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国学复兴网 门户 查看主题

漫谈学问研究

发布者: 质文刚柔 | 发布时间: 2021-5-5 05:05| 查看数: 14056| 评论数: 785|帖子模式

最新评论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20 11:01:02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1-12-20 11:45 编辑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20 10:41
引:
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还会认为物欲需求增长是可怕?船山说 ...
欲望相对于物质是追求,物质相对于欲望是诱惑。如此滚雪球似的发展,欲望膨胀致奢靡,物质丰富致懒惰。以荀子的礼来约束欲望不穷于物,也就是尽可能的有秩序的懒惰庸碌。大秦十五年。
荀子讲的是欲与物的关系。性恶是因欲望而生,而使人要有追求,要敢想敢做,要不穷于物。物质不要委屈了欲望,要用物质来满足欲望。这是基于人性恶,即以人性欲望相对物质而讲的。
以礼,即以法制约束欲望。
儒家强调“克己”,是心的约束,是要求本性良知的人性善在起作用。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是自心的节制。
再一次说,荀子之没善根论太低。
这里说一句,法律能约束欲望吗,不能。法律不能约束人心。荀子的法制理论没有达到自觉的境界。

俗话说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比如李斯就被撑死了。

由荀子理论说起,守法公民即OK。
由在孔子理论说起,守法公民即不受刑事处罚者也。还达不到礼的边缘。

用当下的共识来说,孔子讲的礼乐政刑中的礼或可谓一般意义上的道德观。荀子讲的礼是一般意义上的法治观。
依法治G,即道德探底。上下差异。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20 12:15:18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20 11:01
荀子讲的是欲与物的关系。性恶是因欲望而生,而使人要有追求,要敢想敢做,要不穷于物。物质不要委屈了欲 ...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语上。
若以平等为中,不吃亏的人以平等为上限,不占便宜的人以平等为下限。
不占便宜的人会与做君子理念有共鸣。或会觉得“平等”理念尚不足以体现自身道德境界。
不吃亏的人会回避君子理念。或会觉得“平等”原则就已经挺高难的啦。



引:船山说:“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
议:“理”顺“天”,此“理”是指天理吗。不是吧,不能说天理顺天理吧,那就是情理。若说天人合一,屈而顺天的理能叫什么理呀,或就是个人欲望太强了,需要打一顿了。或大山是要说天理有屈伸吗。那为什么不直接说天理有屈伸或屈伸以顺天。
“势”应“人”,这里大山是要强调抱团取暖呢还是认可仗势欺人呢。这样的表达不能算有普遍性吧。
大山所言,,,,,,唉。

荀子的理论,以欲望和物质来滚雪球,趋向于吃喝玩乐,懒惰庸碌。要有章法的追求懒惰庸碌。这种理论太低级了。
逻辑逻辑逻辑,我们还是要讲逻辑的。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21 04:07:43
唐宋变革,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进君相而与天争权,异乎古之言俟命者矣。乃唯能造命者,而后可以俟命,能受命者,而后可以造命,推致其极,又岂徒君相为然哉”。王朝陵替所发生“进君相而与天争权”的模式是:登上皇位的承天受命,承天受命意蕴是承前的文化大环境→方有造命于万民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改变着承前的文化大环境→俟命于启后的文化大环境,限定并影响后续君王的受命与造命。启后环境造人的理道定所,便有千秋功罪评说。从承天受命→造命万民→启后俟命,都以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环境造人一以贯通,成为人事言天的古往今来。“推致其极,又岂徒君相为然哉”,承前受命而造命万民所成然的理道定所,便有启后俟命的千秋功罪评说,不是表明:若君相不能改善文化大环境的理道定所,其初心宏愿同样也被承前的文化大环境所改变。正因为受命→造命→俟命的君相“与天争权”模式,孔子言夏商周的王朝陵替,提出王朝自我新生模式的礼有损益。自我新生模式时代逻辑局限,即不能分辨出是非善恶的因果所以然之理,从一人正义的善恶之分,一时大义的是非之辨,通识于古今通义的“是非善恶,义判于几”。三者之间思维的理悟差殊,便有船山的逻辑升华模式: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唐宋变革所走过的路,承前的文化环境造人的的理道定所,深深影响着启后文化环境造人的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所走的路。言中国命途跌宕多舛,坎坷难行,贯通着唐宋变革后的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此说法能否成立?
能影响近代中国和现代中国进程,承前文化大环境是:从唐宋变革负向走向满清的文化专制主义。改善现代中国,是否要研究这个承前的文化大环境?唐宋变革负面是宋明专制的衰落期,走向的满清法家专制的衰亡期。唐宋变革的承前文化大环境是经过秦王(法家暴政妄为)汉祖(文景的道家无为)两度折腾后,进入汉唐独尊儒术的专制成长期。汉唐的独尊儒术,伴随着汉儒对孔儒经典的诠释,天人感应理论的“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建立起阳儒阴法的君主专制制度,非独尊儒学的民本说。阴法,有伴君如伴虎的专制性质;阳儒,独尊儒术的儒术诚行,非独尊儒学的儒术诚行,民所共由理道的富有盛德。荀子独尊儒学的儒术诚行,其礼三本所表明的文化价值观,一是精于物者的物物道,《易传》表达为“富有之谓大业”;二是礼义调理的物欲观,《易传》表达为“日新之谓盛德”。汉儒只关注民生底线的君舟民水说,防避有道伐无道的人民正义。显然,关注的实质,乃王权巩固和政治稳定带来的社会安定。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有伴君如伴虎的专制性质,毕竟还是形上文政分立的两条腿走路,不似秦王法家独裁的单脚站立,文景循道家的放任无为,其有为的形上模式,有文明走势。宋明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文明弱化了;满清法家回期的君师一体,治学一统,文明消逝了。在坚持走人文化成天下民所共由的中国道路前提下,能否成就文政分立的两条腿走路,社会的文明标志之一。这就是汉唐专制成长期,文政分立的文明模式→宋明专制衰落期,忠君报国的文明弱化→满清专制衰亡期,法家独裁专制的文明消逝,帝王世袭大一统专制的政治史。
正因为关注民生底线的儒术诚行,儒道合流的天道观得以通行,自然而然。虽然,汉儒没有论及儒道合流的天道观,实质已呈明显走势。“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已脱离了“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性与天道,顺理成章便出现魏晋玄学的儒道合流,出现南北朝时代的儒道佛三教鼎立,成为适应君主专制环境的意识形态。由关注民生底线引发儒道合流的天道观,隐形流行是汉儒,大行其道则是宋明理学。宋明理学同样关注民生底线,吃饭穿衣的民生日用基本是天理,追求美色美味美享受则是人欲,所以倡导存天理的致良知,尊德性学问道的“不以一毫私意自蔽”;去人欲的致良能,道问学学问道的“不以一毫私欲自累”。儒道佛互补,确立的儒道合流天道观,变易以告人成天理浑然,“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由之定夺的人事当然,天命之性限定气质之性的清浊与善恶,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汉儒的天人感应理论,质变为宋明理学理论浮明的论理学。同是帝王世袭的治不及三代,汉唐时代延续三代损益的有道伐无道,孔子礼有损益论得以通行,致王朝正常陵替也具有自我新生能力,汉唐专制成长期的经世致用,走到了盛唐辉煌,引发出唐宋变革的历史转折点。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21 04:09:14
为什么称为唐宋变革?物质经济发展的空前繁荣,焉有生产力停滞而中断繁荣?船山说:“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需要发展顺乎物则的经济变革。显然,汉唐有道伐无道的王朝正常陵替,已不能适应唐宋变革的走势,提高社会的治理水平和能力,重中之重。孔儒仁礼德政的“富有之谓大业”,该要升级到神導德政的“富有而不吝于施”。“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以物质经济发展定夺物欲需求增长文明同步的经济人心时代,将要质变为人道率循天道的人心经济时代,天人诚信道与天人诚道的文明同道。这就彻底摒弃了汉儒和宋明理学关注民生底线的儒道合流自然观,接上了孔儒脉理传承的性与天道。从荀子的物物道与物欲观,《易传》循物理事则的三道三才,开出理势言天的形上神導:“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再不是儒道合流的民生底线,“天地无心而自化,圣人有心而无为”,而是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天理达人欲,人欲见天理,屈伸物欲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再不是单纯以道德化人心,不能芚愚之化的理论浮明,而是以“日新而不用其故”的成性继善于“富有而不吝于施”,成然“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的理道文明,“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完全失效于宋明忠君报国的孔子礼有损益,王朝自我新生能力的丧失,意味着礼有损益的政制模式将被新的政制模式取代: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孔子提出的政制理论,是区分礼治与法治所产生不同性质的心性效应,政制法治的心性效应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文理礼治的心性效应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落具孔儒的政制理论是荀子的礼法合治。因人群心性有善恶之分,礼治至善者自觉心性的礼义规范,文理益质的礼载道;法治不善至者乱礼违法的人与事。礼治与法治的共同目标:建立礼义规范的社会秩序:独尊儒学的民所共由,齐之以礼的礼主法辅。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非汉唐的独尊儒术,德法合治的经世致用模式。因于人群心性客观存在善恶之分,与时俱进,有荀子的礼法合治;因于社会的道心环境,存有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以及违反中庸理则两极向的文史与质野三类型,与时俱进,有船山政制理论的“天治者,神以依”,不同的心性类型的道心环境,便有不同性质的治理方法:势有轻重的礼法合治。社会治理的共同目标:天有贞一之理的“理有屈伸以顺乎天”;人事有相乘之几的“势有轻重以应乎人”。顺应人情物理数者而建立礼义规范秩序的礼法合治。明晰而确立船山势有轻重的礼法合治,汉唐独尊儒术的德法合治,也该寿终正寝了。而宋明衰落期的阳法阴儒,满清专制独裁的法家法治,该被历史彻底摒弃,清除其专制主义的文化流毒。
顺天应人的唐宋变革正道,是否该从吸取君舟民水的历史经验教训,唐元贞观的励精图治所创造的盛唐辉煌,走向船山顺应人情物理数者,彰显神導德政的文政效应。文理的神理明诚,神气的“知神之固有气也”,益质载道而引领着民所共由的理气诚明,传统心性的文化根:弘扬个性活力的中庸质文,弘扬体用中庸的整体理性,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政制的神参明钦,礼数形理的“知理之既有形也”,導引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人道率循天道的“循理而应乎事物”。坚持人文化成天下于民所共由的中国道路,有仁恕天下理道定所于仁礼忠恕的尊德性学问道,“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的“致广大”;“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的“尽精微”。有形上神導道体论的道问学学问道,“始奏以人,中奏以天,始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存在理势天理道定所的存在音容天,即中奏以天的社会限定,一是探究始奏心性人的活力释放,顺乎物则的终奏以物。人道率循天道的“致知在格物”,“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的屈伸物欲,应对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二是探究人、天、物均衡的自然之化理论,事物循序渐进的象数天理。象之理的“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因已然以观自然”;象生数的数之理:“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期必然以符自然”,数成象再生象的象数互生原理,体证在实函斯活体用中庸的事物运程中。人道率循天道的“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便有象数互生的“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无极而太极的至善无止境。经济发展的“富有而不吝于施”,社会文化文明的“日新而不用其故”,成就“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命日降而性日生”,新生无止境的性命学。象数天理的“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率性而后道现,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会通古今通义的“生乎自然”,即要防避妄为自然与无为自然,也要防避受制于一人正义的善恶之分,“通于人而不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也要防避受制于一时大义的是非之辨,导致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钟摆惯性,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是非善恶,义判于几”,防止思维认知的曲折反复,防止不必要的哲学圆圈三阶段出现。应对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学问道。“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弘扬的中国精神,“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乾健精神,恒久保持乾易知职能的自由理性,乾刚正职责尽心尽性的乾道变化;“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效法乾道变化厚德载物的坤顺精神,恒久保持坤简能职能的理性自觉,坤柔顺职责效法乾道变化的尽心尽力,“柔得尊位动也刚”,“大中而上下应之”,弘扬中国精神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即船山所说:“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的健顺精神。凝聚的中国力量,从《易传》提出的“神无方而易无体”,极深通志,研几成务,到船山提出的神理明诚,神气理念的性之灵;提出的神参明钦,形理礼数的天之则,“形气存乎神理,则亦可以数数之,类应之”,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数数之,类应之”,凝聚的中国力量。ˇ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21 04:10:33
弘扬中国精神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凝聚中国力量的“数数之,类应之”,体证着坚持人文化成民所共由的中国道路。这就是汉唐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礼有损益的经世致用期的盛唐辉煌,走到“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船山神導德政时代的中国道路,即唐宋变革正道。“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人、天、物道体的自然之化,“因已然以观自然,期必然以符自然”,唐宋变革的正道坦顺,该走到似康梁维新变法的君主立宪内阁制。遗憾的是,唐宋变革非走正道,没有历史的实践实证借鉴,走的是唐宋变革负向逆行。从宋后时代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走到法家独裁的满清专制极端;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的篡弑之罪,从受夷族统治者侵略,引致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到受帝国列强侵略引发共和革命的有道伐无道;从百姓日用皆道负面的自扫门前雪,走到民族劣根性,帝国列强侵华历史的睡熟雄狮。唐宋变革负向,走到满清专制极端,彻底与君主立宪内阁制绝缘,康梁维新变法的彻底失败。只能通过有道伐无道的共和革命,推翻一家之私的帝王世袭,建立一党执政的共和政制。共和政制,推翻了世袭的帝王政制,却存在一个文化隐患问题。唐宋变革负向,满清专制主义流毒的承前文化大环境,是否依然影响着启后一党执政的文化大环境?被满清延续成彻底专制化的宋明理学,以“道德化人心”而失去芚愚之化,成为以理杀人、礼教食人的专制工具,已被现代新儒学拥抱,善性文史的理论浮明,完全失去了传统心性的文化根,失去了该要弘扬的中国精神,凝聚的中国力量,人文化成民所共由的中国道路。想法是否合宜?正因为承前于唐宋变革负向的专制文化大环境,一常执政路是崎岖难走,跌宕多舛。你不改变专制文化大环境,文化大环境会改变你。“进君相而与天争权,异乎古之言俟命者矣。乃唯能造命者,而后可以俟命,能受命者,而后可以造命,推致其极,又岂徒君相为然哉”。唐宋变革正向,走的是神導德政的中国道路,“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和船山学理,掀动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批判了帝王世袭专制不可根除的三大弊政,贪腐天下;势尊必蔽;文有法而礼无法,抵制着唐宋变革负向的逆行,却被满清专制文化终结和埋没。躲进深山专心研究经学史的船山,著作等身而造福于为“万世开太平”的孔儒脉理传承,沉睡了四百年之久,至今仍被宋明理学与现代新儒学“抑压”,未能昭明天下,现代中国的一党执政,是否也要启动新一轮的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荡涤专制主义的文化流毒,消除唐宋变革负向的历史文化影响,推动中国历史前行。如启蒙先躯萧萐父先生所倡导:探寻古今文化接轨,中西义理会通的历史接合点。回看自己走过的路,帝王世袭专制所走过的汉唐独尊儒术,成就经世致用的专制成长期→宋明阳法阴儒的专制衰落期→满清法家专制复辟的专制衰亡期。“为往圣为绝学”,又如何重新理解孔儒经典的通经正经接着讲,舍弃孔孟程朱一脉相承的儒学异化,完成真正的孔儒脉理传承:茁壮传统心性文化根的中庸质文和刚柔文质,弘扬中国精神的刚柔健顺,凝聚中国力量,“形气存乎神理”的“数数之,类应之”,体证着坚持人文化成民所共由的中国道路。孔儒经典的通经正经接着讲,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即孔儒经典的诠释史。政治图强,需要经济图强为实践实践的心性唯物,究因果事实所然,矛盾原状有对立统一的一物两体,矛盾有相成与相反的两走向,所以,正确领悟荀子的解蔽说,解蔽诸子学的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虚壹而静谓大清明;经济图强,需要文化图强为思辨哲学的心性辩证,究因果事实所以然之理,船山论理的实践实证精深理论:“义利之际,其为别亦大;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义利的矛盾辩证,有利害因果事实的“相因之微”,对立统一规律的两体理一。绝对不是宋明理学人事当然的矛盾定理,即不用顾及实践实证因果事实的文理效应,作任人打份的纯理论研究;也不需要思究因果事实所以然之理的思辩哲学,唯心教条的理论浮明。需要荀子视礼义言行规范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需要船山“是非善恶,义判于几”,思辩哲学的实践实证精深理论。回看自己走过的路,经学史的重新诠释,势在必行!看看别人走过的路,资本主义自由时代一国经济的理性失陷的内外罪恶路→二次世界大战后治理经济危机为主题,一国经济的理性回归路→全球经济时代资本主义再度失陷和理性回归。了解别人走过的路,吸取其商品经济前行路的经验与教训,真正感悟中西义理会通的文化实质,真正感悟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儒学,马哲中国化的文化实质,这是我对萧萐父先生历史接合点理论的理解。以张载正蒙、船山学理为历史接合点,完成经学史的古今义理会通,实现传统优秀文化的伟大复兴;完成中西文化义理会通的马哲中国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21 10:50:59
白岩松曾在央视《东方之子》栏目中采访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有这样一段对话:
白岩松:
季羡林:
白岩松:
季羡林:过去在唐朝,就是穆斯林运动初期,在波斯,和这个阿拉伯就流传着一句话,说世界上古代希腊人有一只眼睛,那希腊了不起啊,中国人有两只眼睛,说其他所有的民族都是瞎子。后来我就说,我们今天讲这话大家认为是闲扯淡,这话是穆斯林讲的,而且是在我们唐朝七世纪,中间它必然有道理。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21 12:10:45
引:船山说:“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
议:天、理、道、则、法,都是什么意思呀。鉴于古今语境差异,
如果说为了不穷死而造反,可成功者不是穷人呀。
有人口论说,战争和瘟疫是淘汰人的好办法。楼主怎么看呀。当下有说末位淘汰,这与楼主所说的共同富裕是怎样的关系呢。

“施而不奢,俭而不吝”。与楼主讲的有差异。

引:儒道佛互补
议:道家是修道的。佛家是修佛的。儒家讲做君子。楼主把三都混合起来,是修什么的呀。引:
为什么称为唐宋变革?物质经济发展的空前繁荣,焉有生产力停滞而中断繁荣?船山说:“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需要发展顺乎物则的经济变革。
议:何为变革,为什么变革。变革之后结果如何了。
前面问过:什么是发展。。。。。
盛唐之后开始走下坡路,对吧。这和楼主讲的变革是怎样的关系呀。
唐宋600年,,,唐宋变革,,,习惯于描述对权与钱的占有吗。
唐朝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总量60%,宋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总量80%。,,,,,,,,,,,。
楼主说过要的以史为鉴,是怎样的逻辑呢。逻辑混乱的拼凑,最后加点感情用事的色彩。呜呼。楼主就这么对历史负责呀。
用一只眼睛看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只眼睛。

秦长耕 发表于 2021-12-21 12:25:11
本帖最后由 秦长耕 于 2021-12-21 12:27 编辑

引: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还会认为物欲需求增长是可怕?
议:
由此说来,贪生怕死是可以,喜新厌旧是应该被理解的。
欲望追求物质丰富。物质诱惑欲望膨胀。腐败了。唉
居然还有在追求,还在企盼。呜呼。

:不义名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样的表述才好,是君子语之。
这就是传说中的共鸣吧。什么人讲什么 话。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22 02:10:18
一个人被愚弄,被命运奴役,大海中一滴水而已。一个时代环境,造就的是一代人的文化心性,船山论述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环境造人!该年代被喻为八,九点钟太阳的一代人,不是满怀崇高责任感的雄心壮志,实践实证的因果事实,难道不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的后遗症,波及后代。痛定思痛而研究国学,深深感悟到《易传》所说的乾易知与乾刚健并行,坤简能与坤柔顺并行的深刻意蕴:极深通志,研几成务,“大中而上下应之”的富有盛德。若没有乾易知的理性自由,乾刚健职责变质变味了;若没有坤简能的理性自觉,坤柔顺职责变质变味。变质变味的乾刚健职责与坤柔顺职责,即使是责任崇高,也是理论浮明。只要正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心性事实,难道还不明白?矛盾原态的一物两体,齐家立命必备条件及手段的职业立命,追求生活富裕的心性唯物,有心性矛盾的相成与相反两种走向。相反走向,难道不是被心性愚弄,命运被奴役的一代人,折腾着一代人的职业立命和齐家立命。正因为如此,所以要探究矛盾的相资以相成,相胜以相节,两体理一的矛盾辩证,便有思辨哲学的心性辩证。宋明理学的矛盾定理,不问因果事实所以然,只问人事当然之理,漠视实践实证的因果事实,消失思辨哲学的形上教条,文史心性的理论浮明。想不到吧!宋明理学理论浮明的道德教条,还在影响商品经济时代的一代人,什么“责任先于自由”?重蹈所谓的崇高责任去愚弄心性?奴役命运?寒心!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22 02:12:39
秦先生真的要认真研究矛盾原态的一物两体,西哲言对立统一;矛盾辩证的两体理一,西哲言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基本理论,矛盾对立面关系有不可分离相互依存的同一性与差异性。正如“使欲必不穷于物”,因类之本而屈物欲,互相依存,就是“物必不屈于欲”,因生之本而伸物欲,不是屈伸物欲顺乎天的理有屈伸以顺乎天。“无天理,人欲亦废”,“天理行于人欲之中”,不是天理人欲矛盾辩证的天理观?天理达人欲的生之本,与人欲见天理的类之本,不是互相依存的矛盾辩证?情淫欲滥的心性质野,遏欲情罪的心性文史,难道不是心统性情的理与欲,文与质之间对立面的互相依存?不是违反中庸理则而导致同一性与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分离,成然矛盾的相反走向?我就不明白,为什么秦先生非要将互相依存的矛盾对立面关系看成两个极端的水火不容?事物矛盾,其实就是心性内外矛盾,仁内礼外,文外质内,理外欲内,心统性情的性内情外,情内理外,情内物外,生民立心于内,立命于外,等等,一切心性范畴,都是事物矛盾的心性内外,互相依存的对立面关系,能看成两个极端的水火关系?
我曾经说过,研究哲学文化,基本功是范畴意涵。文理礼治,益质载道,所以,孔子言礼治的心性效应:“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荀子言礼治,治理至善者自觉心性的礼义言行规范,也是建立礼乐文明的礼治天下。政制法治,惩治乱礼违法的人与事,所以孔子言法治的心性效应:“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荀子法治,惩治乱礼违法的不善至者。因人群中有善与恶截然不同性质的行为,所以才有礼法合治,共同目标:建立社会规范秩序的齐之以礼,礼主法辅。现在学术主统地位是宋明理学和现代新儒学,文理不能益质载道,不能引领社会的心性潮流,失去齐之以礼的天下礼治。将荀子礼治至善者称为守法公民,礼主法辅的关系混淆颠倒,将礼治的至善者,称之为懒惰庸碌,不是读书明理的胡说八道?连船山的“理有屈伸以顺乎天”的“天有贞一之理”,屈伸物欲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的“人事有相乘之几”,应乎传统心性文化根的中庸质文,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非情淫欲滥的流俗质野,非遏欲情罪的文史浮明,传统优秀文化的义理逻辑,都被你弄到一无是处,简直胡闹!道家是修道的,道是什么?空洞?佛家是修佛的,佛又是什么?空洞?儒家讲做君子,君子又是什么?空洞?是非善恶皆不知,空洞!三者如何混同?如何讨论儒道佛互补?秦先生是修己吧,己是什么全不知?该如何讨论问题?秦先生还是找同气相求的心有灵犀者,我与你之间绝缘!搁置讨论吧!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22 02:16:03
“漫谈学问道”主题,讨论到今天,尽管意犹未尽,该让其结束了。待有机缘,续上,再见!
ab11bc 发表于 2021-12-22 12:13:00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2-22 12:19 编辑




看来,这位朋友还是没有学会,用全球人们都明白的语言说;中国之事,传播中华文化


21122201(柔01).jpg



就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例
什么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用现代语言简单表述,就是人的“三观”;或者说,对客观实际的认识,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科学变化规律



人的“三观”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论,阴阳;昼为阳,夜为阴;昼夜变化累计,形成上下半年,上下半年转化为四季,四季就是太极
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
2;人生观,是指对人生的看法
中华文化的宗旨;为人民服务(或者;为大多数人服务)
或者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3;价值观;是指人们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之上,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
1;责任先于自由
2;义务先于权利
3;群体高于个人
4;和谐高于冲突




举例说明;责任先于自由
要是在过去,这个“责任”与“自由”确实难以说明谁是谁非


但是,现在,由于有了“新冠病毒”
这个“责任”与“自由”,可就一目了然
领导者(或者说;执政者),有领导者的责任与自由
被领导者,有被领导者的责任与自由
领导者、被领导者责任与自由,被中国演绎的淋漓尽致!



因为,有了这个淋漓尽致演绎
所以,中国人民,所受到“新冠病毒”的影响损失,减小到了最小!



这位朋友

晚上,睡觉前,请好好想一想,可千万别给人类民族国家后代子孙留下什么麻烦烦恼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24 04:55:03
这次全球性的新冠疫情,中国成绩斐然,除了共产党执政的宏观调控和整体协调外,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内行领导外行,医学界专家站在防疫前线的指挥有方与指导有效,也成就了中医学彪炳成就,诚服人心。什么是内行?单纯是责任?笑话!你有这个本事吗?没有内行的理性自由,尽心尽性的乾易知本事,可以成就业绩辉煌?《易传》乾道变化两大事则的乾易知职能与乾刚健职责,放之四海而皆准,义理不可易变,只会与时俱进的义理深化。
ab11bc 发表于 2021-12-24 21:48:39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2-24 21:52 编辑



中华文化(中国文化),所说的责任
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很强调个人对他人,对社群,甚至对自然负所有的责任,体现出强烈的责任意识。所谓责任,就是超越个体自我的生命欲望和生存需要,面对他人或更高的社会层次提出的对自我的要求



21122401(责任02).jpg





通俗地讲,就是;先天下之忧而犹,后天下之乐而乐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25 02:30:13
已道再见,奈意犹未尽。近日看了篇文章:《52人带着50美元赴美,彻底改变了中国》,文章内有这样几段话:“43年,中国能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之一”;“43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能从52人,累计达到700万人”;“43年,我们能从仅有几十人回国,到2009年回国人数突破10万,再到突破40万、甚至可能迎来100万”;“无数留学生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国下一个40年的辉煌由谁人继续书写”?正因为这段话:“中国下一个40年的辉煌由谁人继续书写”?惹出我的心思泉涌,不吐不快,增补此贴。
政治图强,必有经济图强为实证?文革结束后,掀动一场思想解放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中国推入到改革开放的经济建设中,也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建国以来第一次公费留学生52人赴美留学与访问成行,52人共有50美元“零花钱”,可见文革所造成接近经济崩溃恶果的局面严重,留学条件之艰难。然而,时世艰难更显出中华的赤子之心,52人学成归国,都成为中国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的领军人物擎天柱,完美的留学生开局,“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43年回首,现代中国的富强,非43年前可比,留学条件也胜过百倍千倍。然而,现时不少留学生都留在外国发展,与当年留学生的赤子之心反差如此之大,若以想当然之理责难,于事无补。该探究其所以然之理,思究船山所提出的理论研究课题: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环境造人。无疑,经济图强的接续,该要思考文化图强的问题了。经济图强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留学去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外向型的经济图强;文化图强的前提,了解中国的国情民心的文化大环境,研究文化大环境,改善文化大环境。从承前受命→应时造命→启后俟命的文化链路中,不能不思究唐宋变革的承前文化大环境问题,不能不思究应时造命所承续并受其影响的承前文化大环境问题。为什么会发生文革事件的遏欲情罪?让宋明理学的文史浮明在现代社会重演?为什么不会是船山学理的“理有屈伸以顺乎天”,为什么不会是仁恕天下的仁道:“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为什么文革事件的文史浮明遏欲情罪,钟摆惯性而出现改革开放时代流俗质野的情淫欲滥,让杨朱私己实惠,墨学的利益抱团,官场贪腐的小人禽兽,引发出流俗质野?为什么不会是船山学理的“势有轻重以应乎人”?不是应乎传统心性的文化根?弘扬个性活力,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弘扬整体理性的体用中庸,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为什么不会是仁恕天下的恕道:“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这就是传统社会的人道率循天道,现代社会的人道率循科技。唐宋变革有正道与逆行的正负两条路,承前的文化大环境,是唐宋变革正道?还是逆行?唐宋变革的承前文化大环境,是汉唐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宋明应时造命是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启后俟命是满清法家专制的君师一体,治学一统;影响现代中国的承前文化大环境,难道不是满清独裁的法家专制?唐宋变革的承前文化大环境,是汉唐独尊儒术的儒术诚行,有道伐无道的王朝正常陵替,礼有损益成就王朝新生的经世致用,所以出现盛唐辉煌,出现唐宋变革的历史转折点:“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唐宋变革。唐宋变革所走的路,启后俟命的千秋功罪评说,文化的正本清源,关乎孔儒经典的诠释史,即经学史的通经正经接着讲。关乎到探寻从自然经济社会到商品经济社会的古今文化转换的历史接合点,关乎到探究传统儒学到现代儒学的中西义理会通的历史接合点。从孔儒经典的诠释史,到历史接合点理论,从内向型的文化图强,也是走向世界外向型的文化图强。正视的文化理论焦点:唐宋变革正负两条路的千秋功罪评说。正本清源于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三阶段,该传承创新传统儒学的优秀文化,是孔孟程朱一脉相承的宋明理学,还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船山学理?与商品经济社会衔接的现代儒学,是拥抱宋明理学的现代新儒学,还是从张载正蒙,船山学理为现代儒学的基础理论,开出再度新生的“为往圣继绝学”?正本清源于现代儒学哲学圆圆的三阶段,体证着马哲否定之否定阶段的两个哲学圆圈。传承和创新传统优秀文化的文化工程的筹建和实现,我想,也是符合事不过三的客观规律。推翻满清的法家独裁专制,建立共和革命的一党执政时代。从国内动乱时代的国民党一党执政,到和平时代共产党一党执政的风风雨雨时代后,理势必然而适全的理势自然,该进入执政党新思路的文化图强时代:从“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船山学理的唐宋变革正道开出,接上孔儒经典的诠释史;从船山学理的现代儒学基础理论,接上经学史的通经正经接着讲,古今文化接轨,中西义理会通的历史接合点。正本清源而清理文化专制主义的流毒,完成自然经济社会独尊儒学的民本政制,顺应进入到商品经济社会独尊儒学的民主政制,也是传统儒学走向现代儒学的文化转换,“日新而不用其故”的“新故相资新其故”。“新故相资新其故”的“日新而不用其故”,都是人类社会义理逻辑的不可易变,与时深化的“汉唐无今日之道,今日无他年之道”,会通古今义理的经世治用。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25 03:56:01
二千数百年前的孔子之所以成为圣人,人文化成天下的理性务实。《论语·先进篇》开宗明义:“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孔子所言“吾从先进”的“野人”礼乐,恰恰又是有教无类的人道教化对象,又是后进礼乐的君子阶层,引领先进礼乐的野人心性潮流的文理益质礼载道。所以,孔子提出道器层次的礼义言行规范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落实“君子喻于义”的实务意涵,乃《易传》乾道变化的两大事则:乾易知职能与乾刚健职责,知道乾刚健的意蕴吗?,乾刚正气质的令下必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的乾健精神;落实“小人喻于利”的实务意涵,乃《易传》所言坤道效法乾道变化的两大事则:坤简能职能与坤柔顺职责,知道坤柔顺的意蕴吗?,“柔得尊位动也刚”的坤顺精神。道建阴阳便有矛盾原态的一物两体:情伪相感而利害生,便有事物的运程,人事刚柔的险阻与吉凶;也有矛盾辩证的两体理一:“大中而上下应之”的极深通志,研几成务,凝聚的中国力量;也是弘扬中国精神的乾健坤顺。若将乾易知职能与乾刚健职责,与坤简能职能与坤柔顺职责混淆不清,甚至乱点鸳鸯谱,会有弘扬中国精神的乾健坤顺?将弘扬中国精神的乾健坤顺弄到混淆不清,乱点鸳鸯谱,会有凝聚的中国力量的“大中而上下应之”?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说,是“君子喻于义”阶层的职能与职责?还是“小人喻于利”的阶层的职能与职责?不分?齐同?是中华文化?陷入理论浮明的不知不觉,大言不惭还理直气壮?悲乎?仁心统同的“天之所齐”,“大中而上下应之”,却是“不待齐也”的“和而不同”;礼义明分的“天之所弗齐”,乾坤合道各有各的职能和职责,“不可齐也”!否认道建阴阳的“天之所齐”与“天之所弗齐”?不是出自道家有无相生的道法自然?出自不问人事心性的阴阳五行?文化白痴的理论浮明!
ab11bc 发表于 2021-12-25 10:31:32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2-25 10:38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25 02:30
已道再见,奈意犹未尽。近日看了篇文章:《52人带着50美元赴美,彻底改变了中国》,文章内有这样几段话:“ ...



21122501(柔01).jpg



经济图强的关键;是科学技术

文化图强的关键;是人文思想



科学技术,其是否先进,能在现实社会中得到检验

人文思想,其是否先进,如何检验?









其实,原始“人文思想”就是产生科学技术(或者说;科学思想知识)背后的那个原因说明

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知识)指导人文思想产生,成熟的人文思想引导科学技术对世界进行更进一步探索。他们都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即;一体两方面。或者说;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


用现代语言来描述,就是理科(科学技术,道家)、文科(人文思想,儒家)

理科(科学技术,道家),就是那个描述客观事物变化的公式(或者说;科学技术)。有类似“天理”的一面

文科(人文思想,儒家),就是对“那个描述客观事物变化的公式”的解释。有类似“人欲”的一面




11041101(简览01).jpg





人文思想,必须产生于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知识),如果背离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知识),其人文思想就会距离“真理”越来越远!





ab11bc 发表于 2021-12-25 17:23:09
本帖最后由 ab11bc 于 2021-12-25 17:28 编辑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25 02:30
已道再见,奈意犹未尽。近日看了篇文章:《52人带着50美元赴美,彻底改变了中国》,文章内有这样几段话:“ ...


21122601(柔01).jpg

文化图强的前提,了解中国的国情民心的文化大环境,研究文化大环境,改善文化大环境
这句话,说到了我心中




我认为
1;中国的国情民心的文化大环境;就是中国梦。或者说,美满幸福生活(或者;各尽其能)。其实质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2;研究文化大环境;旧思想(或者;封建思想)与共产主义思想并存
3;改善文化大环境;推广科学思想体系,树立共产主义思想理念。



正是基于以上思想,我才能力学习研究思考。希望,形成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中华文化思想体系
为什么要形成科学性严谨性的中华文化思想体系
因为,“各尽其能”的基础是人人平等,机会均等
而《周易》有明显的尊卑思想与人人平等的思想理念有明显的差异
所以,要想实现“各尽其能”,就要具有人人平等的思想体系。而这个思想体系,只有建立在以自然界变化规律基础之上,才能形成人人平等这一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思想体系
其基本思路是
古为今用,综合其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具有科学性严谨性的中华文化思想体系

简介;中华文化思想理论“阴阳”今释(产生演化概略)


希望,这个“思想体系”能为改善文化大环境出把力!





不知,楼主是如何考虑上面3个“文化大环境”,特别是对“改善文化大环境”如何思考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28 02:51:37
五年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阅后令人热血沸腾;五年后的今天,提出文化图强,寄予热切期望。
研究文化学的倾注用心,研究承前启后文化大环境的理道定所,研究人、天、物道体的自然之化,“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防止出现不必要曲折反复的事物运程,不必要的哲学圆圈三阶段,防止历史事件在现实社会重演。宋明时代为什么是专制衰落期?其中的文理根由,儒道佛互补的治乱循环。治世宋明理学的道德文史通行,再不是孔儒道德定律的治世通行:乱世是道家的无为人生,与佛门幻化人生的善性文史通行,再不是孔儒道德定律的乱世遗落。乱世道佛的善性文史通行,抗衡着杨朱的实惠私己,墨学的利益抱团,官场贪腐成小人禽兽引发流俗质野的乱世通行。儒道佛空谈心性的极重而必改,阳明后出现的百姓日用皆道,负向是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穿衣吃饭,实惠人生的自扫门前雪。正向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理论传续,在明清之际出现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文化理论,批判了君主世袭专制无法改变的三大弊政:贪腐天下;势尊必蔽;文有法而礼无法。批判了儒道佛空谈心性的理论浮明。治理社会心性的政制理论,也进入到“天治者,神以依”的船山学理阶段。应对健康心性的中庸质文,应对违反中庸理则两极向的文史与质野,应对不同的社会心性形态,便有不同的治理方法。势有轻重的礼法合治。治理流俗质野,势成轻重的法主礼辅。法主严惩质野鬼诈的人与事,遏制民免而无耻的质野心性继续下滑和泛滥成灾;礼辅,透彻礼义规范的秩序原理,影响人心,复归理性,挽救颓废心性的民免而无耻,逐渐返回有耻有格的传统心性文化根: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现代社会的政制理论,是否以船山学理的“天治者,神以依”为基础理论?文化图强是确立文以理益礼载道的政制效应,礼治天下的有耻有格。文理礼治与政制法治的携手共进,势成轻重的礼法合治。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1-12-28 02:54:41
现在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离共产主义理想社会还是遥远的梦,有形迹可寻?身在现实社会,不想扎根于现实的中国梦,却想着没有形迹可寻的遥远梦,你就发黄粱美梦吧!
你是研究阴阳五行,谈什么机会平等?人事机制的机会平等,会有人人平等?人事级能结构所成然职业立命的社会形态,会有人人平等?心性能动结构所成然人的能力和贡献大小,成然齐家立命的社会形态,会有人人平等?研究阴阳五行的文化白痴,没有资格谈机会平等与人人平等,“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最好学庄子,饮琼浆玉液,不食人间烟火。
科学技术是第一物质生产力。物质生产力,传统用语是天道观。孔子仁礼忠恕的性与天道,性与天道植根于生活富裕需求(生之本)和共同富裕需求(类之本)为动力源,促进物质经济发展的性与天道,仁礼忠恕所蕴涵人文化成天下的民所共由,防止上溢而下漏的贫富两极分化。人事机会平等的“易简而天下之理得”,尊卑在位必要,并不等同尊卑思想的定理定位定性。两码事混淆的文化白痴,饮你的琼浆玉液吧!
船山提出人道率循天道的性与天道,人文化成天下的理势言天,天有贞一之理的“理有屈伸以顺乎天”,是物欲屈伸顺乎天的始奏活力人,去推动物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还是“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知识)指导人文思想产生”?在群居生活时代,出现合群明分的原始人文;在无为自然的“天道远,人道迩”时代,就要探究的仁礼忠恕,即生之本与类之本之间民所共由基本矛盾的人文化成,与科学技术根本两码事,从群居生活的合群明分,孔子无为自然时代的仁礼忠恕,船山的人道率循天道,天下仁恕理道定所于仁礼忠恕,一以贯通都是人文化成天下的民所共由理道时代。与科学技术搭上联系,是物欲屈伸顺乎天的始奏活力人,追求生活富裕和共同富裕,心性唯物的“容有迹而音无方”,又是心性辩证的“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否认心性辩证的文化白痴,焉会真正懂得真正的心性唯物?“科学技术(科学思想知识)指导人文思想产生”,与秦先生所说的“欲望相对于物质是追求,物质相对于欲望是诱惑。如此滚雪球似的发展,欲望膨胀致奢靡,物质丰富致懒惰”,各走极端而已。“理有屈伸以顺乎天,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因生之本与类之本之间民所共由基本矛盾,产生人文思想,因物欲屈伸顺乎天而追求生活富裕和共同富裕,方与科学技术搭上联系: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
在自然经济时代。荀子为什么提出水能载舟覆舟的君舟民水说,防避上溢而下漏的贫富两极分化,恶果是官逼民反的有道伐无道。在商品经济时代,同样出现上溢而下漏的贫富两极分化,恶果是发生经济危机事件,社会各阶层都遭受厄运,无一幸免。所以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进入理性回归的普遍认同,治理经济危机,建设福利社会,展现着三条的收入消费通道:一是企业分配着力体现个人的职业价值,必然存有收入的贫富悬殊;二是国家的须有安排,通过征收企业所得税及家庭所得税等税种综合的税收制度,对贫富悬殊收入的社会现象进入相对性质的综合平衡,却不是人人平等;三对生活艰难,消费能力极不足的家庭予以慈善救助,目标是平衡社会的消费水平,达成商品经济的供需平衡,也是遵循商品经济规律与人道义理的一致性原则:治理经济危机顽症,却不是人人平等!而是遵循商品经济规律,防避上溢而下漏的经济危机事件,实行有必要相对性质的社会收入平衡与社会消费平衡。至于文化白痴按需分配的人人平等,发场黄粱美梦未尝不可!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2-5-27 07:25:31
今年春节前后,我两次住院。住院期间,重点都是思考问题。前二年住院,重点思考孔子的性与天道,续后有荀子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船山人道率循的性与天道,现代社会是人道率循科技的性与天道,古今义理会通的经世治用,也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义理学:儒家道问学学问道的性与天道。天道观的义理学,与礼易常变,象数天理的本体论,与道器层次的道体论逻辑联结,义理会通于现代概念的生产力与经济基础。今年春节前后的两次住院,我更多地思考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理论问题。思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思考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有实践实证的精深理论。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思想解放运动的两条腿走路。思考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莫过于文革后所掀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至于实践实证精深理论的历史逻辑,莫过于明清之际掀动: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探究因果事实所以然之理的精深理论:“义利之际,其为别亦大;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会通古今通义的“是非善恶、义判于几”。实践实证的理论探究,是研究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义理学。
春节前的住院期间,我认识了一位大公司董事长助理,谈到企业管理问题,一句话:难!难在员工心性的两个问题:自扫门前雪与民免而无耻。员工缺失传统仁礼精神,缺失对企业的忠诚心与归属感,普遍存在的企业现状。即使华为的高科技企业,高工资、高福利、高度人格尊崇的企业,高管阶层贪腐事件防不胜防。任正非器重而精心培养的华为“太子”,两次背叛挖墙脚,人世间还有诚信道?万科总裁郁亮提出房地产进入黑铁时代,有人解读后认为:王石时代的文化灵魂荡然无存了。员工的心性现状难治理,现实企业的管理难题,只能加强制度制约的严格管治,成为泰勒科学管理的中国模式。须知,科学管理已被历史抛弃,进入管理科学时代,其中,心理学与行为科学都进入管理科学范畴。中国的企业管理学不可能全盘西化,该从传统文化开出,有其自身文化特色的企业管理学。西方言管理心理学,中国言管理心性学,仁心主持的心性能动,心统性情的质文心性学;仁礼本体道建阴阳的各正性命学,性与天道的实践理气学。西方言行为科学,中国言礼义规范的行为科学,所以,传统的礼法合治理论,同样进入到企业的管理科学中。法治不善至者的违礼乱纪行为,治理目标:建树礼义言行的规范秩序;礼治至善者,益质载道的自觉心性,目标同样是建树礼义言行的规范秩序。法治与礼治的目标一致,从企业健康的正常治理:礼主法辅。企业管理学,包括高层管理学,理性务实于公平合理的整体仁恕:仁是发展企业经济的“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恕是推己及人与企业员工保持礼遇平等的“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建设公平合理的企业环境。也包括基础管理学的仁礼忠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心忠恕;“己欲立而立人”,关乎乾易知与坤简能,人事级位的职业立命,礼义忠恕的名与义较正;“己欲达而达人”,关乎乾刚健与坤柔顺,心性能动级位的齐家立命,礼义忠恕的利与义较正。高层管理学,关乎仁恕整体的心性学和礼义言行规范学;基层管理学,关乎仁礼忠恕的心性学和礼义言行规范学。企业管理的心性学和礼义言行规范学,蕴涵着儒家尊德性学问道,“致广大而尽精微”,是否义理会通并取替西方的心理学与行为科学?进入现代中国的管理科学领域?企业整体,犹如一个小社会,高层管理层与基层管理层,恍如道器两层次。形上道体论的“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该应用到高层管理学。人的心性活力是动力源,摆在道体论的首要位置。始奏心性人的活力释放,顺乎物则的终奏物,这就是天人继善成就富有大业的性之灵。但是,终奏物的生产力水平状态,也限定着始奏人活力释放,这就是天人继善成就富有大业的天之则。探究性之灵与天之则的中庸质文,应对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始奏人的心性活力释放,受到中奏以天的社会限定,环境造人的理在气中,理道定所的定位定性。始奏人的心性活力释放,其心性效应实证是成之者性的日新盛德,也是证验着中奏以天限定的社会效应。对于中奏以天和终奏以物而言,始奏人的心性活力,既有被限定的范围,天之则的理道定所;也是文化文明的促进动力,性之灵的立心立命。始奏心性人活力的限定范围与促进动力,成然始奏人的心性能动,与中奏天的人事礼数,终奏物性与天道之间均势发展的事物运程,应对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形上道体论,是否该进入,成为企业的高层管理学?形下器道的本体论,蕴含心性、事物与人事三要素。心性能动的性情相需,其动态是“性情以动静异几”,性情相需的传统心性文化根:中庸质文;天道元亨利贞始终相成的事物运程,其动态是:“始终以循环异时”,也是心性能动的实践理性;人事礼数的体用相函,其动态是:“体用以德业异迹”,也是主客体心性观动的体用中庸,整体理性的传统心性文化根: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心性的能动要素,通行到事物运程及人事礼数中,成就实践理性的传统心性文化根:中庸质文与刚柔文质。形下本体论,是否也该进入,成为企业的基层管理学?儒家的道问学学问道是否该应用到企业高层管理学和基层管理学?普遍员工是否该有对企业忠诚心和归属感的仁礼精神?企业领导层是否倾心培育企业管理科学的仁礼精神。弘扬仁礼精神,落实在员工的心性文化素质,该是孔子所倡扬活力个性: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船山赞扬的整体理性: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仁礼精神的质文心性学,该要成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心性学。还有很多现代管理学的实务与细节,不一一论述。现代企业的管理学,必须有中国的文化特色,从传统文化开出,实现中西文化交流和义理会通。中国式的企业管理学,绝对优胜于全盘西化的企业管理学!因为:“致广大而尽精微”,性之灵的尊德性学问道;“极高明而道中庸”,天之则的道问学学问道都渗融到现代管理学中。成然中国管理学极深通志、研几成务的精深理论:“形气存乎神理”的“数数之,类应之”。我与董事长助理有信息往来,待时机成熟,整理后我想在论坛发出。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总该要为现实社会服务吧!“致知之功,则唯在心官,思辨为主,而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不关心现实的社会问题,何来“决其思辨之疑”?不关切传统学术的文理效应作纯理论研究?学术理论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即使是皓首穷经,得到什么?舍弃船山“是非善恶,义判于几”,古今会通的义理学?如同满清时代的考据学者,抛弃古今义理学作纯粹考据学的研究,皓首穷经,最后还是空费心力而归零。会通古今通义的经世治用,决定了历史与现实的相结合;“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的思辨哲学,探究事物矛盾相成与相反的正负两走势,有如传统天道观的双韧剑,矛盾相成的儒家元亨利贞,矛盾相反的佛门生驻异灭。西哲言对立统一关系,传统张载言一物两体。思辨哲学就是明晰矛盾相反的蔽于一曲,闇乎大理,睿智于矛盾相成,完善形上圣神導的“君师者,治之本”。“一故神”的性灵至当,“性性为能存神”,人事言天的贞一之理势,成就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二故化”的天则中正,“物物为能过化”,人道率循的性与天道,精于物物。思辨哲学所致力有为于事物矛盾的相资相成,西哲言对立统一规律,中哲言神化效应的两体理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思辨论理学,也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所完成古今义理会通的思辨哲学。从传统文化开出的现代管理学,蕴涵人文化成天下的思辨论理学和思辨哲学。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2-5-28 09:00:58
近几年,自媒体方兴未艾,热闹非凡。真播带货者,无论是专注于学问研究者,还是兼职者,都有收入。直播文章,都指向社会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争取粉丝们的热捧。不同于复兴论坛的纯理论研究,不关心古人文典的文理效应,失去了历史与现实的相结合,也就不能认知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循序演变的古今义理会通;不联系现代的社会实际,失去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也就不能认知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与精深理论,失去了思辨论理学与思辨哲学。正如儒道佛空谈心性的物极必反,出现百姓日用皆道的正负向,谁予关注因果所以然之理的实践实证?纯理论研究的极重必改,出现现时反映和热议社会实际问题的自媒体直播文章。
一、自媒体直播,我视为现代社会的诸子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百家争鸣,起源于春秋时代的礼崩乐坏,三代以来的质朴心性人,初次遭遇,显得手足无措,理在气中成然心性驳杂的“民情繁”,脱生出诸子百家的学说代表,其中显学是复印礼崩乐坏质野心性的杨朱私己实惠,墨学兼爱相利的利益抱团。极力反对杨墨质野,主要有两家学说:一是人心复古的老子混沌自然学,质朴心性人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从老子道家入世的道法自然,出现庄子道教出世的道法自然;二是论理人心不古的孔子,开创民所共由理道,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走到荀子“虚壹而静谓大清明”的思辨论理学,解蔽诸子学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一物两体),“墨子蔽于质而不知文”,“庄子(道法自然)蔽于天而不知人”,至于法家的法术势理论的蔽于一曲,蔽于法而不知礼的礼法合治,蔽于君王驾驭术而不知实践实证为天下诚明的儒术诚行,蔽于势而不知理的理势言天。荀子思辨论理一物两体的“君师者,治之本”,治理“天地者,生之本”的君王政導,矛盾相成,乃王制理想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矛盾相反,“上溢而下漏”的贫富两极分化;治理“先祖者,类之本”的师尊文理,君子文质彬彬引领的中庸质文,矛盾相成,“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矛盾相反,“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荀子的思辨论理学受到古今不公平对待,宋明理学将荀学移出儒门,成为唯心教条的理论浮明;现代新儒学主宋明理学,中断了孔孟荀易(传)的孔儒发展系统,视孔孟程朱为一脉相承的儒学铁板一块。论坛中推崇诸子百家学说,无疑也在否定荀子的思辨论理学。中国思辨学的根被数典忘祖者挖掉了,能怪黑格尔说中国没有思辨哲学?
二、现代社会质野心性下滑,自扫门前雪与民免而无耻的民情繁,迫出有如诸子百家争鸣,现代社会自媒体直播。直播者素质参差不齐,可归为三类。
(1)止步于社会表面的事物现象,以偏概全,无法认知繁杂错综的事物普遍。可以借用统计数据与数字解说事物现象,却因地区差异性,不能认知事物矛盾的特殊性。缺失对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全面了解,也就不能透过现象去探究深层的矛盾本质。须知:表面现象的“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便有探究其所以然之理的矛盾本质,“义利之际,其为别亦大”。此类直播群体,仅止步于善恶之辨的一人正义,揭露出社会的善恶现象。开始会有众多粉丝,渐渐消失离去。
(2)挖空心思都想深刻表述其见解,奈何没有博学为基础的现实思辨,只能作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此类直播群体,弃本逐末于一时之义的是非之辨,开始会有众多粉丝,渐渐消失离去。
(3)学思常恒专注的研究者,幸运留给有准备的人。正所谓“学愈博而思愈远,思之困而学必勤”。在论理社会现实问题上,“思辨为主,学问辅之,所学问者乃以决其思辨之疑”,这类群体顺理成章,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思方法去论理社会的现实问题,这就触及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尚未能解决的文化矛盾:传统与现代,却未能触及萧萐父先生所提出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接合点。一场新冠疫情,中医学的扬眉吐气,掀动对应用科学的反思,该要进入破除西方的历史文化中心时代了。应用科学反思再度深入,该要从理论理性的历史逻辑,进入到文化科学与思辨哲学的深层理论领域。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2-5-28 09:02:14
三、我对温铁军教授的三农经济投以极大的关注,引起我深度思考的是人效天地德的传统理念。人效天地德有三点意蕴:一是效法天高地厚的道建阴阳,建构人事级能结构的乾易知与坤简能;二是效法天施地受的仁礼体用,建构心性能动结构的乾刚健与坤柔顺。“阴阳与道为体,道建阴阳以居”,这就是循物理两大事则的天人诚道;三是效法化育万物的天地德,“天地者,生之本”,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所化育的天地万物,用现代语言表述,是维持人类生存的生命食物,健康食品和绿色食品。资本主义的自由时代,资本的罪恶之一,破坏自然生态平衡,造成自然污染及有含毒食物的不安全与不健康,造成普遍人群返回大自然的心理现象。我国已进入到商品经济社会,是沿续传统文化的人效天地德,从传统物物经济开出现代的物物经济?还是断隔传统,易辙为西方为中心的物质经济?这可关乎到中华民族子孙后代人种体魄得以繁衍生息的千秋大事,依然是需要深究: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经济文化该如何衔接?
四、“天地者,生之本”的人效天地德,“先祖者,类之本”的人效父母德。伦理正名的父母之所以为父母,有两点伦理实函。一是家庭日用伦常,如孟子所说:“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仁义行,非行仁义”。存有家庭生存的物质条件,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人们追求生活富裕的心性唯物。二是家庭的文化传承,同样存有物质条件。只有天人继善的“富有之谓大业”,方存在家庭的文化传承,成之者性的“日新之谓盛德”。继善成性的心性辩证。人效天地德的心性唯物,人效父母德的心性辩证,是否都是值得传续的传统优秀文化?进入君主专制时代,“屈君以伸天”的民生底线,是董仲舒所说:“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无欲无求。也是宋明理学的民生底线:吃饭穿衣存天理,“不以一毫私欲自累”而去人欲。失去物质条件的心性唯物,质变为抑情制欲的心性唯心,还有人效父母德的物质条件?还有传统儒学原真?人效天地德与人效父母德的逻辑义理,完全失去的囫囵吞枣,数典忘祖的文化自毁!人效天地德与人效父母德的逻辑义理,被文化专制主义扼杀了!因噎废食?干脆中断?拾起西方文化中心大棒,作邯郸学步的文化他毁?囫囵吞枣的文化自毁,邯郸学步的文化他毁,中西文化碰撞,永无宁日;马哲中国化,依然纸上谈兵。传统走向现代化进程,无法探究出历史接合点理论而丧失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古今义理会通,失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实证,失去“是非善恶,义判于几”的“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古训,舍去理性实学的“实函斯活”而泛泛空论。
五、传统走向现代的理论研究,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掀开揭幕,中西文化碰撞的两次论战正式启动。全盘西化说与西体中用说的时代逻辑背景,乃马克思尖锐批判的资本主义自由时代;显然的西方文化意涵,极端化民主自由所发生彰显的自由竞争意识,无政府主义思潮。资本罪恶无限制榨取劳动者剩余价值的人道沦落,违反市场经济的供需平衡规律,造成经济危机周期性出现,从而阻滞了资本主义的经济生产力。资本主义科学技术是双韧剑,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制造人道沦落。为了转移经济危机,扩充国外市场,发动向外侵略战争,进行殖民地统治。豪夺自然资源,制造自然污染,破坏生态环境,造成返回大自然的人心思归。资本主义自由时代的西方文化意涵,能全盘西化?能西体中用?中国文化的文明起点,是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经过思辨论理学阶段而进入思辨哲学阶段;西方则以宗教文化为起点,逐步进入宗教传导的人本理性阶段。中西文化起点有不同理性特点的人文性质,就有截然不同的话语体系和范畴体系,方可证验中西文化会通的义理体系。西方文化可以全面套解中国文化?西方文化中心论的百年喧闹,显然是文化他毁恶果的邯郸学步。程朱孔孟化的国粹说,以宋明理学善性文史理论浮明的道德教条为内圣的中体西用说,显然是文化自毁恶果的囫囵吞枣。文化他毁恶果的邯郸学步,与文化自毁恶果的囫囵吞枣,演变成中西碰撞路的两场文化论战。文化的后遗症,涉及到如何准确理解马哲中国化的理论问题。一是理解马哲的逻辑原真?二是理知中国化的传统传秀文化?三是探究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文化接合点?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2-5-28 09:03:12
六、马哲唯物论,逻辑会通传统的天道观,“天地者,生之本”,物质生产力现状与物质需求欲望的文明同步,船山论理存在音容天的“容有迹而音无方”,该是孔子实践心性的性与天道,荀子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易传》循物理两大事则的性与天道,天人继善的“富有之谓大业”,追求富裕生活的天道观。焉会是“蔽于天而不知人”,“合乎天而不因乎物,执其常而不知变”的天道观?焉会是老子质朴心性人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宋明理学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佛门的生驻异灭?扭曲马哲唯物论的文化他毁与自毁!科学技术是双韧剑,传统天道观何妨不是双韧剑?对马哲唯物论的正确理解,义理融会的中国化,该是“容有迹而音无方”的天人继善。马哲辩证法,逻辑会通船山的思辩哲学,人道率循的性与天道。荀子思辨论理学为起点的礼三本,“君师者,治之本”,成然天道观的“天地者,生之本”,与人道观的“先祖者,类之本”,两者之间矛盾相成与相反两走向的一物两体,即西哲的对立统一关系。形上君導矛盾相成的有为自然,王制理想的“节用裕民善臧其余”,矛盾相反就是违逆自然的妄为与无为,“上溢而下漏”的贫富两极分化。师導的文理益质礼载道,有“礼之隆”文理效应的“文理繁,情用省”;也有失益质载道的“礼之杀”,文理效应是“文理省,情用繁”。明确矛盾相成与相反两走向的理论指南,是张载所说的一物两体,即西哲的对立统一关系。张载提出“一故神,二故化”,“性性为能存神”的性灵至当,“物物为能过化”的天则中正,质变一物两体的神化理论,船山称为两体理一,即马哲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君相造命,人事言天的势有相乘之几,势成理者的理势自然;天有贞一之理,理成势者的理势必然,理势言天的一物两体:势有轻重成可否,理有屈伸(物欲)与顺逆(物则)。所以,心性辩证是“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有天下义利的矛盾思辨;“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人心动态的心性素质,决定着经济走向,定夺矛盾因果事实是心性唯物的“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唯物辩证与辩证唯物的完善理解:“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君师者,治之本”,理成势者与势成理者,理势言天的两体理一。理道定所的心性唯物有贞一之理,“理有(物欲)屈伸以顺乎天”,确定心性的唯物定则:“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势有轻重而应乎中庸质文心人,确定心性的辩证定则:“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所以,人道率循天道的义理显然:天人诚信道与天人诚道的文明同道。其道体论是:“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应对发展不充分的事物矛盾,出自“性性为能存神”的性灵至当,“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应对发展不平衡的事物矛盾,出自“物物为能过化”的天则中正,“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礼易常变的象数天理,“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妥善处理好发展不充分与不平衡的事物矛盾,“形气存乎神理”的“数数之,类应之”。“数数之”的价值取向是“富有而不吝于施”;“类应之”的价值取向是“日新而不用其故”,继善成性和成性继善的“实函斯活”:“天命不止为己性而有”,“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
七、与马哲唯物辩证的义理融会,船山人道率循的性与天道。不同于以人道停滞天道的宋明理学,“圣人有心而无为”,随顺成全“天地无心而自化”,变易以告人的的天理浑然,“随感而应”定夺人事当然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尊卑定理定位定性的天命之谓理,存天理去人欲。类同逻辑是老子见素抱素,绝巧弃利、绝学无忧于有无相生成混沌的道法自然;佛门实相为空境的人世幻化,“守其常以为明,而不协于芚愚之化”。与儒学人道率循天道价值观的继善成性背道而驰。人道停滞天道成然文史浮明的唯心教条,走到另一极端就是践踏人道危害天道的流俗质野,杨朱私己实惠与墨学兼爱相利的利益抱团,“专于己而不通于人,则困于小而忤于物”。“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的唯心教条,能匹配马哲唯物辩证成为马哲中国化?曲解马哲辩证唯物原理是文化他毁,成为中国化则是文化自毁。马哲的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与儒道佛互补的文化逻辑毫不相干,能发生义理融会只有孔儒的脉理传承,张载与船山的思辨哲学。“天地万物已然条理”的象之理,“因已然以观自然”;“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的数之理,“期必然以符自然”,象数互生原理显然“生乎自然”过程的事物循序渐进,“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的天则中正,“大中而上下应之”的“形气存乎神理”,可以与马哲的质量互变规律义理融会。传统儒学的历史逻辑过程,孔儒人文化成天下的思辨论理学是肯定阶段,经过唯心论的道德教条阶级,即汉儒初度异化到宋明理学深度异化的否定阶段后,进入到“为往圣继绝学”的人文化成,思辨哲学的否定之否定阶段,不是证验着马哲的否定之否定规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理解,必要同时探究传统走向现代的历史文化接合点的准确衔接,孔儒经典通经正经接着讲的古今义理会通,依然还是关乎传统与现代之间衔接的理论探究。自五四新文化运动揭幕后,从中西文化碰撞路的两次文化论战,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探究,不断循环往复和探究深入,“吾将上下而求索”。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功勛 +5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 5 久违

查看全部评分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2-5-29 10:23:23
马哲中国化,是人文化成的“实函斯活”,思辨的论理学和哲学。马哲中国化不是公式,有历史逻辑循序演进的三次序:
一、历史事件的发生次序,形上政導执政期间发生的历史事件。所以,历史事件的发生次序,即政治历史演变的原真理路。按照荀子讲法,历史事件根源于“君师者,治之本”,有文化大环境的历史演变程式。承天受命的承前文化大环境,成然现实基础条件的文化大环境,造命万民的“君师者,治之本”。至于世间治乱的利害因果事实,那就是俟命,后续君师受命的启后文化大环境,附以千秋功罪评说。承天受命→现实造命→启后俟命,以现实造命为中介连接,即承前启后的文化大环境,通过历史事件的发生次序来昭显。文化大环境的实质意涵,一是人情物理逻辑出处的情感物欲;二是世故人情逻辑出处的人品个性,情感物欲与人品个性合一,乃心性学基础的质文心性。人的社会存在,承前启后的现实文化大环境,即心性意识的社会存在:承前质文心性的现实文化大环境,保留着旧世界烙印的质文心性。推翻旧世界?“皮之不存,毛何附之”?唱高调?若不致力于现实世界的大中涵化,“富有而不吝于施”的质量互变,会有质文心性的“日新而不用其故”?会有建设新世界的启后文化大环境?受命→造命→俟命,质文心性文明演变进程的“新故相资新其故”。旧烙印是质文心性,新烙印依然是质文心性,新故相资是事物的循序演变,通过历史事件的改变并昭显的“新其故”,心性质文的新烙印取代旧烙印的渐逐变化,有矛盾相成与相反的一物两体。一物两体的矛盾相反走向的两极端,心性文史的钟摆惯性乃流俗质野,出自君導效应的“上溢而下漏”,师導文理效应为“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这就是荀子解蔽诸子学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思辨论理学的“君师者,治之本”。张载致力于矛盾相成的神化理论研究,船山致力于存在理势天的神導理论探究,致力于存在音容天的性命、理气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研究,思辨哲学的“君师者,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两体理一的矛盾相成,造命万民而成就实践理性的中庸质文。克服了文史与质野两极向,成为传统个性活力的文化根,孔子的伟大功绩。质文心性的理论深入,从中庸质文的心性学研究,进入到中庸体用的质文心性学研究,也产生传统整体理性的文化根: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船山的伟大功绩。中庸质文与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是“为往圣继绝学”,发展创新成就完整的传统心性文化根。所以,人类心性文化有着不可易变而不断深化的义理原则,古今义理会通,就是中庸质文与健顺五常刚柔文质的“新故相资新其故”。传统心性的文化根,是主体性的能动要素,心统性情的性情相需。其实践理(心)性,即连接着精于物物的性与天道,元亨利贞与贞元亨利始终循环的继善成性与成性继善;同时连接本体论的体用相函,“循理而应乎事物”,理在气中的各正性命学。这就是“君师者,治之本”治理的形下器之道,其事物运程的逻辑是:“性情以动静异几,始终以循环异时,体用以德业异迹”,“新故相资新其故”的务实基本是道建阴阳,人事就是天命的各正性命学!“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的“体用相函”;“富有而不吝于施”,天道物物始终相成而生生不息的“天人继善”;“日新而不用其故”,乃“成之者性”的中庸质文的“新故相资新其故”;继善成性与成性继善的务实基本逻辑,“容光而不穷于所受,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也是“君师者,治之本”的神導效应逻辑:“天命不止为己性已有”。“己性已有”,心性能动的“性情以动静异几”,“率性而后道现”,始终相成的性与天道;健顺五常刚柔文质的体用相函,“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神導的器之道,“上導而下遵行之谓路也”。神導效应体现在器之道。“治器者则之道(神導之道),道得谓之德(德者得也的继善成性和成性继善),器成则谓之行(实践理性的精于物物),器用之广则谓之变通(天则中正),器效之著则谓事业(富有大业)”。儒家人道教化的修道,价值目标是什么?并不是宋明理学理论浮明的道德教条,中为心体庸守常的“圣人有心而无为”,而是致力于理性实学的道德理性,“以实言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修道的价值指向:“修其体用而教唯用”,务实于矛盾相资相成的“道得谓之德”,即“理有屈伸以顺乎天”的天理达人欲与人欲见天理,天人诚道与天人诚信道的文明同道。历史事件发生次序的“势有轻重以应乎人”,也昭示着中庸质文与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传统心性文化根的“新故相资新其故”。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2-5-29 10:24:33
二、理论理性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即哲学的基本问题:存在与思维。思维研究的存在,乃人的社会存在,“新故相资新其故”的质文心性及其实践心性,一是连接性与天道的精于物物,始终相成的“生之本”,“率性而后道现”。物之天便有物之性,“我性自天,不能自亏”,质文心性的质要素。物质经济文明同步于物欲需求,理论理性的仁道天下,成就人际和谐精于物物,生生不息的质要素。“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的“富有而不吝于施”。二是连接本体论的体用相函,“修道兼修其体用而教唯用”,理性实学的道德理性“类之本”。人之天则有人之性,“有是性固有是才,有是才则可以有是学。人之非无路以合乎天也,有是才必有是学,而后能尽其才,人之所当率循是路以合乎天也”。才德兼济的“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的功贞情。“修其体用而教唯用”,道德理性的才命与情性(理情),质文心性的文要素。所以,理论理性的恕意涵,建立礼义规范秩序的忠恕之道,礼义言行规范成为实践实证的基础理论。理论深化发展,便有探究矛盾因果事实所以然之理的实践实证精深理论,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成就依然是社会礼义忠恕的规范秩序。所以有“日新之谓盛德”的形上神導:“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君师者,治之本”效应,生之本与类之本两体理一的道德理性。矛盾相资相成,也有相反分离的两极向。杨墨质野的理论湮没后,只有儒道佛互补,理论浮明的善性文史,与道德理性的理性实学对歭。自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后,从汉儒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到宋明理学尊卑定理定命定性的天命之谓理,存天理去人欲,唯心论排斥唯物论,道德教条排斥辩证法的道德理性,千年的理论理性历史逻辑一直是非黑白颠倒,直到今天依然未廓清。理论理性历史逻辑的循序演变不清晰,何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实践实证精深理论?何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践实证基础理论?纯理论研究的空谈阔论。连涉到传统自然经济社会与现代商品经济社会之间衔接的历史文化接合点,中西文化的义理会通,马哲的中国化问题。舍弃实函斯活的纸上谈兵,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传统与现代百年的理论研究,尚未进入正常的研究轨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2-5-29 10:25:53
三、实践心(理)性的历史逻辑演变循序,存在与意识的哲学基本问题。心性意识,有基础理论,“生之本”的“质”,“类之本”的“文”。质文心性的矛盾相成,文质彬彬的中庸质文;矛盾相反两极向,文史与质野。中庸质文的心性能动,心统性情的性情相需,“情交以尽性而至于命”的情功于物,理天下情,个性活力,“我情自性,不能自薄”,道生余情的功贞情。情功于物的精于物物,性与天道的实践心性。也是君相造命的人事天命,“循理而应乎事物”的生民立命。个性活力:“我才自命,不能自逸”;理天下情,存在理势天的理道定所;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存在音容天。也是文理的益质载道,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天下理情,理在气中的生民立心。个性活力:“我性自天,不能自亏”。进入到实践心性的性与天道,性情相需主观能动的中庸质文,进入到道建阴阳,刚柔文质的体用相函,成为存在音容天的文化灵魂。“容有迹而音无方”的心性唯物;“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的心性辩证;“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的唯物辩证。性情相需的心性能动,理道定所于“君师者,治之本”的存在理势天,展现形上道体论的精微四义,见证着发展不充分与不平衡的事物矛盾,见证着环境造人的私蔽大患,昭显着民生利益精微的“道心惟微”,鬼神心性危微的“人心惟危”;深深悟道于传统儒学“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尊德性学问道,“极高明而道中庸”的道问学学问道。明确:“君相之权藉大,士庶之穷通生死,治乱循环之数亦大”的君舟民水。“君师者,治之本”,不仅关注民生利益,更要探究事物矛盾深层的心性效应。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有格”,“民免而无耻”与“有耻有格”,就是法治与礼治分别产生不同性质的心性效应,客观实在。因文理效应的益质载道,荀子提出“礼之隆”的“文理繁,情用省”;“礼之杀”的“文理省,情用繁”。君师者的社会治理,成然矛盾相成与相反的一物两体,就是心性效应的“民用省”与“民用繁”,方有荀子“虚壹而静谓大清明”说,方有解蔽诸子学的“闇乎大理,蔽于一曲”。船山痛斥的文化专制主义,“治道之裂,坏于无法;文章之敝,坏于有法”。“坏于有法”的“文章之敝”,理论浮明的“闇乎大理,蔽于一曲”,引发“民用繁”的心性效应,就是心性危微的礼无法!宋明理学的道德教条,不需要研究心性效应。既然是“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天理浑然,那就是尊卑定理的定命定性,天命之谓理的人事当然,存天理去人欲,循守本份的忠君报国,有道伐无道是乱臣贼子的篡弑之罪!宋明理学的道德教条,不需要研究心性效应,现代新儒学者也步调其后,作纯理论研究。阳明后出现百姓日用皆道负面: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穿衣吃饭的自扫门前雪,难道不是宋明理学及儒道佛空谈心性恶果的心性效应?不予理睬,自然按宋明理学的理论浮明路走下去!为什么满清专制的法家复辟,王朝开初会得到康乾盛世“美誉”,不似秦王朝的法家苛政,有道伐无道的二世而亡?所谓的康乾盛世,难道不是自扫门前雪的心性劣行推助?人民正义感荡然无存。继续下滑不是民族劣根性的泛滥成灾?不研究百姓日用皆道负面的自扫门前雪→推助成就所谓的康乾盛世→民族劣根性泛滥成灾,心性实践效应循序的连锁反应。除了给康乾盛世唱赞歌外,还会批判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满清法家复辟,还会象戴震那样,痛斥文化专制主义的以理杀人?若不能彻底批判和清算满清法家复辟的文化专制主义,让其成为承前大环境的文化惯势,只能成为祸害后世的文化毒瘤!
性情相需的心性能动,联接到存在本体论的性命、理气两体理一,实践理性的传统心性文化根,中庸质文与刚柔文质的体用中庸;联接到形上道体论,乃始奏人顺乎物则终奏物的心性活力源;联接到尊德性与道问学的两大学问道,则是性之灵,天之则的文化灵魂。在传统儒学体系中,心性学地位的举足轻重,决定着理论体系性质。以西方心理学取代传统心性学,意味着:实践理性的传统心性文化根,性之灵,天之则的文化灵魂,以及文化文明的活力源皆失去,彻底的数典忘祖,遗落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遗落了二千数百年人文化成天下的思辨论理学和思辨哲学,思辨的实函是什么?透过民生利益精微,探究事物矛盾深层的心性效应,探究承前启后文化大环境的环境造人,实质是探究实践心(理)性的历史逻辑演变循序。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2-5-30 08:20:51
按照历史逻辑进程,如何探究三个演变循序。
一、现代社会接壤是二千余年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逻辑次序。从三代王制分封的地方诸侯,进入到集权大一统国家。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完整,中华民族子孙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至于君主专制的制度形式,也就值得深究。从秦王法治妄为,乃君主专制的君为本,非民贵君轻的民为本,决定了君主专制法术势理论的独脚孤行,焚书坑儒,将文理晾在一边,完全失去论理学的矛盾对立面关系。蔽于法治的霸权强制,造成民众逆反心性效应的“民免而无耻”。不知礼治的文理益质礼载道,不知礼治至善者,仁义心性的礼义规范,不知礼治心性效应是有耻有格的天下礼乐。蔽于驾驭群臣的帝王术,而不知群臣有“君子喻于义”决断力的天人诚道;个性的主观能动,有独立思考分辨是非理蔽的能力;有主导儒术诚行于“小人喻于利”的诚之者人之道。蔽于势而不知理,不知有势成理者与理成势者的理势言天。不知势成理者,理有发展物物经济的物欲屈伸以顺乎天;不知理成势者,人文化成天下的中庸质文心性人,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心性人,法家法术势理论的独脚孤行。所以,秦王法治妄为,二世短命而亡。秦王法治的妄为极端,走向另一极端,道家的黄老无为之治,人心复古,执古道纪的混沌自然,回归质朴心性人的道法自然。结果,汉初文景之治的两朝告终。从此,君主专制进入较为正常的行进阶段。“汉唐无今日之道,今日无他年之道”,以唐宋变革为历史时空的分界点,分为汉唐与宋明两阶段。
唐初贞观执政,指导思想是荀子的君舟民水,独尊儒学的民为本,非独尊儒术,“屈民以伸君”的君为本;君相执政,如履薄冰,“水能载舟与覆舟”,正如船山所说,“君相之权藉大,士庶穷通生死,治乱循环之数亦大”。如履薄冰的贞观执政,当顺应民心,尊重民意,满足人们对物欲需求欲望,如荀子所说礼义调理和精于物物并举,遵循孔子礼有损益的政制理论,兴利除弊,促成经世致用的实践实证。是否可以这样说,唐初贞观德政的独尊儒学,是孔儒理论理性在政治实践的社会效应。终然,武则天执政远远不如唐太宗,唐玄宗更差得远,然而,贞观德政惯势影响着后世的政治效应,在天宝年间,成就经济文化空前的盛唐辉煌。唐初贞观德政的盛唐辉煌,在历史长河中短瞬消失,败在君主世袭专制的治不及三代。在成就盛唐辉煌后,唐玄宗开始骄奢淫逸,贬黜忠良,任用奸佞乱臣。一场安史之乱,便将唐太宗德政心血败得清光。终然,独尊儒学的贞观德政一去不复返,所创造的物质生产力不会因此消退,社会的物欲需求欲望依然普遍存在。盛唐贞观德政的社会效应,从原来经济决定人心的心性唯物时代,进入人心决定经济的心性辩证时代,这就是唐宋变革出现的时代特征。正如船山所说:“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顺应人情物理数者的人道率循天道,天有贞一之理的理成势者,“理有(物欲)屈伸以顺乎天”;势有人事相乘之几,势有轻重以应乎中庸质文心性人,理势言天的顺天应人,这就是唐宋变革的时代变奏曲。
在建国初期,唐太宗与群臣讨论创业与守业孰难的问题。打下天下后是享受天下的君臣离心离德,可患难不可共富贵的伴君如伴虎,“狡兔尽,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还是继续前行于治国平天下路,君敬臣忠的同心同德?水能载舟覆舟的历史借鉴,唐太宗显然选择后者,这是唐太宗成为千古一帝的根基。唐太宗鼓励群臣议论朝政的得失利弊,鼓励群臣写议政奏摺,从中发现草根才俊马周,不拘一格擢拔任用,这可是孔儒选贤任能,俊杰在位的政制路线;唐太宗要求群臣说实话,做实事,做犯颜直谏的诤臣,树立人镜魏征为群臣楷模,做始终如一的良臣,不做蒙冤杀被戮的忠臣。天下莫非王土的富贵帝王家,君王势尊,谁与争锋?唐太宗不同于普遍君王,严于律己。唐太宗要纳某大臣女为妃,魏征直陈,此女已有婚配。有些大臣说没有。唐太宗深知君尊弊根,便取消纳妃的决定,归还原配。正因为唐太宗律己的以身作则,其身正,其令从,造就了一支“君子喻于义”的国家管理队伍,同样,以君子阶层的礼义规范为生民榜样的“其身正,其令行”,造就了“小人喻于利”的礼义调理,“大中而上下应之”的天下义利,君子小人道器层次的礼义规范秩序井然,从事社会经济生产的规范秩序井然,这就是唐太宗独尊儒学贞观德政所取得经济文化空前辉煌的成功经验。意味着汉唐独尊儒术的阳法阴儒阶段将要结束,将要逐渐进入独尊儒学新阶段;汉唐有道伐无道的王朝正常陵替,已不再适应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将要逐渐进入神導德政“为万世开太平”的新时代;孔子礼有损益文理效应的经世致用,也将成为过去式,被古今通义会通的经世治用理论所取代。盛唐贞观德政的启后效应,也许会成为近代君主立宪内阁制的承前文化大环境。以此为根据,康梁维新变法生不逢时,生在法家独裁专制的满清时代,失败夭折。若生在贞观德政独尊儒学可以影响的承前文化大环境,说不定成为社会时代的历史里程碑!贞观德政独尊儒学所发生的政治效应,开出唐宋变革正向的理论理性,“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船山实学。唐太宗贞观德政独尊儒学的政治效应,依然会影响后世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2-5-30 08:22:14
唐宋变革的历史路,不仅是与贞观德政独尊儒学背道而驰,而且也异变了汉唐时代的独尊儒术。汉唐是有道伐无道而推动王朝正常陵替的人民正义,孔子礼有损益促成王朝新生兴利除弊的经世治用;宋后视有道伐无道为乱臣贼子的篡弑之罪,因果事实是汉夷王朝的两度陵替,汉族先进分子的君子阶层执政的形上導,堕落为落后文化夷族统治者执政的形上導。孔子的礼有损益完全失效,失去王朝陵替新生换代的经世致用。“天地无心而自化”,儒道佛合流的道法自然天道观;“圣人有心而无为”,儒道佛互补的善性文史。宋明理学对孔儒极度异化的道德教条,“迫出”张载提出“为往圣继绝学”的正蒙理论。汉唐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易辙为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宋明时代完全失去了王朝陵替的再生能力,汉唐专制的经世致用生长期,走上了宋明君主专制的衰落朝。宋明阳法阴儒的文化专制下滑,成为法家专制赤裸裸的理论回朝,满清君师一体,治学一统,文化专制主义的承前受命大环境。近二千年的君主专制历史,起点是秦王朝苛政的法家专制,二世短命而终;终点也是满清暴政的法家专制,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余年。同是法家专制的理论执政,却有不同的政途国运,因果出自两个不同的心性时代。秦王法治的心性时代,是人民正义的有道伐无道时代;满清法治的心性时代,则是治乱循环的儒道佛互补,理论浮明空谈心性走到物极必反的地步,阳明心学后出现百姓日用皆道负面,不管谁当皇帝,都要穿衣吃饭的自扫门前雪,完全失去了人民正义而屈辱于满清的文化专制。正因为屈辱于满清文化专制的自扫门前雪,为满清专制助力成就出所谓的康乾盛世,却不能掩盖弱国贱民的专制文化实质,致中华民族走上惨遭帝国列强侵略欺凌的文化灾难路。一个是贞观德政独尊儒学的盛唐辉煌,一个是法家文化专制主义复辟的所谓康乾盛世。总该有实践实证思辨的是非善恶标准,不能鱼目混珠吧!共和革命推翻了满清专制王朝后,近代以来承前受命的文化大环境,乃满清君师一体,治学一统的文化专制主义,未经理论理性的文化批判和清算,不可能退出文化的历史舞台。对后世发生影响,自然而然的文化惯势。所以,为康乾两帝唱赞歌的文艺作品也不少吧!相反,宣传贞观德政独尊儒学的文艺作品有多少?从理论理性角度,并不是顺着历史事件发生次序的满清专制主义的文化惯势走,而是要扭转乾坤,接上历史逻辑正途!该要宣扬贞观德政的独尊儒学,还是继续为所谓康乾盛世唱赞歌?回看自己走过的路,遵循马哲的否定之否定规律,难道还不悟觉,唐宋变革后中华民族走了一条长长的弯路,从宋明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到满清赤裸裸法家专制的君师一体,治学一统,成为近代以来承前受命的文化大环境,深深地影响后世,造成中华民族复兴险阻的文化障碍力。中华民族的现代复兴,该要消除宋明及满清的文化专制流毒,返回贞观德政的独尊儒学道路开出,从传统社会的民本德政,开出现代社会的民主德政。历史接合点的古今接轨:唐太宗贞观德政的独尊儒学。
质文刚柔 发表于 2022-5-30 08:23:33
二、从贞观德政独尊儒学开出的理论理性,“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船山实学,通过对汉儒及宋明理学背离孔儒理论理性的批判和清算,完成对孔儒体系的更高复归,再次体证着马哲否定之否定规律的真理性。船山提出传统儒学道体论的三个模式,就是马哲否定之否定规律中国化的实证明例。
第一个模式是:“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显然,这就是孔儒直觉思维的肯定阶段。“通于人”的仁礼忠恕,“未合于天”的历史逻辑局限性,缺失船山天下仁恕的哲学思辨,理道定所于仁礼忠恕人文文化的大环境。“成于事”的生民立心立命,实践心性的性与天道;“亏于道”的历史逻辑局限性,缺失形上神導的理道定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人道率循天道的实践理性。“通于人”与“成于事”,治世的道德通行,孔儒仁礼忠恕的道德理性,与实践心性的性与天道,直觉思维的理性实学,乃孔儒经典的义理精深;“未合于天”与“亏于道”,孔儒直觉思维的历史逻辑局限性,乱世道德遗落。正因为孔儒体系的不完善,所以,在进入君主大一统世袭的专制时代,独尊儒术的阳儒阴法,便出现汉儒对孔儒的初度异化;忠君报国的阳法阴儒,便出现宋明理学对孔儒的极度异化;法家专制复辟的满清君师一体,治学一统,官方御用的宋明理学,完全堕落为以理杀人,礼教食人的文化专制主义,与孔儒体系分道扬镳,远离儒学而成为适用于君主专制时代的意识形态。孔儒的仁礼忠恕与性与天道,极度异化成唯心主义的道德教条,尊卑定理定命定性显然的天命之谓理。儒道合流的天道观,“不以一毫私意自蔽”,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定夺着人事当然的“不以一毫私欲自累”,致良知的存天理,致良能的去人欲。“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正蒙和船山实学,承续孔儒经典义理的“通于人”与“成于事”,完善其历史逻辑局限性的“未合于天”与“亏于道”,完成孔儒经典更高复归的通经正经接着说。
第二个模式是:“合乎天而不因乎物,执其常而不知变”,显然,这是宋明理学唯心主义道德教条的否定阶段,朱熹有个“圣人体具三者之德”的思维定式:“圆神,谓变化无方”,再不是《易传》的“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方而易无体”。而是“天地无心而自化”,“易以贡,谓变化以告人”,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方知,谓事有定理”,天理浑然定夺的人事当然,“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尊卑定理。“圣人有心而无为”,“无为”于天理浑然的变易以告人,这就是圣人应对的心态,“无事,则其心寂然,人莫能窥”。再不是孔儒道问学学问道的性与天道,反而混淆颠倒为宋明理学的尊德性学问道:“尊德性,所以存心极乎道体之大”,“不以一毫私意自蔽”;有心于天理浑然定夺人事当然的道德教化,“有事,则神知之用,随感而应”。再没有《易传》极深通志,研几成务的“大中而上下应之”,再没有阴阳不测之谓神、精义入神和穷神知化的神導三意蕴。再不是孔儒尊德性学问道的仁礼忠恕,反而混淆颠倒为宋明理学的道问学学问道:“道问学,所以致知而尽乎道体之细也”,“不以一毫私欲自累”。“易以贡,谓变化以告人”,尊德性学问道的天理浑然,道问学学问道的人事当然,这就是宋明理学的至理推崇:“二者修德凝道之大端”,不是“合乎天而不因乎物”的逻辑概括?从孔子论理个性活力释放的中庸质文范畴,该要进入论理仁礼本体整体理性的体用中庸范畴,这就是船山所说的体用中庸说:“以实言之:中者体也,庸者用也”。“维天之体即以用,凡天之用皆其体”的“体用以德业异迹”,整体理性是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然而宋明理学的体用中庸,“执其常而不知变”,“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中为心体庸守常。“守其常以为明,而不能芚愚之化”,宋明理学天道观的儒道佛互补,即是儒道合流的道法自然,也是儒佛合流的生驻异灭,再不是《易传》天人诚道的天道观,事物运程的元亨利贞;再不是富有大业,日新盛德的继善成性,而是“不能芚愚之化”,善性文史的理论浮明。此点,船山曾有精深论理:“相继者善,善而后习知其善。以善而言道,不可也”。孟子为了抨击杨墨质野,弘扬孔子论理学的人文化成,中庸质文的仁礼忠恕,提出性善论;荀子以礼三本解蔽诸子学,闇乎大理的蔽于一曲。因“君师者,治之本”,存在功罪得失的正负向,尧天的顺天而制天,与桀天的逆天妄为。所以,荀子提出“虚壹而静谓大清明”的思辨论理学,明确礼义调理的性恶伪善论。孟子言性善,荀子言性恶伪善,都是从心性常态论说人性善恶,反映出孟荀人性论的历史逻辑局限性。《易传》从易学理道去论理人性,回复到孔子人性论逻辑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从实践心性角度去论说人性论,“善而后习知其善”。《易传》已修理了孟荀人性论的不完善,船山重新明确天人继善的“相继者善”,此乃传统儒学人文化成天下的论理学精粹,易道人性论的继善成性。后世人依然固执于常态性的善恶之争,这种争论是毫无意义,也毫无结果。同样,儒道佛的善性文史,缺失“相继者善”的义理逻辑和应用价值,属于空谈心性的理论浮明。船山对继善成性问题的几段论理,睿明精深,步步深入:
“人物有性,天地非有性。阴阳之相继也善,其未相继也不可谓之善。故成之而后性存焉,继之而后善焉。言道者统而同之,不以其序,故知道者鲜矣”。
“性存而后仁、义、礼、知之实章焉,以仁、义、礼,知而言天,不可也。成乎其为体,斯成乎其为灵。灵聚于体之中,而体皆含灵”。
“故成之者人也,继之者天人之际也,天则道而已矣。道大而善小,善大而性小。道生善,善生性”。
“惟其有道,是以继之而得善焉,道者善之所从出也。惟其有善,是以成之为性焉,善者性之所资也。方其为善,而后道有善矣。方其为性,而后善凝于性矣”。
“继之为功于天人乎!天以此显其成能,人以此绍其生理者也。性则因乎成矣,成则因乎继矣。不成未有性,不继不能成。天人相绍之际,存乎天者莫妙于继,然则人以达天之几,存乎人者亦孰有要于继乎”!
“夫繁然有生,粹然而生人,秩焉纪焉,精焉至焉,而成乎人之性,惟其继而已矣。道之不息于既生之后,生之不绝于大道之中,绵密相因,始终相洽,节宣相允,无他,知其继而已矣。以阳继阳而刚不馁,以阴继阴而柔不孤,以阳继阴而柔不靡,以阴继阳而刚不暴。溢之无穷之谓恒,充之不歉之谓诚,持之不忘之谓信,敦之不薄之谓仁,承之不昧之谓明。凡此者,所以善也。则君子之所以为功于性者,亦此而已矣”。
船山几段论理,将《易传》继善成性的理论阐明到淋漓尽致的境地。为什么《易传》提出性与天道的事物运程元亨利贞?事物的元亨运程,物质经济的价值目标就是天人继善,富有大业的利天下;人文文化的价值目标就是成之者性,日新盛德的贞天下。决不是佛门天道观的生驻异灭,以及道家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宋明理学变易以告人的天理浑然。只有富有大业利天下的天人继善,方有日新盛德贞天下的成之者性。经济决定人心的天道元亨利贞,也是物质经济发展文明同步于物欲需求增长的心性唯物。“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存在音容天的“容有迹而音无方”;只有日新盛德贞天下的成之者性,方有心性活力释放为动力源,完成事物的元亨运程,成就富有大业利天下的天人继善,人道率循天道的事物贞元亨利运程,也是天人诚信道文明同道于天人诚道的心性辩证。“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存在音容天的“音能节容,容不能节音”。所以,船山说:“君子之所以为功于性者”,这就是传统心性的文化根,孔子论理实践个性活力的中庸质文,船山论理体用中庸的整体理性,健顺五常的刚柔文质。传统儒学的继善成性理论,天人继善的唯物论实函,成之者性的辩证法实函,不是证验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马哲中国化。然而,宋明理学(儒道佛)道体论的“不因乎物”,是对立于传统儒学天人继善唯物论的唯心论;“合乎天”,是对立于传统儒学成之者性辩证法的道德教条。“守其常以为明,而不能芚愚之化”,因缺失天人继善与成之者性的利与贞,也就远离了传统儒学人文化成天下的空谈心性,远离传统儒学心性文化根的善性文史,成为传统儒学理论理性历史逻辑哲学圆圈的否定阶段。

返回顶部