理学。孔儒的易学经典是《易传》,非视为论理易学的文化文明,视为非论理性质的古易组成部分,被易经套解了。《易传》三道三才的循物理两大事则,即诚之者人之道循物理两大事则于诚者天道的天人诚道理论消失了。不仅是孔儒仁礼忠恕的中庸质文理论消失,连同船山学理的健顺五常刚柔文质理论也消失。消失的是传统心性的文化根,消失的是该要弘扬的乾健坤顺,“大中而上下应之”的中国精神。乾道变化效应的“大中而上下应之”,凝聚中国力量的传统优秀文化,《易传》的极深通志,研几成务,连同船山学理的“形气存乎神理,则可以数数之,类应之”,统统都消迹于人世间,通行却是宋明理学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定夺人事当然的浮明理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诚之者,未能真实无妄。而欲其真实无妄之谓,人事之当然也。圣人之德,浑然天理,真实无妄,不待思勉而从容中道,则亦天之道也”。《易传》的文化价值观,天道元亨运程的利与贞,富有大业与日新盛德的继善成性理论,连同船山人道率循天道的无极而太极理论,“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共同富裕及相关理论的传统优秀文化,被宋明理学形而上学的专制文化扼杀了,这就是拥抱宋明理学的文化恶果!理据于马哲否定之否定规律去研究传统儒学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正因为宋明理学形上教条唯心主义对孔孟理性实学的全面异化,成然哲学圆圈三阶段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即孔儒直觉思维理性实学的肯定阶段→宋明理学的唯心教条,文史浮明的否定阶段→张载、船山辩证思维理性实学的否定之否定阶段。该要被否定的宋明理学被拥抱了,该要传承创新,也是现代儒学基础理论的传统优秀文化,反被否定的是非混淆,黑白颠倒。违反马哲否定之否定规律,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自然而然流归为现代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拥抱宋明理学的现代新儒学。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2 03:20:34
三、彻底改变了现代新儒学主统现代学术界的地位。迎来以昭明船山学理为标志,实现文化复兴为曙光的学术文化新时代。
随着明亡以后无中华,适应阳法阴儒忠君报国时代的宋明理学,被满清夷族统治者延续,堕落为适应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法家独裁专制,彻头彻尾的专制儒学。视孔孟程朱为一脉相承,民本儒学与专制儒学混同,完全失去了人文化成天下的儒学传统。五四运动批判的儒学专制,竟要连孔孟儒学的民本根也要拔掉,脏水连孩子一起倒掉。接着出现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孔孟程朱化与程朱孔孟化的“两兔傍地走”,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焉会有结论?中西文化碰撞所发生两次文化论战,全盘西化与国粹的文化争锋,强势的西方文化却是自由经济时代,失理性为人道沦落的罪恶文化;国粹的文化实质,是程朱专制化的孔孟儒学,这样的文化争论会有结果?西体中用与中体西用的文化争锋,强势西方文化的民主科学,是西体还是西用?中用,不可能是庸者守常,天理浑然定夺的人事当然吧!中体,则是孔孟被异化成专制性质,宋明理学的内圣中体。宋明理学中为心体庸守常的体用中庸论,在传统中国自然经济时代的文理效应是:治乱循环的儒道佛互补,根本过不了商品经济的时代关。无论是西体中用与中体西用,非体用同源,远离传统文化的理性逻辑了,“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的体用中庸,便出现矛盾相成的“以实言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船山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也出现矛盾相反,“天地无心而自化,圣人有心而无为”,“合乎天而不因乎物,执其常而不知变”的体用中庸。现代新儒学是“圣人有心而无为”的程朱内圣,“事有定理”,何以成全民主科学的西用?何以成全这个不伦不类的中体西用?宋明理学是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拥抱宋明理学的现代新儒学,也就成为现代儒学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传统儒学哲学圆圈否定之否定阶段的船山学理,成为现代儒学哲学圆圈的肯定阶段,现代儒学体系的基础理论。也是实现中西义理会通,实现马哲中国化的基础理论。萧萐父先生的历史接合点理论,表明,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社会,船山“大中即寓其间”的实函斯活,中庸理则的体用同源,进入到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社会,同样是中庸理则的体用同源,绝对不存在中西分立的西体中用与中体西用。宋明理学扼杀了传统儒学的优秀文化,现代新儒学阻挠了传承创新传统儒学优秀文化的现代儒学体系建设。所以,共同富裕的理论研究深入,将彻底荡涤了唐宋变革负面的文化专制主义的流毒,将彻底改变了宋明理学主统传统学术界的地位,改变了现代新儒学主统现代学术界的地位。迎来以昭明船山学理为标志,实现文化复兴为曙光的学术文化新时代。
四、据闻,中外预言家都预测到东方会出现圣人,全球经济时代的东方圣人,当然要不负使命,促成西方文化进入全球经济时代的理性回归阶段。消除极端化的民主自由思想,以及无政府主义思潮,弘扬整体理性条件下的个性自由活力;促成东方文化摆脱并克服自身传统的文化专制主义,弘扬整体理性条件下的个性自由活力,即传统心性的文化根,弘扬个性活力的中庸质文;弘扬整体理性的体用中庸,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弘扬整体理性条件下的个性自由活力,将成为中西的文化义理会通点。进入到完全商品经济的全球经济时代。东方圣人引领的东方文化,走向世界,实现中西义理会通的马哲中国化。同样也是引领全球经济的理性回归,从传统社会的人道率循天道,走向现代社会的人道率循科技;从一国经济的共同富裕,走到全球共同富裕的命运共同体。那么,东方圣人在那里?谁有资格当东方圣人?孔儒的脉理传承有船山学理,船山学理同样有脉理传承。光大船山学,创新船山学,使船山学理融入商品经济时代,融入到西方文化,实现中西义理会通,进而走向世界而引领全球经济的理性回归,这才是名实相副的真正国学大师,完成着东方圣人的历史使命。
ab11bc 发表于 2021-12-12 18:53:32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2 03:20
三、彻底改变了现代新儒学主统现代学术界的地位。迎来以昭明船山学理为标志,实现文化复兴为曙光的学术文化 ...



21121201(柔01).jpg

很高兴,看到这位朋友的发言;
从一国经济的共同富裕,走到全球共同富裕的命运共同体。


--------------------------


这说明,这位朋友已经初步走出“为国学的复兴而复兴的思想境界”
而走进“为全球共同富裕而复兴国学的思想境界”



这个“为国学的复兴而复兴的思想境界”与“为全球共同富裕而复兴国学的思想境界”有什么区别吗?
有区别,当然有区别!
为国学的复兴而复兴的思想境界,其实就是“古为今用”
为全球共同富裕而复兴国学的思想境界,其实就是“综合其他”!全球有2百多个国家及组织,难道真有一个“思想体系”能被全球的所有国家及组织所接受
有,别说!还真有这样一个“思想体系”
这个“思想体系”就是“中华文化思想体系”


11041101(简览01).jpg


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思想体系”能被全球的所有国家及组织所接受
因为,只有“符合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思想体系”,才能被全球的人们所接受
而,中华文化思想体系,就是那个最接近自然界变化规律是思想体系


0阴阳今释数学模型03.jpg



所以说,中华文化思想体系,能被全球的所有国家及组织所接受


--------------------------


当然了,楼主朋友现在的思想,还有点僵硬与片面,特别是“尊卑”思想比较严重
但,我相信
只要楼主朋友,向着“从一国经济的共同富裕,走到全球共同富裕的命运共同体”这个目标前进,并遵循中华文化核心价值
1;责任先于自由
2;义务先于权利
3;群体高于个人
4;和谐高于冲突
就一定能建立起,符合自然界变化规律思想体系!而这个“思想体系”就是“中华文化思想体系”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3 04:34:38
道建阴阳的礼义明分定角色,就要分辨尊卑,“大中而上下应之”,上下是什么意思?领导与被领导之间人事分工的尊卑在位。选贤任能,是按照人的材质定其位,即《易传》尊卑在位的乾易知与坤简能(人事职能),也是主观能动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心性职责)。所以,道建阴阳就是研究人事心性的阴阳变化之道。《易传》的尊卑在位,绝对不同于宋明理学以理杀人的尊卑定理。说你是文化白痴,你根本就不懂得道建阴阳的人文意蕴,根本就不懂得尊卑在位与尊卑定理之间的性质差殊!你去研究你的阴阳五行,去研究你的所谓中华思想文化体系去自吹自擂吧!还是那句话,你开你的专题去自我欣赏,别在我的专题丢人现眼。
ab11bc 发表于 2021-12-13 18:48:19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2-13 18:56 编辑

工作,它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领导与被领导,只能说明某种人更适合做某项工作
其实质,就是各尽其能



作为一个领导,就应该对“责任与义务”有更深刻的理解
只有对“责任与义务”有异于常人的理解
才能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有深刻理解
1;责任先于自由
2;义务先于权利
3;群体高于个人
4;和谐高于冲突






只有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有深刻理解
才能在从一国经济的共同富裕,走到全球共同富裕的命运共同体
这个过程中起好引领带头作用
或者说
指导从一国经济的共同富裕,走到全球共同富裕的命运共同体那个思想体系
才能更加符合接近自然界变化规律,使全球的人们更加容易接受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4 05:18:41
看了景海峰教授的文章《经学与古典学》后,因为我是注重研究传统儒学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原真理路,其实,就是研究儒学经典史演变的原真理路。儒学是主流学派,通过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所自然形成的主流学派。在进入大一统的君主专制时代后,经历过秦王暴政的法家治国,汉初黄老清静无为的道家治国,开始进入治国平天下的官方儒学阶段。从汉唐时代的儒术诚行,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建立的是适应君主专制时代的意识形态:儒道佛三教鼎立;走到宋明时代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儒道佛三教鼎立的意识形态,从外则儒术,内则道佛,进一步流变儒道佛互补的治乱世循环。治乱世循环,从汉唐时代有道伐无道的王朝正常陵替,孔子礼有损益的经世致用期,走到宋明时代的专制衰落,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篡弑之罪的汉夷王朝两度陵替后,返回法家独裁专制复辟,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满清夷族统治期。先秦的孔儒经典,经历了汉唐的独尊儒术,宋明的忠君报国,法家复辟的官方儒学阶段后,所发生孔儒经典史的后续变化。若正视君主专制时代的官方儒学性质,再不是孔孟的民本儒学,而是专儒学了!能视孔孟程朱为一脉相承的儒学铁板一块?拥抱宋明理学为儒学内圣的现代新儒学,实在不敢恭维!人类社会有着不可易变而深化不断的古今义理,孔儒必有脉理传承。改变治乱循环的官方儒学,进入“为万世开太平”的“为往圣继绝学”阶段。我想,研究经学史,就是要探究和寻找孔儒脉理传承的经学史,也是延续这个脉理传承的经学史,实现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儒学,探究古今文化接轨,中西文化的义理会通,实现马哲中国化的历史接合点。从探究孔儒脉理传承及古今文化接轨的历史接合点去研究经学史角度,我认为,景教授文章军写得很好!将文章的开头概论,全录如下,供学友思想和研究。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4 05:19:36
经学自清末以还,作为制度化的学术形式实际上已不复存在了,它的内容裂散为碎片,撒落在文史哲的各学科领域内。作为整体性的记忆和历史材料的复现,古典文献学比较多地承接了经学的余绪,而经学史研究则从历史叙述的角度着力勾勒经学以往发展的轨迹。但无论是古典文献学还是经学史,这些现代的研究方式均已不是经学本身,即不是过去经学形态的简单延续;而是在西学的强烈冲击之下,改弦易辙,另起炉灶,试图对历史上的经学做一番材料清理的工作。因为清代学术的余波和科学实证观念的影响,现代的经学研究大多偏重在文献整理与材料考证方面,青睐所谓“小学”的工夫,甚至直接就以小学来衡准经学,这样便狭窄化了历史上经学本有的面貌。实际上,经学在传统文化中是具有整全意义的,扮演着体系之核心的角色,并且拥有强大的辐射力,但凡思想、学术、文化,没有不涉及经学的,或者均会与经学发生某种关联性;所以经学就不只是作为学问工具与方法的“小学”,它本身就是求道明理的“大学”。将经学狭窄化为“小学”,或者引向实证化和工具性的理解,完全是现代知识形态逼压之下的结果。因为传统学问的裂散和材料化,是在现代学术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随着现代性的弥漫,所有古代文化的内容都要被重新拣择,以与现代的知识形态相配适。经学主体地位的丧失和被挤压到一种狭窄化理解的知识境况,这不只是中国传统学问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所有古典文明在现代性的冲击之下所共同遭遇到的问题。西方近代文化的演变和知识形态的形成,也经历过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与古代文化内容有着密切关联的语文学,在这其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从古典到现代,语文学的发展大致能显现出这段历史的轨迹。古典学可以看作是语文学的衍生品,或者是非常相像的表达;但其实质可能更接近于一种历史观念,而不是指具体的知识形式。也就是说,古典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应着现代意识而呈现的,有什么样的现代性理解,便有什么样的古典学想象。从古典学观念的形成和寄寓,来分析与比较经学的当下境况,重新理解经学的现代性转化问题,可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相应于现代的学科形态,古典学被定位为古代的知识,尤其是带有根源意义和语文基础性的那部分知识,这便与经学在中国历史文化之中的情形有点相似。但是从思想内容和义理担当的角色来看,经学的范围又远远超出了所谓古典学的视域,因为经学有一个不间断的发展历史,它的内容包括了从先秦文化源头一直到晚清学术实践的整个过程。其主旨也不限于古代文献的董理,而是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哲学思想,因为经学本身就是历代人们不断的解释、不断的积累的结果。从经学的诠释本质和丰富的诠释实践来看,如果离开了解释的诸多要素,则经学大厦的建构是一件很难想象的事情,经学的叙事和意义之呈现也就无从谈起了。所以,经学不只是一些文献的传递,而是离不开解释学的工作,对经学之内涵的理解及价值判断,必须要从诠释的角度来入手,只有抓住了经学的诠释学本质,才能更好地梳理和说明经学。所以按照现今的理解,尽管经学是属于古典知识的形态,但作为一门有关诠释的学问,它又和其他文明系统中的特定知识有着显著的差别。从现代学术的角度和业已形成的专业划分类别,我们可以将这些近似的知识形式做一个比较,这对于开阔视野,加深对经学之诠释特征的理解与认识,应该是大有益处的。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4 08:41:13
知道“乾易知”和“乾刚健”的意蕴吗?这是领导者的职能与责任,理性自由。若失去职能的责任,名实难副而丧失了理性自由!如此“责任”,说句刺耳的话,是瞎指挥!对被领导者来说,不是“奴役”,就是“愚弄”。
说到领导者的权利,你还是去研究船山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吧!睿智点:“仁智同用智为先”。“智为先”,防止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领导者的“蔽”,带给世间祸害有多深,知道吗?领导者的“义务”是什么?是“仁智同用智为先”的乾易知与乾刚健!
领导者的个人魅力感染下属,诚服下属,有效地发挥个体的活力精神,凝聚整体力量,实现乾道变化的功效和目标。认真研究《易传·系辞上传》吧,“群体高于个人”,发梦话?
事物的矛盾激化,动荡人心致社会失衡,方产生人际间冲突。应对人际间冲突的社会失衡现象,“极重而必改”的“相抑以相生”,回复“相资以相成,相胜以相节”的矛盾平衡状态,这就是矛盾的辩证理论。“和谐高于冲突”,纸上谈兵?
道建阴阳是研究对象是:人事条件的心性人,靠的是仁(礼)与智(识),阴阳五行的研究对象是物(理)。以研究物的阴阳五行,去研究心性人,去研究所谓中华思想的文化体系,那是你的事,别在我的专题里丢人现眼!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14 12:55:31
基尼系数
用于衡量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收入差距越大。按照国际一般标准,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14 12:56:28
基尼系数为多少时
可称共同富裕。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14 13:46:52
引:有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事物矛盾,物质决定精神的心性唯物,
议:这里的“心性唯物”是指另外存在物性唯物,还是要说,心性也是唯物的。

引:“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精神能动确定物质走向的心性辩证,“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
议:”精神能动确定物质走向“是心性辩证。
”天下之变,顺乎物则“是物性辩证吗。
两者是什么关系呢。

从历史记载中看天下之变,就是流水账喽。
文学艺术史之变就是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样板戏,,,到,,,反三俗。由雅至俗。
这是物则,还是能动呢。
如果如果如果大山的神预测,四百年前就测出来啦,那就是大过程的”物则“。”反三俗“是小”物则“中的”能动“。

强化经济人的一面必以弱化道德人的一面为代价。强化道德人一面必以弱化经济人一面为成本。
是物则。
若在经济课上强调,经济活动是以法律为底线的,而不是以道德为底线的。
算是”能动“,还是算”不守物则“。

北宋大儒张横渠说的。张载(1020年—1077年),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38位。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宏,历代传颂不衰。
天地本有物则,人如何为天地立心,要把物则换成人心吗。
都说安身立命。吃碗饭住间房是安身,做中上之人做君子是立命。当下是依法治国了,有什么依据可以为别人选择人生道路吗。

名人与圣人所说是有区别的。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语上。(这是理)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是例)
从中可以理解出礼与法的应用不要错位。
在儒家思想语言环境中讲出”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掺混,造成思维混乱。这还不说内容关联。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14 13:58:21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1-12-14 14:02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1 04:00
性善与性恶,心性范畴的一物两体,其正负两极向,是客观存在,争论无体止,永无结论!只有从继善成性的两体 ...

荀子主张人性恶,以礼来约束人性恶,至极为不恶,故无本性善可言,即无善根也。
说一千道一万,荀子之论就是没善根。荀子之论立命于此境界,故境界不高。荀子一脉传者李斯所做所为可证实论点。
儒家讲礼乐政刑。儒家是讲做君子的。
法家至极即不恶,与中人以上无粘连。
山脚下的人把山上的人坑了,其论如韩非所说儒以文乱法。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14 14:18:31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1 04:00
性善与性恶,心性范畴的一物两体,其正负两极向,是客观存在,争论无体止,永无结论!只有从继善成性的两体 ...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1 04:00
性善与性恶,心性范畴的一物两体,其正负两极向,是客观存在,争论无体止,永无结论!只有从继善成性的两体 ...

荀子主张人性恶,以礼来约束人性恶,至极为不恶,故无本性善可言,即无善根也。
说一千道一万,荀子之论就是没善根。荀子之论立命于此境界,故境界不高。荀子一脉传者李斯所做所为可证实论点。
儒家讲礼乐政刑。儒家是讲做君子的。
法家至极即不恶,与中人以上无粘连。
山脚下的人把山上的人坑了,其论如韩非所说儒以文乱法。
引:,,,是荀子所说政制法治于不善至者乱礼违法的人与事,不是清清楚楚?将简单问题弄到复杂化,有点小题大作了吧!
议:儒家讲礼乐政刑,要对”荀子所说政制法治于不善至者乱礼违法的人与事“讲刑,而法家只是对没善根者施以刑。
荀子一脉,韩非的“儒以文乱法”,就是没道理可讲。

儒家讲《礼》的是君子,是愿意做君子的群体。这和法治对象当然是不一样的。
当下主张依法治国,一是法律适用的普遍性,二是咱这里不说当下君子缺失,只说是当下君子理论缺失多年。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14 16:11:32
引:性善与性恶,心性范畴的一物两体,其正负两极向,是客观存在,争论无体止,永无结论!只有从继善成性的两体理一,才是道理!有说服力!《,,,,
议:很简单呀,楼主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楼主自己分做一个什么 样的人,,,。可以了吧。荀子主张人以礼约束欲望表现为人性善。那么是欲望本身要求礼来约束欲望吗,说法是说人性恶要求以礼来约束人性恶,那还是人性恶吗。要求人做好事的一面不能是人性恶,也不能叫人性恶。这又是逻辑问题。是吧。应该是人性善的一面要求约束人性恶。人性欲望在抵消理性自律。
且,个人以为荀子之论不足以描述敝人的心态,再加上法家一脉的历史表现,故以为荀子的理论太狭隘。至于哪位大侠与荀子之论有共鸣,也可谓各执观点而已。

依唯物思维,性恶或性善是意识问题,对吧,说两性亦可,何谓“两体”。称之为“体”,即有形,是吧。楼主是要强调脑电波的客观存在吗
把人的意识或身体分开描述为意识或物质,就不再是对完整的人的描述了。这才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把“性”描述为体,在唯物思维中算是有点误区,是吧。


都说要公私分明。强调公私分明就是因为有公私不分的现象吧, 人有善的表现也有不善的表现, 那么说人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应该可以吧。这里没有逻辑问题吧。
证件照或全身照都是一个人的照片吧,不能叫两体吧。
中上之人可能变为中下之人,中下之人或也变为中上之人,不奇怪。不论怎么变,(即时)做君子的是中上之人。(这里不讨论学做两样的问题吧。)动态表达内容可以涵盖静态表达内容,但理解上容易错位。二千多年来《礼记》一个字没多一个字没少,说明没发现表达有不对的地方。后来的名人的话就不确定了。


社会是由个人组成的,孔子开门纳徒,是收学费的,放门弟子是自愿的,不受教学大纲约束。
孔子收徒看品格,道家收徒看根基,当下高考看智商,这又是一处古今不同。
这个高考分智商高低,楼主也要说社会问题复杂化吗。既然楼主要讲礼义问题却又回避品德差异问题,怪怪的,不讲品格怎么讲礼义呢, -   -楼主这是真心要讲礼义吗。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14 17:39:02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1-12-14 17:40 编辑

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所以然之理。人有私蔽大患,止步于善恶之分,---(有说“止于至善”,楼主这里说,止于善之分。这是差了一半,还是说差一倍好呢。君安身立命于善恶之分界,不知楼主要说的是这个意思吗。)一人之正义,也是传统整体理性不能容忍,性恶质野的欲滥情淫;(当下呢)
失理于思辨哲学的是非之辨,往往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理论浮明,钟摆惯性的一时大义,又是整体理性容留而泛滥成灾;文史浮明的遏欲情罪。(这是在评论理性容留一时大义为感情用事吗)
会通古今义理,思辨哲学的“善恶是非,义判于几”,存在音容天的民生利益精微,鬼神心性危微;存在理势天的理道定所精微,天有贞一之理,道之理的精微,关乎“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尊德性学问道的“致广大而尽精微”;人事有相乘之几,理之道的精微,关乎“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道问学学问道的“极高明而道中庸”。“义判于几”的精义实函,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环境造人,也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神導德政。



都知道:不义名且贵,于我如浮云。
那么当下经济课有说,经济活动以法律为底线,不是以道德为底线。
现代经济 理论与君所言古今义理,相能否。


《中庸》:隐恶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回避“隐恶扬善”,或可谓和稀泥。


矛盾论讲的是成败,是利益论。没有关于是非、善恶的论述。没有关于人性的论,没有讲人生哲理,也就不能算哲学。或归入兵法更贴切。
说到矛盾论。就要说古之相生相克之理。矛盾只是在讲相克,没讲相生,又是半个论。强调斗争。与“和为贵”观点相反。古今文化现象冲突这个话题太大了,咱们这忽儿也就是说说古今语境不同的问题。                                                  把理性克制与感性欲望  , 都是思想问题。 唯物思维界定法律是物质吗  ,法律是客观存在,客观性也是物质性。   物欲与物质不矛盾,物质满足或缓解欲望,即使不满足也不能怪已有部分,少了也不是已有部分的错。哪是矛哪是盾呀。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一听就不是天命观,荀子是不会讲易理的。李斯为大秦十五年亡国打下了良好基础。
也许天命观的表述或可以是:
尧为理存,舛为理亡。
荀子这种表达方式就是忽悠。三千年前都忽悠不了人。说不清什么是天理,就说天理不为尧存,这和说不清什么是真理,就造出个“绝对真理”。说真理是可以认识的。(只是还没认识呢)
易经+法律=不逻辑=还不如荀子
  
ab11bc 发表于 2021-12-14 18:37:18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2-14 22:52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4 08:41
知道“乾易知”和“乾刚健”的意蕴吗?这是领导者的职能与责任,理性自由。若失去职能的责任,名实难副而丧 ...







领导者的职能与责任






21121401(柔03).jpg





我认为,是新华门内的那个“为人民服务”!这个为人民服务,就是对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念(1;责任先于自由,2;义务先于权利,3;群体高于个人,4;和谐高于冲突)高度的汇总归纳总结



中华文化的萌芽产生发展演化的概述
1;中华文化的萌芽
东方、北方(或者说;北极星、太阳、地球,相互运动)关系的理解
2;中华文化的产生
阴阳五行,阴阳五行是对地球气候变化的认识(或者说;北极星太阳地球运动关系的描述)。或者;春夏秋冬(或者,东南西北、金木水火土)
3;中华文化的演化
地球气候变化的春夏秋冬(或者,东南西北、金木水火土) 演化出 仁义礼智信(旺相休囚衰)
4;中华文化的硕果
仁义礼智信(旺相休囚衰)产生了 诸子百家思想



11041101(简览01).jpg



5;中华文化的传播
诸子百家思想  形成对“各尽其能”的全面认识,从而为“从一国经济的共同富裕,走到全球共同富裕的命运共同体”奠定了基础


-----------------------


欢迎楼主对你的那个“道建阴阳”从萌芽产生演化等方面,进行汇总归纳总结,并且形成系统思想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5 10:01:10
研究传统文化,当然使用中国的话语、范畴与义理的逻辑。我主要研究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通往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儒学的历史接合点,止步于船山学理的传承与创新。如船山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便加上国家 干预经济的意蕴:顶层设计的“须有安排”。当进入到现代儒学体系的研究时,也许就要研究基尼系数,再请教秦先生吧!
我提倡通识,人类社会有古今不可易变,且不断深化的义理逻辑,会通古今义理。《易传》继善成性的人性论,古今义理的中庸质文。靠接动物性的食与色,性恶质野;不食人间烟火而脱离食与色,文史善性;礼义调理性恶质野的食与色,使之符合道德理性的类之本,性恶伪善,秦先生认为没有本性善的善根?反而文史善性有善根?我不赞同本善本恶的讲法,赞同理道定所的环境造人。《易传》的继善成性,不是具有环境造人的意蕴?荀子所说“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同样有环境造人的意蕴?应对现代社会的人性善恶繁杂,秦先生还是坚执本善本恶?“本善”难道不会从恶?“本恶”不会良心发现?回头是岸?没有感概理道定所的环境造人?“大文昭之”的“明有礼乐”;“大质体之”的“幽有鬼神”,继善成性的环境造人。
“事物,人也”,心性内外的事物矛盾。“人有私蔽大患”,没有说是非?善恶?善恶不论利益?是非没有成败?船山有段义利矛盾的论理,“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用曰利”,义利矛盾该“相资以相成”;“出义入利,人道不立”的欲滥情淫,“善恶之分”的“义判于几”,人际间“善恶之分”的“义判于几”,是仁礼忠恕的“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人类社会“善恶之分”的“义判于几”,天下仁恕的“于天理达人欲”,“于人欲见天理”,能说善恶不论利益?“出利入害,人用不生”的遏欲情罪,“是非之辨”的“义判于几”,人际间“是非之辨”的“义判于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人类社会“是非之辨”的“义判于几”,致良知的“存天理”,“致良能”的“去人欲”。无人欲,天理亦废,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能说是非没有成败?
历史上任何观念提出,都有其适时的文化土壤。张扬王道权威,辅弼权威,就有“刑不上大夫”的观念。事物矛盾的相成与相反,当相反现象盖过相成现象成为主要矛盾时,“刑不上大夫”观念的“日新而不用其故”,被“王子犯法与民同罪”的观念取代。新旧观念有古今义理:道器层次礼义规范准则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正如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乱伦事件频频发生,便出现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后来被视为封建礼教而取缔,这也是“日新而不用其故”,有古今义理:男女有别,安守本分。
如果你要精确理解荀子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研读荀子的《天论篇》;如果你想精确理解荀子的性恶伪善论,那你就要思索荀子礼三本的两个矛盾意涵,一是生之本与类之本之间一物两体的矛盾基础理论,二是“君师者。治之本”,促成生之本与类之本之间两体理一的矛盾辩证。这就是防避上溢而下漏的王制理想:“节用裕民善臧其余”;也是文理的益质载道,防避“礼之杀”的“礼之隆”,“文理繁,情用省”。
如果你想精确理解荀子的理论体系,按照孔子的体系模式,尊德性学问道的仁礼忠恕,荀子变化为礼义调理的物欲观;道问学学问道的性与天道,荀子提升为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这就是孔儒的发展系统,理论理性的演变次序。
ab11bc 发表于 2021-12-15 22:31:49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2-15 23:38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5 10:01
研究传统文化,当然使用中国的话语、范畴与义理的逻辑。我主要研究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通往商品经济时 ...

21121501(柔01).jpg


道建阴阳

从  传统儒家  说到  现代儒家
从 荀子  说到  孔子
绕了一大圈,好像没有“道建阴阳”什么事

到是说到,夫子的“仁义忠恕”,夫子的这个“仁义忠恕”应该与“五行阴阳”有一定的关联
要是说“五行阴阳”,就漂亮多了!!!
可惜、可惜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6 04:53:44
赞扬文章概论写得好,当接触到经学史原真理路的疏理和叙论,大感逊色。学术界的主统地位,是拥抱宋明理学的现代新儒学,船山学未昭明。学术界理道定所的环境造人,无形的思想禁区,框框条条,束缚着研究者的探索精神,难以越雷池一步。普遍研究者的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有所欠缺,一涉及到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实际问题,踟蹰不前,可以想象到。似我已属高龄的草根平民,有事赶快做。为了共和国的人民江山,不犯避忌的我行我素。
认真研读景教授的文章,我就想到船山的理念: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会通古今通义,孔儒经典的诠释史。学术文理的经世治用,便有经世的人情物理数者。既成为理论理性的研究对象,又成为理论理性思维性质的存在限定,见证着文理益质礼载道的社会效应,即文理效应。
理论理性研究对象的人情物理,循物理两大事则的“情伪相感而利害生”,便有人事刚柔险阻和吉凶的事物运程。“事物,人也”,从形下器道角度而言,生民的立心立命,立心有理气学,立命有性命学,性命、理气一物两体的实践心性;从形上神導而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实践理性的传统心性文化根,弘扬个性活力的中庸质文,弘扬整体精神力量的体用中庸,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无以知天,于事物知之也”,形上圣神導理道定所的存在音容天,确定事物性质的心性唯物,“容有迹而音无方”,物质经济的发展,定夺是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所以,“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确定事物性质的心性辩证,“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定夺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所以,需要神導德政的“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知事物者,心也”,“循理而应乎事物,则内圣外王之道尽”的圣神心。“心者,性之灵,天之则”的神化理论,性之灵的“性性为能存神”,便有神理明诚引领理气诚明的神气理念,“由气之必有神,知神之固有气也”;“天之则”的“物物为能过化”,便有神参明钦導引实践理性,各正性命的形理礼数,“由形之必有理,知理之即有形”,体用中庸的“天之则”。“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体”的“富有而不吝于施,日新而不用其故”,“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神化理论的“性之灵,天之则”,“形气存乎神理”的“数数之,类应之”。顺应人情物理的事物运程,也是文理益质礼载道的社会效应。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6 04:54:57
理论理性研究对象的数者,人事言天的礼数,“礼合天经地纬以备人事之吉凶”,探究从社会体制发生的历史事件。理论理性必要正视和研究历史事件所以然之理的因果事实,正视和研究历史事件发生次序所以然之理的因果链路。正如尚属王制世袭分封诸侯的先秦时代,可以发生诸子百家争呜的历史事件;进入君主专制时代便偃旗息鼓,一去不复返,这就是历史事件所以然之理的因果事实。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便出现心性质野的杨墨显学。批判杨墨显学,出现老子人心复古的道法自然,出现孔子的人心不古,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当王制分封世袭,进入大一统的帝王世袭,便出现法家的独裁专制,法术势理论流行的奸诈人心时代,老子入世的道法自然,生成庄子出世的道法自然;孔孟克己复礼为仁的仁礼体系,生成荀子以礼义规范质正仁心,质实仁义,探究实践实证基础理论的礼仁体系,后续便出现《易传》三道三才的循物理事则。这就是历史事件发生次序所以然之理的因果链路。历史事件发生次序,与经学史的逻辑次序也是同步发生。进入到君主专制时代,同样如是。大一统的秦王暴政,与法家法术势的文政法治,有道伐无道的人民正义,便发生陈胜吴广起义,续后便有汉楚争霸的历史事件;汉初的文景之治,配备道家无为的黄老之治,出现了七国之乱的历史事件;汉武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儒道佛三教鼎立的意识形态,开创汉唐时代儒术诚行的经世致用史,孔子的礼有损益,发生了有道伐无道,王朝正常陵替的历史事件;宋后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的篡弑之罪,孔子礼有损益完全失效,儒道佛互补的治乱世循环,便出现汉夷王朝两度陵替的历史事件。续后便是君师一体,治学一统,法家专制的满清暴政,延续的宋明理学也彻底沦落为专制儒学,发生帝国列强的侵华事件。正如船山所说:“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伐之道,汉唐无今日之道,今日无他年之道”。历史事件发生次序的因果链路,与探究其所以然之理的经学史同步展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原理。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6 05:16:51
ab11bc 发表于 2021-12-15 22:31
道建阴阳

从  传统儒家  说到  现代儒家

按图索骥,画饼充饥,你真是个永远睡不醒的文化白痴!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出世人。我不是研究自然科学的阴阳五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的道建阴阳。我所有文贴都是研究道建阴阳。你所弄出的仁义礼智信,出自道建阴阳范畴的人事与心性,人道仁义礼智信推动天道元亨利贞诚,天人诚道的道建阴阳。你身在道建阴阳的本体论而不知,反受周敦颐,邵雍及宋明理学天理浑然定夺人事当然的思想影响,以阴阳五行的自然物质规律套解道建阴阳的人事心性规律。我还有大量的理论问题研究,已无精力应对你,况且,应对你这个文化白痴?何益?你自便吧!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6 13:00:12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3 09:45
  在残存记忆中我们国家走出列强的阴影而独立自主,从主动锁国到被动闭关。  民资、小资被从“五星级 ...

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还会认为物欲需求增长是可怕?船山说:“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因“类之本”而屈物欲,因“生之本”而伸物欲,天有贞一之理,屈伸物欲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应乎传统心性文化根,道德心与生机活力并存的中庸质文心性人,健顺五常刚柔文质的心性人,顺天应人的物欲需求增长,能说可怕吗?
物欲需求增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欲滥情淫的质野心性人,可怕的是小人禽兽引发的流俗质野。最可怕的是孔子所说而成为社会的心性事实:“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为了欲滥情淫而争权夺利的“民免而无耻”,这才是最大的社会灾难与文化灾难。

ab11bc 发表于 2021-12-16 18:43:51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2-16 18:47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6 05:16
按图索骥,画饼充饥,你真是个永远睡不醒的文化白痴!如同不食人间烟火的出世人。我不是研究自然科学的阴 ...



21121601(柔01).jpg




为了共和国的人民江山,有事赶快做
我赞同!!!
但是,我只是赞同,这种为“共和国的人民江山”做事的精神。你的做法,就太值得人们来思考



就以“道建阴阳”来说,是你自己独创的一个名词
你自己都没有把“道建阴阳”的来龙去脉说清楚,纯粹是拍脑袋拍出来名词。这种做法,势必会给子孙后代留下一地鸡毛
这种做法,我认为不合适



还有你在本帖,219楼那个发言;



斗争的开始.jpg



那三个“不能”,可符合中华文化价值核心
1;责任先于自由
2;义务先于权利
3;群体高于个人
4;和谐高于冲突

你可认真仔细思考过




晚上睡觉前,好好想一想。可别因为一时的疏忽,给子孙后代留下大麻烦!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7 05:09:22
理论理性的研究对象是人情物理数者的社会存在,其思维性质备受社会存在的限定,方见证文理的社会效应,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原理。孔儒经典的诠释史,即传统儒学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经学史。人类思维对事物认识的曲折反复,经学史又是哲学圆圈三阶段的波浪式前行,彰显着马哲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孔儒文理的社会效应,道德定律的治世通行,乱世遗落。究其因果所以然之理,船山论证其道体论性质,十分明确:“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通于人”,孔子尊德性学问道的仁礼忠恕,孔儒后人承续,孟子舍身取义的强恕精神,荀易则落实到实践实证,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易传》成之者性的“日新之谓盛德”。孔儒诸圣都基本止步于“通于人”的人文化成。真正抵达“合于天”境界是船山哲学人文的仁恕天下:“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成于事”,孔子道问学学问道的性与天道,孔儒后人承续,孟子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荀易则落实到实践实证,荀子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张载的逻辑升华,天则中正的“物物为能过化”。《易传》论理循物理事则的三道三才,船山精练为:“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易传》的极深通志,研几成务,天人继善的“富有之谓大业”。真正抵达“循理而应乎事物”的理之道,乃船山形上神導的道体论:“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存在理势天理道定所于存在音容天,即中奏以天的社会限定,如何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应对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关乎尊德性学问道的完善;应对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关乎道问道学问道的完善,彰显人道率循天道的性与天道。从孔儒发展系统的理论理性,到脉理传承的船山学理,完成孔儒经典的诠释史,即经学史。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7 05:10:41
从先秦诸子百家争鸣时代成长的孔儒体系,进入适应大一统君主专制时代意识形态的官方儒学,已具有专制性质,能与人文化成论理学的孔儒民本一脉相承?天大笑话!汉武独尊儒术的儒术诚行,非荀子独尊儒学的儒术诚行。王制理想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也是《易传》循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三道三才的仁礼本体。焉会是汉儒董仲舒儒道合流的天道观倾向?“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焉会是宋明理学儒道合流的天道观,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也是天理浑然定夺的人事当然,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存天理去人欲。孔儒民本的儒术诚行,实践实证的价值观是富有盛德;官方儒学的儒术诚行,关注是应对民生底线的君舟民水,防避有道伐无道的人民正义,而不是继善成性的富有盛德;都是儒道合流天道观,而不是道建阴阳的循物理两大事则,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其唯心教条道德固化的人事当然,完全异化了孔儒理性实学的道德人文。为什么孔儒的尊德性学问道,仁礼忠恕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异变成“存心而极乎道体之大”,浑然天理的尊德性?为什么孔儒的道问学学问道,性与天道的“极高明而道中庸”,异变成“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人事当然的道问学?对孔儒体系的全面异化,船山论理其道体论,精辟明晰。“合乎天而不因乎物,执其常而不知变。……守其常以为明,而不能芚愚之化”。“天地无心而自化,圣人有心而无为”,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和人事当然,“合乎天而不因乎物”;宋明理学的体用中庸定义,中为心体庸守常,非船山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以实言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的体用相函。船山一针见血指出宋明理学道德化人心的理论浮明,“守其常以为明,而不能芚愚之化”。真正达成继善成性的文化文明,乃“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达成人道率循天道效应的“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物质生产力发展的“富有而不吝于施”,不断改善劳动力的知识技能结构,“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命者命此焉耳”;社会文化文明的“日新而不用其故”,不断提高社会人群道德素质的心性文化结构,“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性者性此焉耳”。孔儒道体论的“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成然文理效应的道德定律:治世通行,乱世遗落;从汉儒走到宋明理学的道体论,“合乎天而不因乎物,执其常而不知变。……守其常以为明,而不能芚愚之化”。宋明理学的文理效应是:治乱世循环的儒道佛互补。治世乃宋明理学的道德通行,乱世是道佛文史通行与杨墨质野通行;视孔孟民本与程朱专制混同的一脉相承,便出现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出现中西文化碰撞路的两次论战:西化论与国粹说:西体中用说与中体西用说。
理据马哲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去疏理经学史,传统儒学的哲学圆圈否定阶段,学术主统地位的宋明理学,顺理成章成为现代儒学的哲学圆圈否定阶段,学术主统地位的现代新儒学。若不能全面否定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予以深刻批判而正本清源,谈中华文化复兴,空话而已!谈中西义理会通的马哲中国化,空话而已!谈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空话而已!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7 08:43:02
ab11bc 发表于 2021-12-16 18:43
为了共和国的人民江山,有事赶快做我赞同!!!但是,我只是赞同,这种为“共和国的人民江山 ...

文化白痴竟还自以为是,令人厌恶!道建阴阳的逻辑由来,说出来无妨,不是为你,你不配!而是为论坛学友。
《易传》言仁义人道融入的三道三才,其中,仁礼本体的客体基础,易简理得的阴阳天道,即船山的“阴阳与道为体”;仁礼本体的主体能动,健顺五常的刚柔地道,即船山的“道建阴阳以居”。人在职业立命的本体团队工作,都会感悟到人事心性的阴阳变化之道,再作实函理解,仁心统同各正性命的“循理而应乎事物”,礼义明分性命分殊的职业立命与齐家立命。生民的立心立命,立心,便有“气以理生化乎质”的气质之性其都;立命,便有“命日降而性日生”的天命之性其原。“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道建阴阳,人事心性的性命与理气。
心性曾被愚弄过,被命运奴役过的一代人,深深感悟,缺失了理性自由的所谓“责任”,是完全变味,变质的“责任”!一代人被愚弄和奴役,就是在承担崇高责任的指引下,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心灵创伤,焉会忘却!你若知趣,即刻退出!

ab11bc 发表于 2021-12-17 19:31:51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2-18 10:09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7 08:43
文化白痴竟还自以为是,令人厌恶!道建阴阳的逻辑由来,说出来无妨,不是为你,你不配!而是为论坛学友。 ...

21121701(柔01).jpg





命运被奴役、心性被愚弄,确实是一件不幸之事!
但是,想一想中国革命。特别是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长征出发时有8万多人,最后结束时就只剩3万多人;两弹元勋邓稼先手捧强辐射源从沙漠中走来的情景及今日中国之屹立。我认为,一切皆可释怀




当然了,也正是为了避免类似奴役愚弄事件的再次发生。我们爱好学习研究“中华文化”相关人员,就有必要为“中华文化”正名,将“中华文化”的科学性的一面进行展示

----------------------------------

即刻退出!
这就是你准备,以这样方式告诉,你的晚辈或者子孙。对于有不同意见见解的之人,勒令其退场
你可知道,当年乾隆一个闭关锁国,使中华民族遭受到什么样的苦难!而且,这个苦难就是到了我们现在所生活的当代,就结束吗?



再说,即刻退出
与你所说;“从一国经济的共同富裕,走到全球共同富裕的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多少也有相悖之处


21121201(柔01).jpg



全球有2百多个国家团体组织,这2百多个国家团体组织,肯定都有各自文化思想想法,难道就因为他们的文化思想想法与你不同,也让他们即刻退出!那,你就不成了孤家寡人,孤家寡人如何形成命运共同体!
那么,有办法使这2百多个国家团体组织,形成一个共同的思想认识吗
有,当然有!这个办法就重新认识“中华文化”科学性的那一面




2百多个国家团体组织的精英,他们都有各自自己的思想文化分析问题的能力,正是这个“思想文化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我们“中华文化”的推广提供了广阔天地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是最接近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思想体系
请注意,中华文化是最接近自然界变化规律的思想体系。也就是说,中华文化与自然界变化规律相挂钩




中华文化如何于自然界变化规律挂钩,请见如下解说

1;各个精英,都知道地球气候变化有四季(即,春夏秋冬)

2;四季与中华文化挂钩①
春天,万物生长,中华文化称之为,仁
夏天,万物茂盛,中华文化称之为,礼
长夏(土),一般表示中间中央,中华文化称之为,信
秋天,万物丰收,中华文化称之为,义(秋天是丰收季节!丰收,就要用工具,这个工具就要磨损。工具的这个损耗,是因为其他人而牺牲。所以,称之为,义)
冬天,万物伏息(就是休息),中华文化称之为,智

综合而言;仁义礼智信,就是地球气候变化(四季)转化为人文思想!
知道了四季,告诉精英们“四季”与“仁义礼智信”的对应关系,这就是初步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3;四季与中华文化挂钩②
有一句俗语一般人都会说;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其实,这句话中含有一个中华文化的奥秘,旺相休囚衰
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这是站在冬天的立场上,说春天。春天,是未来式。他不但是说春天,还在说秋天,秋天,是过去式
这句话,是如何转化为转化人文思想
是这样
从冬天看秋天,秋天属于过去式,中华文化称之为,休
从冬天看冬天,冬天属于当前时,中华文化称之为,旺
从冬天看夏天,冬季的火威力,最弱,中华文化称之为,衰
从冬季看土,冬季的土,比较弱,中华文化称之为,囚
从春天看冬天,(或者说;站在未来的角度,说现代),中华称之为,相

综合而言;旺相休囚衰,就是地球气候变化(四季)转化为人文思想!
或者说;旺相休囚衰,是地球气候变化(四季)的极大值极小值变化状态的表述
知道了四季,告诉精英们“四季”与“旺相休囚衰”的对应关系,这就更是进一步对中华文化的进行了解



11041101(简览01).jpg




掌握了这些,就初步掌握了中华文化


--------------------------------------------


举例大概说明
孟子,有人性善之说;荀子,有人性恶之说
性,其实就是“仁义礼智信”的综合
先说,仁;
此时的这个仁;就是
人对外界表现出爱心满满,这种爱心满满的状态,就为旺,称仁爱
人对外表现出漠不心的状态,这种漠不关心的状态,就为衰,称不仁、不爱


同理,可得其他,“义礼智信”的旺衰



综合而言
如果,“仁义礼智信”的旺表现强,就是孟子,所说的人性善
如果,“仁义礼智信”的衰表现强,就是荀子,所说的人性恶。



-------------------------------------




中华文化,说简单,字字之意,链接就可
中华文化,说深奥,字字链接,客观事物变化规律,包括其中



这位朋友

晚上睡觉前,请好好想一想,可千万别因一时之疏忽,给国家后辈留下无数麻烦之烦恼!




ab11bc 发表于 2021-12-17 23:32:46



21121701(柔01).jpg



引;立命,便有“命日降而性日生”的天命之性其原。

这个“命日降而性日生”没有什么!

其实质,就是一个命理问题的书面语言或者书面表述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20 10:41:25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16 13:00
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还会认为物欲需求增长是可怕?船山说:“理有 ...


引:
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还会认为物欲需求增长是可怕?船山说:“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因“类之本”而屈物欲,因“生之本”而伸物欲,天有贞一之理,屈伸物欲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应乎传统心性文化根,道德心与生机活力并存的中庸质文心性人,健顺五常刚柔文质的心性人,顺天应人的物欲需求增长,能说可怕吗?

议:古诗文网摘
《荀子》礼论
原文
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
  礼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人生下来就有欲望,如果不能满足他的欲望,就会有所索求,如果索求无度,没有标准,就会发生争斗。有争斗就会产生混乱,混乱就会导致穷困。古代的圣王厌恶混乱,就制定礼仪,划分等级,节制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不会因为物资的不足而得不到满足,而物资也不会因为满足人们的欲望而消耗殆尽,为了物资和欲望两者相互制约,保持长久的协调发展,这就是礼的起源。
引:
物欲需求增长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欲滥情淫的质野心性人,可怕的是小人禽兽引发的流俗质野。最可怕的是孔子所说而成为社会的心性事实:“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为了欲滥情淫而争权夺利的“民免而无耻”,这才是最大的社会灾难与文化灾难。

议: 
古诗文网摘: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
  孔子说:“用强权手段、法制禁令来管理百姓,使用刑法来约束他们,老百姓只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了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统一百姓的言行,不但懂得廉洁是非,而且从心里归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